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海南岛石油存储地在什么地方
扩展阅读

海南岛石油存储地在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 2022-09-05 07:09:50

Ⅰ 油气田的南海油气田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由于石油开采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走上了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即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揽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据了解,目前共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有开采作业,钻井总量达上千口。
1957年,海南岛莺歌海渔村渔民向当时石油部反映,附近浅海的油气苗至少存在了上百年,根据这一线索,地质专家开始进行调查,并在浅海开始钻探工作。到1960年,广东省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队在莺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浅海中,打浅井两口,共采得原油150公斤,并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打出了具有海洋石油起步标志的“莺1井 ”。
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就与苏联合作开采了头顿地区东南150公里处的白虎油田,这块油田最高年产量达到540万吨,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
2012年6月,中海油对外招标开采南海油气田,招标公告显示,9个海上区块分别命名为“金银22、华阳10、华阳34、毕生16、弹丸04、弹丸22、日积03、日积27、尹庆西18”等区块,其中7个区块位于中建南盆地,2个位于万安盆地与南薇西盆地部分区域。这些区块的水深在300米到40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
2012年7月11日,菲律宾能源部副部长拉约格称,将在7月底标售3个南海海域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权利。开放竞标的3个水域都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外海,是中菲争议海域,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域。该区域紧邻菲律宾在该海域现有的天然气田,拉约格说这个油气田目前已承担了菲律宾吕宋岛近40%的能源供应。

Ⅱ 我国最大的人石油盆地位于东海的

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油田有500多个,探明石油储量近220亿吨,发现气田共185个,探明天然气储量2.56万亿立方米。那么,从不同角度看,中国油、气田之最有哪些呢?

中国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面积1414.3平方千米,储量44.14亿吨;最小的油田是江苏的肖刘庄油田,储量仅22万吨。最大的气田应属长庆气田,面积5754平方千米,储量为4911.2亿立方米;最小的气田则不足1亿立方米,如胜利的套尔河气田(0.09亿立方米)、四川的新店子气田(0.11亿立方米)。

大中型油气田中埋藏最深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塔河油田,达5391米;埋藏最浅的是延长油田(小于l00米)。埋藏深度最大的气田是柯克亚气田(6388米)、塔里木牙哈气田(5473米)、四川五百梯气田(5000米);最浅的气田是柴达木盆地台吉乃尔(210米)及涩北二号(500米)等第四系气藏。

油气田中含油气层位最老的天然气田是辽河兴隆台气田(太古宙(Ar))和四川威远气田(震旦系(Z));含油气层位最老油田则有辽河静安堡(太古宙)油田和华北任丘油田(震旦系)。最年轻的气田是青海涩北一号第四系浅层气田;而最年轻的油田为老爷庙油田(新近系)。

全国石油储量最多的含油层系为中生界下白垩统(占总储量45.89%),最少的含油层系是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占总储量5.73%)。气田储量最多的层系为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占总储量40.69%),而第三系储量最少(占总储量17.98%)。

中国年产量最多的油田是大庆油田,年产油5000万吨(1996?1997年),天然气年产量最高的气田是四川气田,达79.9481亿立方米。

中国油田中单井石油产量最高的井是华北任丘油田的任9井,单井日产原油5435吨。单井气产量最高的井是四川龙门天东4井,最高日产量达315.7万立方米。

中国油气田中位于最北边的是大庆油区海拉尔油田;位于最南边的是海南岛以南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崖13-1气田及乐东22-1气田;最靠东的油气田,在陆上为大庆油田,在海上为东海盆地黄岩14-1气田;最西边的油田为塔里木盆地西南的柯克亚油田。

西藏伦波拉油田是海拔最高的油田,海拔5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则是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井口水深364.8米。

中国油气田最多、石油储量最大的省是黑龙江省,其次是山东省(胜利油田)。气田最多、储量最多的省是四川省,天然气储量为6238.28亿立方米;其次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然气储量5739.35亿立方米;陕西长庆油田居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4911亿立方米。

Ⅲ 西沙群岛有多少石油

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域不是石油富集区,那里没有沉积盆地。我国在南海的石油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的几个海盆(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以及南海北部的大陆架区域。在西沙群岛西北方向的海南岛附近也有石油分布(北部湾),海南岛西南角的莺歌海海盆则主要是天然气。

Ⅳ 中国南海西部有石油吗

南海西部,石油开发任务主要由中国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承担。该公司目前作业集中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区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公司在西部海域已发现油气田31个、含油气构造37个,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2.45亿桶,天然气可采储量2.1万亿立方米,在产油田12个,在产气田3个。已投产的崖城13-1气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合作气田,东方1-1气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建成油气年生产600多万吨油当量。
南海西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在海南近海海域,分布着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北部湾、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面积共12万平方千米,是油气资源勘探远景区。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南海西部大气区的勘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临高、东方、乐东、崖城、文昌五大主攻区。
1957年,对莺歌海一带状油气苗进行调查,下海探油的第一站。
莺歌海含油气盆地位于北部湾南部,以及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上。西部的西莺歌海盆地为特提斯体系的拉张断陷盆地,东部的琼东南盆地则为环太平洋体系的一个孤后盆地。琼东南盆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石油资源量约为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6.4万亿立方米。这里有世界级海上大气田——崖13-1大气田,同时也是我国海上第一大气田(产量为34亿立方米,高于春晓油气的25亿立方米,但探明储量要低于春晓油气田)。
一、涠西南油田群
(1)1973年,发现涠洲11-1油田。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涠洲岛西南方向,与在生产油田涠洲11-4和涠洲12-1油田相邻,油田所处海域水深在30~40米;涠洲11-1油田仅有一座生产平台,其开发生产主要依托涠洲12-1油田的生产设施和海底管线来实现;2007年涠洲11-1油田成功投产,现有1口生产井在产,日产原油2100余桶。
(2)1982年发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0-3油田。
涠洲11-4油田仍是涠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发现,1993年9月19日自营建成,设计产能60万吨,经改造达80万吨。与1999年8月2日自营建成的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90万吨以上。
涠洲10-3油田1986年8月7日投产,1992年5月16日转为自营,与1991年8月20日自营建成的涠洲10-3北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30万吨。
(3)1989年发现涠洲12-1油田。
涠洲12-1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99年6月12日自营建成,设计产能100万吨。与涠洲10-3油田、涠洲10-3北油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了南海北部湾涠西南油田群。
主要从事海上采油技术服务、浮式储油轮总包服务、海陆工程建造、海上设备维修、石油专用产品的制造、原油外输协调、油气及副产品运输销售和加工利用、油田化工、通信气象、网络工程、管道工程、数据处理、海上配餐、物资储运、码头仓储、工程勘察设计、物业管理、宾馆旅游业、海陆运输、技能培训等专业技术服务工作。
二、南海崖城13-1气田
1983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现为英国BP阿科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发现崖13-1气田,其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气田,号称“东方气龙”。
崖城13-1气田使用了数种先进的地质数据技术来估算储量和生产能力。这些技术将来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质资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采用了一个三维图像来表现气田内部结构的地理状况。
崖城13-1气田被圈闭在渐新世陵水砂岩层的一个大而狭长、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块中。砂岩层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倾覆的正断层沿上倾方向截断,上覆不整合。气水界面构成下倾界限。在A平台,油藏约在海平面下3600米深处。6口生产井、5口探边井以及三维地震测线数据证明了气藏面积为44平方千米,最大厚度为217米(总厚度)(净厚度178米)。大量小断层切割了储层,其中一条断层的断距为40米。主储层之上的透镜状砂岩仍具有储藏潜力。
崖城13-1气田是我国海上第一大气田。它位于三亚以南100千米的海域。总投资为11.3亿美元,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崖城13-1油田年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其中29亿立方米通过778千米的海底输气管道输往香港烂角嘴售气终端,5亿立方米通过97千米的海底管道输往在三亚的南山基地。
崖城13-1气田,是1983年8月在水深约100米的地方发现的,阿科为作业者并拥有该气田34%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拥有51%的权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拥有15%的权益。崖城13-1油田自1996年10月开始投入生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海上气田。
崖城13-1气田的开发是伴随着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商业用气市场的发展而来的。阿科气田生产的天然气通过500英里的运输到达香港的Castle Peak电力公司。
崖城气田的开发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项目,需要建设陆上和海上处理设施以及去往海南岛和香港的输送管线。将气体通过管线运输到香港需要建设480英里的海底管线,这在世界上是第二长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发电厂供应天然气以外,崖城13-1气田也向海南岛输送气体,用于发电和作为化肥厂的原料。
崖城13-1气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47亿立方米,天然气凝析油探明储量约为1030万桶,1995年10月投产,1999年上半年天然气平均日产量约为426万立方米。
三、文昌油田群
1984年和1985年,发现文昌19-1、文昌8-3油田。
文昌13-1/2油田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以东136千米的海域上,距离湛江约260千米,油田所处海区水深117米。该油田主要由两座无人驻守的固定式井口采油平台“文昌13-1”“文昌13-2”及一艘15万吨无动力的浮式储油轮(FPSO)“南海奋进”号组成。采油平台采集的原油,通过海底输油管道输送到“南海奋进”号上进行处理、储存和外输。原油外输方式主要通过油轮系泊“南海奋进”号进行海上过驳运输。油田设计年产原油250万吨,于2002年7月7日投产。
2008年7月位于中国南海的文昌油田群已成功试产。这一油田群共有7口井在产,可日产原油14000余桶。文昌油田群位于南海西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由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个油田构成。开发生产设施包括5座井口平台、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轮和26口生产井。
文昌19-1油田是文昌油田群中第一个投产的油田,其高峰日产量预计可达18800余桶。其余三个油田文昌15-1、文昌14-3和文昌8-3将于2008年陆续投产。
文昌油田群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西部,包括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个油田,是20世纪80年代勘探发现的。
2008年6月中旬,文昌19-1油田开始试生产。
四、东方1-1气田
1995年,基本探明东方1-1气田,2002年6月21日正式开钻。
东方1-1气田项目是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气田,总投资额为32.7亿元。它位于南海北部湾莺歌海海域,距东方市约113千米。该气田天然气储量达966.8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24亿立方米,纯烃储量612亿立方米。
根据东方1-1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安排,一期工程建立D、E两座生产平台,共钻井12口;二期工程建A、B两座井口平台,分别钻井10口。两条海底管道、一条海底电缆、一座陆上终端。气田所产天然气在海上中心平台初步处理后,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到东方陆上终端处理,再输送给用户。
东方1-1气田开发井作业海区水深68米,一期工程的12口开发井中,除了1口是大斜度井外,其余11口井全部是水平井,作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2003年8月2日建成我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海上天然气气田——东方1-1气田全长256千米的输气管线,把天然气分别送往海南省的八所、洋浦、海口等重要工业基地。
五、天然气水合物
1999年,在西沙海槽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总资源量达643亿~772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一半。南海资源的开发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潜力。2011年报道,我国对海域可燃冰的专题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已在南海圈定了25个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承担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的主要单位,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从2002年正式启动的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首次在神狐海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证明南海可燃冰资源远景良好。目前,专题调查团队已圈出南海北部7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仅神狐钻探区内11个可燃冰矿体,面积就达到约23平方千米,气体资源量约为194亿立方米,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

Ⅳ 石油存储量近200亿吨,我国这座城市为啥有如此多石油

位于我国最南端的三沙市,由于这片海域底下蕴含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一直没有大量开采而备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其实默默无闻的三沙市在很多国人眼里面是很穷很冷清的城市,基本不发展旅游业和推广,可谁也想不到这个新兴的小城市却有着国内数一数二多的自然资源,毕竟这片海域里面存放着大量未开发的资料,例如接近200亿吨的石油。

三沙市本身海底资源丰富,加上当地严格控制石油数量,导致资源合理使用数量得到了控制。

Ⅵ 海底石油的分布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条件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列入海底石油资源。
近40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占当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近海海底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3%。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H.D.赫德伯格认为全球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海洋沉积盆地面积共有7800万平方公里,约与陆地上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面积相当。
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L.G.威克斯1973年估计:世界上水深300米以内海底潜在的油气资源量约有1000亿吨原油和相当于556亿吨原油的天然气,还有500亿吨二次可采原油以及300亿吨重质原油。
油气藏的形成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储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海底沉积物内富含有机残余物,其主要来源为浮游生物(如藻类)和细菌。这些有机碎屑物随同泥沙沉到海底后,富含有机物的细粒沉积在缺氧的条件下开始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转变。微生物活动是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作用产生的甲烷气体可在沉积浅部储层中出现或形成气体水合物。石油生成需要50~60°C以上的温度、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的地质年代。这样的条件在埋藏深度大于1000米时才能达到。原始有机物质的类型在生成油或气的相对丰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富含浮游生物、细菌等有机质的沉积物与湖泊、泻湖或海洋沉积环境有关,这类有机质被认为是生成石油的主要母质。植物表皮、孢子、花粉、树脂质和木质素等有机质的沉积物与近岸环境和河流相沉积环境有关,树脂质和木质素等被认为是生成天然气的主要母质。残余有机碳达 0.5%以上的泥岩和页岩被认为是有利的生油岩。残余有机碳超过0.1%的碳酸盐岩也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沉积岩内生成的烃类,经过运移进入多孔粗粒的沉积层或有孔隙和裂隙的岩层内聚集。这类孔隙性储集层多属于海退或海侵期的滨海相、河流相或生物礁相沉积。粗粒沉积物还可能被海洋浊流带到海底形成浊积岩,与细粒富含有机物的生油岩间互成层,形成良好的生油、储油和盖层组合。
石油与天然气只有聚集在具有封闭条件的各种类型圈闭内(如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或混合圈闭等)才能形成油气藏。海底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大多属于穹窿背斜构造,其次为由断层活动形成的滚动背斜或倾斜断块构造,不整合面形成的生物礁构造或潜山构造,盐膏层、软泥岩或火山岩形成的底辟构造,以及深海扇、浊积砂、沿岸砂坝、河道砂和三角洲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等。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天然气聚集在含油气构造的顶部,中部为油环,低处为水体。或因生油母质类型不同和差异聚集或油气运移等因素,一个构造带可能全部为气田,另一个构造带全部为油田。
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与大陆边缘、小洋盆的油气远景有明显的不同。 大陆架对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陆架区生油有机物来源丰富。快速的沉积和沉降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储油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生油岩中烃类的排出和运移。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巨厚的沉积盖层足以防止油气的散失。加之水深较小,便于开发,因此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然而,水深较大的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近20年来,世界各地共发现了1600多个海洋油气田,其中70多个是大型油气田。已开发的近海油气田主要有中东波斯湾的背斜圈闭型油气田,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尼日尔爾利亚的三角洲相沉积滚动背斜型油气田和盐丘构造型油气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断块型油气田,欧洲北海南部的二叠系断裂背斜气田、中部的第三系背斜油气田和北部的侏罗系倾斜断块-潜山油气田,东南亚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泰国湾亦已发现了一系列第三系背斜油气田。
中国有辽阔的海域和大陆架。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水深浅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为100多万平方公里。渤海、黄海和北部湾属于半封闭型的大陆架。东海和珠江口外属于开阔海型的大陆架。几条流域面积广大的江河由陆地携带入海的泥沙量每年超过20亿吨。中国大陆架的生储油条件是有利的。经物探工作查明,中国近海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面积共达70万平方公里(表2)。
中国于1960年开始在海南岛西南的莺歌海进行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和钻井。1967年以来,先后在渤海(1967)、北部湾(1977)、莺歌海(1979)和珠江口(1979)获得工业油流。中国近海大陆架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已逐步开展。

Ⅶ 南海有多少石油

“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1/3,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天然气约82700亿立方米。

Ⅷ 海南的石油从哪里来的是内陆还是自产

现在是自产的

主要来自中海油

Ⅸ 海南省具体的位置在哪里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地理位置】
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跟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海南岛因地处大海之南,孤悬海中,故称之为海南岛。海南岛是海南省陆地的主体,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的大雪梨。从琼东北的景心角至琼西南的莺歌海长约286公里,从琼西北的神尖角至琼东南的大花角宽约180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近岸滩滁面积宽广,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海南岛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上通道。从岛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约220海里,从岛南的榆林港至菲律宾的马尼拉航程约650海里。海南岛控制中国南部沿海的交通,扼两广的咽喉,是中国南部海疆的要塞。
【气候特征】
海南省地外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是中国最具热带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纬度较低,太阳投射角大,冬至日在海口达4633,在三亚达4819。全岛辐射热量大,全年约5103兆焦耳/平方米,其中中部山区4600兆焦耳/平方米,西部沿海5800兆焦耳/平方米,南部沿海5700兆焦耳/平方米。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2500小时。日照时数按地区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全年气温高,各地年平均温度在23°C-25°C之间,中部山区气温较低,西南部较高。12月为最冷月,平均温度大部分地区在17°C左右,南部沿海的三亚、陵水等市县高达20°C左右。历年平均极端低温,大部分在5°C以上,海南省是全由冬温最高的地区。7、8月为气温最高月份,平均温度为25°C-29°C。海南岛虽然气候炎热,但极端最高温度为40°C,比全国很多省份都要低。而且,这种高温不是出现在盛夏时节,而是出现在春天4-5月份,所以暑气不酷。在盛夏时节,除了中午很短一段时间外,早晚有海风调节,使人感觉气候凉爽舒适。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夏长无冬,全年平均气温26.5,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温度为29.5°C,2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温度为22.9°C。
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全岛平均降雨量为1500一2000毫米。海南岛东湿西干明显,降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雨量约2000一2400毫米,最高的达3000毫米左右,西南部沿海为干热区,雨量较少,年降雨量约1000一12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冬春两季雨量稀少,往往造成部分地区干旱。旱季从11月至竖年4月,长达6一7个月,不少地区旱季总降雨量仅为100一200毫米,仅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0一20%。旱季长的年份达8个月,最长的达9个月。夏秋两季是雨季,5--6月为夏季季风雨降雨高峰期,7一10月为台风雨降雨高峰期,两个高峰期的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一90%。
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即中部山区较也南部沿海较大。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他地区为半湿润区。
海南岛的风分为季风、台风和龙卷风3种。季风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每年10月以后,从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吹来的冷空气不断出现,到海南岛是以偏北风形式,其中又以东北风为多数;二是每年4月开始,海南岛转而以热带太平洋上来的东南风为主,其次是从印度洋来的西南风。季风环流规律正常,则风调雨顺;如果季风环流反常,则不涝即旱。
海南岛是个多台风地区。影响海南岛的台风多数发生于太平洋西部,即北纬520的热带海面上,也就是加罗林群岛、菲律宾东部海面及南海中部海面。海南岛的台风次数多,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台风89次,最多可达11次。台风季节长,从5至11月份,都有台风登陆的记载,其中以8至9月份登陆次数最多,风力最大。台风多数从本岛东部、东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登陆,然后进入北部湾,风力多在7一12级以上,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做好台风的预报和预防工作,也能化害为利。
龙卷风是海南岛上一种不常见的、规模不大的强烈大气涡旋,出现次数不多,破坏范围小。
雷暴在海南岛一年四季皆可出现,初雷出现在3月,终雷出现在10月,5一9月是雷暴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南部沿海雷暴日数有60一85天,其他地区在100天以上,最多的澄迈达132.5天,居全国之冠。雷暴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地区,土地面积339.08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植物生长繁殖速度大大快于全国其他地区,农田多年可以耕种,不少作物每年可收获2-3次。
2.水资源
海南省有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8条。集水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的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这三大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集水面积在1000一2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有陵水河、珠碧江及宁远河。集水面积在500一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有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河、太阳河、藤桥河、春江及文教河。全岛年降水总量为596亿方,产生水资源总量297亿方,丰水年475亿方,枯水年143亿方,差别较大。在全岛水资源总量中,河川水154亿方,可蓄水量79亿方:地下水天然资源143亿方,可采资源47亿方。海南省淡水资源在近期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主活的要求。
3.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作物,主要有水稻,其次是蕃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糖蔗、花生、茶叶;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水果类29种、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杨桃、人心果、菠萝蜜等:瓜菜有120多种,主要有西瓜、蜜瓜、冬瓜、苦瓜、青瓜、节瓜、丝爪、豆角、洋葱、萝卜、白菜、青菜、芹菜、芥菜、包心菜、空心菜等。在海南省农业生产中,反季节爪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海南省还是中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
4.植物和南药资源
海南的植物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据考察,海南岛的维管束植物4000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世界热带的80个科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余种;乔灌木2000余种,其中有80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有20多种;果类植物142种(包括野生76种);茅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纤维植物100多种:各种油料、胶料、染料植物等89种;糖料及饮料植物10余种;牧草及饲料植物200多种:工艺用藤类、葵叶等10多种。
5.动物资源
海南陆生脊推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其他珍贵动物有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
6.水产资源
海南省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讯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岛有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6.56万平方海里,西、南、中沙群岛渔场面积2.24万平方海里。海洋水产有800多种,鱼类就有6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40余种,主要有篮园参、始鱼、小公鱼、青干金枪鱼、扁舵鲤、中华青鳞鱼、弓头燕鳃鱼、乌娼鱼、康氏马绞、宝刀鱼、红鳍笛绸、金线鱼、马六甲衅鲤、黄带衅鲤、印度白姑鱼、二长棘鲷、五棘银鲈、海鳗、大黄鱼、带鱼、灰星鲨、石斑鱼、鳅鱼等。海洋软体动物主要有墨鱼、鱿鱼、海参、沙虫等。目前有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藻类海特产品种己在浅海养殖,主要品种有石斑鱼、鲍鱼、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刀额新对虾、中国龙虾、白蝶贝、马代珍珠贝、近海牡沥、翡翠贻贝、泥蚶、石花、麒麟菜、江离菜、沙菜等。
7.矿产资源
海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己发现的各类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55%。在全国己探明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省己探明67种,其中已列入全国储量统计的41种。海南省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有天然气、石油、油页岩、褐煤、铀等:金属矿产有铁、钛、锆英石、铝土矿、金、钻、铜、铝、独居石、铝、锌、银、钨、锡、铬、镍、锯、钽、镓、镉等;非金属矿产有蓝宝石、红钻宝石、水晶、石英砂、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硅石、硫铁矿、磷、沸石、膨润土、硅藻土、萤石、白云母、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大理岩、玄武岩、耐火粘土、火山灰、火山渣、泥炭、页岩等;地下水有饮用水、矿泉水等。
石油、天然气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己圈定的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3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中对油气勘探有利的远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据初步探测,主油量约有145亿吨,聚集量约912亿吨。莺歌海盆地岩13—1天然气田,己探明含气构造面积为55平方公里,储量为1040亿立方米,可采量为700亿立方米;位于岛北部的福山凹陷构造,有11.5亿吨的石油储量;南沙群岛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8.海盐资源
海南岛西南沿海是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海盐业的最佳地段。这里海滩平坦,终年炎热,阳光充足,风力较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晒盐条件好。目前,己建有莺歌海、东方、榆林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盐场。
9.旅游资源
海南岛气候宜人,四季常青,具有迷人的热带、亚热带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据普查,全岛可利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风景资源共有11类、241处,其中滨海沙滩38处,主要有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芝兰湾、香水湾、高隆湾、石梅湾等;山岳28处,主要有五指山、尖峰岭、七指岭、东山岭、铜鼓岭等:奇石异洞18处,主要有毛公山、济公山、皇帝洞、落笔洞等:河湖19处,主要有万泉河、松涛水库、南丽湖等,瀑布11处,主要有百花岭瀑布、太平山瀑布等:温泉38处,主要有兴隆温泉、官塘温泉、南田温泉、蓝洋温泉、半岭矿温泉、七仙岭温泉等;野生动植物观光资源18处,主要有大田坡鹿、坝王岭黑冠长臂猿、南湾猴岛、东寨港红树林、东郊椰林等,游览海岛13处,主要有吴歧洲岛、大洲岛、野猪岛等;生产观光资源ii处,主要有华南热作两院、石碌铁矿、枫木鹿场等:古建筑25处,主要有五公词、琼台书院、东坡书院、万安书院、苏公祠、崖州古城、韦氏饲堂、汉马伏波井、文昌阁、文城文庙、美郎双石塔、定安古城墙、秀英村古炮台等;古墓葬8处,主要有海瑞墓、丘浚墓、张岳崧墓、赵鼎衣冠家等;近现代胜迹主要有宋氏祖居、冯白驹故居、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等:革命烈士纪念碑主要有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娘子军纪念雕像、冯白驹将军雕像暨纪念亭,李硕勋烈士墓、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等:社会风情8处,主要有黎族盛会三月三、番加风情、黎苗民族歌舞等。
【民族风情】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据1990年人口普查,海南省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回族、瑶族、土家族、满族、侗族、畲族、京族、傣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仫佬族、藏族、高山族、白族、彝族、水族、毛南族、土族、哈尼族、哈萨克族、羌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纳西族、达斡尔族、僳僳族、佤族、赫哲族、布朗族、仡佬族、撒拉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斯坦族等39个民族。其中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他35个民族是1949年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其他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

Ⅹ 北部湾石油资源是怎样的

北部湾含油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3.5万平方千米,其北面以广西海岸为界,南面以海南岛隆起为界,东面与雷琼地区新生代凹陷相连,西南与莺歌海盆地相连。盆地构造走向北东东向。至1992年,北部湾盆地共发现构造圈闭134个,非构造圈闭21个,盆地中已发现的油田有涠10-3、涠11-1、涠11-4、涠12-3、乌石16-1等,含油气构造7个。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量约为2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59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