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看电压表测的是哪里的电压(带图解的)
一般看电压表测的是哪一个电零件的电压,看的是电压表与哪一个待测电路
(电器、电阻等)并联、或与电源串联,进行分析,如图。
(A)电路图中,电压表与电源串联,自然测的是电源的电压。
(B)电路图中,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所以电压表测的是灯泡两端的电
压,又是电源的电压。
(C)电路图中,电路中出现了多个用电器,电压表与哪一个灯泡并联,测
的自然是哪一个灯泡的电压,图中的电压表测的是L2的电压,而不是电源的电
压。
(D)电路图中,电路比较复杂,容易看成测的是电源的电压(或者是L2
的电压,其实测的是L1的电压,因为电源的电压输出时有L2分了压,电压表
测的电压是剩下的,好比一条溪流,一块大石头堵在河流上,一部分水被堵住了
,只剩下另一部分水流出来,它们是一样的道理)
㈡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是沿井身测量岩层或矿体在天然条件下产生的电场电位变化的一种测井方法。自然电位测井诞生于1931年,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测井方法之一,测量简便且实用意义很大,所以至今依然广泛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将一个测量电极放入裸眼井中并在井内移动,在没有人工供电的情况下,仍能测量到电场电位变化。这个电位是自然产生的,所以称为自然电位。
1.1.1 井中自然电位的产生
研究表明,井中自然电位包括扩散电位、扩散吸附电位、过滤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几种。钻井泥浆滤液和地层水的矿化度(或浓度)一般是不相同的,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在井壁附近接触产生电化学过程,结果产生扩散电位和扩散吸附电位;当泥浆柱与地层之间存在压力差时,地层孔隙中产生过滤作用,从而产生过滤电位;金属矿含量高的地层具有氧化还原电位。
在石油井中,自然电位主要由扩散电位和扩散吸附电位组成。
1.1.1.1 扩散电位
首先做一个电化学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1.1所示。用一个渗透性隔膜将一个玻璃缸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分别往玻璃缸两边注入浓度不同的NaCl溶液(浓度分别为Cw和Cm,且Cw>Cm),然后在两种溶液中各插入一个电极,用导线将这两个电极和一个电压表串联起来,我们可以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
玻璃缸左右两边溶液的浓度不同,那么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对于NaCl溶液来说,由于Cl-的迁移率大于Na+的迁移率,因此低浓度溶液中的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的富集,高浓度溶液中的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的富集。于是,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间能够测量到电位差。虽然离子继续扩散,但是Cl-受到高浓度溶液中的正电荷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的负电荷排斥作用,其迁移率减慢;Na+则迁移率加快,因而使两侧的电荷富集速度减慢。当正、负离子的迁移率相同时,电动势不再增加,但离子的扩散作用还在进行,这种状态称为动态平衡。此时接触面处的电动势称为扩散电动势或扩散电位。
图1.1.1 扩散电位产生示意图
在砂泥岩剖面井中,纯砂岩井段泥浆滤液和地层水在井壁附近相接触,如果二者的浓度不同,就会产生离子扩散作用。假设泥浆滤液和地层水只含NaCl,应用电化学知识,可由Nernst方程求出井壁上产生的扩散电位: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Ed为扩散电位,mV;l+、l-分别为正、负离子迁移率,S/(m·N);R为摩尔气体常数,等于8.313J/(mol·K);T为热力学温度,K;F为法拉第常数,等于96500C/mol;Cw、Cmf分别为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NaCl质量浓度,g/L。
在溶液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溶液的电阻率与其浓度成反比,因此,式(1.1.1)可改写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Rw、Rmf分别为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电阻率,Ω·m。令: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称Kd为扩散电位系数,mV。则式(1.1.2)可简写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利用式(1.1.3)可以计算溶液的Kd值。当温度为18℃时,NaCl溶液的Kd值为-11.6mV。
通常情况下,地层水的含盐浓度大于泥浆滤液的含盐浓度,即Cw>Cmf,因此扩散结果是地层水中富集正电荷,泥浆中富集负电荷。
1.1.1.2 扩散吸附电位
如果用泥岩隔膜替换上述实验中的渗透性隔膜,而不改变其他条件,重新进行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通过观察,发现电压表指针朝相反方向偏转,表明浓度大的一侧富集了负电荷,而浓度小的一侧富集了正电荷(图1.1.2)。
图1.1.2 扩散吸附电位产生示意图
用泥岩隔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开,两种溶液在此接触面处产生离子扩散,扩散总是从浓度大的一方向浓度小的一方进行。由于黏土矿物表面具有选择吸附负离子的能力,因此当浓度不同的NaCl溶液扩散时,黏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Cl-,使其扩散受到牵制,只有Na+可以在地层水中自由移动,从而导致电位差的产生。这样就在泥岩隔膜处形成了扩散吸附电位。
在砂泥岩剖面井中,泥岩井段泥浆滤液和地层水在井壁附近相接触,产生的扩散吸附电位可以表示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称Kda为扩散吸附电位系数,它与岩层的泥质阳离子交换能力Qv有关。在Qv接近极限值的情况下,岩石孔隙中只有正离子参加扩散,可看作Cl-的迁移率为零,因此由式(1.1.3)得到Kda: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在溶液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式(1.1.5)可改写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1.1.1.3 过滤电位
溶液通过毛细管时,毛细管壁吸附负离子,使溶液中正离子相对增多。正离子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随同溶液向压力低的一端移动,因此在毛细管两端富集不同符号的离子,压力低的一方带正电、压力高的一方带负电,于是产生电位差,如图1.1.3所示。
图1.1.3 过滤电位形成示意图
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有很多孔隙,它们彼此连通,形成很细的孔道,相当于上述的毛细管。在钻井过程中,为了防止井喷,通常使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泥浆滤液向地层中渗入。由于岩石颗粒的选择吸附性,孔道壁上吸附泥浆滤液中的负离子,仅正离子随着泥浆滤液向地层中移动,这样在井壁附近聚集大量负离子,在地层内部富集大量正离子,从而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过滤电位。根据Helmholz理论,可以得出估算过滤电位的表达式: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Rmf为泥浆滤液电阻率,Ω·m;μ为泥浆滤液的黏度,10-3Pa·s;Δp为泥浆柱与地层之间的压力差,101325Pa;Aφ为过滤电位系数,mV。Aφ与溶液的成分、浓度有关。一般认为,在泥饼形成之前,当泥浆柱与地层之间压力差很大时,才能产生较大的过滤电位。由于油井泥浆柱与地层之间压力差不是很大,而且在测井时已形成泥饼,泥饼几乎是不渗透的,上述压力差降落在泥饼上,因此Eφ常忽略不计。
1.1.1.4 氧化还原电位
由于岩体的不均匀性,当它与泥浆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时,某一部分会因失去电子而呈正极性,另一部分则会因得到电子而显负极性,因此,二者之间便产生电位差,称为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仅产生于电子导电的固相矿体中,例如煤层和金属矿。沉积岩中基本没有氧化还原电位。
1.1.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与曲线特征
1.1.2.1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
自然电位测井使用一对测量电极,用M、N表示,见图1.1.4。测井时,将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电极M用电缆送至井下,沿井轴提升电极M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所记录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曲线叫自然电位测井曲线,通常用SP表示。
自然电位测井极少单独进行,而是与其他测井方法同时测量。例如,自然电位测井可以和电阻率测井同时测量。
1.1.2.2 井中自然电场分布与自然电位幅度的计算
以砂泥岩剖面井为例来说明井中自然电场分布特征。通常情况下,钻井过程中采用淡水泥浆钻进,泥浆滤液的浓度往往低于地层水的浓度。此时,在砂岩层段井内富集有负电荷,而在泥岩层段井内富集正电荷。由扩散电位和扩散吸附电位形成的自然电场分布如图1.1.5所示。
图1.1.4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图
图1.1.5 井中自然电场分布示意图
在砂岩和泥岩接触面附近,自然电位与Ed和Eda都有关系,其幅度可由图1.1.6(a)所示的等效电路求得。在此等效电路中,Ed和Eda是相互叠加的,这就是在相当厚的砂岩和泥岩接触面处的自然电位幅度基本上是产生自然电场的总电位E总的原因,其值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K为自然电位系数,mV。通常把E总称为静自然电位(SSP),运算时写为USSP。此时Ed的幅度称为砂岩线,Eda的幅度称为泥岩线。
为了使用方便,实际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不设绝对零线,而是以大段泥岩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其相对基线(即零线)。这样,巨厚的纯砂岩部分的自然电位幅度就是静自然电位值USSP。而实际上,在井中所寻找的砂岩储集层大部分是夹在泥岩层中的有限厚的砂岩,如图1.1.6(b)所示。此时,砂岩层处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不等于SSP,用ΔUSP表示。假设自然电流I所流经的泥浆、砂岩、泥岩各段等效电阻分别是rm、rsd、rsh,由Kirchhoff定律得: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所以,自然电流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对于厚度有限的砂岩井段,其自然电位幅度ΔUSP定义为自然电流I在流经泥浆等效图1.1.6 计算USSP、ΔUSP值的等效电路图
电阻rm上的电位降,即ΔUSP=Irm,从而得到: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整理得: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对于巨厚层,砂岩和泥岩层的截面积比井的截面积大得多,所以rmrsd,rmrsh,因此ΔUSP≈USSP。而对于一般有限厚地层则ΔUSP<USSP。
1.1.2.3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特征
针对目的层为纯砂岩、上下围岩为泥岩的地层模型,计算得到一组自然电位理论曲线,如图1.1.7所示,它是一组曲线号码为 (地层厚度/井径)的ΔUSP/USSP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理论曲线具有以下特点:曲线相对于地层中点对称;厚地层(h>4d,d为井径)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值近似等于静自然电位,且曲线的半幅点深度正对着地层界面深度,参见曲线号码 的曲线,与横坐标ΔUSP/|USSP|=0.5的直线相交的两点(即半幅点)正好和对应地层的界面深度一致;随着地层厚度的变薄,对应界面的自然电位幅度值离开半幅点向曲线的峰值移动;地层中点取得曲线幅度的最大值,随着地层变薄极大值随之减小(ΔUSP/|USSP|值接近零),且曲线变得平缓。
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测井时受井内环境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测曲线不如理论曲线规则。在早期的测井曲线图上,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没有绝对零点,而是以大段泥岩处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作基线;曲线上方标有带极性符号(+,-)的横向比例尺,它与曲线的相对位置不影响自然电位幅度ΔUSP的读数。自然电位幅度ΔUSP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异常极大值之间的宽度用横向比例尺换算出的毫伏数。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制测井曲线图,与其他常规测井曲线一样,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也具有左右刻度值,见图1.1.8。
图1.1.7 自然电位测井理论曲线
图1.1.8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实例
在砂泥岩剖面井中,钻井一般用淡水泥浆(Cw>Cmf),在砂岩渗透层井段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出现明显的负异常;在盐水泥浆井中(Cw<Cmf),渗透层井段则会出现正异常。因此,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是识别渗透层的重要测井资料之一。
1.1.3 影响自然电位的因素
在砂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曲线的幅度及特点主要决定于造成自然电场的总自然电位和自然电流的分布。总自然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地层温度、地层水和泥浆中所含离子成分和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之比。自然电流的分布则决定于流经路径中介质的电阻率及地层的厚度和井径的大小。这些因素对自然电位幅度及曲线形状均有影响。
1.1.3.1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
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量的差异是造成自然电场中扩散电位Ed和扩散吸附电位Eda的基本原因。Ed和Eda的大小决定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 。以泥岩作基线,当Cw>Cmf时,砂岩层段则出现自然电位负异常;当Cw<Cmf时,则砂岩层段出现自然电位的正异常;当Cw=Cmf时,没有自然电位异常出现。Cw与Cmf的差别愈大,曲线异常愈大。
1.1.3.2岩性的影响
在砂泥岩剖面井中,以大段泥岩处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作基线,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出现异常变化的多为砂质岩层。当目的层为较厚的纯砂岩时,它与围岩之间的总自然电位达到最大值,即静自然电位,此时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出现最大的负异常幅度。当目的层含有泥质(其他条件不变)时,总自然电位降低,因而曲线异常的幅度也随之减小。此外,部分泥岩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减弱时,会产生基线偏移,渗透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也会相对降低。
1.1.3.3温度的影响
同样岩性的岩层,由于埋藏深度不同,其温度是不同的,而Kd、Kda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例,这就导致埋藏深度不同的同样岩性岩层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异常幅度有差异。为了研究温度对自然电位的影响程度,需计算出地层温度为t(℃)时的Kd或Kda值。为计算方便,先计算出18℃时的Kda值,然后用下式可计算出任何地层温度t(℃)时的Kda值: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Kda|t=18为18℃时的扩散吸附电动势系数,mV;t为地层温度,℃。Kd的温度换算公式与Kda的形式完全相同。1.1.3.4 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所含盐的性质的影响
泥浆滤液和地层水中所含盐类不同,则溶液中所含离子不同,不同离子的离子价和迁移率均有差异,直接影响Kd或Kda值。
在纯砂岩井段中,地层水中所含盐类改变时,Kd也随之改变,见表1.1.1。因此,不同溶质的溶液,即使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Ed值也有差异。
表1.1.1 18℃时几种盐溶液的Kd值
1.1.3.5 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当地层较厚并且各部分介质的电阻率相差不大时,式(1.1.12)中的rsd、rsh与rm相比小得多,此时对于纯砂岩来说ΔUSP≈USSP。当地层电阻率增高时,rsd、rsh与rm比较,则不能忽略,因此ΔUSP<USSP。地层电阻率越高,ΔUSP越低。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定性分辨油、水层。
1.1.3.6 地层厚度的影响
从图1.1.7所示的自然电位理论曲线上可以看出,自然电位幅度ΔUSP随地层厚度的变薄而降低,而且曲线变得平缓。由于地层厚度变薄后,自然电流经过地层的截面变小,式(1.1.12)中的rsd增加,使得ΔUSP与SSP差别加大。
1.1.3.7井径扩大和泥浆侵入的影响
井径扩大使井的截面加大,式(1.1.12)中rm相应减小,因此ΔUSP降低。
在有泥浆侵入的渗透层井段所测的自然电位幅度ΔUSP比同样的渗透层没有泥浆侵入时所测得的ΔUSP要低。这是由于泥浆侵入使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接触面向地层内部推移的缘故,相当于产生自然电场的场源与测量电极M之间的距离加大,而测量的自然电位下降。侵入越深,测得的ΔUSP越低。
1.1.4 自然电位测井的应用
自然电位测井是一种最常用的测井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
1.1.4.1 划分渗透性岩层
一般将大段泥岩层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作为泥岩基线,偏离泥岩基线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渗透性很差的地层,常称为致密层,其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接近泥岩基线或者曲线的幅度异常很小。
识别出渗透层后,可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半幅点来确定渗透层界面,进而计算出渗透层厚度。半幅点是指泥岩基线算起1/2幅度所在位置。对于岩性均匀、界面清楚、厚度满足 的渗透层,利用半幅点划分岩层界面是可信的。如果储集层厚度较小,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异常较小,利用半幅点求出的厚度将大于实际厚度,一般要与其他纵向分辨率较高的测井曲线一起来划分地层。
1.1.4.2 地层对比和研究沉积相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常常作为单层划相、井间对比、绘制沉积体等值图的手段之一,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见图1.1.9。
1)单层曲线形态能反映粒度分布和沉积能量变化的速率。如柱形表示粒度稳定,砂岩与泥岩突变接触;钟形表示粒度由粗到细,是水进的结果,顶部渐变接触,底部突变接触,漏斗形表示粒度由细到粗,是水退的结果,底部渐变接触,顶部突变接触;曲线光滑或齿化程度是沉积能量稳定或变化频繁程度的表示。这些都同一定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相联系,可作为单层划相的标志之一。
2)多层曲线形态反映一个沉积单位的纵向沉积序列,可作为划分沉积亚相的标志之一。
3)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形态较简单,又很有地质特征,因而便于井间对比,研究砂体空间形态,后者是研究沉积相的重要依据之一。
4)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分层简单,便于计算砂泥岩厚度、一个沉积体的总厚度、沉积体内砂岩总厚度、沉积体的砂泥比等参数,按一个沉积体绘出等值图,也是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重要资料。如沉积体最厚的地方指出盆地中心,泥岩最厚的地方指出沉积中心,砂岩最厚和砂泥比最高的地方指出物源方向,沉积体的平面分布则指出沉积环境。
图1.1.9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1.1.4.3 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在评价油气储集层时,需要用到地层电阻率资料。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确定地层水电阻率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选择厚度较大的饱含水的纯砂岩层,读出自然电位幅度ΔUSP,校正成静自然电位USSP,并根据泥浆资料确定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对于低浓度的地层水和泥浆滤液来说,利用式(1.1.8)可以求出地层水电阻率Rw。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溶液的浓度与电阻率不是简单的线性反比例关系,此时可以引入“等效电阻率”的概念,即不论溶液浓度如何变化,溶液的等效电阻率与浓度之间保持线性反比例关系。式(1.1.8)可以改写为: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Rmfe为泥浆滤液等效电阻率,Ω·m;Rwe为地层水等效电阻率,Ω·m。
利用上式可以求出地层水等效电阻率,再根据溶液电阻率与等效电阻率的关系图版可以求出地层水电阻率。
1.1.4.4 估算泥质含量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常被用来估算砂泥岩地层中的泥质含量,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利用经验公式估算,当砂泥岩地层中所含泥质呈层状分布形成砂泥质交互层,且泥质层与砂质层的电阻率相等或差别不大时,地层的泥质含量可用下式求得: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式中:UPSP为含泥质砂岩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幅度,mV。
方法二。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找出自然电位与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然后利用这种模型来求取泥质含量。该方法适合于具有较多岩心分析资料的地区。
1.1.4.5 判断水淹层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采用注水的方法来提高油气采收率。如果一口井的某个油层见到了注入水,则该层就叫水淹层。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往往发生基线偏移,出现台阶,见图1.1.10。因此,常常根据基线偏移来判断水淹层,并根据偏移量的大小来估算水淹程度。
图1.1.10 水淹层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示意图
㈢ 电测听图怎么看
看电阻 和自然伽马 的起伏
㈣ 石油压裂曲线图怎么看
压裂曲线图是压裂过程中境地压力变化的曲线。
图中Ps为油藏压力
Pf为地层破裂压力
Pe为裂缝延伸压力
当井底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后,地层发生破裂,然后再较低的裂缝延伸压力下,裂缝向前延伸。
㈤ 怎么看电路图啊
看图方法:
1、看主回路。
2、在看控制回路。控制回路要求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看图前必须搞清楚各电器符号含义才能方便看图。
电路图组成:
电路图主要由元件符号、连线、结点、注释四大部分组成。
1、元件符号表示实际电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状与实际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样。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点,而且引脚的数目都和实际元件保持一致。
2、连线表示的是实际电路中的导线,在原理图中虽然是一根线,但在常用的印刷电路板中往往不是线而是各种形状的铜箔块,就像收音机原理图中的许多连线在印刷电路板图中并不一定都是线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状的铜膜。
3、结点表示几个元件引脚或几条导线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所有和结点相连的元件引脚、导线,不论数目多少,都是导通的。
4、注释在电路图中是十分重要的,电路图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归入注释—类。细看以上各图就会发现,在电路图的各个地方都有注释存在,它们被用来说明元件的型号、名称等等。
(5)怎么看石油电测图扩展阅读:
组成结构
电气系统图主要有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绘图软件有电气CAD、protel99、Cadence等。
因此,电气原理图是电气系统图的一种。是根据控制线图工作原理绘制的,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电路工作原理。
电气布置安装图主要用来表明各种电气设备在机械设备上和电气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为机械电气在控制设备的制造、安装、维护、维修提供必要的资料。
电气安装接线图是为了进行装置、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布线提供各个安装接线图项目之间电气连接的详细信息,包括连接关系,线缆种类和敷设线路。
电气原理图标注
常见的标有:QS刀开关、FU熔断器、KM接触器、KA中间继电器、KT 时间继电器、KS 速度继电器、FR 热继电器、SB 按钮、SQ 行程开关。
元件技术数据
(1)电气元件明细表:元器件名称、符号、功能、型号、数量等。
(2)用小号字体注在其电气原理图中的图形符号旁边。
㈥ 单向电子式电测模块怎么看
左图是当前的有功功率,中图是用电量,右图是当前电压值
㈦ 电测听图是这样的,这个图表示什么
这个电测听表示你的现在听力程度情况如何,可以看到你和正常听力的区别,我们正常的听力是在25分贝以内的,你的听力基本在范围内,只是高频有些损失,会影响你听比较尖锐的声音。
㈧ 中石油管线施工图纸怎么看
日原新首相菅直己的几个趣闻
菅直人菅直人诞生于1946年10月10日,日原政乱野、隐任日本内阁副总理大君、邦野战详大臣、兼任财务大臣、众议院议员。前任民主dang代表(相该于dang魁),隐任官---主 dang代表代止(相称于党副主席)。出身于山心县宇部市,本籍则为冈山县修部町。2009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妇胜利中选首相,官 主dang理dang首菅直人出任副首相兼“国度战详局”担负大君;2010年1月6日,菅直人出任日本财务大君。2010年6月2日,鸠山由纪妇辞来首相职务,菅直人被以为将是鸠山最能够的继任者。
菅直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滨田省吾的—《もぅひとつの土曜日》,佳听的老歌!
年青时是民众情人,授室娶表姐。所谓抽象光鲜,指的是菅直人属于日本政坛的好男子。那位出生于冈山的新首相仪表堂堂,正在日本政坛被称做“师奶宰手”。有趣的是,那位民众情人,却是日本政坛有名的“恐夫家”。菅的太太菅伸子比他大一岁,兔趴帝国,曾以优异成就毕业于早稻田大教。
至今出钱购屋子:菅直己出生农薪家庭,被日原媒体称为“市官政乱野”、“蓝发政乱家”,由于他出有前首相鸠山、麻生太郎、福田康妇、安倍晋三等政治世家的负景。大教时期,加勒比海盗,他曾发现麻将番数盘算器;投身政坛后,议会选举3次铩羽,第四次中选,组修民/.网络主党后,曾4次出马竞选党首,3次降败。进住首相府之前,菅直人一家不断租房住,英雄世界,出有余钱购房。
曾经或者是白卫卒?
日本的包青天--草根出生,完整凭个人斗争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杀相宝座,浑正廉洁堪比包青天
相关的主题文章:
全国各地马路坍塌现象汇总
专访英特尔华人芯片设计第一人:摒弃急功近利
印尼两岁幼童染烟瘾一天抽40根烟(组图)
日本新首相菅直人的几个趣闻
女子在亲人墓前自杀
㈨ 石油钻井里,打完井后电测,电测完的曲线图里,HAZIM、Cailper、DEVIM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方位角、井径、地层倾角
第一个和第三个是表示井轨迹的方位角和倾角
㈩ 石油密度计刻度怎么看例如950的,
一是密度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二是其刻度上面小,下面大。
对于第二点,很容易理解,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有
。由于密度计的重力一定,所以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它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也就越大,因此下面的刻度比上面的要大。
F浮=
ρ液
×g
×V排
,其中ρ液
是液体密度,g是一个常数9.8N/Kg,V排是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密度计使用时在液体中是处于漂浮状态的,所以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总是等于它自身的重力的。当被测液体密度大时,V排就小;当被测液体密度小时,V排就大。也就是说:ρ液大时,V排小,所以下面的大刻度间隔也就小。ρ液小时,V排大,上面的小刻度间隔也就大。所以有上宽下窄这种刻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