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秘鲁石油是什么
扩展阅读
石油卡挂失了怎么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体产品哪个好 2025-05-12 14:24:51

秘鲁石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8 08:21:48

Ⅰ 汤加火山喷发致秘鲁石油泄漏,此事故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汤加火山爆发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恐慌事件,造成秘鲁的石油泄漏,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人们对汤加火山爆发的恐慌。而且,随着媒体的报道,对汤加火山喷发的负面情绪还会进一步加剧。这将直接导致全世界人民的恐慌情绪上升。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它还将引起世界各国对火山爆发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关注。汤加在这个国家还有我们的大使馆,所以很多人会担心有没有中国人有危险。

因此,对秘鲁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给周边地区和以捕鱼为生的渔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间接对当地海洋产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离汤加最近的两个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以派人去救援,但是飞机因为厚厚的火山灰根本看不到前方的道路。你只能乘船到达这个国家,这必然会影响人们最终登录的时间。

Ⅱ 秘鲁什么东西出口最多出口那几个国家

秘鲁出口木材

Ⅲ 秘鲁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秘鲁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

秘鲁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铜产量世界第二,锌产量世界第二,锡产量世界第三,金产量世界第六。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其水合离子常呈蓝色,而氯做配体则显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

铜的活动性较弱,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

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渔业资源丰富,鱼粉产量居世界前列。

Ⅳ 秘鲁的矿产分布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秘鲁矿产资源丰富,铜、金、铅锌等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安第斯山区。
秘鲁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渔业资源丰富,鱼粉产量居世界前列。2009年秘鲁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铜产量世界第二,锌产量世界第二,锡产量世界第三,金产量世界第六。

Ⅳ 石油从哪里来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
石油
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Ⅵ 秘鲁的主要发产哪个业

·工矿业

工业以加工和装配业为主。2008年工业增长率为9.64%,矿产油气业增长率为7.58%。
·农牧渔业

2008农牧业产值约为111.23亿新索尔,同比增长6.7%,渔业产值9.34亿新索尔,同比增长6.3%。2007年播种面积161.40万公顷,农业人口280万,占全国人口的10.29%。秘是世界主要鱼粉、鱼油生产国。
·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业有所发展。2006年服务业产值873.72亿新索尔,同比增长8.03%。
·旅游业

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2008年,秘鲁接待外国游客194.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4%。2007年全国各类饭店数量:5星级23家、4星级29家、3星级405家、2星级849家、1星级316家。主要旅游景点有:利马大广场、托雷塔格莱宫、黄金博物馆、库斯科城、马楚-皮楚遗址等。
·交通运输

秘鲁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货运量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0%。水上运输较发达,外贸主要依靠海上运输。铁路:秘是南美最早修建铁路的国家。铁路总长2021公里(2007年)。2007年,铁路客运量160万人次,货运量830.7万吨。公路:公路总长78318公里(2004年)。2007年,全国机动车合计144.24万辆,其中轿车91.71万辆、皮卡及吉普车33.13万辆、客车4.44万辆、卡车10.95万辆、其他车辆3.91万辆。2007年公路客运量6306.59万人次。

卡亚俄的海港是秘鲁的主要出口港
水运:2006年有各类民用船只8804艘,货运量2079万吨。2007年全国共有海港10个,内河港口3个。主要港口有:卡亚俄、钦博特、伊洛、派塔和萨拉维里。空运:全国共有民航飞机178架(2004年),客运量752.25万人次,机场31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分别是:利马“豪尔赫·查维斯”国际机场、库斯科国际机场、伊基托斯国际机场、塔克纳国际机场和阿雷基帕国际机场。
·财政金融

截至2008年底,秘鲁黄金储备10.24亿美元,外汇储备311.96亿美元,外债余额192.37亿美元。(资料来源:秘鲁中央储备银行)
·对外贸易

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
秘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出口矿产品和石油、农牧业产品、纺织品、渔产品等。2008年,秘外贸总额312.36亿美元,其中传统产品出口236.73亿美元(矿产品出口183.37亿美元,石油及制品28.56亿美元,渔产品19.93亿美元);非传统产品出口75.63亿美元(农牧产品19.16亿美元,纺织品20.23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109.58亿美元)、中国(74.52亿美元)、巴西(35亿美元)、智利(29.6亿美元)和加拿大(23.36亿美元)。
·外国资本

1991年3月,秘鲁政府修改外资法,取消了对外国投资的某些限制措施,允许外商在能源、电信、自来水等部门投资,利润自由汇出。2008年,秘新增外国投资40.79亿美元,累计外国直接投资179.53亿美元。西班牙(41.44亿美元)、英国(34.47亿美元)、美国(27.62亿美元)是秘主要投资来源国,三国投资占秘外资存量的57.8%。
·外国援助

身穿民族服装的秘鲁姑娘
2004~2005年度,秘鲁接受西班牙政府发展援助4700万欧元。2006~2007年度,德国政府将向秘提供总额达8750万欧元的经济技术援助,主要用于饮水工程与污水处理、民主社会建设与公共管理、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项目。2006年8月、11月,加西亚外长与日本驻秘大使分别签署关于日政府捐赠900万美元用于扩建秘塔拉腊渔港的换文和日政府向秘国家文委捐赠254.6万美元用于秘国家查文博物馆建设的换文。2007~2013年度,欧盟向秘提供1.32亿欧元援助,主要用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发展社会事业。

Ⅶ  国家概况3

1.自然地理

秘鲁共和国是拉丁美洲地区的大国之一,领土128.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位居拉丁美洲第四位。人口2700万,其中印第安人占46%,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利马,通用西班牙语,货币新索尔(1美元兑2.45新索尔)。

秘鲁位于拉丁美洲西部,西濒太平洋,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北邻厄瓜多爾尔尔和哥伦比亚,南与智利交界。

秘鲁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长达2780公里,海岸平直少曲折,没有形成很好的天然港湾,由皮斯科往南,山脉直逼海岸,建设良港的地方不多。秘鲁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全境从西往东可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区域。

西部沿海区系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宽约40~80公里,长达1900公里,占全国领土的11%,全国人口的43%,1/3的耕地,7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于这一地区。北部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资源。因此,西部沿海区是秘鲁重要的经济区。

中部山区即纵贯秘鲁全境的安第斯山区。这一地区平均海拔4300米,占全国领土的26.3%,全国47%的居民生活在这一地区。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就发源于此。山间多高原和盆地,有良好的牧场。安第斯山区蕴藏着各种丰富矿物资源。

东部林区由亚马孙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组成,地势平缓,河网密布,这一地区面积占全国领土的62.7%,人口仅占全国的10%左右。这一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已开始开采。

安第斯山脉在秘鲁境内分成三条支脉,即东、西、中科迪勒拉山脉,它们在南部汇成中部安第斯山脉,向智利、玻利维亚绵亘。

秘鲁的河流分属两大流域: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还有一个内陆水系为的的喀喀湖流域。秘鲁河流的主要分水岭是西科迪勒拉山脉。太平洋流域的河流多是流程短,流水湍急,落差大,均东西流向。大西洋流域的各条河流,则完全是另一特点:水量丰富,流程较长,由南方流向北方。它们在亚马孙低地与发源于赤道安第斯山脉的河水汇合之后,形成强大的水流亚马孙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湖面海拔3860米,面积8300平方公里,占世界第20位,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淡水湖。湖水有点咸味,但可以饮用。由于含有一些盐分,湖面冬天不结冰。

2.行政区划和经济区

秘鲁全国共分25个省(包括卡亚俄特别州)。省下设州,全国共有150个州。

秘鲁按其不同的地理区域分为四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和东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7个省,其中有利马省和伊卡省两个沿海省;5个山区省:瓦努科、胡宁省、帕斯科省、万卡韦利卡、阿亚库乔,还包括卡亚俄特别州。该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国47%的人口活动在这一地区。秘鲁首都利马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本区各省都有铁路和公路与利马联系起来。该地区的中心线是利马-奥罗亚-塞罗德帕斯科铁路和它的延伸部分塞罗德帕斯科-瓦努科-廷哥马里亚公路。这条铁路和公路中心线把利马、胡宁、帕斯科和瓦努科诸省连接起来,而它的各条支线又把万卡维利卡和阿亚库乔省吸引到首都利马的影响范围之内。

目前,中部秘鲁在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首都利马是拉丁美洲最大城市之一,主要港口卡亚俄位于本区。本区的企业提供了70%以上的秘鲁加工工业产品。有色金属加工和冶炼的主要中心寒罗德帕斯科和奥罗亚,以及秘鲁唯一的铁矿石工业中心马科纳均位于本区。

南部经济区面积47400平方公里,包括3个沿海省份:阿雷基帕省、莫克瓜省和塔克纳省;4个山地省:阿普里马克省、库科省、普诺省和马德雷德迪奥省。人口中约有一半为印第安人。由沿海地区到内陆的南方铁路把阿雷基帕省、普诺省和库斯科省连接起来。马德雷德迪奥斯省的各重要中心都有公路通往南方铁路各站。泛美公路又把沿海各省连接起来,阿普里马克省也通过公路与科斯塔地区和山地各省连接起来。本地区南方铁路和公路的交通网是比较稠密的。但是,连接南部秘鲁和中部秘鲁两大经济区的交通线只有两条:一条是由的的喀喀湖经库斯科和阿班凯至利马的山路,另一条是泛美公路。

南部经济区大致分为沿海区和内陆区两部分。阿雷基帕是南部秘鲁沿海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由莫廉多到库斯科的南部铁路和泛美公路都通过阿雷基帕。城市主要工业为毛纺、皮革等轻工产品。库斯科是南部秘鲁内陆区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印加古都。库斯科与乌卡亚利河上游的基里奥班巴有铁路相连,也与胡利亚卡枢纽相连。由胡利亚卡又可以通往普诺,另一条铁路线通往阿雷基帕。

北部经济区包括通贝斯省、皮乌拉省、兰巴耶克省、拉利贝塔德省、安卡什省和卡哈马卡省。除卡哈马省是内陆省外,其它省份都是沿海省,它们的内陆地带都有铁路和公路与沿海地区相通。这些沿海省份又与泛美公路互相连接。卡哈马省也有铁路和公路与沿海港口相连,其路线是:卡哈马卡-契列特(公路)和契列特-帕卡斯马约(铁路)。国内最大的石油矿位于科斯塔地区北部。其它矿产有煤、有色金属、银和金。本区水力资源特别突出的是马腊尼翁河与桑塔河。与中部秘鲁一样,这一带是秘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多集中于绿洲地区。全国19个大城市中本区就有7个。其中,契克拉和特鲁希略在全国大城市中分别占第四位和第五位。目前,秘鲁北部经济区是全国主要燃料基地、黑色冶金基地。由于本地区的地形复杂,交通困难,开采第二流的矿藏又不能获得大的利润,所以,当地的和外国的企业家,主要向石油和种植园经济投资。

石油在本区的采矿工业部门中占第一位。皮乌腊省是石油的主要产区。据国营的秘鲁石油公司公布,石油的潜在储藏量约为40亿桶,分布在800万公顷的森林和大陆架地带。秘鲁主要有两大油田,一是上面提到的位于皮乌腊省的老油田,称为西北油田,另一是亚马孙林区的东北油田,称为林区油田。

本经济区的大城市有:钦博特是秘鲁第二渔港,鱼加工业发达,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冶金城市。该城距桑塔河口不远,冶金厂通过海陆取得铁矿石,并把本厂大部分产品输送出去。它以铁路与楚基卡腊煤矿和瓦廉卡地方相连。距瓦廉卡不远的卡尼昂-德利帕托修建了水电站,它向钦博特以及桑塔河沿岸提供电力。塔拉腊是北方最大的城市,是西北油田重要的生产中心,也是秘鲁主要的石油港。

东部经济区包括位于安第斯山东坡的亚马孙省、圣马丁省,位于亚马孙低地的洛雷托省和新建立的乌卡亚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全国面积的1/3。本区气候炎热、雨量充足、河流泛滥、森林茂密,且有无数的有害昆虫,加之交通不便,影响了本地区的开发,成为秘鲁最落后的一个经济区。然而,本地区有广阔的适于耕种的土地,有巨大的具有工业意义的林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乌卡亚利河谷蕴藏着石油,河流流量大,有可利用等待开发的巨大水力资源,因此,本区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洛雷省的省会伊基托斯是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亚马孙河岸上,是东部地区重要的水运枢纽。海船从亚马孙河口逆流而上可直达伊基托斯市,东部秘鲁的大部分货物,甚至东厄瓜多爾尔尔运来的部分货物也通过伊基托斯顺亚马孙河运走。沿马腊尼翁河和乌卡亚利河可以到达秘鲁的西部和南部,相对便利的交通使之成为东部地区的军事重地。

3.交通状况

秘鲁交通发展迟缓。迄今为止,秘鲁铁路全长约2500公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铁路网。公路建设虽有发展,但东部地区仍然没有畅通的公路联系。公路全长约69942公里,只有10%多是柏油路面,其中又只有12%的道路系统处于良好状态。其它为石子路和土路。雨季不能通行,而且线路也不安全。国有船队船只也不多。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样,秘鲁交通布局也不平衡。铁路、公路、航空和海上运输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尚待开发的东部地区至今没有铁路和公路,只靠航空运输与沿海地区联系。交通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也比较落后。目前秘鲁的大部分铁路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修建的。铁路规格不一,有60、75、76、91、100、106和114厘米的不同轨距。总之,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海运在秘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秘鲁南北运输的大动脉。沿海有28个港口,但因沿海多为广阔的浅水带,所以深水港不多。有13个可以直接靠岸装卸货物,9个为深水港,即卡亚俄、萨拉维里、马塔腊尼、派塔、钦博特、塔拉拉、圣胡安、圣尼古拉斯和伊洛,其中后5个港为矿石专用港。在所有港口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卡亚俄港。目前,该港卸货占秘鲁全部卸货的65%,装货占全部出口的40%。

秘鲁内河运输业务只在亚马孙河上进行。亚马孙河水系可航行的内地支流约有8700公里,但内河航运和河港设施很不完善,潜在能力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亚马孙河上的伊基托斯,是东部地区内河水运的重要枢纽。向东沿亚马孙河下行可与大西洋相通,向西可到达马拉尼翁河上的河港博尔哈和瓦利亚加河上的尤里马瓜斯。沿另一支流乌卡亚利河而上,可通河港城市普卡尔帕。另一重要内河港口是马德雷德迪奥斯河上的马尔多纳多,这里有公路与沿海和中部山区相连。

内湖运输只在的的喀喀湖上进行,该湖是连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唯一水路。湖港城市普诺,有泛美公路直达玻利维亚的瓜基,并有铁路与沿海港口马塔腊尼相连。

Ⅷ 拉丁美洲主要石油生产国家

拉美产油国有很多,但总储量并不丰富,出产也并不算多,从2005年材料看,墨西哥日产原油371万桶,委内瑞拉日产原油280万桶,巴西日产原油216万桶,其他哥伦比亚、秘鲁、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都有一定的出产。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拉美有两个成员国,即委内瑞拉和厄瓜多爾尔尔。

Ⅸ 汤加火山喷发致秘鲁石油泄漏,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会造成以下三点影响

一、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汤加火山爆发导致沿太平洋地区发生海啸,因此秘鲁一艘正在卸货的游轮发生了石油泄露。秘鲁的这次石油泄露会导致周边海域的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附近的海水都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石油。这将会导致周边海域的大部分海洋生物死于窒息。因为它们呼吸不到新鲜的氧气以及它们的全身都会被石油残渣覆盖。这将会导致大范围的海洋生物死亡事件。因此对于秘鲁周边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构建是一大损失。对周边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同时也间接的给当地海洋业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综上:汤加火山造成秘鲁石油泄漏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Ⅹ 石油的来历

石油的来历:
“石油”这个词是900多年前我国着名科学家沈括提出来的。关于石油的生产和应用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在沈括以前,石油已有石脂水、石漆、泥井油、火井油等名称。公元1080—1082年,沈括在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时,曾对石油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了科学考察。那是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的一个隆冬季节,沈括途经陕北,来到鄜延境内。他下马步行进城,只见延河两岸,炊烟袅袅,热气腾腾,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他想:此时正值大雪封山,柴禾来源艰难,这里的百姓烧的又是什么呢?他进一步了解,原来是一种黑色液体。这种液体粘稠似漆,燃烧起来比麻杵还旺,发出的热量极大。这种黑色液体从哪里来的呢?沈括决定亲自到实地考察,发现这种粘稠似油漆的液体和泉水、沙石混杂在一起,从岩石缝隙中漫漫溢出,漂浮在山涧小溪的水面。这油不是从石头缝隙里流出来的吗?沈括考察了这种油的产状、性质以后,断然把它命名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