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液化气钢瓶怎么关
扩展阅读
男人身上有石油怎么处理 2025-05-16 11:44:40
蚂蚁金融买哪个产品 2025-05-16 11:35:52
叙事疗法有哪些资源 2025-05-16 11:35:12

石油液化气钢瓶怎么关

发布时间: 2022-07-26 03:29:24

Ⅰ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
您在使用液化气时,应当熟知以下常识。

一、液化气钢瓶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的不能充装使用。换气时用户应对钢瓶进行安全检查并协助服务站对钢瓶角阀进行动态试漏。

二、液化气钢瓶不能存放在卧室内,人更不能在放有液化气钢瓶的房内就寝。

三、液化气钢瓶要远离明火和高温,严禁液化气与其他火源同室使用。

四、连接钢瓶与灶具的胶管两端必须用喉箍箍紧,燃气灶摆成水平状,钢瓶与灶具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胶管长度不得超过2米。

五、燃气灶具点火时,先全部打开钢瓶上的角阀,再点燃灶具。使用完毕后,应关闭燃气灶具和液化气钢瓶角阀。

六、当换气时,装卸调压器要仔细检查调压器前端的密封胶圈应完好,否则不可使用,安装调压器时,应拧紧调压器手轮,并应打开钢瓶角阀检查各接口是否漏气。

七、液化气灶具使用时,应有人照看,避免沸汤、沸水浇灭灶火或被风吹灭灶火,造成液化气泄漏。

八、液化气钢瓶因瓶内液体减少,压力小,火焰不旺时切勿用火烤或用热水等加热液化气钢瓶。当液化气压力不足不能正常燃烧时,要将钢瓶送到供气单位处理残液,用户不得自行将残液倒在室外或下水道,这样做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九、要经常检查钢瓶、灶具等是否漏气,可将肥皂水涂在钢瓶的角阀、调压器、灶具开关和胶管等处检查,如果涂抹处冒出气泡,应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并向供气单位报修。

十、当嗅到液化气气味时,说明有漏气的地方,应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同时断绝一切明火,不准开、关一切电器,要打开门窗通风,并向供气单位报修。

十一、遇到钢瓶与调压器连接部位等处着火或不慎将钢瓶碰倒而火势扩大时,要立即抓住钢瓶的护栏将钢瓶扶起,尔后用湿毛巾等盖在钢瓶护栏上,关闭钢瓶角阀,火即灭。或用“干粉灭火剂”向着火处迅速喷射,灭火后马上关闭钢瓶角阀,并向供气单位报修。

十二、外界着火威胁液化气钢瓶时,要立即关闭钢瓶角阀,摘掉调压器,并立即将钢瓶挪到室外安全处。

十三、当遇到钢瓶的开关失灵,关闭不严,燃气灶具火焰不能熄灭时,要立即停止旋转钢瓶角阀,以免严重损坏角阀,造成火灾事故,可直接关闭灶具阀门,并迅速报供气单位维修。

Ⅱ 液化气使用完毕,是先关罐,还是先关炉灶

1 先关闭液化气钢瓶,然后等炉灶上的火自动熄灭后再关闭炉灶,这种做法才是安全的。

因为液化气灶和液化气罐之间都会有一段软管连接,如果是先关闭灶开关的话,这样软管中就会残留一些液化气,一旦发生泄漏,液化气就会散到空气中,很是危险,遇到明火的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2 如果用完液化气先关气罐,然后再关灶的话,软管里就不会存在余气,相对来说会安全点,当然如果只是临时关一下,后面还要接着使用的话,先关灶后关罐也是没有关系的。

3 家里使用液化气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像液化气罐的使用年限一般是15年,超过这个时间的话,记得要及时更换,很多人看着液化气罐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就舍不得换,但实际上内部可能已经被腐蚀了。

另外也不要私自拆解液化气罐,禁止碰撞敲打,这种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

4 不仅仅是液化气罐有使用年限,所使用的软管也有,大概3年左右就要换一次,具体要根据软管的老化程度来定,平时要也要经常检查一下,而且现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是很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拓展知识:

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由天然气或者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它极易自燃,当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了一定的浓度范围后,它遇到明火就能爆炸。

经由炼油厂所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而且其还掺杂着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的硫化物杂质。如果要对液化石油气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可以使用醇胺吸收塔将其中的氧硫化碳进行吸收脱除,最后再用碱洗去多余的硫化物。

经由天然气所得到的液化气基本不含有烯烃。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其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的烷烃等。

当然,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组成也是有标准的,并不是该成分组成的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液化石油气,只有气体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过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称为液化石油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在国外,他们对于液化石油气的规定就比较将就,它的定义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对丙烷和丁烷的成分进行调整。但是我国目前的液化石油气只要是对家庭进行使用,由此便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如果是要将其运用到工业上来,我们就需要对液化石油气的组成标准制定进一步更加细化的配比规则了 。

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液化石油气网络

Ⅲ 煤气罐怎么拧是开怎么拧是关

气罐的顶部有一阀门,逆时针旋转阀门,旋转到很紧即可。煤气钢瓶顺时针关,逆时针开。

液化气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到劳动部门批准的钢瓶检测站进行定期检验和保养。但能真正履行规定的仅有少数几家国有气体充装公司,绝大多数个体充装站(点)并未按章办事。

在贮气罐用户中,大多为一些位于城区的小型餐馆饭店及相当一部分火锅店。这些用户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对于检测很少顾及,安全隐患尤为严重。


(3)石油液化气钢瓶怎么关扩展阅读:

液化气市场则被其他民营、个体企业所把持,且往往是有贮气罐便可罐气,对贮气罐的质量及其安全性能却很少问津。长此以往,大量的劣质、报废贮气罐流向市场,便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处理废弃闲置的贮气罐,贮气罐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无法认定,贮气罐是否报废,也必须得通过检测。用户按成本核算,回收时如何定价,这也是一个存在的难题。 对不合格或是报废的贮气罐不予充气。

Ⅳ 液化气钢瓶着火要先灭火再关阀门吗

流言内容:一个关于燃气着火后是先灭火还是先关阀的消防培训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业内人士”的培训视频声称,液化气钢瓶起火后先灭火再关阀门。
真相:燃气瓶起火时先关阀会导致燃气瓶爆炸,这一说法缺乏消防常识。首先,关阀不可能产生负压。燃气瓶里充装的一般是液化石油气,家用液化气钢瓶正常使用时,其压力远远高于大气压,阀门一关,瓶内的压力不会降低形成“回火”。其次,液化气钢瓶的阀门关后,在某些情况下,火焰会沿软管向回燃烧,烧到关闭的阀门处,管内可燃物燃烧完毕,燃烧也停止了,回火不可能把火带到燃气瓶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因此,燃气瓶严禁卧放。

Ⅳ 钢瓶液化气到底先关哪个开关怎么有说先关钢瓶,也有说先关灶开关

打开时,先打开炉灶开关,点火器在啪啪打火的时候,再打开钢瓶的开关。
关火的时候,是先关钢瓶开关,再关炉灶开关。

Ⅵ 如何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1、钢瓶应直立使用,严禁倒置。2、用户不能擅自处理、倾倒瓶内残液。这些残液虽然难以气化,但一遇到明火会立即燃烧。 3、用户应经常检查减压阀与角阀连接处上面的密封胶圈是否老化、脱落。一旦胶圈老化、脱落应马上更换,否则会发生气体外泄事故。当发现阀体漏气,应立即送去维修或更换。4、用户应定期检查胶管是否老化、龟裂或破损,防止漏气。胶管要选用液化石油气专用胶管(胶管一般使用寿命为两年),并用不锈钢夹把连接减压阀和灶具的两端锁紧。5、灶具与钢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灶具与钢瓶的最外侧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米),应保持灶具、减压阀、胶管等配件的清洁。6、养成使用灶具时人不离开,灶具不用时关闭开关(包括关好钢瓶的角阀)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生漏气应请专业维修人员检修。

Ⅶ 如何正确关闭液化气阀门

您如果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钢瓶 那么就逆时针关紧角阀就OK;
您如果使用管道液化气,那么就把手柄(球阀元宝)关紧就OK--通常手柄平行于管道为开,交叉于管道为关

Ⅷ 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钢瓶应该

直立放置。煤气罐(液化石油气钢瓶)是一种储藏气体的钢瓶,钢瓶壁厚2.5毫米左右,内部压力为0.5~1.2兆帕斯卡,安全使用期限为15年,每四年需要定期检查一次。

钢瓶必须直立放置,搬运钢瓶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用火烤、开水烫钢瓶,不能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也不允许安置在火炉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时,禁止与其他火源如煤球炉等同时使用。严禁自行倾倒钢瓶内的残液。

钢瓶使用注意:

安装减压阀前应先检查进气口密封圈,若发现变形或脱落,应重新配置,不得用其他配件代替;减压阀一般寿命为5年,使用时应定期检查,发现失灵或到期应及时更换。减压阀后禁止安装三通接头。不可擅自拆修钢瓶角阀、减压阀。

使用过程中注意查漏,查漏点包括:钢瓶角阀、胶管、减压阀与钢瓶角阀连接处、胶管与减压阀和灶具连接处。

胶管应使用燃气专用耐油胶管,长度以1.2米-2.0米为宜,发现老化龟裂应及时更换,胶管一般使用寿命为18个月。不要将胶管密封在橱柜内,以免被老鼠咬破。燃气胶管不得穿墙、窗户和门。

使用液化气的厨房要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在浴室安装非密闭式燃气热水器;严禁在卧室、地下室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Ⅸ 使用液化气时,开关灶和瓶的顺序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1、正确的顺序。
2、关火的正确顺序是:先关灶上的开关,再关气罐的开关。
如果先关气罐开关,再关灶上开关有可能产生“回火”隐患,是不正确的。
3、参照2,当然应该先关灶上开关,然后关气罐开关。
可以防止液化气泄漏导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