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美国石油天然气第一产业怎么样
扩展阅读
57分钻石是多少克拉 2025-05-16 15:18:08
中石油怎么样才不亏 2025-05-16 15:18:02
好美之钻石画哪里有卖 2025-05-16 15:17:15

美国石油天然气第一产业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12 20:14:17

⑴ 美国成今年上半年液化天然气最大出口国,这能拯救欧洲能源危机吗

能够拯救欧洲能源危机,因为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年上半年,美国向欧盟和英国输送的液化天然气最多,占欧洲液化天然气总进口量(148亿立方英尺/天)的47%,可见美国人对于欧洲天然气的供应确实是不遗余力,这对于欧洲的能源危机能够起到缓解作用。

⑵ 美国天然气行业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行业区别:

  1. 美国将天然气作为发电的主要能源。在中国,天然气主要用于民用。

  2. 美国天然气供应量庞大、价格低廉;中国天然气开采量不足,对进口依赖较大。

  3. 中国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美国天然气产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发电占比为主体,其次是工业用气,再次是居民用气。

美国天然气能大规模地消费和推广,与天然气价格优势和管网基础设施的优势是分不开的。页岩气革命爆发之后,大量美国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流向美国,为页岩气革命添薪加柴。页岩气产量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⑶ 为什么将美国称为“能源密集型”或“石油农业”

2011年5月9日,美国能源部称已经停止接受新建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贷款担保申请,并暗示已经提交申请的企业也未必能全部获得担保。美能源部至今已通过贷款担保支持了20个清洁能源项目,总金额超过180亿美元。

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体系十分完善,甚至比公认的可再生能源领袖欧盟更为全面和成体系。美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体系可以分为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其中政策层面主要包括各种法律法规;经济层面主要有税收抵免、对生产侧和消费侧直接补贴、债券和贷款担保等。

除了联邦政府层面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外,州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也有很多补贴和优惠政策,尤其是加州等资源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

事实上,美国政府非常期望通过政策支持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新市场空间,为其发展扫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并通过经济支持使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调动起各方投资和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本次美国能源部停止接受新建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贷款担保申请,并不能理解为美国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拐点,但可以看出美国官方对于可再生能源态度的调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调整,源自于美国政府对传统能源的重视。今年3月30日,美国政府发布了《能源安全未来蓝图》,把本土传统化石能源的地位再次提高。

《蓝图》认为,美国目前应该尽可能开发本土化石能源,这包括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的石油、非传统的油气资源,比如页岩气、致密气等,甚至连加拿大的油砂也可以包括在内。

美国本土的油气储量非常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外海大陆架拥有高达1150亿桶的技术可采原油储量,565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这还不不包括BP和雪佛龙公司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的新发现。

过去两年,美国积极鼓励国内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在开采本土油气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美国政府一方面为本土资源开采解禁——奥巴马去年3月宣布部分取消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禁令,另一方面,美国的油气开采技术这两年不断获得突破,使过去无法开采的非传统油气资源获得了有效利用。

在页岩气开采上,美国预计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12%上升至2013年的35%,203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55%,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功开发,使美国跃居2009年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2010年,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达到自2003年以来的最高值,进口石油量占所消耗液体燃料的比例十多年来首次低于50%。

坐拥如此庞大的油气资源储备,美国自然不必像欧洲人一样将能源安全全部寄托在非常昂贵的可再生能源上,并且目前美国和欧洲一样,都还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欧洲各国鉴于财政因素,最近已经削减了对于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而美国停止接受新建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贷款担保申请也可以看作是对欧洲各国做法的效仿。

同时,美国虽然放缓了国内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但是另辟蹊径,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来为本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寻找动力。近年来,美国不断同各新兴国家签订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计划,如与中印等国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发展可再生能源,美国此举是希望利用新兴国家的资源和财政收入,以及美国本身的研发实力来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真可谓是借力发展的高招,这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⑷ 关于美国石油出口

美国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并不一定就表明美国在走下坡路,当经济不景气肯定是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之一。我们还应该考虑美国国内能源形势的新变化。

由于美国经济是传统的面向世界市场的开放型经济,当自给有余时大量出口;在国内石油不能满足供应且总体成本越来越高时,就大规模地将投资和经营向国外转移,以获得利润并满足国内供给。这就是你所谓的下坡路。

美国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直接反映了美国能源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间接反映了美国能源消费格局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经济、技术有关。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加上多数气田离用户并不太远,美国天然气的利用率较高。同时,美国把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相当大的期望寄予石油替代品上。早在2006 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强调了这一点。“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最好方法是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开展乙醇、燃煤电厂、太阳能、风能技术以及核能领域的研究。这也侧面说明资源不是战略武器的唯一形式,科学技术也能提供战略武器。

美国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仍然放慢,对石油产品需求不足,必然影响美国对石油产品的消耗,降低了石油的进口。同时,美国炼厂剩余的炼油产能只能进一步地依赖出口市场,这样必然会对世界能源市场供应产生影响。当然,美国目前的出口状况仅反映了美国短期的能源市场变化。未来15年到20 年,美国的原油处于净进口国量地位,这一根本格局仍将难以得到改变。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很大,而其国内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量。

受影响是肯定的,但是否落空短期内还不好判断。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想通过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控制东石油以及中东石油运输线。满足自身的石油需要,还主导了国际石油价格。美国控制中东石油,就是想把欧盟、日本等盟国的能源需求操控在自己手上,然后可以抑制它们的经济发展,以保住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利用伊拉克战争打击欧元,以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
我国高调支持欧元低位一方面是希望欧元能与美元抗衡,同时希望加强中国同欧盟国的合作。

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打破了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利好局势。此次危机已波及全球,并且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影响极其严重,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危机;从影响的深度来看,已造成三大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并且预计衰退将持续。从发生的原因来看,这是第一次源自金融体系内部的危机,由于金融体系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此次对于金融体系的摧毁性打击,将导致市场化融资和信用体系的重新建立;危机将重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话语权之争,世界经济、政治、金融、货币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⑸ 美国油气资源分布

受地质背景的控制,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中部稳定的内部区域,主要的油气生产层系为古生界;在稳定内部区域的西部,油气产自山间盆地和前陆盆地内,产层除古生界外,还有中生界及新生界。科迪勒拉逆冲断层带的油气产自古生界和中生界,而沃希托和阿巴拉契亚逆冲断层带的油气仅产自古生代储层。

在墨西哥湾沿岸及海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已经从中生产了大量的油气,如着名的东得克萨斯油田,墨西哥湾沿岸油气区基本上由形成于北美大陆南部边缘的大型中生代和新生代复合盆地组成。大西洋边缘一带,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物,可是迄今为止,除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发现了少量石油,该区勘探尚无重大突破,在巴尔的摩峡谷区域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非商业性的天然气。

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部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二叠盆地、本德隆起-沃思堡地区和南部的马拉松-沃希托逆冲断层带。该区古生代地层几乎全部可以生产油气,二叠盆地是该区最丰产油气的地区,它是北美克拉通西南边缘一个大的不对称构造坳陷,内部充填了厚的古生代地层。在二叠盆地中,特拉华-瓦尔沃德地区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区。

在科迪勒拉山系东面和中央稳定地台的西部边缘,从新墨西哥州到蒙大拿州,包括科罗拉多高原在内的地区,分布了一系列的含油气盆地,含油层系包括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层。科迪勒拉逆冲断层带对该区的山间盆地,如尤因塔-皮申斯和圣胡安盆地等的石油资源有重要作用,在这些盆地中发现了重要的油气田。在美国的最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一些含油异常丰富的新生代盆地。

中陆地区占据了美国中央稳定地台的大部分,该油气区含有两个深盆地,一个是西部的阿纳达科盆地,另一个是东部的阿科马盆地,两个盆地都含有非常厚的古生代岩石层序。该区的油气集中在堪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圈闭类型为各种构造型、地层型或者二者复合的圈闭。

阿拉斯加州有两个油区,南部库克湾盆地的产油层为新生代储层;北冰洋海岸平原上的北坡盆地拥有美国最大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均有产层。北坡盆地中已发现的重要油气田和储层有:普拉德霍湾油田三叠纪储层、恩迪克特油田密西西比纪储层和库帕鲁克油田古近纪、新近纪储层。阿拉斯加盆地中有很大部分是含新生代岩层的非海相盆地,分布在阿拉斯加的内部,库克湾盆地就是这种类型。

从已生产的油气情况看,墨西哥湾油气区的生产居美国第一位,其次是二叠盆地为主的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部,中陆地区排在第三位,之后就是太平洋沿岸、落基山油气区等(图2.1~图2.3)。二叠盆地和中陆地区的油气田主要是靠地面和地质方法发现的,落基山、太平洋沿岸以及东得克萨斯/阿肯色-路易斯安那油气区的油田也是靠多种方法发现的,只有墨西哥湾油气区、东南部地区以及东内部油气区的油气是主要靠地震方法发现的。

在美国重要油气田中,构造圈闭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在海岸平原地区以构造圈闭为主;复合圈闭重要性居第二,主要分布在中陆地区及部分墨西哥湾海岸平原和加利福尼亚海岸平原地区;地层圈闭主要分布在中陆地区和落基山油气区。海岸平原及落基山、东内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储层以碎屑岩为主,仅二叠盆地的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

图2.1 美国油气产区分布示意图[26,27]

图2.3 2004年美国天然气(干气)剩余探明储量分布[28]

⑹ 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是什么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⑺ 美国的工业技术为什么高度发达

工业概览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布局的特点是发展地区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车工业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围五大湖区各州,这里集中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特汽车公司,其汽车产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总数的80%左右;造船业集中在4个地区,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顿、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湾地区;第二个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圣地亚哥地区;第三个是墨西哥湾各港口四周地区;第四个是五大湖沿岸地区;钢铁工业集中在匹兹堡。因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工业区,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飞机制造及航天业则集中在西雅图、洛杉矶等西部地区;高技术工业,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等则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硅谷周围地区。

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工业国家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被称之为“夕阳工业”;另一方面,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整个工业水平下降的趋势;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工业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为美国经济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面临着设备老化,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挑战,处境非常困难;为此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从80年代初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企业结构调整;据估算,美国钢铁工业仅在80年代后半期就投入企业和设备技术改造资金6000亿美元,使其转炉效率、连续铸钢能力、带钢轧机等技术和设备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当然,同其它工业部门相比,美国的钢铁工业仍有很大困难,这不仅是美国国内因素所致,而是因为钢铁设备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近10年来,世界钢铁总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美国钢产量则一直保持在世界总产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钢铁企业中,美国占有7家,它们是: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国民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钢铁公司以及约翰和拉费尔公司。

汽车工业

美国汽车工业是本世纪刚兴起的一个工业部门,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国汽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290万辆后逐年下降,美国三家最大的汽车公司都出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为此,这三家大汽车公司都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了企业调整和改革;经过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与调整,美国汽车工业到80年代后半期渡过了难关,使美国汽车产量连续几年保持在1100万辆的水平,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均居世界最先进行列;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车公司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克莱斯特汽车公司排在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七位;进入90年代以来,因受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汽车工业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车公司宣布,3年内关闭12个工厂,裁员1.6万人,到1995年,该公司将关闭21个工厂,解雇7.4万名职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业衰落的一个缩影;1991年,美国共销售汽车1230万辆,比1990年下降11.5%,为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所占的销售份额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车公司的亏损额高达70多亿美元,这一境况使布什总统1992年初访问日本时,也要带上三大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以帮助美国汽车工业渡过难关。

建筑工业

建筑工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地位相当重要,它消费全国冶金工业10%的产品,70%的水泥、玻璃、砖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业产品,并占有全国8%的运输能力,被称作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业发展迅速,也带动了其它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到1972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年建房230万套;但在此之后,建筑工业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点,年建房110万套,不足1972年的50%;从1982年开始,建筑工业又开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达到了繁荣的程度;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繁荣,使银行业对房地产和建筑业信贷过度膨胀,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级住宅和办公楼严重过剩,年底有1/3的新建筑闲置无用,银行贷款回收困难,导致对工商企业和个人信贷的收缩,引发了1990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

美国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很高,设计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也大胆采用新材料,如特种塑料、铝合金、大面积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学和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仍领导世界建筑工业的发展方向。

机器制造业

美国机器制造业在二战前落后于德国,到1969年,美国的机床产值才超过德国和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后期,则又面临世界各国的挑战;美国机器制造业由大约500家大公司组成,但在1972~1986年间,美国在经合组织各国机床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为了阻止这一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继续衰落,提出了一项“国内行动计划”,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1988年,由于美元贬值和投资需求的增加,机器制造业部门状况有所改善,订货增加,生产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仅为1.5%左右;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制造方面,美国所面临来自日本的挑战更为严重,外国高级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几乎占领了美国国内市场的75%左右。

高技术工业

与美国传统工业普遍衰败的状况相反,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则生机勃勃,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潜力;高技术工业包括微电子技术、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等。

美国政府把高技术工业作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据经合组织估计,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和金属合方面落后于日本。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此外,美国在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超导、核能等方面,都保持着世界领先的位置,并对这些领域的继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部门是美国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电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美国能源工业中最主要的部门, 1989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40.3%;天然气占24.1%;煤炭占24.8%;核能占5.8%;水力及地热占5.0%;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很大,全国50个州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国际上出现石油危机后,美国的采煤业才略有回升;特别是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的采煤技术设备更新运动,使美国煤炭采掘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煤炭的主要产区是阿巴拉契山脉一带,仅此处煤炭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除传统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国还特别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美国正在开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阳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国大力发展的重点,1970年,美国拥有核电站19座,1980年增加为70座,1990年则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兴建中,按这种增长速度,到1995年,美国的核能发电量就可以超过煤炭发电量,位于石油之后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