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石油枯竭了对地球本身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无论人类怎么作,对地球本身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地球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气候剧变,变迁的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地球本身仍然坚固如初。同样,石油枯竭对地球本身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从目前主要油田所处的地层深度看,石油存在于地下几百米到几千米,极少有能够超过万米的油藏。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000米,所以石油不会超出地壳的范围。而地球半径约6371km,所以地壳对于地球来说仅仅相当于一个鸡蛋壳,甚至更薄。目前人类再怎么折腾也仅仅能影响这个“鸡蛋壳”。
2、2016年剩余已探明石油储量2000多亿吨,当年全球石油产量接近39.2亿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惊人。如果与每年世界抽取的地下水相比,就不算多了。世界每年可更新的地下水资源超过2.5万亿吨。比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开采底下红色超过1000亿吨。所以石油开采对地球本身流体系统的影响也很小。3、油田开发过程中是一个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过程,不会让地下压力衰竭。水力压裂会不会对地下有影响,确实会产生影响,但人们担心更多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也不会造成地下坍塌。
所以石油枯竭了,地球不会玩完,但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贰’ 假如没有了石油,世界将会怎样
人类退回刀耕火种
几十年后,新闻报道的主题将是某某国家发现某种能源。人们的活动半径将越来越小,到那时候一辆大奔也就是卖个废铜烂铁价而已,自行车、帆船、马车、毛驴将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假如没有了石油,车主们都变成了骆驼祥子——人拉着车跑。就算有飞机也变成烧劈柴的了。
石油用光那天,99%的交通工具罢工,全球所有大城市陷入瘫痪;滞留在他乡或是国外的人永远回不了家乡。
那时候车就卖不动了,正好买辆垂涎已久的BMW7放在客厅当装饰。
车到山前必有路
早年沙特石油部长曾说过一句名言: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也如此。
用完了还有新能源。古代的人还担心柴烧完了怎么办呢,但结果呢?大量柴的替代品不都出来了嘛。说不定随着科技发展,在未来石油也许不值钱了,没有用了。
其实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论,世界上的石油是永远用不完的,因为当石油用到最后100桶的时候,价格会比黄金还贵,估计都没人用了,买的人都是拿来做全球最顶级的香水——石油香水的。
好的影响也是有的,比如空气污染指数持续下降,二氧化碳排放也达到了数百年来的最低点;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骤减。
谁说石油快用完了?渤海湾不是刚发现了10亿吨的大油田吗?又可以让中国人多用N年石油!都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还有多少多少年就用完,其实石油有很多,就是人们发现不了那么多。
‘叁’ 人类没有石油,世界将会怎样
“石油将在60年内被开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预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一次次如同“狼来了”的警告和预言失效后,人们渐渐放松了对石油危机的紧张和担忧。不过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各种衍生产品早已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没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不必担心汽车“趴窝”
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波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论,认为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峰,此后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将会用光,随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加深了这种担忧,各国纷纷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他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型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燃料的缺少。
能源领域替补多
而在更为广泛的能源领域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科学家已经选出了多种石油的替补者。就储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几百上千年。不过煤与石油类似,自身化学组分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复杂分离才能减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成分更单纯的天然气才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头号石油替补者,其中又以储量丰富的“可燃冰”最受关注。它的正式名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态物质。1立方米的纯净“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科学家估计,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由于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喷流方便开采,也不像煤炭那样物理状态稳定,在开采搬运过程中甲烷会大量挥发,产生的温室效应要远大于二氧化碳。这也让它的开发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站因为建造周期长、环境影响大,争议一直很大。与此相反,一度因切尔诺贝利事故令人谈虎色变的核能,近年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能发电将占总发电量27%。除了核电,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烧电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他们距离真正大规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长距离。
‘肆’ 假如没有了石油,世界将会怎样
如果没有石油,将直接导致汽车,飞机等各种以石油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能源直接枯竭,将导致现有的交通体系瘫痪,以致汽车,飞机等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公司也将随之破产
‘伍’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尽的话,人类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完了的话,对于人类的生活会有很大的这种变化。石油用完的话,第1个变化就是汽车将不能再继续使用了,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汽车依然是以汽油车为主的。等到石油全部都用完了的话,那么这一部分的车就没有了这种燃料,从而也就无法继续使用。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主流,而且由于石油资源的这这种耗尽,对于发电来说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发电更多的是靠着煤炭来发电,煤炭和石油都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等到他们都全部耗尽的时候,那么人类就只能使用自己生产的能源。
‘陆’ 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如何
如果没有石油,不仅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受影响,也直接关心服装、塑料等普通生活用品。
“石油将在60年内被开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预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一次次如同“狼来了”的警告和预言失效后,人们渐渐放松了对石油危机的紧张和担忧。不过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各种衍生产品早已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没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不必担心汽车“趴窝”
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论,认为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峰,此后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会用光,随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加深了这种担忧,各国纷纷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
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它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燃料的缺少。
能源领域替补多
而在更为广泛的能源领域中,尽管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科学家已经选出了多种石油的替补者。就储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几百上千年。不过煤与石油类似,自身化学组成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复杂分离才能减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学家认为,成分更单纯的天然气才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头号石油替补者,其中又以储量丰富的“可燃冰”最受关注。它的正式名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态物质。1立方米的纯净“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它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科学家估计,仅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由于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喷自流方便开采,也不像煤炭那样物理状态稳定,在开采搬运过程中甲烷会大量挥发,产生的温室效应要远大于二氧化碳。这也让它的开发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为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站因为建造周期长、环境影响大,争议一直很大。与此相反,一度因切尔诺贝利事故令人谈虎色变的核能,近年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能发电将占总发电量27%。除了核电,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烧电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它们距离真正大规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长距离。
化工领域,新能源无能为力
既然石油在能源领域有那么长的替补名单,那人们对石油枯竭的担心真是杞人忧天吗?答案依然是“不”。石油枯竭真正的影响来自不太受人关注的石化行业。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润滑油、石蜡、沥青、化肥、杀虫剂、人造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已经有5000种以上,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汽油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属性,新能源可以替代矿石能源的发电功能,但石化功能却无法这样替代,太阳能、核能或风能等新能源对此无能为力。从长远看,石油资源枯竭后,同属生物化石燃料的煤和天然气是取代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基础的主要途径。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石化产品,几乎都可以用煤和天然气来制取。但专家认为,当年人们从煤化工过渡到石油化工只花了短短几十年功夫,石油化工被更新型化工技术所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和煤化工行业当年的小而散不同,石化企业多为雇员众多、产业密集的庞然大物,即使技术上可以很快找到石化的替代物,转型成本也会十分高昂,且如今石化产品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届时从化纤服装到塑料制品,很多人们所熟知的产品,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重新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也取决于是否具有高效、低污、经济的技术突破。
石油何时会枯竭?
今年8月,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向国际社会发出警报:“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石油供应紧缩的危机。”这并非专家们的第一次警告,但从上世纪到现在,有关石油总储量和可开采年限的预测多次被推翻。据估算,地球上的原油储量约6-8万亿桶,但极地、深海等复杂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对石油储藏总量的准确判断。例如俄罗斯70%的石油都在环境恶劣的西伯利亚,因此俄罗斯公布的石油储量数据也自相矛盾: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预测,俄罗斯的石油资源量为440亿吨;而俄罗斯审计署的报告评估为250亿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提供的数据则是190亿吨。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油价上涨,一些原本很难开采或开采成本很高的石油资源重新获得重视。加拿大油砂矿中含油储量超过沙特阿拉伯目前可开采的石油总储量,但油砂开采首先需要从地下挖出油砂岩石,然后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化学方式将岩石中蕴含的沥青提取出来,并经过进一步提纯与炼化才能转化为石油。
不过统计显示,1960-1969年间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数量为128个,但2000-2006年间只有33个,总储量也从2980亿桶降到了380亿桶,频繁发现大型油田的年代已成过去时,石油业内人士承认,尽管距离石油彻底枯竭还比较远,但廉价石油的时代已过去。
石油分布可能更广泛
石油储量到底有多少,是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首要关键疑问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才有石油?科学家根据石油诞生的原理和地层的变动,发展了一整套石油地质学来寻找油田。
关于石油来源,传统理论认为是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存过的动植物遗骸,通过地质变化以及地下的压力和热力在地下岩石中生成的,即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这一说法的重要依据是因为几乎所有油田都是在沉积岩中发现的,而沉积岩中可以见到丰富的生物遗迹。通过实验,生物体中三大组成部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与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相类似的物质;在石油中发现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有机物质,前者是来自动物的血液,后者是来自植物的叶绿素。简而言之其形成过程是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成为石油。不过石油聚集的地方即油田并不是在它们当初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后必须通过运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闭中。因此这又和地层变动密切相关。
然而在离越南海岸线不远的一片被称为“白虎湾”海域作业的石油公司不久前开采到的石油不是来自沉积岩,而是坚硬的花岗岩。由于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坚硬岩石,与生物化石无关,在“白虎湾”岩层中也没有发现任何生物化石遗迹。因此从“白虎湾”花岗岩岩层中开采出了石油,从某种程度上对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学说提出挑战。如果这种新学说得到证实,将意味着石油的分布可能更广阔,在地球能找到的石油资源要比目前预测的多得多
‘柒’ 假如没有了石油,世界会怎样
如果没有石油,将直接导致汽车,飞机等各种以石油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能源直接枯竭,将导致现有的交通体系瘫痪,以致汽车,飞机等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公司也将随之破产,石油也不仅仅只是加工成能源,在现代化的生产中有很多的产品都需要以石油为原材料所衍生的原料加工生产,如果没有石油,那对经济的发展是破坏性的,在政治层面,现在的国际中国家交往是为利益为主,利益主要包括能源争夺,而能源主要是石油,如果没有石油,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恐怕就要重新定位了,从能源争夺转向合作开发新能源!
‘捌’ 世界没有石油会怎样
世界没有石油会怎样?
一个突然没了石油的世界可能导致整个社会迅速瓦解,人们陷入绝望境地,违法乱纪,战争不断,而这还会带来其他数不清的灾难。
BWCHINESE中文网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拆毁钻井平台,撤走钻井机,用水泥把油井封起来,把钻井平台拖回海岸。关掉输油管道,把战略石油储备的闸门锁上——而战略石油储备只有一个月左右的用量。
接下来会怎样?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没有石油的世界?
首先,这会影响交通。由于我们生产和进口的石油大都是用于为汽车、摩托车、卡车、火车和飞机等提供动力,上述情况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将是最为严重的。价格欺诈会立即出现,加油站前会排起长龙。但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汽油很快就全没了。经常有人建议,建立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等成品油的战略储备,但从未付诸实施。
一个月之内,所有油箱将枯竭,所有汽车油表上的指针将指向“E”,公路、铁路和空中交通将完全停止。
我们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远远超出交通问题。我们还需要解决照明问题。第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照明或许没问题,因为美国的供电只有1%来自石油——煤炭发电占最大部分,还有天然气发电、核电和水电。
但是,限电和停电很快就会开始。当然,我们主要是用煤发电,但离开烧柴油的挖煤机,我们将如何采煤?我们又将如何把煤运到发电厂?我们的室内采暖和空调将无法开动,我们的电视机和笔记本电脑只能再用几个星期就会停止工作。
暂且先不提去上班的事情了。我们现在有一系列其他问题要解决,尤其是严冬到来,屋内十分寒冷。我们能否迅速找到一些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风力涡轮机?我们的后院有没有可烧的柴火?环保主义者一直敦促我们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现在或许是到了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当然,情况还要更糟糕,因为如果没有了石油,那么,所有石油产品也将很快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实际上我们已经无法离开这些石油产品了。这些产品很多,包括:塑料、涂料、药品、医疗器械、芭比娃娃、圆珠笔、隆胸材料、高尔夫球等等。
食品供应也会变得困难。如果无法从全国各地运来新鲜蔬菜,我们或许想要回归到原始状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农民将变得非常重要。由于我们无法冷冻和冷藏食品,因此就要保证食品能够快速输送,以便保鲜。钓鱼或许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你需要在鱼竿售罄以前抓紧购置一个新的,而它们大多是由塑料制成的,钓鱼线也是如此,唉。
这是一个有趣的试想,试着构想一个突然没了石油的世界。思考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而它还涉及更多:整个社会迅速瓦解,人们陷入绝望境地,违法乱纪,战争不断,而这还会带来其他数不清的灾难。当然,这只是设想而已,并非现实,因为我们不可能突然停止石油供应。况且无论如何,地下储藏着大量石油资源,不是吗?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情况也并非完全不现实,只不过不会突然爆发,而是渐渐发生。虽然是个逐渐的过程,我们也确实将会耗尽石油。大多数国家的产油量已达到高峰,自1971年以来美国的石油生产不断下降。少数几个国家仍在增加产量,但不足以抵消其他地区减产的幅度。尽管地下还有大量石油资源(我们已经消耗了地球上约一半的石油储量),石油的枯竭可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但现在枯竭已经开始了。
石油危机的开始并非只是石油完全枯竭。当出现生产停滞、产量不可阻挡地减少,石油危机便开始了。眼下就是这样的危险时刻。石油供应将开始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随着石油日益紧缺,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来得及去计划——但没有太多时间耽搁。到目前为止,为应对一个没有石油的世界,我们还没作多少准备。
‘玖’ 如果世界上没有石油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打架的少了,比如中东那块地方;污染少了,也许汽车飞机用水就能动;钻井的少了,可能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绿地鲜花;用钱的地方少了,不用为那油乎乎的东西付账;或许我们享受不了疾驰狂飙的感觉,但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腿脚四处游览,想看,可以去任何一个方向,想听,就可以伫足欣赏任何一处风景…… 追问: 石油都没有了,那还有车子?就算你有在多的矿石有什么用处,不可能用水来炼钢铁,必须得用油… 回答: 车子非得用石油提炼物为动力吗,人们发现了石油,它可以提炼很多可以利用的物品,人们也就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利用石油资源,有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假如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石油,那么人们的发明创造也会出现,也许围绕的就是那些矿石。再说,钢铁的出现可远比石油的发现和利用要早的多,只不过石油的利用,使钢铁业这样的传统工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没有什么的东西是唯一,是永远不可取代的。
‘拾’ 新能源替代石油后,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如果我们的新能源可以代替石油的话,那么未来的世界会变得特别绿色环保,有了新能源,那么开车也不用加油了,就会省很多钱,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未来的新能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