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理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这里我主要说的是管理费用包括哪些明细科目。
工资: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的各种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补助及其他工资性费用。
职工福利费:指按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总额及福利费开支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
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
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运输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内部、外部运输车辆的运输费用和租用交通车的租用费,过桥费、养路费,市内交通费,以及企业职工上下班使用的交通车辆所发生的费用和职工为上下班办理的乘车证费用等。
保险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设备及其他资产向保险机构投保而应支付的保险费用。
租赁费:指企业管理部门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各类管理用资产而支付的租金,包括办公用房租赁费、生活用房租赁费等。不包括融资性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修理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日常办公用品修理发生的人工费及材料费等。
咨询费:指企业因业务需要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等发生的费用。
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以及超标准排污加收的排污费。
绿化费: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费用。不包括纳入基本建设预算进行的配套绿化费用。
物料消耗: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或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等。购买的复印纸、打印纸、传真纸和财会部门购买和印制的账簿、凭证、报表的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低值易耗品摊销: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的摊销费。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坏帐准备:指企业计提的应收款项坏帐准备。
技术开发费:指企业上缴集团公司每年分摊核定的开发费和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编制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实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为使用他人的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费用等。
工会经费:指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并拨交给工会专门用于工会活动的专项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指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社会统筹保险费:指按国家规定为企业职工提取的基本社会统筹保险基金,包括统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劳动保险费: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补贴、医药费、活动经费以及为职工支付的丧葬费、抚恤金等。
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土地使用费。
土地损失补偿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国家不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分为耕地的损失补偿费、林地的损失补偿费和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
存货跌价及盘亏损失:指库存物资在清查盘点中,发现物资盘亏、毁损和定额内损毁造成的损失,以及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水电费:指企业的管理部门耗用的水费、电费。
取暖费:指企业的管理部门发生的取暖费用。
仓库经费: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仓库清理、倒运、装卸等费用。
会议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因业务需要而举办或参与的各种发生在本端口及外地的会议支出,包括会议期间租用的场地费用、车辆费用、资料印刷费用、住宿费、往返交通费、补贴费用等。不包括企业股东在会和董事会的有关会议费。
审计费:指企业聘请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包括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发生的费用。
董事会费:指董事会发生的包括董事会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费用。
上级管理费:指企业按照上级核定的金额上缴的管理费。
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指工效挂钩企业按当年工效挂钩有关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
住房公积金:指按国家规定为管理部门职工提取的住房公积金。
摊销的潜亏挂帐数:指企业当年摊销的潜亏挂账数。
Ⅱ 管理费用增加是记到贷方还是借方
管理费用增加是记:借方。
管理费用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2)管理费用增加了哪些项目扩展阅读
费用处理方式:
1、直接支付费用,属于直接支付费用的主要业务有招待费、审计费、诉讼费等。
2、转账摊销费用,属于转账摊销费用的项目有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坏账准备等。
3、预付待摊费用,预付待摊费用主要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Ⅲ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哪些费用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对我们提供的明细项目作进一步的增加或者合并。
1.管理人员工资: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工资,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应由费用列支的服务人员(如食堂炊事人员),临时抽调在行政管理部门助勤人员、全厂性仓库人员等的工资。但技工学校、中小学及托儿所、幼儿园、厂外浴池、理发室及职工医院人员的工资。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2.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行政管理部门和福利部门(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厂外浴池、理发室人员及医护人员等)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差旅费:按照规定支付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宿费、伙食补贴等。
4.办公费:指行政管理部门的文具、印刷、邮电、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工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厂报编印及稿酬费等。
5.折旧费:指按规定由行政管理部门列支的各项固定资产(包括文教、卫生、福利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6.修理费:指行政管理部门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
7.物料消耗:指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8.低值易耗品摊销:指行政管理部门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工具、低值设备的摊销及修理费。
9.工会经费: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的经费。
10.职工教育经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
11.劳动保险费: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疗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办法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统筹退休基金。
12.待业保险金: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13.董事会费: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14.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15.审计费:指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16.诉讼费:指企业因起诉或者应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7.排污费:指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用。
18.绿化费:指企业对厂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绿化费用。
19.税金: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印花税。(注:/前注明的税种是内资企业适用的税种,/后注明的项目为外资企业适用的税费)
20.技术开发费: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
21.无形资产摊销:指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22.业务招待费:指企业的所属部门为企业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
23.仓库费用:指企业材料、半成品及其产成品仓库为进行保管、整理等工作所耗用的材料、工具,备品和其他费用。
24.保险费:指行政管理部门(包括福利部门)应负担的财产物资保险费(不包括采购物资的途中保险费)。
25.水电费:指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费用。
26.运输费:指行政管理部门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市内运杂费。
27.取暖费:指行政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28.警卫消防费:指企业警卫。消防部门的维护费用和日常经费。如消耗的消防用材料物资、预防用材料物资、预防宣传费用、警卫消防人员服装和门卫费用等。
29.会议费:指企业因召开会议按照规定支付的各种费用,其中包括会议伙食补助费、会议公杂费、住宿费和会场租赁费、会议交通费等。
30.职工交通费:按照地方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市内交通补贴,为职工上下班工厂自备车和职工私车所耗用的汽油费、养路费等交通费以及职工探亲旅费等。
31.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饮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32.租赁费:指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租金。
33.环保卫生费:指企业为预防职业病而发生的工业卫生费;为保护工厂环境而发生的环境保护费用:“三废”费用;厂区清洁费用等。
34.坏账损失:指企业经批准实际转销的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或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35.存货盘亏(减盘盈):指企业的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及产成品等盘亏,毁损、报废扣除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与上述存货盘盈相抵后的净损失。
36.试验检验费:指企业对材料或产品进行化验、检验、试验而发生的费用。
37.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金。
38.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上述各项的其他零星管理费用支出。
Ⅳ 管理费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绿化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
具体项目:
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1、公司经费
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会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公司经费;
2、劳动保险费
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3、董事会会费
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4、其它费用
原税法(2008年1月1日废止)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纳税人能提供真实有效凭证或资料,在下列限度内准予作为费用列支,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得超过销售(营业)净额的5‰;
全年销售(营业)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
现税法规定:该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归集图:
(4)管理费用增加了哪些项目扩展阅读
一、管理费用处理方式:
1、直接支付费用
属于直接支付费用的主要业务有招待费、审计费、诉讼费等。
2、转账摊销费用
属于转账摊销费用的项目有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坏账准备等。
3、预付待摊费用
预付待摊费用主要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4、预提应付费用
预提应付费用是指采用预提方法核算应由本期负担,而在以后各期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选择预提方法核算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二、费用审查类别:
1、无形资产摊销的审查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真实、合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无形资产仍可长期使用而其价值已全部摊销,或者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价值尚未摊销完毕的情况,这可通过查阅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查明;有无将无形资产摊销列入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处理。
2、土地使用费的审查
主要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列支的土地使用费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将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费列作当年费用;对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或虽已办理了证书,但当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费的,应查明其是否按规定预提了土地使用费,并计入当年损益。
3、职工教育经费的审查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一般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其审查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提取,计算是否正确,有无被挪作他用的情况等。
三、计算规则
1、工资及附加费 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用.福利费用如实列支,不超过应付职工薪酬14%的准予扣除,超出部分进行税务调整.
2、工会经费 公司按应付工资2%计提的工会活动经费
3、职工教育经费按应付工资的2.5%计提的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费用.开支的范围主要有培训教材费,师资费,外委培训费,培训教师以及外委培训人员的差旅费,交通费等,培训领用的消耗品和零配件等。
4、住房公积金 公司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是岗位技能工资,计提比例公司为10%,个人为10%(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5、养老保险费 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计提比例公司为20%,个人为8%(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6、失业保险费 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医疗保险费 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7、办公费 公司各部门因办公需要发生的费用开支及材料消耗,主要指办公用品,办公耗材,标牌,印章,设计用图纸费,对内业务宣传(如横幅及各种活动宣传用品)等.
8、差旅费 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出差费用,含车船飞机费,住宿费,过路过桥费,会务费,补助,出差打的费,带车出差发生费用出国人员的出差费用,按合同规定的探亲费用以及配偶来公司探亲费用
9、交通费 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含加班,晨会交通费和班车费等.
10、修理费 公司部门各类固定资产(含房屋,围墙,道路,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不含各部门工作用车)等发生备件,工具,辅助材料,外包维修费等各项修理费用支出。
Ⅳ 管理费用里可以报销哪些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较多,以工业企业为例具体包括:公司经费,即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即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经费;工会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拨交给工会的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以提高文化技术水平的费用;劳动保险费,即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或按规定交纳的离退休统筹金、价格补贴、医药费或医疗保险费、退职金、6个月以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及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离休人员的其他经费;待业保险费,即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等;咨询费,即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审计费,即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诉讼费,即企业因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各项费用;税金,即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土地使用费,即企业使用土地或海域而支付的费用;土地损失补偿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土地而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即企业购买或使用专有技术而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用;技术开发费,即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获得专项经费的中间试验费及其他有关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即场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即开办费和其他资产的摊销;坏账损失,即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损失;业务招待费,即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在年销售净额一定比例之内支付的费用;其他费用,即不包括在上述项目中的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即不包括在上述项目中的其他管理费用,如绿化费、排污费等。
Ⅵ 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一、管理费用帐户属于损益类帐户,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研究开发费、坏帐损失等。
二、制造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制造费用一般按经济内容、经济用途进行、与产品生产关系和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一)制造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制造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为费用要素。凡为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开支的货币资金以及消耗的各项实物资产,均称为费用要素。工业加工业的制造费用一般可分为以下6项要素费用。
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而消耗的由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耗用的一切外购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耗用的一切由外部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各种动力。
4.职工薪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
5.折旧费:指企业的生产单位(车间、分厂)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6.其他支出: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不属于以上要素费用的费用支出。如车间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上述是对制造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是指对那些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的所进行的分类。没有包括期间费用。
(二)制造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费用的经济用途,是指制造费用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的实际用途。制造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通常称为成本项目。也就是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项目。
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薪酬、福利费、以及企业为职工计提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3.制造费用:指生产单位(车间、分厂等)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和一部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制造费用包括企业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劳保费、运输费、保险费等等。
以上是生产成本的三个主要的成本项目。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企业管理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成本项目,如“燃料和动力”、“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项目。
(三)制造费用按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分类
制造费用按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1.直接费用:指消耗以后能够形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机器设备折旧费等。
2.间接费用:指消耗后与产品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车间办公费、保险费、取暖费等等。
(四)制造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制造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两类:
1.直接计入费用:指发生后能分清是哪种产品耗用的、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如A产品耗用了甲材料500公斤,材料费4000元。
2.间接计入费用: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而且不能直接分清哪种产品耗用了多少的生产费用。间接计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然后将分配结果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