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流哪里到哪里用数字怎样标记
河流标明一般从上至下,如果河流是由南至北 名字的方向与河流方向可能相反\r\n地图上河流的方向一般可以看支流与主流的方向,支流的上游一般均靠近河流主流的上游 呈现树枝状\r\n如果河流只有一条线 那就只好看地形了 如果是地形图一般有等高线有高程点 根据上面标注的数字 根据地形条件由高至低 河流流向比较好判断了\r\n如果是交通位置图或者没有等高线和高程点的地图 则需要看河流与支流的形状了 或者河流上游在图内 河流下游出图的情况 从图内流向图外\r\n如果只有一条线表示 并且横穿地图 其余条件没有的 只能查找更大范围的地图来确定了 本章地图不支持准确的河流判断
‘贰’ “石油”一词最早起源于哪里古代是如何利用石油的
最早起源于唐代。他们一般都是会用石油,建筑一些土地,他们会把石油弄到土地里面,然后让土地变得坚固。
‘叁’ 地理图上自然资源的符号 ▲——表示铁矿符号还有石油等等一大堆的符号..谁能给把图给我呢
一般地图册前几页 都会有系统的,完整的
‘肆’ 为什么石油在水上是彩色的
不仅仅是石油,只要是油品,或者不溶于水的液体,漂浮在水面都会这样的。
原因是:
1、飘浮在水面上的油膜,各处厚度不同。当光线照在油膜上时,一部分会被油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进入油膜内部,被油膜下面的水表面反射。
2、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当它在油膜的正面和背面反射相遇时,就要产生干涉现象。
3、厚度各处都不一样,阳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却会减弱,甚至相互抵消。因此看上去是彩色的。
‘伍’ 两河流域石油图片
(1)沙漠化 次生盐碱化(2分) (2)最高月气温不同,最低月气温不同。(气温的年较差变化幅度不同);最高月气温出现的时间(1分)。降水总量不同;季节分配不均(1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1分)。 (3)管道运输的优点: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2分) (4) 开源: 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节流: 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任答3点给3分)
‘陆’ 铁路,公路,河流,煤炭,铁矿,矿产,石油显示图例和注记
‘柒’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出该处是否有石油的
石油以及其他矿产的发现的办法相同,首先是经过地质工作者进行小比例尺踏勘,划分出地层,这种工作比较粗糙,只是对整个地区的大致了解,然后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做出地质图来(通常是用1:5万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全国各省都做这样的工作,然后在把各省的地质图合并到一起,成为中国构造地质图。
这是最初步的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矿产。分析各种矿产赋存的形式和各个地层主要赋存的矿产。做了这些工作后,奠定以后寻找各种矿产的基础,便于指挥和安排野外地质人员的去向。
从地质的普查资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赋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层中的岩石——油页岩,凡是找到这种岩石,都会有石油的沉积,经过地表揭露后,把资料收集汇总,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设计勘探钻孔(根据地层的倾角,利用三角函数算出钻孔的孔深)。
根据勘探的精度布置钻孔,收集钻探资料,测孔等工作,勘探的过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于有些地区石油赋存多,有些地区赋存少,这主要决定于石油成矿后的后期构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层的出露。
从整个中国地质图上可以分析含油构造,含油盆地等地质特征。
做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学校毕业的人才能胜任。如地质专业,物探、水文地质、化探、勘探等。
‘捌’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地质更有可能藏有石油
为什么你家后院挖不到石油?石油的形成,地质对石油的影响
形成油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种富含碳氢化合物材料的烃源岩,其埋藏深度足以使地下热量将其煮成石油;
一个多孔和可渗透的储层岩石其中它可以累积;
一盖层(密封)或其它机构,以防止油漏出到表面上。在这些储层中,流体通常会像三层滤饼一样组织自身,在油层之下有一层水;在油层之上有一层气体,尽管不同层之间的大小不同。由于大多数碳氢化合物的密度低于岩石或水,因此它们通常向上移动穿过相邻的岩石层,直到到达地表或被上方的不可渗透岩石截留在多孔岩石(称为储层)中。但是,该过程受地下水流的影响,导致石油在被困在储层中之前,向水平方向迁移了数百公里甚至向下短距离迁移。当碳氢化合物在捕集阱中浓缩时,油田形式,可以通过钻井和抽水从中提取液体
这是一个时间极为漫长且形成条件苛刻的过程,所以石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挖到的。
‘玖’ 石油怎么分类的
石油根据其油源环境、性质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油源环境可分为:海相油、陆相油。海相油即海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陆相油即陆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我国的石油大部分属于陆相油。
根据有机质成熟度(用正烷烃分布曲线来判断)可分为:低成熟油、成熟油、高成熟油。其中,国内低成熟油的表述有三种,即未成熟石油、低成熟石油、未成熟—低成熟石油。
根据原油密度可分为:轻质原油(<0.87克/厘米3)、中质原油(0.87~<0.92克/厘米3)、重质原油(0.92~<1.0克/厘米3)和超重质原油(≥1.0克/厘米3)。
根据原油黏度可分为:常规油(<100毫帕秒)、稠油(100~<10000毫帕秒)、特稠油(10000~50000毫帕秒)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50000毫帕秒)。
根据原油凝固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