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东营石油会战有多少人
扩展阅读
社交媒体产品哪个好 2025-05-12 14:24:51
美国用什么管控石油 2025-05-12 12:36:25

东营石油会战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2-08-10 21:16:25

Ⅰ 历次石油大会战是哪些

1958年川中石油大会战,
1961年松辽石油大会战,大庆、王进喜

Ⅱ 王进喜的战友,及战友的事迹。描述下王进喜石油会战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他身边的那些人。谢谢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主席非常高兴,于翌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尽管这是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种尝试,但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奋斗精神仍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王进喜在技术上也肯于钻研,他曾带领伙伴用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等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规章制度。如“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回访”制度等,还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在玉门油田的一段时期,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到许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工人们说:“你就是把王铁人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较多,身体也不好,党委决定每月补助些钱,他说什么也不要,实在推脱不掉的,在病危期间交了党费。他的胃不好,上级为了照顾他,送来一些猪肝和苹果,他马上就分给了工人病号。当了大队长之后,管理员要给他换一把新办公椅,他说有个板凳坐就不错了。给他发的新劳保鞋,他说什么也不要,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们说,王铁人这个人,国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他当领导之后很少坐办公室,试验打直井的时候亲自扶刹把。钻头卡住了,他亲自去提钻,怕的是万一架子倒了,把工人砸伤。他在现场累了困了,就把老羊皮袄脱下来和工人们挤一挤。工人们说:“我们身上有多少泥,咱铁人队长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铁人的性格率直。他工作中也犯过错误,出过娄子,却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他的队曾经打废过一口井,每次队里来了新工人,他都要带着去看,吸取教训。有一次开大会,台上领导批评他们的射孔错误,王进喜去的晚了,门口有人叫他快趴下。他坦率地说:“披红戴花的时候,你让我抢着往头里走;批评了,就叫我悄悄趴下当狗熊?我不当这个狗熊!”

Ⅲ 华北油气勘查历史性的大转折

1955~1960年,以5年时间华北胜利地完成了区域普查任务。这个时期的工作方针是:“区域展开、物探先行、整体解剖、面中求点”。在全面掌握华北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区域资料的同时,已在济阳、黄骅坳陷的重点地区展开了“面中求点”的地震详查工作,并发现了一批局部构造,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查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1959年9月26日,发现大庆油田后,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消息传到华北,大大地鼓舞了华北油气勘查工作者,形势的发展将会使战略决策发生重大变化。

同年,李四光根据新华夏系沉降带理论,对中国东部石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评估观点:“看来松辽油区,大局已定,今后该是我们跳出门坎(指铁岭一带隐伏的东西隆起带)往南移动的时候了(指下辽河、渤海及华北平源)。”

11月,李四光在地质部召开的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就当前石油普查和勘探方向问题提出了在辽河平原的南部,华北平原的北部,渤海和其他若干离海岸不远的海洋区域,值得开展普查乃至钻探工作。

12月,中央同意地质部党组报告,收回各省石油普查队,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的石油普查大队,由地质部直接领导。

1960年9月,地质部副部长旷伏兆和康世恩副部长在长春召开了两部联席会议,商定石油勘探以松辽为重点,由石油部统一指挥,石油普查以华北为重点,由地质部统一安排。

综上所述,华北已从理论导向、地质成果、决策部署和组织措施等四个方面具备了从区域普查转向区域勘探工作。准备迎接东部战略从松辽南移华北,积极筹划华北石油大会战。

同年10月,地质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普查勘探会议。何长工副部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华北找到油田》的报告,关士聪总工程师作了《华北石油地质与油气突破点的选择》的汇报。国家计委代表和石油工业部沈晨副司长率代表参加了会议。旷伏兆副部长作会议总结,并作出决定:首先选择含油远景最好的济阳、黄骅坳陷作为重点工区,围绕渤海湾选择东营、义和庄、羊三木、盐山、北塘、马头营等6个局部构造或异常作为突击点,要求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突破,积极努力争取在1~2年内突破出油关。根据李四光部长的意见将条件最好的东营构造作为第一个突击点,经两部商定将该构造交给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率先进行钻探。会议还决定:以山东、河北两省石油队伍和天津海洋地质筹备处为基础组成由地质部直接领导的地质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简称一普),加强华北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从此,全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重点由松辽转到了华北,而成为华北油气普查勘探历史性大转折。

天津会议之后,华北找油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进入了连续突破的高峰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961年2月12日,河南石油队济源凹陷后邓构造上沁3井于济源群钻遇含油砂岩,这是华北平原内第一口见油气显示井。从油气地质观点看,证明华北盆地第三系具有油气生储条件。联系到华7井所见的“沙河街组”,更证明华北盆地有其分布广泛的勘探目的层,由此确认华北第三系为主要的油气突破领域和勘探对象。

(2)1961年3月4日,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构造上布钻华8井。该构造是光点地震详查圈定的相当T:反射层,构造轴部有一条断层穿过,井位是定在断层下盘高点上(小于1950米等深线内),当钻至1755.88米钻时遇油砂30层总厚40米。决定提前完钻投入试油,射开其中较好的8个含油气层(老第三系上部),用9毫米油嘴测试获日产8.1吨油流,从而首次突破华北出油关成为第一口发现井。

为什么当时地质部将东营构造交由华北石油勘探处打钻?主要原因是该处技术力量强,包括固井、试油和运输能力。而刚筹建的一普原苏制五德钻机才运抵山东张店,无法到达东宫构造上施工。

(3)1961年7月29日,山东区队3004钻井队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义和庄构造上布钻沾1井,于老第三系中试获油流日产4~5吨,这是地质部在华北第一口出油井。

(4)1961年8月22日,河北区队3007钻井队在黄骅坳陷羊三木构造上布钻黄1井,于老第三系济阳群试获油流日产1.7~2立方米,这是河北平原首口出油井。

(5)1962年9月23日,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构造上继打营2井,于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中试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原油555吨,为当时全国最高日产量记录。

(6)1963年11月29日,河北区队在羊三木构造上继打黄3井,于新第三系馆陶组中试获工业油气流,次年4月获日初喷原油84立方米,天然气3万立方米。

(7)1964年1月25日,石油工业部决定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组织华北石油大会战,调集大批大庆队伍入关参战,地质部发出动员令动员一普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队共3500人参加华北石油会战。

(8)1964年11月24日,京津区队在廊固凹陷风和营构造南北高点施工的风1、风2两口浅井先后于老第三系钻遇油气显示。一普调河北一区队3007钻井队上该构造打京参1井,在井深1050~1901.25米老第三系钻遇更多的含油气层,经选择其中8层合试,获间歇自喷日产1.5~1.8立方米油流,从而首次实现了对冀中坳陷的局部突破,它不属于天津会议上选定的6个突击点,而是一次意外收获。京参1井距北京仅50公里是在首都大门口找到的油田,又是冀中坳陷第一口发现井,为后来发现华北油田起到了先行作用。出油后曾轰动一时,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地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旷伏兆等都曾前往视察。我和刚从苏联留学归来分到大队的张国鼐等都曾参加该井固井和测试工作,质量是可靠的,后交石油工业部进行勘探。

(9)1964年12月20日,山东区队在义和庄构造上继打义2井,试获日产原油4.2立方米。

(10)1965年2月1日,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在东营胜利村构造上打完坨11井,获自喷特高产工业油流、日产量达1134吨,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口日产千吨井,从而胜利油田正式诞生。

天津会议后,在短短5年时间内,先后在济阳、黄骅、冀中三大坳陷实现了油气连续突破,并在6个突击点中找到了两个油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继大庆油田之后,华北成为我国第二个石油工业基地,为我国油气勘查史上又树起一座里程碑。

在全国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高度赞扬了李四光运用构造体系找油理论。

理论指导除李四光外,还有着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的多旋回理论,应用于华北盆地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和构造形变,对华北找油的导向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着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是这样称赞他的:“黄汲清是一个受人崇拜的老师和受尊敬的地学界领导,80年代期间中国构造学综合理论都受到他科学哲理的影响。”

胜利、大港油田发现之后,主要任务便是扩大战果了。1963年3月,国家计委指示:“向华北西部铁路沿线进行侦察。”一普把油气勘查重点迅速转向惠民凹陷,解剖临邑构造带,在大芦家构造上布钻惠4井,在田家构造上布钻惠5井,相继取得日产油流54立方米和11.6立方米。临邑构造带的突破,扩大了济阳坳陷含油范围,为后来临盘油田的建成起到了先行作用。

河北区队完成羊三木构造探井同时,扩大了钻探队伍力量并转向了冀中地区,配合区域大剖面,于1963年3月9日,在蠡县蔺岗打冀参1井,该井于2900米老第三系冀中群发现油砂及含气层,证实了冀中地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为扩大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蠡县,位于河北平原中部,潴龙河流域。前汉为陆成县,后汉至晋为博陵县,北魏置博野县,明置蠡州为蠡县,为小说《红旗谱》蠡县十八岗故事发源地,老区百姓对打钻热情相助。旷伏兆副部长在天津会议期间,因他曾在抗日战争年代于冀中做敌后工作,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建议将博野坳陷(高阳坳陷)改名为冀中坳陷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普除在华北关内参加会战外,还派出钻井队开赴下辽河坳陷开展油气勘查工作。该坳陷早于1955年,由地质部第二物探大队进行综合物探工作,初步划分了凹陷与凸起,发现了油燕沟、田庄台、黄金带、热河台和兴隆台等13个构造。1964年地质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队又在黄金带构造上打通1井,在老第三系钻遇12层含油砂岩。一普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开辟下辽河找油工作,集中在田庄台和盘山凹陷开展深井钻探,打井12口,其中10口井见含油砂岩,6口井测试结果都见到油气流,尤以辽6井最好,该井位于热河台构造上,在老第三系钻遇12层含气层,经测试获日产天然气65万立方米,为国家又找到了一个大型的油气勘探基地,后交石油工业部勘探开发,建成了现今的辽河油田。人们庆贺一普在关内、关外取得双丰收,实践证明渤海湾盆地在油气地学上具有特别显着地位。

“万事成于谋”。天津会议决策,使华北石油会战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战绩。在地跨冀、鲁、辽等大半个华北盆地内找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油气田,其价位已能与大庆油田平分秋色,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确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储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人们将永远记住60年代华北油气勘查创业史。

Ⅳ 石油勘探过程需要多少人员是否有必要动员上万的人员参与

石油勘探包括内容很多,包括基础地质踏勘人员、预探井钻探、测井、录井、地震采集、处理,甚至包括基础井场建设,另外,这么多人的食宿也需要人员管理和建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石油产业刚起步,基础太薄弱了,要补的基础太多,人员肯定也多。现在建设成熟的油田进行新区勘探和老区挖潜就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了!(手敲好辛苦,求给分!)

Ⅳ 为什么有华北石油会战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山东东营地区钻探的华8井获得工业油流。当年10月,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在抓紧大庆外围勘探的同时,将华东石油勘探局与华北石油勘探处合并,集中力量加强渤海湾沿岸地区的勘探工作。1962年9月23日,又在东营凹陷上的营2井获得高产油流。经过两年多地球物理普查和钻探,到1963年下半年已有10多口探井出油。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队在黄骅凹陷羊三木构造钻探的黄3井,也于1963年12月喷出工业油流。
基于开展华北石油会战的条件已经成熟,1964年1月22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向中央书记处呈报《关于组织华北石油会战的简要报告》。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转这个报告,同意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出“这是继松辽石油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战”。石油工业部抽调大庆、青海、新疆、玉门等油田的2万多名职工,在南部的济阳坳陷和北部的黄骅坳陷两个主战场,同时展开石油勘探会战,并开始组建队伍在渤海海域开展海上物探和钻探。
华北石油会战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在南部济阳坳陷迅速探明和开发了胜利油田。到1965年5月,仅用了11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胜坨油田。到1966年,共发现了9个油田,原油产量达134万吨。此后,胜利油田进一步加强勘探,把勘探范围从东营凹陷扩大到整个济阳坳陷,相继开发建设了东辛、孤岛、临盘、义和庄等20个油田,发现了利津、梁家楼、大王庄等18个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
华北石油会战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在北部黄骅坳陷探明和开发了大港油田。1964年12月和1965年2月,首先在港东的港5井、港7井获得工业油流,只用1年多时间初步探明了港东油田。1965年7月,港西地区相继有11口探井发现良好油气显示。1966年大港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1.5万吨。1967年渤海海上第一口油井出油。大港油田后经进一步勘探开发,1971年原油产量达到169.23万吨,1978年达到300万吨。

Ⅵ 东营的历史谁知道

资料来自东营史志办公室,应该是比较权威的。
http://www.dongying.gov.cn/html/jzyg/index.html

【建置】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位于市境北部的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境域隶属沿革】东营市域是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饶、 利津、垦利3县全境和原博兴县、沾化县的一部分乡镇组成。南北陆域形成和建置时间迟早有较大差异。南部广饶县境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部利津县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垦利县和河口区大部分地域系近代黄河泥沙造陆所成,仅有近百年历史。其建置、隶属迭次更变。市境南部地域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据出土文物考证,傅家、营子等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夏代至殷末,为季艹则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西周至战国时期,市域内已成陆部分均为齐国地。秦代属齐郡。西汉时期,境内属千乘郡和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广饶县,属齐郡。今广饶县境分属2郡5县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县、琅槐县;齐郡之广饶县、巨定县、利县。今利津南部之地属千乘郡之漯沃县、蓼城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 2年),广饶曾一度被封为侯国。王莽新朝时,今市境属建信郡。南部为千乘县、琅槐县地,西部为施武、延亭县地。东汉初期沿西汉建置。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为千乘国。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今市境属乐安国。南部置利、益、博昌3县(广饶、巨定、琅槐3县废),西部置有蓼城县(漯沃县废)。三国时期,属魏国青州乐安国博昌、利县、蓼城县地和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地。西晋时,复置广饶县,属齐国。今市境西部部分属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和青州乐安国蓼城县。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今市境先后为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国属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袭,市境属青州齐郡和乐安郡、冀州乐陵郡。隋朝,初期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移千乘于广饶,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属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 废漯沃县置蒲台县,辖永利镇,属棣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复改州为郡。青州改为北海郡,棣州改为渤海郡,今市境分属之。唐朝,复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又在州县之上设“道”,今市境南部先属河南道乘州千乘县,后属河南道青州千乘县。市境西部属河北道棣州渤海县、蒲台县。宋朝,初废道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在州县之上设置“路”。今广饶县地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今利津县地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滨州渤海县。金朝统一北方后,仿宋制,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元朝统一中国后,首设行省。今市境南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西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滨州利津县。明朝,废除行省,设置直隶区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西境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利津县。清朝,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西部属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和沾化县(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武定府。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乐安县更名为广饶县。1915年改属淄青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市境西部初属山东省岱北道利津县、 沾化县地,191 5年改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为日本军队侵占,境内政权割据分立,政区不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939年后成立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政府,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销);1941年初建立的广北县行政公署,1943年改称广北县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垦区建设委员会,1942年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1943年4月改称垦利县政府,隶属清河区行政公署。1944年以后,以上均隶属渤海行政公署。国民党建立的政权: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只存在4个月;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部队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历时仅11个月。日伪政权: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后日军主力撤走,伪政权为国民党刘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伪政权,隶属伪山东武定道。1939年2月,侵占广饶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伪山东青州道。解放战争时期,利津与垦利县同属渤海区第四专署。1949年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1945年,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今市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垦利县建制撤销,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境内广饶县、沾化(含利津)县、县级孤岛人民公社属之。1959年,孤岛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垦利县。1961年,沾化、利津县分置,惠民地区与淄博市分开。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及沾化局部隶属于惠民专区。1983年10月东营市建立。

Ⅶ 胜利油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

对胜利油田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首先,研究会的成立是适应企业发展形势、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展示企业形象力的有效途径,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从日本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总结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始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发展中最新一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文化理论开始传入我国,与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企业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实际出发,又兴起来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2005年3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部委第一次下发有关企业文化的正式文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都专门举办一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每年都召开一次中外企业文化峰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也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并且颁发了一个15年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也已举办了两届企业文化年会,并且形成了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企联共同参加的六部委联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国家政府的重视,理论学术的研究,企业实践的探索,这些既为我们今后的胜利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胜利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其次,研究会的成立是不断提升胜利文化研究和建设水平的需要。近几年,局党委和全油田上下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在继承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与中石化企业文化相承接的“胜利文化”,总结提炼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和“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化核心内涵。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大力实践,特别是2003—2005胜利文化第一个三年规划期间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年”、“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胜利品牌建设年”活动的强力推动,新时期胜利精神和胜利文化核心内涵已经深入人心,胜利文化和品牌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胜利油田被命名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从总体上说,胜利文化建设还处在一个建立和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研究会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虽然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即把胜利文化分为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三个层次,同时形成了各行业部门的子系统文化和各二级单位的子文化,但这个体系还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特别是对子系统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还只是形成了一个初步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论证;我们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胜利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和理论创新;尤其是对油田各单位基层文化的创新实践和先进经验还要进行认真总结和提炼,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文化;在胜利文化建设实践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胜利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文化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成为干部职工自觉的价值追求和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由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研究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胜利文化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建立和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目标的需要。根据油田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广泛征求和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局党委印发了《2006—2008年胜利文化建设规划》,提出了“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胜利文化第二个三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胜利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目标任务。在春节前召开的局党委扩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上,都对胜利文化建设做出了部署安排,确定今年要以“胜利品牌提升年”为载体,以基层文化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龙头,狠抓执行落地,创造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胜利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这为我们企业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 “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的提出,这是对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丰富完善,是把胜利文化核心内涵具体化而描绘成的一幅壮美画卷。“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的提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客观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胜利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懈追求和必然选择,体现了局党委立足眼前、谋划长远的胆识智慧和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奋进、永远创新的精神品质,展示了胜利油田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谱写新篇章、再铸新辉煌的美好前景。胜利油田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建设,积累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备持续有效发展的资源潜力和品牌支撑,“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愿景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围绕这一宏大愿景,加强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创新研究,打造油田基业长青的文化根基,创造油田持续发展的文化条件。
第四,研究会的成立是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环境下,胜利油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拓外部市场,外闯市场队伍人数由最初的每年几百人次,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人次,除石油石化市场外,涉及公路施工、民用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10多个行业,外部市场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年创收45亿元,成为油田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胜利的队伍不仅走出了胜利本土,进入国内27个省市、32个油田,而且打入了中东、中亚、非洲的18个国家,以海外勘探开发业务为突破,带动相关设备出口、劳务输出、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的发展。面对油田当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必须加大外闯市场工作的力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国际语言,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通行证,在外闯市场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我们一方面要研究国内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别是要研究油田外部市场队伍比较多的新疆、四川、陕北等地的西部文化,使胜利职工队伍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通过文化融合站稳一方市场,展现胜利人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研究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与国外企业进行有效地文化沟通和交流,不断深化交往层次,扩大业务范围,扩展市场领域,从而推动油田外闯市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企业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宗旨和目标任务
胜利油田企业文化研究会是在局党委、管理局和分公司领导下,推动胜利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和经验推广的群众性团体,其工作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胜利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对胜利文化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弘扬民族文化和中国石油石化文化的优良传统,总结油田和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丰富和完善胜利文化体系,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油田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研究会的业务范围和活动领域将会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发展和扩大,其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不断深化课题研究,丰富和完善胜利文化体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油田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认真学习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积极探索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深化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研究,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时期胜利精神和胜利文化核心内涵,维护和宣传“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坚定发展信心,鼓舞队伍士气,激发创业热情,迸发创新活力。要全面推进胜利子系统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创新,深入了解和深刻把握油田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加大研究攻关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油田行业文化和不同的单位文化。同时要加强胜利特色制度文化研究和建设,重点是对在油田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改革发展、党群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中具有独创性、切实有效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经验做法进行整理汇总和研究创新,以胜利油田独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创造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油田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总结交流成果经验,提升胜利文化与品牌建设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教育和实践,胜利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企业文化十佳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打造和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胜利品牌。黄河钻井总公司、采油研究院、井下作业公司、河口采油厂、胜大集团等单位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也卓有成效。胜利文化和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丰厚资源,既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也使我们的工作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盘点成果,总结推广经验,研究编写文化案例,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充实胜利品牌发展对策,强化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高胜利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要利用胜利文化论坛、文化沙龙等形式,开展企业文化理论研讨活动,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工作实践。组织协调油田和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培训活动,聘请企业文化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学习培训班和研讨班,到一些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组织参加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山东省企业文化年会及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胜利文化和品牌建设成果,塑造和提升胜利油田形象。同时,要把握和传输国内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理论成果,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内外品牌建设的发展趋向,编印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信息资料,为油田企业文化研究和胜利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今年研究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油田第二个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分类设置研究课题,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企业文化研究会已专门下发文件,确定了部分研究课题,今年要着力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企业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与和谐油田的构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等,科学论证和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着力研究不同行业的胜利子系统文化和充满创造活力、各具特色的胜利子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胜利文化体系;着力研究和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提升基层家文化建设水平和实践落地的执行力;着力研究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问题、企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融合问题,促进油田的文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更好实施。
三、对研究会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今天的会议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会的正式运作,在座的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单位和具体工作负责人。为做好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我向大家提以下四点要求: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企业文化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科学,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现在有关企业文化的概念说法很多,对于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也有不同的解读和设计,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提高判断力,增强鉴别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学习书目可由企业文化处的同志负责给大家提供一部分。这几年油田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印了一些书,如《胜利文化手册》、《构筑胜利文化体系》、《胜利文化建设读本》,还有最近出版的《胜利故事》,以及《胜利文化》杂志等,这些都是近年来胜利文化研究和建设的成果,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比较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希望大家要把这些书和有关文章认真地读一读,了解和掌握胜利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多专业跨学科的特点,不仅要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而且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和宗教文化,了解典章礼制,熟悉风土人情,融汇各家之长,形成整合优势。现在是学习型社会,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注重个人的学习和积累,更要重视团队的学习和提高。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深入基层,发现亮点,总结宣传基层文化的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胜利油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好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胜利油田行业众多、门类齐全,各行业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胜利文化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基层职工群众有很多的创新创造,有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如供水公司河口净化站,大力培育亲情文化,凝聚团队精神,把文化融入管理,深入到职工心中,让职工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现河采油4队着力建设温馨精神家园,精心打造王岗“家文化”,使之成为管人育人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创效的内在动力。再如河口采油四矿的大北文化、黄河钻井五公司、采油院等许多单位都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对基层单位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我们过去帮助指导的还不够,有许多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总结提炼,基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因此要求大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发现亮点,宣传典型,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强化成果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研究会的工作成绩最终要体现在成果上,而且要出精品。所以大家不仅要树立和强化成果意识,按照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且要树立和强化精品意识,研究成果要有分量、高水平。今年是“胜利品牌提升年”,要通过我们的研究攻关,形成几个拳头产品,发展胜利品牌文化。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理论创新奖,每年组织一次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成果的评选,进行表彰奖励,编入胜利文化丛书,并推荐参加全省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同时,要强调理论成果的推广应用,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基层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同时要探索发展油田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成为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保障研究会业务的正常开展。胜利油田企业文化研究会是在局党委、管理局和分公司领导下的群众性团体,在局企业文化处设立秘书处,成员由油田机关和部分二级单位热心并熟悉胜利文化建设的18名同志组成,并聘请7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专家为特约研究员,研究会简而精,人员素质高、能力强,都在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可以自己执笔。另外,人少便于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研究工作。各二级单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强企业文化研究,可以成立分会或研究小组。要认真做好研究会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在胜利油田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稳定的任务非常复杂的形势下,油田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企业文化研究会,这充分说明了油田党委对胜利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胜利文化建设对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目前胜利文化有着良好的建设基础、很好的建设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以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不负重托,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和“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目标的实现,为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Ⅷ 胜利油田勘探史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 8 个城市的 28 个县 ( 区 ) 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 4.4× 10 4 km 2 ,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在实施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和山东省两个跨世纪工程(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和建设“海上山东”)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胜利油田主体部位在黄河入海口两侧,目前主要工作范围达4.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八个市和地区的二十八个县(区)境内。

按地质区划分,山东境内可找油找气的沉积盆地有济阳、昌潍、胶莱、临清、鲁西南等5个坳陷,总面积约6.1万平方千米,其中济阳坳陷和浅海地区是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已探明储量占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的99.6%。

1996年,胜利油田参与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区风险勘探,中标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1999年,对安徽合肥盆地进行风险勘探,中标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2000年,在准噶尔盆地登记了7万多平方千米的风险勘探区块。

这里濒临渤海,紧依黄河,地理位置优越;油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发达,投资环境良好,在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流域经济带中引人注目。

发展历程

胜利油田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

1961年4月16日 ,在东营村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了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当年7月,石油工业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东营凹陷进行重点勘探。

1962年9月23日 ,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 1964年1月25日 ,国家正式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形成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的又一场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建设会战。1965年3月,坨11井和坨9井分别获日产1134吨和1036吨的高产油流,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千吨级油井。由于该油井位于东营地区胜利村一带,为了纪念石油会战取得的巨大胜利, 1971年6月11日 ,“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 1972年6月15日 更名为“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结束了20多年的会战体制。1998年6月,划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

2000年5月28日 ,根据中石化重组上市的整体部署,“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胜利油田的机构、资产、人员从法律上分开为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上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存续)两部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是隶属于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企业。

从1964年投入大规模勘探开发以来,胜利油田广大职工艰苦创业,速战速捷,到1978年,全油田原油产量上到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

胜利油田被誉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层密布,落差悬殊,象“一个盘子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踢了一脚”。胜利油田的科技人员和职工,“一分为二”认识断层,破除“断层有害”论,像查“楼房”、查“房间”一样,搞清断层和油层的特点,高水平、 高效益地勘探、开发了东辛、滨南、河口、临盘等地区的复杂断块油田。 1968年5月18日 ,3205钻井队钻探的渤2 井,获日产13.2吨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孤岛油田。 孤岛油田含油面积85.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47亿立方米。1971年3月,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 凸起,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孤岛油田的发现,开创了我国石油勘探史上"凸起找油"的先河,破除了"突起无油"的禁区。孤岛油田是胜利油田的主力大油田、全国高效开发油田,1992年最高年产量474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1981年开始,国家对胜利油田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推动胜利油田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特别是经过八十年代中期的孤东、滨海开发建设会战,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1991年达到3355.19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在3000万吨水平上保持稳产至1995年。随后进入战略调整期,1998年的原油计划产量为2730万吨。特别有意义的是,“八五”以来,油气勘探开发大步向海上挺进,实现了由陆地向海上跨越,形成了陆海并进的格局。

1993年埕岛油田投入开发,2000年海上建成245万吨的生产能力。

油气勘探

到2001年底,共做二维地震测线 227923千米 、三维地震面积19751平方千米,在济阳坳陷的三维覆盖面已达64%。共打探井5755口,累计探井进尺1454.69万米。已找到70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其中海滩地区6个,海上油田1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71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67. 2亿立方米 ,海上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66亿吨。

200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354万吨,控制储量8216万吨,预测储量8272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61亿立方米。从1983年开始,已连续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保持在1亿吨左右。

油田开发

已投入开发68个油气田,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3.34亿吨。有油井20071口,目前原油生产能力2644.8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7.46亿吨。油田平均综合含水为90%,自然递减14.24%,综合递减7.08%,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为10.02%。储采平衡率103.79%。2001年生产原油2668.01万吨。

现有气井353口,建成天然气配套生产能力1.56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342.38亿立方米。每年按计划向齐鲁石化供气2. 2亿立方米 ,油田自用气约4.31万立方米。

有注水井9160口,目前日注水60.66万立方米。累计注水37. 06亿立方米 ,累计注采比0.79。

胜利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含油层系多、储层种类多、物性变化大、油藏类型多的复式含油盆地。广大地质工作者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和完善了复式油气聚集理论及勘探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突破了潜山斜坡和洼陷内找油的禁区。近年来研究形成了一套特殊及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发现了许多新区块、新层系,使东营凹陷含油面积和储量持续增长。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于 2000年5月28日 正式挂牌成立,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由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主体部分重组改制而成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主要工作范围地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地的28个县(区),主体部位在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按地质区划,山东境内可找油找气的沉积盆地有济阳、昌潍、胶莱、临清、鲁西南等5个坳陷,总面积6.1万平方千米。同时参与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区和准噶尔盆地风险勘探,和田探区合同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取得探矿权12978.7平方千米,准噶尔盆地取得探矿权59965.5平方千米,对安徽合肥盆地进行风险勘探,探矿权面积25312平方千米。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前身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自1961年发现、1964年正式投入开发建设以来,到2001年底,共打探井5457口,先后找到69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707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67. 2亿立方米 ;从1983年开始,已实现连续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保持在1亿吨左右,累计生产原油7.45亿吨,生产天然气342.28亿立方米。

到2001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4亿吨。有油井19250口,原油年生产能力2650万吨左右。全油田平均综合含水为90%,自然递减14.24%,综合递减7.08%,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为10%。现有气井405口,年生产能力近10亿立方米;有注水井7117口,累计注采比0.79。

胜利油田在油、气、水、电、路、讯、机修、供应、公用设施等方面具有完备的综合配套生产能力,有力地支持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同时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873项,其中88项获国家级奖励,308项获省部级奖励,取得专利473余项。近几年每年科技直接增油量在300万吨左右,科技成果推广率86%。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禀承胜利油田原有的雄厚物质基础和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正逐步向决策科学、运作协调、管理严密的现代企业迈进。

在未来发展中,胜利油田的经营方针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稳定发展油气主业,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努力实现生产经营市场化、产业结构多元化,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开发和资金投入产出均步入良性循环。同时,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发展对外合资合作。现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公司、企业、社团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今后我们将立足胜利发展胜利,跳出胜利发展胜利,让胜利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胜利。我们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胜利油田投资,开展经济技术交流。

Ⅸ 胜利油田有多少人

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分公司加起来近16万人,存续和上市差不多1:1;东营市包括三县两区近17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