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国石油有多少矿井
扩展阅读
采购成本减少后该怎么做 2025-05-17 06:44:32
消费税什么时候算入成本 2025-05-17 06:33:20

中国石油有多少矿井

发布时间: 2022-08-14 23:26:17

㈠ 我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那里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主要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四川油田等。

(1)中国石油有多少矿井扩展阅读

石油的分布: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㈡ 中国石油储量是什么

中国石油储量是37亿吨。根据最新的《2017年BP世界能源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剩余的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这其中未包括页岩油)为257亿桶,即37亿吨,在全球排名第13位。

石油量:

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即用一点少一点。基于此,很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很大的挑战。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大宗商品时刻左右着世界地缘政治与经济;石油也是当今世界一些地区冲突和战乱的根源,特别是在中东地区。

石油常用“桶”作为计量单位,一桶=42加仑=158.98升。但是由于世界各地出产的原油密度不同,所以1桶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1吨石油大约有7桶,而密度小的原油则有7.1桶到7.3桶不等。

㈢ 中国有哪几大油田

中国有五大油田: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1959年9月26日,肇州大同镇附近的松基3号井喜喷工业油流。当时正值国庆十周年之际,故命名大庆油田。现已在油田探明25个油区,其中开采了14个。1990年大庆原油产量5 564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我国原油总产量的40%。大庆油田的开发,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胜利油田位于山东省黄河入海处,以东营为中心,从利津、博兴直到海边。1962年9月23日,东营地区营2井获得日产555吨高产油流,故油田初名“九二三厂”。胜利油田的产量在1987年突破3 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3、辽河油田地处辽河下游,位于沈阳、营口和锦州之间。辽河油田的油、气储量丰富,油质好、含硫低、轻质油成分高。到1988年,年产量达1260万吨,是我国第三大油田。

4、中原油田在河南濮阳、新乡、安阳、开封,以及山东荷泽、聊城等地区之间。1975年,河南濮参一井首先喷出工业油流,故初名濮阳油田,1993年原油产量达700万吨。这个油田的特点是天然气丰富,将成为我国东部的天然气石油化工基地。

5、华北油田位于冀中平原上,河北省任丘地区。1975年7月,任丘西南的任4井第一次在古老的碳酸岩地层中喷出高产油流。从此,我国第一个古潜山油田被发现。1979年,油田产量达1733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近1/5。这些年来产量逐年下降,1991年的产量为500多万吨。

㈣ 我国有哪些油田

我国石油资源的特点是:石油储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石油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等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13%。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主要的石油产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等石油油田。

1.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由于,油田把新的工艺和技术运用到了采油中,目前该油田每年的原油产量仍然在5000万吨以上。

2.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

3.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32县,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

4.克拉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就在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其中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5.四川油田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6.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㈤ 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

一、国内煤层气井下抽采利用情况

(一)中国煤层气井下抽采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新一轮评价埋深2000m以浅的资源总量达36.8×1012m3,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煤层气热值一般在33.44kJ/m3左右,中国每年排放的煤层气近200×108m3,相当于烧掉6000×104t标准煤。

根据资料统计,2006年,国有重点煤矿中,有高瓦斯矿井15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6处,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约占49.8%,煤炭产量约占42.0%;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及河南等省市。

(二)中国主要矿井瓦斯抽采量

中国开始进行井下瓦斯抽采的试验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仅有抚顺、阳泉、天府和北票等6个矿井抽采瓦斯,年抽采量约60×106m3;60年代又有中梁山、焦作、淮南、松藻、峰峰等局的20 多个矿井先后开展了抽采瓦斯工作,年抽采量为16×107m3;70年代抽采矿井猛增到83 个,抽采量达24×107m3;80年代抽采矿井达到111个,抽采量达到38×107m3

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区瓦斯抽采非常活跃。2009年全国产煤30×108t,635处矿井中高瓦斯矿占24.6%,全年瓦斯安全死亡约2631人(百万吨死亡人数是美国的近19倍),年向大气释放煤层气约200×108m3,264处瓦斯抽放点,全年煤矿瓦斯井下抽采量为61.7×108m3,利用17.7×108m3,利用率28.7%。

(三)中国主要矿井瓦斯抽采率

阳泉、晋城、淮南、盘江、松藻、水城、抚顺、淮北、铁法、平顶山、鹤壁、焦作、鹤岗、峰峰、中梁山、天府、芙蓉、南桐、六枝等矿区是中国目前的主要抽采瓦斯矿区,各主要矿区抽采总量达到18.25×108m3,矿区平均抽采率为40.08%。其中,阳泉、晋城、淮南、盘江、松藻、水城、抚顺7个矿区的瓦斯抽采量最多,年瓦斯抽采量均超过了1×108m3

除抽采量外,抽采率也是衡量矿井瓦斯抽采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在全国抽采矿井中,对18个主要矿区中112对矿井的抽采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按照抽采率大小,中国主要瓦斯抽采矿区可以划分为3类: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40%,抽采效果好;I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25%~40%,抽采效果一般;II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25%,抽采效果差。

中国主要瓦斯抽采矿区的总体瓦斯抽采效果不好,平均抽采率30%。I类矿区只有6个,仅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的33%,平均抽采率59.3%;瓦斯抽采效果一般的II类矿区也只有4个,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的22%,平均抽采率33.5%;瓦斯抽采效果差的III类矿区则多达8个,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高达45%,平均抽采率仅为17.8%。如果考虑所有抽采瓦斯矿井,抽采率低于25% 的矿井比例会更多。井下混合瓦斯每年的总释放量达200m3/a,这样估算,中国瓦斯抽采率仅12%左右。大量宝贵的资源泄漏到大气之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二、国内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钻煤层气井超过4000口,日产气量266×104m3。全国已建成年产能25.0×108m3:其中中石油公司建成6.0×108m3,中联煤层气公司建成3.0×108m3,晋煤集团建成5.5×108m3,其他10.5×108m3,年产气量10.15×108m3(据国家能源局)。基本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截至2009年底国内主要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表

初步掌握了一套适合中国煤层气井常规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同时编制了近30项工程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良好地控制了工程质量。

对全国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及储层参数条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有利地区进行了初步筛选,先后分别在山西沁水,河东,宁武,大宁—吉县,两淮,贵州,六盘水,陕西韩城,云南恩洪—老厂,辽宁沈北,江西萍乐丰城,湖南冷水江等几十个区块进行了钻探或井组试采试验,其中沁水南部和阜新地区大部分单井日产气1800~3500m3,供气比较稳定。

沁水盆地已成为煤层气开发热点,截至2009年底,沁水盆地累计钻井超过3000口,探明地质储量1596.35×108m3(中石油844.04×108m3,占52.9%),日产量达到248×104m3。中石油30×108m3/a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一期工程已建成10×108m3/a处理能力,并于2009年9月15日投产,目前每天向西气东输管线供气超过100×104m3。晋煤集团煤层气抽采能力达到了11×108m3,其中井下抽采5×108m3,地面抽采6×108m3。日销售能力达到160×104m3。中联煤层气公司:完成国家示范工程潘河项目建设,形成2×108m3产量。2009年12月21日与华北油田的煤层气输气管道成功对接,日供气量可达10×104m3。亚美大陆煤层气公司在大宁矿区形成约1×108m3/a产能。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稳步推进。中国石油在陕西韩城,山西大宁—吉县、三交区块已完成钻井289口(探井63口,生产井226口),二维地震1260km。2009年提交基本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45×108m3

三、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发展历程

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日益活跃,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的煤层气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井下瓦斯抽采,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区瓦斯抽采非常活跃,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井下抽采量达61.7×108m3,较2006年翻了一番,利用17.7×108m3,利用率28.7%。截至2009年底,煤矿安全死亡2631人(因瓦斯事故死亡750人),百万吨死亡率0.987,首次降至1以下。

中国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初步准备了可供开发的煤层气资源,初步形成了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多个区块已取得较好的产气开发效果,并实现了小规模商业化生产。

煤层气地面开发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以及阜新盆地的刘家区块,截至2009年底,沁水盆地南部沁水气田钻井超过3000余口,年产气9.7×108m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共钻煤层气井430余口,年产气超过1500×104m3,阜新盆地刘家区块共钻煤层气井70余口,年产气超过3000×104m3

在国家战略选区和煤层气示范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近年中国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直井和多分支水平井为代表的煤层气开发技术逐步成熟,煤层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国家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㈥ 中国石油储量多少亿吨

中国的石油储量60亿吨,在世界排名第八位。前七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联酋。中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石油是一种战略储备物资,而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

㈦ 都说中东国家石油储量很多,那么中国石油储量有多少呢

我们经常听说中东地区的国家石油储量很多,而且很多中东国家都是靠石油来发展经济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中东地区没有发现石油的话,那么它们那里的经济和发展其实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但石油资源对于现在的国家乃至于地球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石油,工业需要石油、制造业需要石油、汽车飞机也需要石油,所以全世界都在努力寻找更多的石油。在世界各国石油储量的排名中,中东国家应该算是最多的了,对此小伙伴们肯定会好奇,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有多少?中国能排第几呢?看完涨知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以着名的大庆油田为例,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油田,1975-2002年大庆油田实现连续27年产油量达到5000万吨,而后连续12年产油量降到4000万吨,如今大庆油田产油量在3000万吨左右,从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出,大庆油田的产量正在逐渐减少,最后校长认为,中国的石油储量较为稀少,所以国内大多采用进口的方式来使用和储存石油。

㈧ 关于中国资源问题的论述

从我国自身的能源矿产资源来看,煤炭资源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而起步相对较晚的天然气资源则给我国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能源问题:煤炭、石油与天然气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消费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较之上年大幅度增长,增幅为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尚不及美国的10%。但如果按照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去,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将会愈发清晰:能源问题将会严重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煤炭资源:能源老大地位不容置疑
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不论是在能源的生产还是消费领域,煤炭始终占据70%以上的比重。根据有关权威部门论证,最近几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为65%左右,即使是到了本世纪中叶,这一比例仍旧会达到50%以上。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都是我们经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会越来越显现出无以替代的战略地位。
我国煤炭产量受总体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颇大。在上世纪末的几年里,我国煤炭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经营秩序混乱,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行业整体亏损,这使得1999年底,全国累积关闭矿井3.1万多处,压产2.53亿吨,当年我国煤炭产量降至10.5亿吨,煤炭工业一度陷入困境。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经济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2003年至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分别达到16.7亿吨和19.56亿吨。
煤炭的重要性也是由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的天然储量所决定的。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最新资料表明,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储采比(现在发现的储量与目前年产量相比)为93,占化石能源的90%以上。按同等发热量计算,相当于目前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和的17倍,足可见煤炭资源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煤炭还具有煤类齐全,品质优良的特点。煤炭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其中褐煤占保有储量的12.69%;低变质烟煤占保有储量的42.46%,是燃料、动力用煤和生产煤气的优质原料。煤质总体上讲较为优良,特低硫煤和低硫煤占总量的半数以上,且煤炭储量中以中高热值和高热值煤为主,低热值和中低热值煤则很少。
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却极其不均衡。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90%以上,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量占储量总数的77.6%,而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粤等14个东南沿海城市的储量,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5%左右。从而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这恰与我国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煤炭基地远离煤炭消费市场,促使我国形成了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煤炭消费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较低的煤炭价格水平,使煤炭行业一直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其中自建国以来有25年全行业亏损。据统计,1985年-2003年,仅补贴煤矿亏损一项中央财政就动用了512亿元资金,使得国家负担沉重。较低的煤炭价格,也导致煤炭行业竞争力下降,煤炭企业很难积累起建设及开采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企业缺少了应有的活力。
国家曾实行的低煤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用煤企业节约了成本,使企业在能源成本上降到最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不节约使用煤炭资源的态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利用率很低,浪费情况十分惊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业对煤炭的旺盛需求(2004年四大工业耗煤量分别占我国煤炭产量的32.2%、10.1%、9.2%和4.6%),有力拉动了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2001年,我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综合售价为150.59元/吨,以后几年持续上涨,到去年为止,售价已经达到206.54元/吨,上涨37%以上。
煤炭价格的上涨无疑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多好处。煤炭价格回归于煤炭资源的本身价值,对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激活煤炭企业经营活力使企业走入良性发展轨道、改善煤矿安全条件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十分有利。
由于煤炭资源内需的增加和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加剧,我国煤炭净出口量今年会有所减少,但价格随着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而有所上扬。我国煤炭出口量占煤炭生产总量的5%左右,主要出口市场有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印度、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虽然我国煤炭行业这几年总体形势看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煤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条件的制约。首先,我国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很多,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这类矿井的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加大。还有矿井高水压、高地温、高地压的问题也日渐增多,这些都会给我国矿井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煤炭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却也与煤炭资源的西多东少、北丰南贫形成反向分布的格局,所以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将面临水资源缺乏的严峻问题,且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中西部矿区的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
石油资源: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2002年,我国原油消费量达到2.457亿吨,排名一跃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消费量更是接近3亿吨。建国以来,我们的石油工业曾有着让人自豪的光荣历史,经过石油工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如今,经济的发展又使我们遇到了十分迫切的问题,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以及对国际石油供应的担心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石油的供给则需要我们加以特别的关注。
我国自己的石油生产这几年增长缓慢。资料显示,自95年以来,我国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7%左右,而与此同时,石油的需求年均增长则达6%。可见,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增长要求,石油供给的缺口很大。
目前,我国的石油生产呈现东部油田减产、西部油田发展缓慢、海洋石油产量不高的总体状况。以2004年上半年为例,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原油产量下降了3.5个百分点,作为第三大油田的辽河油田也减产2.5%,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虽在增产,但也仅仅增产了0.2%,东部油田的稳产越来越难。同时,海洋和西部的部分油田产量也有所下滑,致使去年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增幅下降。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建的生产能力难以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挖潜增效”早已成为老油田的生产口号。
据《中国油气矿源勘查前景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下半年,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吨左右,仅占世界最终可采石油资源的4.8%,人均拥有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人均产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而且我国石油资源的赋存条件较差。陆上约有36%的石油资源分布在高原、黄土塬、沙漠、山地、沼泽和滩海等非常恶劣的环境中,还有56%的石油资源量埋藏在2000~3500米之间,此外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则以大于3500米 的为主。就油质来说,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16%以上都是非常规的重稠油,海上石油中的重稠油比例也很大。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埋深更大且质量更差的难以动用的石油资源。所以石油的赋存特点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石油的勘探开采成本普遍较高,优势并不明显。
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3年的36%上升到了2004年的44%。这个数字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是25%和28%,增长速度很快。2004年进口石油已达到1亿吨以上,而在1999年仅为4000万吨。所以国际上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国带来的冲击很大,目前我国日需石油约630万桶,其中有200多万桶依赖于国际市场。也就是说,如果石油价格维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那么相比于两年前的35美元/桶价格来说,我国每天要多付出大概3000万美元。
较多的依赖进口使我国石油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因为我国进口的石油有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而美国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对这些地区加以控制,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以达到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的目的。此外,我国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同样受制于人,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部分是由外国航运公司所承运,因此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我国石油能源的供给将会变得非常被动。

㈨ 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是多少

国石油资源量为800亿吨左右,得到证实的储量极为有限。截至2004年底,探明原油储量40亿吨 据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中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9位
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大约为220亿桶,居世界第12位。然而,美国石油产量却呈连年减少趋势。除一些客观原因外,美国刻意保护本国石油资源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从产量来看,1973年美国平均原油日产量高达920多万桶,而去年的原油日产量平均不到574万桶,比30年前减少了近38%。从消费量来看,1973年美国的石油产品消费量为日均1730万桶左右,而去年的消费量则高达2004万桶,比30年前增加了274万桶,增幅高达16%。在石油消费量增加的同时,国内产量却在下降,美国刻意保护本国石油资源的战略显而易见。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数据,目前世界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032万亿桶,其中中东地区占了全部储量的2/3。原油探明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都在中东地区,居首位的是沙特阿拉伯,其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以上,其次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0.9%、9.48%、9.35%和8.69%。
石油产量居全球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1.63%)、沙特(11.33%)、俄罗斯(9.46%)、伊朗(4.95%)和墨西哥(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