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炼化什么时候发明的
扩展阅读
57分钻石是多少克拉 2025-05-16 15:18:08
中石油怎么样才不亏 2025-05-16 15:18:02
好美之钻石画哪里有卖 2025-05-16 15:17:15

石油炼化什么时候发明的

发布时间: 2022-08-12 18:13:50

1. 汽油。柴油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驱动三轮汽车。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
2.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先试验成功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3.1986年国际汽车产业界推举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主办国际汽车百年圣诞庆贺的盛典,并公认国际汽车产业界汽车发明家是创办奔驰汽车公司的卡尔?本茨先生。所以人们一般把1886年称作为汽车元年。"汽油"是谁先发现并利用的? 早在发明内燃机之前,人类就已经制造出汽油了。但在很长时间内,汽油被认为是将原油冶炼成煤油后,一种无用的副产品。而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之所以能够如此重要,获得如此广泛应用,是围绕其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的结果。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煤油是标准的点灯用燃料。当时的石油冶炼依赖简单的蒸馏过程,将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的沸点较高,很容易同沸点较低的汽油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开来。煤油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白白烧掉。到20世纪前20年,研究人员发现,内燃机采用汽油这样的轻型燃料,反而运转得更好。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尽管美国石油勘探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奥克拉荷马州及德克萨斯州打出很多油井,但冶炼汽油的低效率,极大地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名工程师,威廉姆·伯顿(公司副总裁)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实验室主任)解决了提炼汽油的低效率问题。他们对蒸馏法进行了改进,在其标准加热过程中增大压力,将煤油“裂解”成汽油。这种“热裂解”工艺使汽油的冶炼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达到40%。1913年,伯顿获得了有关这一工艺的专利。美国生产的汽油从此赶上了汽车需求的步伐

2. 石油炼化是做什么的

石油化工一般指石油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2)石油炼化什么时候发明的扩展阅读

石油化工产品: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石油工业一向以生产汽油、煤油和工业锅炉用的燃料油为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更先进的炼油技术出现,以法国人荷德利发明的(催化裂化法)最为重要。所谓催化裂化就是利用热力、压力和催化剂把重油裂解为较轻油类,主要是汽油。

另一种炼油法是聚合法,与裂化法刚好相反: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将提炼所得的较轻气体聚合成汽油和其他液体。

3. 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1859年开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德雷克井,标志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为煤油时期。一个为汽油时期(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约是1860~1900年,这一时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发展起来。

(3)石油炼化什么时候发明的扩展阅读: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迄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4. 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4)石油炼化什么时候发明的扩展阅读:

近代石油的历史大周期:

1、20世纪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产油国联合成立了OPEC,陆续对石油实行国有化。期间借两次石油危机之机提高石油价格。一次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陆续提出减量提价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发政权革命,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大涨。

2、20世纪80~90年代: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国际原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以俄罗斯、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产国采用新技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来应对高油价,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国际油价步入20年低迷阶段。

3、10年“黄金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其对原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迎来10年“黄金期”,并于2008年7月达到历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价下跌:伊朗禁运解除:15年伊朗禁运解除后,其大量抛售浮仓。

5、2017显着反弹的逻辑: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减少,而本轮油价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对原油的需求,且亚太地区对原油消费拉动依然强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

5. 石油的发现和利用是什么时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古书上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早在距今2000年前的东汉初期,着名的史学家班固就在《汉书》中第一次记载了石油——“高奴有洧水可燃”,所记述的是露头的油苗浮于水上的现象,并认识到石油的可燃性。东汉末年唐蒙着的《博物记》一书,更详细地记述了陕北一带石油情况,并第一次出现“石漆”这个名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石油。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石油。

把石油用作润滑剂、防腐剂和粘合剂,以及用于医药。宋代科学家沈括创造性地发明了石油制炭黑技术,开辟了石油利用的新途径。北宋时期,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炼油车问,开始生产初步炼制的石油产品,其易燃性远远超过了原油。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在石油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为近代石油工业的兴起奠定了早期的基础。

6. 叙述世界石油工业的诞生时间、地点、标志、背景

150年前,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了!爱也石油,恨也石油。石油是什么?一言难尽话石油——

1859年8月28日,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走向现代经济舞台。

150年过去了,从北美到非洲,从陆上到海洋,笔直林立的钻塔、绵延万里的管道、闪着银光的反应塔,无不勾勒出石油版图的壮美和雄阔。

“石油黑金”、“石油血液”,这是人们对石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象比喻。

“石油政治”、“石油工具”、“石油美元”、“石油战争”、“石油危机”、“石油风云”、“石油外交”,反映着当代世界石油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关系。因为石油,许多国家变得更加富庶;因为石油,人类更加走向文明。

沧海桑田,难以阻隔人类对光明的追求。滚滚车龙,霓裳艳影,石油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有目共睹。我们难以想象无油社会的情景。

历经150年,石油,成为碳化氢社会的永恒主题。

1、经济篇

在每一朵玫瑰的后面,也有12克石油。

现代石油工业一诞生,便势如破竹。1860年,美国宾州的石油产量为45万桶,到1862年,便猛增到300万桶,到1880年,更是连增8倍,达到2628万桶,当时,全球80%以上的石油产量都在美国。

面对石油,人类的科技和工业发展却没有做好准备。当时,开采石油仅是为了提炼煤油用于照明。易燃易爆的汽油却被当废物扔掉。150年后,人们又怎会想到,等待加油的人排成长龙。每一次的汽油调价,会使开车的人心惊肉跳。

内燃机的发明,使人类对石油的使用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汽车的诞生,更使石油从灯油时代开始进入动力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崭露头角。空战、机动坦克战和快速海战初现,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石油供应日益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的价值充分体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石油化工产品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石油,不仅是照明燃料、动力源泉,更成为重要的化纤、化肥、化工原料。

“尽管只有150年的时间,但石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之深远,可与几千年前的农业革命相比。”有专家说。

如今,全球6亿辆汽车依赖着石油。过去50年内,历次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都归功于石油添加剂,如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合成纤维降低了服装造价;飞机方便了洲际旅行;而电视机、键盘、香料等石油制品,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难怪有人说,就连一朵玫瑰的后面也有12克石油。因为栽培玫瑰的温室需要取暖,肥料和喷洒的农药也由石油制成。

滚滚车龙,霓裳艳影,没有石油,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就没有现代文明。

因为我们,生活在石油时代。

2、政治篇

谁能控制石油,谁就能控制世界。

石油杠杆影响全球政治。有了石油,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主要靠出口石油建立了稳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北海石油的开发,极大刺激了英国和挪威经济的发展。石油富矿,让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在近几十年来突飞猛进。中东国家一跃在当今国际社会举足轻重……

石油,已经牢固地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

格林斯潘说:美国发动伊战的主要目的是石油。

当俄罗斯和乌克兰因天然气气价发生纠纷时,法国《欧洲时报》刊文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一度沸沸扬扬的天然气纠纷终于平息。事实上,当能源问题遭遇政治冲突,以天然气作为谈判筹码并不出人意料,甚至可说是俄罗斯做出的“自然选择”。当能源遭遇政治,缺少能源的欧盟在政治上难免“气短”。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保障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经合组织联合建立的国际能源署(IEA),其主要职能就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并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而培育本国的“壳牌”、“埃克森”也成为许多国家的追求。因为,大公司有大作用。属于自己的石油跨国公司,是国家实力的标志,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世界石油资源有着巨大的掌控力,也是真正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基石。

对于石油的依存度,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指标。而迈入产油国行列,则意味着摆脱贫穷。

1997年,在中国石油等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苏丹一跃从石油进口国成为石油出口国,这个当年极为贫困、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经济连年快速增长,和平也降临到国内。苏丹总统巴希尔由衷地说:“中国石油不但为我们带来了石油,也为我们带来了和平。”

3、版图篇

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使石油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如果石油像空气、水一样随处可以得到,那么,石油即使再重要也不会引起人们的痴迷。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使石油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65%集中在中东地区,而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63%的“发达国家俱乐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30个国家的储量仅占世界的8.3%。西欧和北美石油消费的44%依赖于国际供应,日本、德国、法国等经济大国消费的石油几乎100%依赖国际供应,而中东地区国家80%的石油生产直接为了出口,石油出口收益是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8年,美国消费石油8.845亿吨,占当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2.5%。

人类对石油巨大的需求,让“石油衰竭论”的声音有了市场。然而,全球石油人的努力,让石油站立得更加伟岸。

人们已不再奢望从陆上发现露出油苗的油砂山,不再奢望到风景如画,甚至平坦如砥的平原去发现常规油田。随着勘探开发行业走向更加偏远和复杂的国家及地区,人类的目光已瞄准难以开采的低渗透油气藏、稠油及油砂油藏,甚至深海油藏。

科技,让人类成为“万能的上帝”。人类科技的进步,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石油工业,如今正在创造这样的神话。

海洋,台风巨浪、潮汐海流等,让这里成为石油勘探的禁区,而搬迁拖航、油气集输、后勤补给等困难,让投资浩大,石油公司望而生畏。但如今,在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有一半来自海上,特别是深水区域。

北冰洋的寒冷也不能挡住石油开发的步伐。去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了一份关于北极地区的石油报告,北极圈内可利用石油储量预计为900亿桶,相当于世界未探明储量13%的石油,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4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俄罗斯已知全部储量相当的天然气。

北极,一方净土,也是人类的又一福音。

4、油价篇

石油价格,操纵全球经济。

据亚太经合组织估计,石油价格一桶每上升10美元,就会使全球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2008年6月,国际油价跨过143美元一桶。此后不久,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诞生了。世界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石油价格,操纵着全球经济的作用可见一斑。

许多人有所不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世界油价长期徘徊在每桶1.8美元上下。廉价的、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强大动力。这也导致了产油国与西方的矛盾。于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此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全面掌握了油价的主动权,油价节节攀升。

如何为石油这一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商品科学合理地定价,许多经济学家绞尽脑汁,先后创立了豪泰林理论、成本分析理论、市场博弈理论、计量经济理论等多种定价理论。

但市场是最为活跃的。价格,有时并不能起到普通商品意义上的保持供需均衡的作用。石油输出国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容易造成油价的暴涨和暴跌。政治形势和军事斗争也在左右着国际油价。

随着石油金融化的进程,投机资本参与炒作,使石油价格更多的来源于投机价格。加强交易监管,避免过度投机,稳定国际油价,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

过高和过低的石油价格,犹如双刃剑,对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很大的伤害。能源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加强对话,不断增加依存度,增加合作,利益更加密切。

5、企业篇

从石油托拉斯到跨国公司,石油企业正变得更大更强。

早期的石油生产者如过江之鲫,而只有拥有巨额资金、先进技术的石油公司,才能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通过合资创办“精进炼油厂”以及标准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业。他步步为营,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石油托拉斯,让他和摩根、卡耐基等亿万富翁齐名。

为了扼制垄断,1911年美国政府将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强拆为34个小公司。

这些新的实体在各自的地盘内迅速发展。与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一同竞争,形成“石油七姊妹”,分别是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BP公司、雪佛龙公司、海湾公司。

而欧佩克的兴起,将世界石油秩序引入新的阶段。

减产、提价、禁运,欧佩克成为国际石油秩序的主导者。跨国公司逐渐淡出石油上游产业。石油,变成了阿拉伯国家的“软黄金”。

世纪之交,大刮大型石油企业重组风。BP公司收购阿莫科,埃克森与美孚公司合并,道达尔与菲纳公司、埃尔夫公司合并,雪佛龙和德士古、优尼科公司合并……

变得更强更大的石油公司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公司,2008年销售额达到4428.51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全球排名第17、18位的比利时和瑞典国民生产总值。而在财富500强企业排名中,大型石油公司均排在了前列。

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也成为一大特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印度ONGC公司等,完全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并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

它们对世界原油市场原来的“四姐妹”,即埃克森美孚、皇家荷兰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与雪佛龙形成了巨大挑战。

6、未来篇

走向绿色、注重环保,讲求责任,石油迈向新纪元。

2007年2月28日,中国石油首度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公众展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

“BP”本来是英国石油公司的英文缩写,随着BP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拓展业务,BP将其公司的意义解释为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

壳牌对绿色的表达是分享壳牌。严格的HSE管理,注重环保,注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绿色希望。

在去年召开的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上,以“世界在变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作为会议主题,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

大会还颁布了“世界石油大会卓越贡献奖”,颁发给技术与社会责任两个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者。

世界石油大会主席兰道·高森指出,如今石油石化企业已经不能孤立经营了,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石油石化企业运营的“社会许可证”,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获得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社会责任卓越贡献奖的雪佛龙公司,则是因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突出成绩。

为了扩大责任投资的社会效益,在苏丹,中国石油热心公益,真诚帮助当地人民,苏丹的受益人群超过了200万;BP公司开展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援助项目,可以解决菲律宾南部100多万居民的生活用电问题;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展安哥拉教育、健康投资项目,以解决安哥拉南宽扎省妇女和孩子的教育及健康问题……

石油,不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高科技、大工业、走向绿色、注重环保、讲求责任、走向和谐,让石油更加庄严神圣。

——摘自《中国石油报》

7. 是谁发明石油可以提炼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武卡谢维奇(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从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

8. 石油什么时候发现的

石油是在1800多年前发现的。在史学家班固的着作《汉书·地理志》中最早记载了石油。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开凿的。1853年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发明了石油蒸馏技术,从此石油开始被广泛利用。

9. 现代石油工业是什么时候的诞生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于100多年前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群山之中有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叫泰特斯维尔。小村后有一条小溪,因为水面上总是浮着一层薄薄的黑油,因而被当地人称为“油溪”。人们发现,油溪中的黑油是从山上的石头缝中渗出来的。当地的土着人把这种黑油称为“神油”,认为它可以治百病。因为黑油是从石头缝中渗出来的,人们又把它称为石油。1853年,有一个叫乔治·比尔斯的小伙子,探亲途中经过油溪,看到了人们用原始方法采油。随后,他又在自己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了石油样品。比尔斯是个聪明、敏锐、善于捕捉商业机会的人,当他看到石油样品的一瞬间,头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这石油能够燃烧,能不能用它来做照明材料呢?”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方法是靠点燃浸在动物油脂或植物油中的灯芯,富人用的是抹香鲸油,因此,人们对高质量、低价格的照明材料有着强烈的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机器生产对润滑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用做润滑油的猪油也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
19世纪40—50年代,人们开始从煤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中提炼所需的油料。1854年加拿大人阿伯尔哈曼·盖斯纳在美国申请了制造“蜡油”的专利。1869年,美国纽约的蜡油工厂日产量可达5000加仑(1加仑=3.78541升),这一年美国34家公司生产的蜡油价值达500万美元。与此同时,纽约商人改造了一种维也纳人使用的带玻璃罩的蜡油灯,并传销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蜡油的需求越来越大,油源日益成为问题。
比尔斯产生上述想法以后,立即找人合作,组成投资集团。他们邀请耶鲁大学的西利曼教授对石油作化学分析,以便了解它是否能够用做照明材料。1855年4月16日,西利曼教授提交了一份划时代的试验报告。他在报告中说:“石油作为照明材料,其蒸馏产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石油能够加热到各种程度,通过蒸馏分离成几个部分,每部分都含有碳和氢的成分,其中一种就是高质量的用以照明发光的油。”
但是,从哪里能够得到大量的石油呢?石油是一滴一滴从石头缝里渗出来的,而商业怎么能建立在用勺子撇油或拧干吸满石油的毯子这些原始的采集方法上呢?比尔斯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地下的石油进行大规模开采。1856年的一天,比尔斯在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看见了一张巨幅广告,广告上画的是几个钻井架,并附有文字:“在15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钻井用来取水。现在,钻井取水的技术已经大为改进了,这井架是当今最先进的钻井工具……”。一道灵光在比尔斯的脑中闪现——既然能够钻井取水,为什么不能通过钻井取油呢?他将这种想法告诉了投资合伙人。尽管当时没有先例,但是投资人深信市场需要石油,机不可失,值得一试。
但是,由谁把这个狂妄的设想付诸实施呢?比尔斯和他的合伙人找到了埃德温·德雷克上校。这件事纯属偶然。德雷克原是铁路客车上的列车员,由于生病离职住在纽黑文市一家旅店里。正好比尔斯的一个合伙人汤森出差也住在这家旅店。两人相遇以后常常在一起聊天。汤森就向德雷克讲起了他们的石油生意以及钻井取油的设想,并且谈到他们现在就需要一个有恒心的人去执行这个设想。德雷克非常感兴趣,决定由自己来实施这个伟大的行动。为了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便于开展工作,他给自己加了个“上校”的头衔。
1858年的春天,德雷克上校作为公司的全权代理人,带着公司给的1000美元,来到泰特斯维尔的油溪附近开始钻井采油。他雇的钻井工人们都认为他在发神经,因而进展很慢。拖到1859年8月,投资人开始动摇,不愿意再继续投资了。8月底,汤森给德雷克寄去了最后一笔汇款,并嘱咐德雷克付清账单就结束钻探。1859年8月27日下午(这时德雷克还没有接到汤森的信),当钻头钻到69英尺深的时候,好像钻到了裂缝,下滑了6英尺。由于是周末下午,就没有继续钻探。第二天,当钻井工人到工地看时,发现水面上浮着厚厚的黑色液体。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石油!德雷克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在恰到好处的时刻得到了回报。“德雷克上校打到油了!”消息迅速传开,四面八方的人们疯狂地涌向泰特斯维尔,开始钻井采油。这是美国大规模商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一般认为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石油的开始。有人评价说:“1859年美国发现了石油这种新资源,标志着人类新纪元的开始”。
从这时起,一部轰轰烈烈的石油历史开始了,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了。

10. 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晋人司马彪(公元?~306年)着《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酒泉一带)有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对石油表征有所认识,并巳取之利用.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开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汉代史学家班固着《汉书·地理志》,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见到的可燃物质。这也应该是最早发现石油的记载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