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采气怎么操作
扩展阅读
石油卡挂失了怎么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体产品哪个好 2025-05-12 14:24:51

石油采气怎么操作

发布时间: 2022-08-08 09:51:21

A. 天然气是怎样开采出来的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对于只有天然气存在的气藏,其开采方法既与原油的开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由于天然气密度小,为0.75~0.8千克/立方米,井筒气柱对井底的压力小;天然气黏度小,在地层和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小;又由于其膨胀系数大,其弹性能量也大。因此,天然气的开采一般采用自喷方式。这和自喷采油方式基本一样。不过,因为气井压力一般较高,加上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对采气井口装置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对采油井口装置的要求要高得多。

天然气开采也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天然气和原油一样与底水或边水常常是一个压力体系。伴随天然气的开采进程,水体的弹性能量会驱使水沿高渗透带窜入气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岩石本身的亲水性和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水的侵入不是有效地驱替气体,而是封闭缝缝洞洞或空隙中未排出的气体,形成死气区。这部分被圈闭在水侵带的高压气可以高达岩石孔隙体积的30%~50%,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其次,气井产水后,气流入井底的渗流阻力会增加,气液两相沿油井向上的管流总能量消耗将显着增大。随着水侵影响的日益加剧,气藏的采气速度下降,气井的自喷能力减弱,单井产量迅速递减,直至井底严重积水而停产。目前,治理气藏水患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排水,一是堵水。堵水就是采用机械卡堵、化学封堵等方法将产气层和产水层分隔开或是在油藏内建立阻水屏障。排水办法较多,主要原理是排除井筒积水,专业术语叫排水采气法。

边水气田小油管排水采气法是利用在一定的产气量下,油管直径越小,则气流速度越大,携液能力越强的原理,如果油管直径选择合理,就不会形成井底积水。这种方法适用于产水初期地层压力高,产水量较少的气井。

泡沫排水采气方法就是将发泡剂通过油管或套管加入井中,发泡剂溶入井底积水与水作用形成气泡,不但可以降低积液的相对密度,还能将地层中产出的水随气流带出地面。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压力高,产水量相对较少的气井。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就是在油管内下入一个柱塞。下入时,柱塞中的流道处于打开状态,柱塞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当到达油管底部时,柱塞中的流道自动关闭,由于作用在柱塞底部的压力大于作用在其顶部的压力,柱塞开始向上运动并将柱塞以上的积水排到地面。当其到达油管顶部时,柱塞中的流道又被自动打开,又转为向下运动。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就可不断将积液排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压力比较充足,产水量较大的气井。

深井泵排水采气方法是利用下入井中的深井泵、抽油杆和地面抽油机,通过油管抽水,套管采气的方式控制井底压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井,尤其适用于产水气井的中后期开采,但是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8.油井为什么要清蜡在油井管理中,防蜡和清蜡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蜡是原油中的一种成分,由于地下油层的温度高、压力大,蜡溶解在原油中。当原油沿油管流出时,温度、压力都降低,蜡就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很容易黏在油管壁上。开始较少,以后越积越多,妨碍了油流通过。油管、原油和蜡就如同我们身体里的血管、血液和血脂,血液中血脂含量高就会附着在血管壁上,阻碍血液循环,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样,原油中蜡的析出会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需要经常清除。

要保证油井畅通,我们应该像对待疾病一样,即以预防为主,并且坚持防、清并举的方针。首先,需要阻止蜡的析出和蜡附着在管壁上,其次,需经常清蜡。长期以来,石油工作者对于防蜡、清蜡技术十分重视,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一些实用的工艺技术。

防蜡 在温度及原油轻质成分含量高的井中,因油中的蜡不易析出,可不采取措施。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含蜡井中,必须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油井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油中的溶解气过早逸出。因溶解气逸出会降低蜡的溶解能力。

如果油中的蜡已经析出,人们要在表面比较粗糙的油管壁上衬上一层很薄的又不易黏结石蜡的玻璃或是涂上一层涂料,通常这种油管叫玻璃衬里油管或叫涂料油管。这样蜡就不容易黏结在油管壁上。实践证明,这种防蜡工艺效果十分显着。

清蜡 由于使用玻璃衬里油管或涂料油管会增加开采成本,难以大范围应用。即便使用了,频繁的修井作业也会损坏玻璃衬里或涂料,因此,防蜡的成功率不可能达到100%,这就还需要清蜡。清蜡就是把已经黏结在油管壁上的蜡及时清除掉。当前,大量应用的有机械清蜡和化学清蜡等方法。

机械清蜡就是把一种特制的刮蜡器下入井内,有些固定在抽油杆上,随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有些刮蜡器设计得很巧妙,可以自动地沿着抽油杆在一定的井深范围内上下爬行。从而把黏结在油管壁上的蜡刮掉,并随原油抽到地面。

化学清蜡就是用药剂或加热的办法把黏在油管壁上的蜡熔化掉。加热的方法有电加热、热油循环、蒸汽加热等,这可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各油田应用较多的是热油循环清蜡。

B. 天然气开采是怎样的

与石油开采一样,天然气是在气层压力与采气井井底压力差作用下渗流到井底并喷出地面。差别在于天然气在压力下降时因体积迅速膨胀会吸热、降温,使部分成分冷凝为液体,甚至产生水化物冻堵现象。气层比油层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堵塞。

气井的完井工艺是下套管固井后,采用从油管中传输的射孔枪和低密度射孔液的负压射孔,即射孔时井筒液柱压力低于气层压力。还有一种近平衡射孔即井筒液柱压力接近气层压力,并选用特种无固相射孔液,以保护气层。射孔后有控制地放喷,净化井底附近气层和井筒。对因气层污染造成的低产井,采用液氮气举,有控制地放喷,必要时采用酸化解堵。注意绝不能用空气气举,否则空气中的氧气和气层中的天然气混合就成为爆炸性气体,这是十分危险的。对生产过程中因气体膨胀吸热产生的水化物冻堵现象,采用加热、保温、注热化学剂、注防冻剂等解冻防冻措施,或关井自然解冻。由于压力下降,天然气膨胀吸热、降温,部分冷凝为液体,所以气井经常出现井筒积液。通过不定期的有控制的放喷、氮气气举、抽汲等方式清除井筒内的积液,是保持气井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气井的压裂增产措施与油井压裂相似,差别在于对气层保护的要求更高。

C. 简单的说下石油开采的工艺过程。

石油开采的工艺过程:
1、通过抽油机带动井下深井泵将原油由地下输送到地面。

2、由地面管网输到送采油中转站。
3、一般的中转站都有沉降罐对站外来液进行初步处理,再由中转站经加热炉加温后由离心泵通过长输管线输送到联合站进行进一步处理。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6.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驱动方式。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石油开采也包括了天然气开采。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烧热比标准煤高50%)、运输储存方便、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从石油中提炼的燃料油是运输工具、电站锅炉、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各种窑炉的主要燃料。以石油为原料的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是城市居民生活应用的优质燃料。飞机、坦克、舰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列为战略物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中,石油已超过煤而跃居首位。1979年占45%,预计到21世纪初,这种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变。石油制品还广泛地用作各种机械的润滑剂。沥青是公路和建筑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地用于农业、轻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部门,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制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6.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1973年以来,三次石油涨价和1982年的石油落价,都引起世界经济较大的波动(见世界石油工业)。
油气聚集和驱动方式油气在地壳中生成后,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圈闭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在一个地质构造内可以有若干个油气藏,组合成油气田。
储层 贮存油气并能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有储集空间的岩层。储层中的空间,有岩石碎屑间的孔隙,岩石裂缝中的裂隙,溶蚀作用形成的洞隙。孔隙一般与沉积作用有关,裂隙多半与构造形变有关,洞隙往往与古岩溶有关。空隙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情况,影响油气的流动,决定着油气开采的特征(见石油开发地质)。
油气驱动方式 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驱动方式。主要有:①水驱油藏,周围水体有地表水流补给而形成的静水压头;②弹性水驱,周围封闭性水体和储层岩石的弹性膨胀作用;③溶解气驱,压力降低使溶解在油中的气体逸出时所起的膨胀作用;④气顶驱,存在气顶时,气顶气随压力降低而发生的膨胀作用;⑤重力驱,重力排油作用。当以上天然能量充足时,油气可以喷出井口;能量不足时,则需采取人工举升措施,把油流驱出地面(见自喷采油法,人工举升采油法)。
石油开采的特点与一般的固体矿藏相比,有三个显着特点:①开采的对象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流动,油藏情况不断地变化,一切措施必须针对这种情况来进行,因此,油气田开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了解、不断改进的过程;②开采者在一般情况下不与矿体直接接触。油气的开采,对油气藏中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油气藏施加影响进行各种措施,都要通过专门的测井来进行;③油气藏的某些特点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甚至必须在井数较多后才能认识到,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勘探和开采阶段常常互相交织在一起(见油气田开发规划和设计)。
要开发好油气藏,必须对它进行全面了解,要钻一定数量的探边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藏的各种边界(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分割断层、尖灭线等);要钻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来了解油气层的性质(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气层厚度变化,储层物理性质,油藏流体及其性质,油藏的温度、压力的分布等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以得出对于油气藏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油气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气藏本身,而要同时研究与之相邻的含水层及二者的连通关系(见油藏物理)。
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生产井、注入井和观察井对油气藏进行开采、观察和控制。油、气的流动有三个互相联接的过程:①油、气从油层中流入井底;②从井底上升到井口;③从井口流入集油站,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流入输油气总站,转输出矿区(见油藏工程)。
石油开采技术
测井工程 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钻井工程 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采油工程 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油气集输工程 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见油田油气集输)。
石油开采中各学科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见图。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应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国和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近代油、气开采工业。其他国家稍晚一些。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与数学、力学、地质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等学科发展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对油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个阶段技术上的主要标志是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为主。石油的采收率平均只有15~20%,钻井深度不大,观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简单的温度计、压力计等。
第二阶段 从3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开发的理论体系为标志。主要内容是:①形成了作为钻井工程理论基础的岩石力学;②基本确立了油藏物理和渗流力学体系,普遍采用人工增补油藏能量的注水开采技术。在苏联广泛采用了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技术,使石油的最终采收率从30年代的15~20%,提高到30%以上,发展了以电测方法为中心的测井技术和钻4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的钻井技术。在矿场集输工艺中广泛地应用了以油气相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石油稳定技术。基本建立了与油气田开发和开采有关的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体系。
第三阶段 从60年代开始,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为标志,开发技术迅速发展。主要方面有:①建立的各种油层的沉积相模型,提高了预测储油砂体的非均质性及其连续性的能力,从而能更经济有效地布置井位和开发工作;②把现代物理中的核技术应用到测井中,形成放射性测井技术,与原有的电测技术,加上新的生产测井系列,可以用来直接测定油藏中油、气、水的分布情况,在不同开发阶段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③对油气藏内部在采油气过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现象及在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渗流的规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根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这些现象由定性进入定量解释(见油藏数值模拟),试验和开发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技术;④以喷射钻井和平衡钻井为基础的优化钻井技术迅速发展。钻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种特殊类型的井,包括丛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优质泥浆,使钻井过程中油层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⑤大型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很多过去没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特别是致密气藏,可以投入开发,大大增加了天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对油井的出砂、结蜡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见稠油开采,油井防蜡和清蜡,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⑥向油层注蒸汽,热采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开发;⑦油、气分离技术和气体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和电子监控,使矿场油、气集输中的损耗降到很低,并能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
海上油气开发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要大得多,因而对油气田范围的评价工作要更加慎重。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避免由于对地下油藏认识不清或推断错误,造成损失。60年代开始,前瞻中国油田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海上石油开发有了极大的发展。海上油田的采油量已达到世界总采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开采和集输的专用设备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已经可以抗风、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种灾害,油、气田开采的水深已经超过200米。
当今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层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气勘探刚刚开始不久,还会发现更多的油气藏,已开发的油气藏中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可以开采出的原油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些都预示着油、气开采的科学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D. 开采石油的过程是什么

如果是私人最好是接手国家的废弃油井不过听闻条件很苛刻~
海底石油的开采海底石油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勘探和开采两个阶段。海上勘探原理和方法与陆地上勘探基本相同,也分普醒和说查两具步骤。其方法是以地球物理勘探法和钻井勘探法为主,其任务是探明油气藏的构造、含油面积和储量。普查是从地质调查研究入手,主要通过地震、策略和磁力调查法寻找油气构造。在的基础上,运用地球物理分析了解海底地下岩层的分布、地质构造的类型、油气分离稳定、原油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轻质油回收、污水处理、注水和注气系统、机械采油、天然气压缩、火世系统、贮油及外输系统等。�供海上钻生产井和开采油气的工程措施主要有:①人工岛,多用于近岸浅水中,较经济。②固定式采油气平台,戎形式有桩式平台(台导管架平台)、拉索塔平台、策略式平台(钢盘混凝土重力式平台)。③浮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又分:a可迁移的浮式平台(又称活动式平台),如座式平台(也称沉浮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钻井船)。b.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如张力式平台、铰接式平台。④海底采油装置:采用钻水下井口的办法,将井口安装在海底,开采出的油气用管线直接送往陆上或输入海底集油气设施。供开采生产的气集中、处理、转输、贮存和外运的工程设施:①装有集油气、处理、计量以及动力和压缩设备的平台。②贮油设施,包括海上储油池、储油罐和储油船。③海底输油气管线。④油气钊运码头,包括单点系泊装置和常规的海上码头(有固定式和浮式两种)。(《现代科学知识,热点问题》)

E. 液化石油气怎么取样叫做密闭取样

液化石油气的密闭取样通常是借助密闭取样器来完成的。

密闭采样要严格按照SH0233-92《液化石油气采样法》的规定和操作来执行。
密闭采样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的中、低压气、液介质的取样。样品采集的真实性强,无残液、残气排放,有效地防止有毒有害介质对使用者的损伤,同时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易燃易爆介质在采样时可能造成的危险事故。

密闭采样器主要由箱体、采样瓶、缓冲罐、快换手轮、压力表、阀门、密封件及法兰组成。

密闭采样器特性
1、操作安全——无泄漏采样及密封连接。采样介质既可循环回工艺过程,也可排放至火炬系统。可避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对操作者的伤害。不污染环境,防止易燃、易爆介质在采样时造成危险事故。
2、采样方便——采样钢瓶与工艺管之间采用双自封快速接头,操作简单、迅速、方便。
3、采样准确——在介质流动过程中采样代表性强,直接在工艺操作条件下采样准确性高。
4、安装简单——采用箱式安装,法兰连接,可直接与工艺管道相连。

密闭采样器安全注意事项
1、采样钢瓶采集介质应为其容积的70%—85%;
2、已装满采样介质的采样钢瓶必须远离火源,禁止接近高温和在阳光下曝晒;
3、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采样器各管道接头是否联接紧密,如有松动应及时检修后方可使用;
4、采样钢瓶与接头间密封件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拆卸采样钢瓶时应注意采样钢瓶外壁温度,戴好防护手套以防止烫伤或冻伤。
6、操作人员应避免介质或者其挥发气接触皮肤,应带上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吸入蒸汽。
7、采样钢瓶定期做1.5倍设计压力水压和气密性试验,确保采样和现场的安全。
8、采样钢瓶与连接软管接头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采样钢瓶应注意定期检修,前五年每两年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F. 天然气是怎样开采的

1、自喷方式。这和自喷采油方式基本一样。不过因为气井压力一般较高加上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对采气井口装置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比对采油井口装置的要求要高的多。

2、小油管排水采气法是利用在一定的产气量下,油管直径越小,则气流速度越大,携液能力越强的原理,如果油管直径选择合理,就不会形成井底积水。这种方法适应于产水初期,地层压力高,产水量较少的气井。

3、泡沫排水采气方法就是将发泡剂通过油管或套管加入井中,发泡剂溶入井底积水与水作用形成气泡,不但可以降低积液相对密度,还能将地层中产出的水随气流带出地面。这种方法适应于地层压力高,产水量相对较少的气井。

4、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方法就是在油管内下入一个柱塞。下入时柱塞中的流道处于打开状态,柱塞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当到达油管底部时柱塞中的流道自动关闭,由于作用在柱塞底部的压力大于作用在其顶部的压力,柱塞开始向上运动并将柱塞以上的积水排到地面。

当其到达油管顶部时柱塞中的流道又被自动打开,又转为向下运动。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就可不断将积液排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压力比较充足,产水量又较大的气井。

5、深井泵排水采气方法是利用下入井中的深井泵、抽油杆和地面抽油机,通过油管抽水,套管采气的方式控制井底压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井,特别是产水气井的中后期开采,但是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6)石油采气怎么操作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14.4万亿方,占技术可采储量的17%。

除去大量未探明天然气储量,《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未动用占比超过44%,即使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剩余的经济可采储量仍有3.9万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资源的开发成本相对于中缅管道进口气等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然气

G. 石油是怎样采出来的

石油开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们用最简单的提捞方式开采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样,用绞车把石油从油井中提取上来。
2、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产量高、油层埋藏很深的油田被发现,原来那套人工提捞的方法无法在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渐被淘汰,自喷采油和各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应运而生。
3、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 ,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对于上述不能自喷的油井,必须用人工举升的方法给油流补充能量,将井底的石油采出来。利用人工举升将石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H. 如何在海上开采石油

海上开采油气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岛,多用于近岸浅水中,较经济。

2、固定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有桩式平台(如导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的重力式平台)。

3、浮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又可分为可迁移式平台(又称活动式平台),如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钻井船);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如张力式平台、铰接式平台。

4、海底采油装置:采用钻水下井口的办法,将井口安装在海底,开采出的油气用管线直接送往陆上或输入海底集油气设施。

(8)石油采气怎么操作扩展阅读:

海底石油的开采过程包括钻生产井、采油气、集中、处理、贮存及输送等环节。海上石油生产与陆地上石油生产所不同的是要求海上油气生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布置集中紧凑。

一个全海式的生产处理系统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稳定、原油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轻质油回收、污水处理、注水和注气系统、机械采油、天然气压缩、火炬系统、贮油及外输系统等。

供开采生产的油气集中、处理、转输、贮存和外运的工程设施:

1.装有集油气、处理、计量以及动力和压缩设备的平台。

2.贮油设施,包括海上储油池、储油罐和储油船。

3.海底输油气管线。

4.油气外运码头,包括单点系泊装置和常规的海上码头(有固定式和浮式两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底石油

I. 在中石油做采气工都是干什么具体工作在内蒙古的待遇怎么样有谁知道的介绍下

采气工的工作就是值守采气装置,巡视野外各个采气井口的情况,记录有关的采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