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产品的制造费用怎么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生产工时(或人工费用)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或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归集类别: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该账户应按不同的生产单位设立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分别反映生产单位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辅助生产车间如果只生产单一品种或只提供一种劳务而且制造费用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账手续,对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月末无余额。
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各项制造费用的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应根据有关费用分配表及凭证登记"制造费用"账户及所属的明细账。由于制造费用的具体项目众多,这里只能按大类,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说明制造费用的归集。
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注意:新准则规定车间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不再资本化计入制造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不再通过预提费用或者长期待摊费用,一律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 制造费用率怎么计算
1、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标准成本和
某产品应分配人工费用=人工分配率*该产品标准成本。下同。
2、机器费率=机器费用总额
÷各产品标准成本和
3、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标准成本和
采用标准成本作为分配系数计算,可以综合体现标准成本制定各因素,数据取得也直观方便。
3. 制造费用分配率怎么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
(3)制造费用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利润表中费用要素和收入相匹配。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第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较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第三仍是可靠计量。
不同类型的企业,费用构成不尽相同。工业企业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是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而与某一时期相联系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最后是所得税费用。
4. 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是什么
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 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由于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费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制造费用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如何控制制造费用的发生,成为企业管理制造费用的重点。
(4)制造费用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制造费用按车间、部门进行归集,然后将归集的费用,在各车间、部门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若该车间或部门仅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那么,该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就全部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若该车间有多个成本核算对象,那么,则要将该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实际分配率分配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在这种分配方法下常见的分配标准有: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时、机器工时、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产品产量等。
2、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按制造费用全年或停工月度预算数和产品的全年计划产量,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并据以进行分配制造费用,该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
5. 怎样计算制造费用
根据车间(分厂)进行归集,直接生产线的人工、材料计入成本,分厂中其他人工、发生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材料消耗计入制造费用,设备大修费不能计入,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根据在产品、产成品进行分摊,期末余额就是在产品应分摊的。以上是基本的,如果生产工序较多,过程复杂,需要参照行业惯例进行核算,如果要变更,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进行披露。
6. 制造费用总分配额怎么算
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中某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是通过将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换算标准产量的系数而求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
7. 怎样计算按工时分摊制造费用
等我来回答啦,如果糸用同一种原材料的话,就用当个月伽总制造费用除于所生产所有产品的时间,跟住得出果个数在剩翻上你每一种产品用的间.
例如:当月制造费用8000元,生产了,A产品5000件工时100小时,B产品3000件,花去工时200,C产品2000件工时50小时,原材料是同一种.
那么你就按工时进行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8000/(100+200+50)=22.8571,则A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100*22.8571=2285.71元,B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200*22.8571=4571.42元,C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50*22.8571=1142.87元
因为计算过程中有约数,所以最后C产品剩余的分摊额和计算相乘的不一样,这点按实际数填列,保证数值的真实.
8.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怎么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分配标准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为了能及时分配制造费用,尽早提供本期成本信息,以及解决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负担水平波动的问题,企业可采用计划分配率的方法配制造费用。
(8)制造费用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
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9. 会计里如何算制造费用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应按照各生产单位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可根据各行业生产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分配标准: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因为制造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因此常用直接人工工时来做为分配标准,所以,分配率计算方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产品总耗用直接人工工时
结转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有几种计算方法:
1.按产品生产的总数量计算分配率
2.按产品生产的总工时计算分配率
3..按产品别生产的工资总额计算分配率。
4.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制造费用每月归集后在月末要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中分配,方法主要是按产品的标准工时分,如果有实际工时统计准确的话也可用实际工时,如果标准和实际的工时都没有的企业那只能用产品的数量来分了
举例:制造费用本月发生100元,本月完工产品有两个A和B,A的标准工时3小时,B的标准工时是2小时,分给A产品的制费是100*3/(3+2)=60元,分给B的制费是100*2/(3+2)=40元,如果有在产品道理是一样,只要有工时标准就行了。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A产品 60
-B产品 40
贷:制造费用 100
制造费用结转是在月末有在产品情况下,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后,在产品的制造费用应结转到生产成本的在产品科目中,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例如本月完工产品A和在产品B的标准工时是3小时和2小时,制费100元在其分配的结果如上例是完工产品工60元,在产品B40元,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A产品 60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产品 40
贷:制造费用 100
10. 制造费用怎么计算
制造费用是一个费用归集科目,车间发生的不能之间归属于哪个产品的费用就记到制造费用里,等到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形成成本。成本包括料 工 费,其中费就是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