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素费用的分配是成本核算的第一步吗
不是,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以下是成本核算方法的相关介绍:
1.确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种目的,如存货计价、计算销售成本和确定收益;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产品定价等。
2.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同核算目的决定了对象的多样化。如以各种、各批、各生产步骤产品作为对象,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各个责任单位为对象,计算责任成本等。
3.确定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内容一般包括费用归集分配与产品成本计算两部分。费用归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须确定成本开支的范围,明确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对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后测定和记录所积累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归集,采用一个标准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以汇总所耗用的费用总数。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成本核算
2. 请简要说明如何选择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各种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哪几类
摘要 制造费用一共有6种分配方法主要是
3. 要素费用的分配 详细
4. 费用要素分配的计算公式
分配率乘分配金额。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且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对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制造费用项目。
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一般可以分出。制造费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两种产品的产值比例分配。如甲产品的产值是200万,乙产品的产值是100万,那制造费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如本月的制造费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产品的制造费用应该是6667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是3333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6667元借:生产成本--乙产品3333元贷:制造用10000元。
5. 要素费用分配的主要账户+要素费用分配的账户有哪些请画出主要账户,并指出
摘要 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
6. 如何进行各要素费用的划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收入是对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的深入分类,俗称会计的六大要素,收入和费用合并称为损益类。就成了会计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每个要素都有自己的细分会计科目,所以会计科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费用、收入是不对的。将具体情况给你说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了末分配利润)、收入、成本费用5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3.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5.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6.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静态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的三大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两个会计恒等式,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7. 要素费用的分配的一般原则
要素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且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
对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制造费用项目。
8.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一般原则是什么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一般原则是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一种品种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要素,有的是为某种产品所耗用,有的为凡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这就要根本实际情况,按上述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区别对待。对于能确定的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拓展资料:
生产费用要素主要组成
1.外购材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
4.工资
指企业所有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指企业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计提并计入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指企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计算提取并计入费用的折旧费。
7.利息支出
指企业计入期间费用等的借入款项利息净支出(即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8.税金
指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9.其他支出
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要素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旅差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和保险费等。
9. 生产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生产费用: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 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工资费用 5.折旧费 6.其他支出(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 生产费用不等于产品成本——因为生产成本包括(未完工的生产费用、产品成本等)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 1.包含的范围不同 生产费用包括_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 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工业性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_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_。 非工业性所发生的费用——如:计入资产的价值或营业外支出等 2.计算的基础不同 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不管该费用是否应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都应计入本期的生产费用当中 产品成本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本期的产品成本计入本期的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 凡是属于直接费用的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的经归集与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