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1.属于垄断资源,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2.石油需求量大,属于消耗品,3.石油是稀缺资源拥有更高溢价。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也逐渐进入了老百姓家庭,汽车是消耗品,需要大量的石油作为燃料。中国石油去年赚了190亿,卖石油很赚钱的原因主要还是属于垄断资源,没有多少竞争对手,这就导致石油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同时石油属于消耗品,每天汽车都需要大量的石油,需求量大导致石油很赚钱,我们的石油基本上靠进口,这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就享受更高的价格。
三、石油属于稀缺资源拥有更高的溢价。
我国石油大部分都靠进口,石油作为稀缺资源每天都需要使用,这导致石油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小,石油作为稀缺资源自然拥有更高的溢价,同时石油作为国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能量资源基本上没有办法替代,这也让石油处于优势地位,石油的稀缺性是石油溢价的真正原因。
⑵ 我国石油需求越来越大的原因
石油作为能源消费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讲它有它的不可替代性。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并不是能用其它的东西可以替代的。92年石油产品开始净进口,96年以后原油开始净进口,如果消费继续增长的话,那么这个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成品油也一样,2000年的成品油消费量大概是1.1亿吨,2008年大概是2.1亿吨。 另外化工轻油用于乙烯原料,其余作为PX原料和烷基苯原料等。90-00年消费年均增长9.9%。00-08年年均增长10.1%,是增幅最大的石油产品之一。我国化工轻油消费的快速增长与石化工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乙烯能力从90年的160万吨增加到08年的999万吨,PX生产能力从90的50万吨增加到08年的368万吨。我们还没有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化工原料的需求、成品油、液体原料的需求带动了我们对原油消费需求量的增加。
⑶ 我国为了推动石油工业发展做了哪些努力
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谢家荣等教授不信“中国贫油”论调,通过精心研究,都认为华北平原可能有油。为了弄清事实真相,1955年国家决定对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大别山以北、渤海以西,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地区,开展一次区域性的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工作。
1955年7月,为了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步伐,中央成立了石油部。原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学院院长李聚奎将军,被任命为第一任部长。后来由彭德怀推荐,毛泽东、周恩来决定让号称独臂将军的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
石油部成立后,任务并不轻松,在全国进行石油勘探是此时的主要工作。根据地质部李四光部长1954年关于“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的勘探”的论述,华北油气前景是很有希望的,如果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处与地质部华北各省地质厅、局协同作战,密切配合,一定可以加快找油步伐,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末,在各个石油探区当中,华北地区勘探形势最好。这个地区的区域地质工作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年的年初,地质部和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分别作出决定,要在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工作,进行大规模的找油工作。当年,地质部组成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在华北大平原上开展综合石油勘探。
1956年,石油部西安地质调查处成立了华北平原综合研究组,到山东工作;下半年组成华北石油钻探大队,首先展开了山西沁水盆地、大别山地区的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从此,地质部和石油部并肩战斗,在华北平原上先后进行了重力、磁力的区域普查工作,部分地区的电法、地震大剖面和地震面积详查,重点对局部构造的基准井进行钻探。
⑷ 中国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石油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正需要大量的石油。
中国已经从过去的石油输出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
⑸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呢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
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石油储量不算少了,放在随便一个国家,比如韩国、新西兰等,都是绝对牛逼。但放在中国就不一样。
我们国家人口多,14亿人口,平均一下,其实没多少。
第一,我国产油量低,但需求量大,日产量满足不了每日消费需求,所以只能靠进口。我国的石油产量仅384.6万桶/日,无法满足国内1280万桶/日的消费量。而随着国内需求越来越来多,石油产量增速却跟不上来,这个缺口只能靠进口石油来补。2006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的石油产量保持在0.8%的年均增速,远低于5.2%的消费需求的年增速。
第二,中国石油储量分布不均衡,而且开采需要大量的投时间和金钱成本。中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要么就是海洋石油,而这些地区气候环境恶劣,勘探难度大,投入费用高,也无法开采出优质原油,因为国内原油品质并不好,石油含碳量重,这会大幅增加炼油成本。所以,我国一些油企甚至还出海去投资和开发油田,因为国外油田开采难度小,原油开采的品质高。
第三,我国存在大量未经开发的油田,但大多处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具有成藏机理复杂、勘探难度大的不利特点。其次,发现油田并不等于就能开采油田,开采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当复杂和冗长,不同油田所适合的开采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开采本国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油企纷纷“出海”投资和开发油田,就是因为国外油田开采难度小,投资回报高。
第四,现在国外进口原油性价比最高,所以国内油企主要以进口进口原油为主,而国内的石油储量分布不均,开发成本高,可以留给子孙后代慢慢去开发,这样也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一旦进口原油被别国卡住了,那西北地区的原油就可以马上开采出来,以应付不时之需。
第五,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能让这些自己的石油,天然气都浪费在他人身上。
⑹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方面成就辉煌,对世界石油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桎梏,生产力难以很快发展;明清时期又实行“海禁”政策,闭关自守;科学技术更被视为“雕虫小技”,长期以来受到压制和歧视。因此我国古代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始终没有摆脱手工劳动或者手工业作坊的局面。
相反,西欧各国在14—15世纪(约相当于明朝初期)以前大体还处于封建专制的中世纪黑暗统治之下,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自从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不仅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还大大促进了天文、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接着,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开始西欧各国相继产生了以采用近代机器的大工业代替手工业作坊的产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利用其“坚船利炮”,积极向外殖民、扩张。
而我国自清代康乾盛世(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以后,国力日益衰微,生产力已落后于西方列强,石油工业也不例外。如从19世纪中叶西方已开始以蒸汽机作动力和钢铁制造的顿钻设备来进行钻井,1845年美国罗伯特·比尔特(Robert Beart)发明了旋转钻机等。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世界列强大举入侵中国,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商品,进行经济掠夺。洋油的输入也日益增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发展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要以国产的煤油来“与外国的煤油争衡”。中国的近代石油工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1878年,在中国的宝岛台湾苗栗出磺坑油田,用近代工艺技术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其后又用近代技术陆续开发了陕西延长油田、新疆独山子油田、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四川石油沟气田和圣灯山气田等,以下按照开发的次序介绍这些油田的发现和发展情况。
⑺ 为何我国要将石油国有化
按照政府的说法,石油石化行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所以应由国有经济保持绝对控制力。
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18日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意见》首次明确了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具体行业和领域,提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
⑻ 为什么说石油安全是我国资源战略的重中之重
纵观世界的风云变幻,毫无疑问,石油是整个20世纪的主宰,故20世纪被称为石油世纪。尽管已经进入21世纪,但不可否认的是,石油仍然是社会安全、繁荣的关键和人类文明的基础。中国拥有13亿人口,尽管目前的石油消费仅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5%,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预示着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结束了长期游离于世界贸易主流之外的局势,成了世界主流经济社会的重要一员。这一切,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走向。正是由于石油的特殊角色,中国加入WTO后,石油问题成为国家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排第10位,但人均石油占有量却排在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倒数二三位。按中国目前7%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与发展速度肯定是不成比例的。据统计,我国经济发展按7%的速度增长,能源应保持5.5%的增长速度,石油的增长速度必须达3.5%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石油的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5名,但石油的增长速度仅为1.67%左右,还有1%需要进口。另外,从经济的发展来看,石油短缺将是长期的事。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整个社会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早在1993年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占国内需求量的1/3。据预测,十几年后,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进口石油达到了1/3,就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因为石油安全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安全问题,而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经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的高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能力实施石油资源战略储备。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贯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对中国尤为重要。在和平崛起的同时,我国必须十分重视国内的石油资源安全,要把石油安全作为国家安全进行战略性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