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如果以前年度的账务处理有错误的话,那就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进行调整,把错误的红冲掉,再录入正确的。
② U8损益类科目有余额怎么处理呢
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损益类科目累计余额需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这些账户的余额应为零。按月结转的话,科目里只有"本年利润"。月末损益科目处理方法:
1、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
2、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
会计技巧
1、出纳整理其手中的原始凭证,分类后做记帐凭证,但只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即只做一半记帐凭证,对应的科目则由主管会计制作。
为什么不全由主管会计制作呢?一来这样可以避嫌,当现金会计手中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差错时,可以分清责任;二来也可间接提高现金会计的水平,使其快速学习,以达到独立制作凭证。
2、现金会计按原始凭证日期或收到原始凭证的顺序在原始凭证上编号,并按编号分别登记现金日记帐或银行存款日记帐。然后将原始凭证转给主管会计,由主管会计全面制作记帐凭证,再按记帐凭证另外登记一本现金日记帐或银行存款日记帐。
③ 损益类进行科目怎么账务处理
损益类的会计科目,可分为收入类,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这一类科目,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月末从借方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月末结转后没有余额。另一类是费用类 ,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这一类科目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月末从贷方结转本年利润的借方,月末结转后没有余额。
④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如何处理
如何进行处理,有三种做法:
1、简单粗暴法:在2017年的账套中进行反结账,然后在12月做销售退回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万元
贷:应收账款 10万元
借:库存商品 8万元
贷:主营业务成本 8万元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表编制会计报表。
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政策依据,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将会出现更大的麻烦和风险,因而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
2、未来适用法:17年的账套和报表全不改,统一在18年进行会计处理。
这种做法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也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一致,不会出现税会差异。但要注意这种做法的适用范围,只有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才可以这样做。
3、追溯调整法:17年已结账,账套动不了,但由于报表尚未批准报出,表可以动,因此可以采取17年调表,18年调账的做法。
在18年2月22日账套内做如下三笔分录(暂不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万元
贷:应收账款 10万元
借:库存商品 8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万元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一个损益类的会计科目,代码为6901,余额应结转至利润分配科目,因此上述调整分录尽管做到了2018年,但是不会影响该年的利润表。
根据上述三笔分录调整2017年度财务报表:
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调减10万元,营业成本调减8万元。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调减10万元,存货调增8万元,未分配利润调减2万元。
可见,由于采取了17年调表,18年调账的做法,导致2017年度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存货、未分配利润等三个报表项目的年末数与2017年度的科目余额表出现了差异。
但是,这个差异将在18年消除,原因在于调整分录做在了18年的会计账套,该年度的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利润分配等三个科目的余额将会自然结转至年底,形成概念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
(4)损益费用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对以前年度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的更正。这种错误包括计算错误、会计分录差错以及漏记事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应在留存收益表(或股东权益表)中予以报告,以税后净影响额列示。对于报表期间之前发生的事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将改变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核算对象:
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也可以通过本科目核算。
主要账目处理:
1、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经上述调整后,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注意事项:
1、账务处理第二条“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这里的所得税费用不是简单把税前损益调整后的本科目贷方余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出来的金额,而是应综合考虑企业损益调整所属年度是否有其他税前调整项目、是否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是否有可弥补亏损等情况后,综合计算得出的应纳所得税额。如损益调整所属年度仍处于汇算清缴期,可以将调整的损益并入当期损益一并计算缴纳所得税。
记住:按会计准则核算的损益并不一定等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上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一栏,申报时应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涉及到的损益归集到相应栏次中,重新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来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网络
⑤ 月末对于损益类科目怎么结转
月末将损益类科目中各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贷方,将损益类科目中各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一般是贷方余额,将其转入“本年利润”贷方。
而“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等一般是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方。损益类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如果转入的贷方大于借方,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即表示企业盈利;如果转入的贷方小于借方,本年利润为借方余额,即表示企业亏损。
以后个月继续结转,并累计计算本年利润科目余额,直至年末计算出全年的盈亏。
(5)损益费用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
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结转后,该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收入超过支出,就是营业部的纯益;反之,则是纯损。营业部的损益集中反映其业务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其最终的财务成果,是衡量其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
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收入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费用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
⑥ 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务处理如何处理
会计处理程序如下:
1、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应调增利润(上年少计收益、多计费用)时记贷方、应调减利润(上年少计费用、多计收益)时记借方。
2、作所得税纳税调整。补交所得税时,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冲减多交所得税时作相反的分录。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4、调整盈余公积计提数。补提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盈余公积”账户;冲减多提盈余公积时作相反的分录。
5、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如果提供比较会计报表,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
非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如果企业所发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按新《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第133条将非日后事项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两类。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也就是说根据重要性原则将其视同日后事项处理,处理方法同日后事项。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
会计处理程序如下:
1、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方法同日后事项。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有关纳税调整并入当期期末所得税计算时一并进行;有关盈余公积的调整并入当期期末利润分配中进行。
(6)损益费用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以前年度损益是企业对以前年度发生的损益进行调整时,将涉及应纳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虽然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但因具体处理程序不甚明确,加之会计实务中具体情况复杂,致使此项业务会计实务中差错率极高。
企业对以前年度发生的损益进行调整时,将涉及应纳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虽然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但因具体处理程序不甚明确,加之会计实务中具体情况复杂,致使此项业务会计实务中差错率极高。
⑦ 请问,月末结转期间损益管理费用出现了贷方红色怎么办,直接保存还是要做调账
1、账务处理中的月末损益结转(期间费用结转),结转后的期间费用科目余额应为零;
2、如题所述,提问者采用电子记账模式中自动结转会计分录中出现贷方红字,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即当月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为负),请予进一步核实当月发生额数据,避免出错;
3、以上仅供参考,请予结合实际情况再做判断。
⑧ 怎样做结转损益的账务处理
你好,顺便跟你说一下月末要结转损益类科目及年末结转时还要就转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全部过程:
1、损益类科目的结转。
(1)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的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各项支出、损失的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
营业外支出
2,计算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再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3,(1)若是亏损,则只要做下面一笔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2)若是盈利,则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计提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同时,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以上就是结转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流程。
5,年末,缴纳所得税费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希望有所帮助。
⑨ 月末怎么结转损益类科目
月末结转损益类科目,分2种情况:
1、在手工处理账务条件下,可采取《账结法》,亦可采取《表结法》。所谓《账结法》,是指通过编制结转损益类科目的记账凭证,将当期所有有发生额的损益类科目的数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结出当期利润额;所谓《表结法》,是指不通过编制结转损益类科目的记账凭证,当期所有有发生额的损益类科目的数额,保留在各损益类科目账户中,仅根据当期所有有发生额的损益类科目的数额,编制《利润表》,结出当期利润额;
2、在使用财务软件处理账务条件下,只能采取《账结法》。否则,系统不予结账;
3、具体结转损益类科目:分2张记账凭证,分别结转损益类科目的收入类科目和成本、费用、支出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成本、费用、支出类科目)
4、亦可1张记账凭证结转所有的损益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成本、费用、支出类科目)
如果当期发生亏损:
借: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收入类科目)
贷:主营业务成本(包括损益类科目所有当期有发生额的成本、费用、支出类科目)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⑩ 新会计制度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账务怎么处理
2013年新生效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按未来适用法,取消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发生的相关业务直接计在当期损益。
当期损益(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即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表现为利润或亏损。通常把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
即把企业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计入当期损益的加项,而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从当期损益中抵减出来,其余额就是当期损益。
通过当期损益的核算,不仅可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的质量, 而且可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广大投资者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10)损益费用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六十六条 通常,小企业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按照其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
小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已予确认的,应当将已销售商品和已提供劳务的成本作为营业成本结转至当期损益。
第六十五条 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一)营业成本,是指小企业所销售商品的成本和所提供劳务的成本。
(二)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小企业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三)销售费用,是指小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展览费等费用。
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构成销售费用。
(四)管理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等)、业务招待费、研究费用、技术转让费、相关长期待摊费用摊销、财产保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等费用。
(五)财务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费用(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银行相关手续费、小企业给予的现金折扣(减享受的现金折扣)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