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制造费用的借方余额转到哪里

制造费用的借方余额转到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5-06 09:45:17

1. 制造费用出现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怎么处理

1.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在每月末要从借方结转到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制造费用月末归集时在借方,结转后没有余额。

2. 请问大家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借方余额应该登记在资产负债表哪里

费用类科目,期末肯定是没有余额的
制造费用

期末余额
要转到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期末余额要转到
本年利润

货币资金项目,期末理论上应该不能为负

3. 会计科目生产成本期末有余额,余额转到那个科目

不需要结转。

生产成本科目期末有余额,表示在产品的成本,不需要结转。留在账户中作为下一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继续加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类和损益类在年末结账后是没有余额的。

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

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的一种,这类科目是为核算“本年利润”服务的,具体包括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这类科目累计余额需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这些账户的余额应为零。

(3)制造费用的借方余额转到哪里扩展阅读:

成本类科目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生产成本。

二、“生产成本”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

(一)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生产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例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立为三级明细。

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

(二)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动力、修理、运输等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例如:动力、修理、运输、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立为三级明细,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

4. 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最终转入什么账户

书上有说,计入生产成本

5. 制造费用期末时应将借方余额转入______账户。

答案:“生产成本”。
答案解析:
因为制造费用属于车间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故应当计入“生产成本”账户。

6. 制造费用的余额,借贷方问题

1、如果企业临时性停产,如大修理或季节性停产,制造费用本期期末会有借方余额,待开工后再结转生产成本或库存商品。
例如,企业因维修设备,停产1个月,本期没有在产品,发生的设备折旧500照提,工资1000照发
本期发生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500
制造费用—工资
1000
贷:累计折旧
5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由于本期没有在产品,制造费用没有分摊对象,因此本期制造费用不分摊,在借方挂账。
2、下月初有借方余额,说明上期没有分摊制造费用,原因同1、
下月初的制造费用余额即上月末的余额。仍以上例。本期投产了100件A产品,本期又发生制造费用800,期末结转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300
贷:制造费用
2300
(1500+800)
3、制造费用余额不可能出现在贷方,除非错账。错账是期末结转时多结转了,造成贷方余额的情况。这种情况是记账错误引起的,应当期纠正。
例如,本期制造费用1000,期末分摊时结转了1200
借:生产成本
1200
贷:制造费用
1200
这时,就会出现贷方余额的现象。需要红字冲回错误
借:生产成本
-200
贷:制造费用
-200
冲红后,制造费用无余额。

7. 月末,企业将期间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转入( )。

月末,企业将期间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将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将收入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年末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借方。
一:这叫期末结转损益;就是将本月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借方发生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二:期间费用的借方归集企业发生的费用,其形成相应地会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同样的,收益类科目贷方发生额期末也会通过借方结转至“本年利润”贷方,所有损益类科目结转完后,借贷方相减后,余额在贷方表示盈利,余额在借方表示亏损。最终将余额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不难看出,“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归集的是当期损失(成本费用)贷方归集的是当期收益。
拓展资料
一: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如果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是非盈利性的单位,就是一个事业、机关、团体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把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严格地限制在这一特定的空间范围,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同时也从根本上确认了会计信息系统立足于微观,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的属性.
二: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只能反映该信息系统的某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既不应同任何其他主体相混淆,也必须同主体的所有者的资产、负债或其他经济问题划清界限.企业单位的会计只核算企业单位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才能正确提供反映企业单位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才能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也正是会计确定了它的核算范围,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才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8. 期末制造费用结转到什么地方

制造费用期末余额要转入生产成本。生产成本(proction cost)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贷方登记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尚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产品成本。该账户的明细分类账应按产品品种分别设置。

(8)制造费用的借方余额转到哪里扩展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产成本

9. 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应于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科目。

期末,制造费用需要转入生产成本的。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只有损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才能转入本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