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联通疯狂钻石包月是什么
疯狂钻石是一款高品质单机休闲益智的消除游戏,消灭钻石,炫酷效果,爱不释手;游戏特色:1、多种炫彩钻石角色,high翻全场;2、游戏难度层层叠加,通关需技巧;3、流畅酷炫的游戏画面
该产品有疯狂钻石15元/月业务,疯狂钻石VIP30元/月两种资费。此业务是用户使用疯狂钻石玩游戏闯关时使用。用户订购会员后进行装备升级,以此提升作战技能。
联通疯狂钻石包月15元,订购短信指令:z15,退订短信指令:tdzs,短信接入码10655576。
疯狂钻石VIP包月30元,订购短信指令:z30,退订短信指令:tdvip,短信接入码10655576。
② 世界上最贵的包包有多贵
世界上最贵的包应该叫做一千零一夜钻石包。这种包不能算是日用品了,而是一种展品。因为你在街上逛街是看不到的。这种东西只能在博物馆里怎么看到吧。下面这张图就是他的样子。一个心形的包,中心也有一颗心,是五个线条发散出来,体积也并不是很大,但是重量特别的重。说他是钻石包,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
因为这一款包仅仅使用了钻石就有了四千五百一十七颗钻石。其中包括了一百零五颗黄钻五十六颗粉钻和四千三百五十六颗白钻。这样说来应该是世界上最贵的包了。应该没有人能够买得起。应该是没有人会花那么多钱买一个这种包。
整款钻石包由黄金手工制作,由10名技艺高超的匠人耗时8800个小时完成的,精益求精。钻石总重达三百八十一多克拉。与其说这是一款包包,还不如说这是美国Mouawad公司做的一个展品。一件艺术品,我想这样的包肯定也没有人会背出来。还有这款包也成为了2010年,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中最贵的一个包。这一款包,价值人民币2139万元。这个价格价格对我们来说就可以是天方夜谭了。想都不敢想,相信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平民。就算是王思聪也不会使用这一种包逛街吧。马云也不会吧!背着出去随便被人家扣一个钻石出来,就发达了。女孩子们都有钻石的梦,但是如果真的有一款包在你面前的话。真的敢背出去吗?
③ 我是在山东潍坊的河沙里捡的,能割动玻璃,根据我掌握的知识,或许是水晶或许是钻石,请问怎么区别
水晶最60%成份是“二氧化矽”(sio2),水晶的颜色是由于除了二氧化矽外,还含有各种不同微量的金属所造成的。 在天然环境里头,水晶多数会与矿物方解石、黄铁矿、辉铁矿、各种颜色的云母片、碧茜、花岗岩、金红石等“共生”,而形成了一些疑幻似真的景像,即所谓“异像水晶”,增加了收藏水晶的乐趣和价值。
水晶多数是在地底生长,生长的过程需要大量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的地下水源,温度在550-600℃之间,并需要比大气压力大二倍至三倍的压力,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便变成了六角柱形(hexagonal system)的水晶。
石英是一种受热或压力就容易变成液体状的矿物。也是相当常见的造岩矿物,在三大类岩石中皆有之。因为它在火成岩中结晶最晚,所以通常缺少完整晶面,多半填充在其他先结晶的造岩矿物中间。石英的成份是最简单的二氧化矽(sio<sub>2),玻璃光泽,没有解理面,但具贝壳状断口。微晶质的石英称为玉髓(chalcedony)、玛瑙(agate)或碧玉(jasper)。纯粹的石英是无色,但因常含有过渡元素的杂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风化或变化为他种矿物。
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族,在地壳中分布很广,在所有元素丰度分布的顺序上占第二位,仅次于氧,硅也是典型的亲氧元素,主要与氧结合形成硅氧四面体SiO4攩4-搅,产由硅氧四面体以各种形式结合生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在宝石矿物中硅酸盐类占80%以上,以游离硅氧——SiO2形式分布的硅也占重要地位,而且稳定性非常好,是自然界最常见、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也是珠宝界应用数量和范围很大的一类宝玉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宝玉石更是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按SiO2结晶程度可划分为显晶质的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岩玉,隐晶质的玉髓、玛瑙、澳玉、碧玉、木变石、硅化木和非晶质的欧泊、天然玻璃。下面根据国家标准分别加以叙述:
1. 单晶SiO2质宝石 透明、晶形完好的SiO2单晶体(含双晶),矿物名称为单晶石英,即广义的水晶,狭义的水晶指无色透明的品种。
(1) 水晶的基本性质 水晶属三方晶系,常见晶形为柱状,主要单形为六方柱,菱面体,柱状晶体的柱面常发育横纹和多边形蚀象,水晶为一轴晶正光性,具独特的牛眼干涉图,折射率1.544-1.553,双折射率0.009,非常稳定,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可具油脂光泽,摩氏硬度7,密度2.65g/cm攩3搅。水晶通常无色透明,但含杂质时可出现多种颜色,根据颜色可将水晶分为紫晶、黄晶、烟晶等品种。
(2) 水晶的品种及鉴定 水晶:无色透明的纯净二氧化硅晶体,其内可含丰富的包裹体,常见的有负晶、流体包裹体、固体包裹体。负晶是确定天然水晶的重要依据。固包体裹中常见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呈细小的针状定向排列于石英晶体内,犹如发丝,习惯上把这类水晶称为发晶,另外一些固体包裹体在水晶内可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观赏石。
紫晶:一种紫色的水晶,是SiO2中含微量铁所致,经辐照,三价铁离子的电子壳层中成对电子之一受到激发,产生空穴色心FeO攩4+搅4,空穴主要在可见光550nm处生产吸收,而使水晶产生紫色,但Fe攩4-搅不稳定,受热易变成三价铁,所以紫晶易褪色,紫晶颜色分布常不均匀,呈团块状,有时见平行色带。具有弱到中等二色性,可能出现水晶中所出现的所有包体,还可有特征的“斑马纹”和球状、小滴状不透明深色包体。
烟晶:一种烟色至棕褐色以至黑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铝,Al攩3+搅离子代替Si攩4+搅离子,受辐照后产生AlO攩4-搅4空穴色心,而使水晶产生烟色。烟晶加热后可变成无色水晶。
黄晶:一种黄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铁而成。黄晶一般较透明,内部特征与紫晶相同,市场上的黄晶多数是紫晶加热处理而成。
绿水晶:一种绿色的水晶,天然产出的很少,主要是紫晶加热得到的;或水晶中含绿色矿物(如绿泥石)包体而呈色。
芙蓉石:也称蔷薇石英,浅至中粉红色水晶,色调较浅,因成分中有微量的Mn和Ti而致色,单晶体较少,通常为致密块状集合体,显浑浊乳状外观,有时可含定向排列的针状金红石包体,因而磨制成弧面宝石可显示星光。
双色水晶:一种紫色和黄色共存一体的水晶,紫色、黄色分别占据晶块的一部分,两种颜色的交接片有清晰的界限,双色是由于水晶内的双晶所致,紫色和黄色分别发育于双晶单体中的r面和z面。 石英猫眼:当水晶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体时,其弧面形宝石表面可显示猫眼效应,一般石英猫眼弧面较高,纤维状包体清晰可见。
星光水晶:当水晶中含有两组以上定向排列的针状、纤维状包体时,其弧面形宝石表面可显示星光效应,一般为六射星光,也可有四射星光。
2. 多晶SiO2质玉石 组成矿物主要为细粒石英的玉石,可含少量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放大检查时石英为典型粒状结构,粒度一般为0.01-0.6mm。集合体呈块状,微透明至半透明,密度与单晶石英相近,为2.64-2.71g/cm攩3搅之间,点测法折射率为1.54左右,纯净者无色,常因含有细小的有色矿物包裹体而呈色。常见的品种有:
东陵石:为一种具有砂金石效应的石英岩,市场上常见的为含铬云母的绿色东陵石,显微镜下微透明,主要产于印度。石英颗粒相对较粗,0.1-0.6mm,其内所含的片状矿物相对较大,且大致定向排列。查尔斯滤色镜下略呈褐红色。
密玉:因产于河南密县而得名,是一种含3~5%细小鳞片状绢云母的致密石英岩,以绿色系列为主,有浅绿、翠绿、豆绿等。密玉与东陵石相比,较细腻、致密,其内石英颗粒大小以0.02~0.25mm为主,没有明显的砂金石效应。放大检查时在较高的倍数下可以看到细小的绿色云母较均匀地呈网状分布。 贵翠:因产于贵州省而得名,是一种含绿色高岭石的细粒石英岩,呈不均匀带灰色色调的绿色,一般只用来作低档饰品。
京白玉:因最初产于北京郊区而得名,是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油润的白色石英岩,有时用来冒充羊脂白玉,以其较低的密度和折射率加以区别。
“马来西亚玉”:是一种结构较细的染绿色石英岩,常被用来冒充翡翠。放大条件下典型的粒状结构和相对低的折射率容易和翡翠区别,国标(GB/T16553-1996)已规定不用这一名称,而用石英岩(处理)。
3. 隐晶质SiO2玉石 隐晶质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表现为全亮,致密状构造,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微细纤维状集合体,密度较为石英低,点测折射率1.53,密度6.5~7.0g/cm攩3搅,主要有玉髓、玛瑙、碧玉、澳玉四个品种。
玉髓:超显微隐晶质石英集合体,单晶呈纤维状,粒间微孔内充填水分和气泡,密度低于石英,约2.60g/cm攩3搅。由于玉髓多孔,因此染色较容易,市场上常见颜色鲜艳的玉髓都是染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染色后的玉髓颜色较稳定,本身也是一种低档玉,国标规定为优化,无需加以说明。
玛瑙:具环带状结构的玉髓,环带中央有时是空洞,有时为水晶质所充填,玛瑙最为常见的自然色为白色和灰色,也可出现黄棕色、棕红色、蓝色、淡紫色等。玛瑙的基本性质同玉髓,根据包体特征,颜色分布有下列特殊品种。
苔藓玛瑙:是一种均匀的、半透明含有树枝状绿色绿泥石或黑色氧化锰、红色氧化铁的玉髓。被包裹的杂质往往呈苔藓状,一般用作观赏石,也叫风景玛瑙,是玛瑙中的贵重品种。
缟玛瑙:亦称条带玛瑙,是一种颜色相对简单,条带相对平直的玛瑙。通常用于石刻和浮雕,常见的玛瑙可有黑色相间条带,或红白相间条带,当缟玛瑙的条带细到像蚕丝一样时,被称为缠丝玛瑙。
水胆玛瑙:是内含肉眼可见的气液包裹体,并且转动玛瑙气液包裹体会移动的品种。
碧玉:为一种含杂质较多的玉髓,最主要的杂质为氧化铁,因而碧玉常为红色,但也有因含其它杂质而呈绿色、暗蓝色或黑色的。碧玉不透明,光泽暗淡,一种不同颜色的条带,色块交相辉映,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的碧玉称为风景碧玉;一种暗绿色其上带红点的碧玉叫血滴石。
澳玉:是一种绿色的玉髓,因含微量镍而呈绿色,色较均匀,透明至半透明,主要产于澳大利亚。
4. SiO2交代的玉石 这是一种由于SiO2交代作用,但保留了原物质的外形而成的石英质玉石,重要的品种有木变石和硅化木。
木变石:是SiO2部分或全部交代蓝闪石石棉,而保留纤维状石棉晶形的产物,因纹理和颜色象木纹而得名。木变石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4~2.71g/cm攩3搅,折射率1.54~1.55(点)。颜色有黄褐色、褐色、蓝灰色、蓝绿色,蓝色是残余的蓝闪石石棉的颜色,而黄褐色、褐色是所含铁的氧化物——褐铁矿所致,根据颜色可将木变石分为虎睛石,鹰眼石等品种。
虎睛石为黄色、黄褐色木变石,成品表面可具丝绢光泽,当组成虎睛石的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时,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可出现猫眼效应。
鹰眼石为蓝色、灰蓝色为主的木变石,SiO2交代不充分,残余的蓝闪石石棉较多。
硅化木:当SiO2交代数百万年前埋入地下的树干,并保留树干形状及其纤维状结构时的产物称为硅化木,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常含Fe、Ca等杂质、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等,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5~2.91g/cm攩3搅,点测法折射率1.53。以颜色鲜艳、光泽强、木质结构清晰、质地致密者为好。
5. 非晶质SiO2宝玉石 非晶质SiO2宝玉石包括欧泊和天然玻璃。
(1) 欧泊(Opal)原自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宝石美于一身”中间点,现今欧泊被宝石界列为十月生辰石。欧泊为具变彩效应的贵蛋白石,化学成分为SiO2·nH2O,虽然它不具晶体所特有的周期重复的结构,但其内部结构还是有序的,欧泊的变彩是由直径等大的SiO2小球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构成一个衍射光栅而成的。而且各小区因小球直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色斑,转动宝石,光线入射角发生改变,每块色斑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即变彩。由于透明度、体色和变彩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黑欧泊:是一种体色黑色、灰黑色、深蓝色、褐色的欧泊,以黑色最理想。由于体色较深,使各种颜色的反光格外瑰丽多姿,加上黑欧泊的产量稀少,故其价格在欧泊宝石中最高,是名贵的宝石之一。
白欧泊:在白色或浅灰色基底上出现变彩的欧泊,一般半透明,变彩较浅,是最常见的一种欧泊。 火欧泊:透明至半透明,有时有变彩,有时没有变彩,体色为黄至橙黄色,由于色调热烈,有动感,所以被大多数美国人所喜爱。
由于欧泊含水,硬度较低5~6.5,一般作项链挂垂、耳环、胸针,不宜做戒面,并且佩戴时注意不能曝晒、火烤,否则易干裂而失去变彩。
(2) 天然玻璃:天然玻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玻璃,成分以非晶质SiO2为主,另外还含少量Al2O3、FeO、Fe2O3、Na2O、K2O等。具玻璃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正交偏光镜下全黑,表现为光性均质体,但常见波浪状异常消光,放大检查内部常见圆形气泡及流动构造,点测法折射率1.49,密度2.33~2.46g/cm攩3搅,较稳定,可作为宝石的天然玻璃有火山玻璃和陨石玻璃。
火山玻璃:是酸性火山熔岩快速冷凝的产物,矿物名称为黑曜岩,SiO2含量达60~75%,可呈黑色、褐色、灰色、蓝色、黄色、红色等,有时颜色不均匀,带有白色或其他杂色的斑块,,形如雪化,被称为“雪花状黑曜岩”。
陨石玻璃:是陨石成因的天然玻璃,是石英质陨石在坠入大气层燃烧后快速冷凝而形成的,常为较透明的绿色,绿棕色或者棕色。
下面在顺便介绍一下其他宝石的鉴别:
钻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定
钻石的优化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物理方法(放射性辐照和高温处理),把那些不被人们喜爱的颜色(如浅黄、浅褐和褐色)改善,而得到受欢迎的白或其它彩色(黄、绿、蓝、红色):其次,是利用激光技术对钻石中的包裹体进行净度处理。
1.钻石颜色优化处理的过去和现在
其实,人们对钻石颜色的优化有很长的历史了,过去用于改善钻石颜色的办法十分简单,比如1652年,人们就知道在镶嵌钻石时置薄箔于底部以提高其色调,或是用蔬菜染色剂、墨水等涂在钻石表面或腰棱以改善其颜色或提高色级。1905年英国化学家William Crookes发现了埋在镭的溴化物中的钻石可变成绿色的现象。这是放射性辐照改色的开始,到1932年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即可以使钻石颜色改善,又能避免放射性对人体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改色途径。
目前,辐照改色的途径主要有:
(1)镭照射处理(α粒子)(在氡气中着色更快);
(2)人工产生的元素镅辐射处理(α粒子);辐射后的金刚石进行强有力的清洗,可以不带有任何放射性痕迹;
(3)回旋加速器处理(质子、氘核、α粒子);用回旋加速产生高速运动的上述粒子来轰击金刚石,使之着色;
(4)线性加速器(高能电子);
(5)核反应堆处理(高能中子);
其中后两种是较常采用的,尤其核反应堆处理得到的金刚石颜色分布比较均匀。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加速器处理时,样品事先必须冷却,以防止辐射产生的热量使金刚石骤然升温造成热振荡,使样品破碎。处理的对象绝大部分Ia型,辐照的结果一般是绿色、蓝绿色,再加热处理就得到黄绿色、强黄色、橙色或橙褐色;对数量极少数的I型钻石处理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得到粉红色或紫色;Ⅱ型钻石的最终处理结果是棕色。
热处理一般都是和辐照处理相伴进行的,单独热处理的情况不多,前人曾有过单独热处理将Ia型金刚石变成鲜明的黄色,在不同条件下处理使Ia型和Ib型金刚石相互转变的研究记录。单独热处理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和气氛的匹配。
我们对湖南砂矿金刚石采用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的研究表明:其黄色、绿色和褐色等颜色金刚石的色心是杂质离子和放射性辐照产生的晶格空位。实验发现了孤氮中心(≥2.22ev);N3-N2中心(2.985ev,2.596ev);GR1中心(1.673ev);595中心(2.086ev);H3和H4中心(2.463ev和2.499ev);3H中心(2.462ev)。本区金刚石的颜色本质是由于存在联合色心。其黄色或褐色金刚石的颜色是由于多种色心的叠加,此结论与中科院地化所陈丰、郭九皋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区砂矿金刚石改色虽具多变性,但只要弄清呈色机制,控制温、压和气氛等条件,完全可以提高金刚石的档次。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金刚石中存在氢键,其具体存在方式(C-H,H2O,或OH)尚不清楚,认为它是金刚石中除N和B之外的第三种致色杂质元素,有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CVD镀膜是钻石颜色优化的一项新技术,一般在Ia型刻面钻石的冠部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镀上一层厚几个到几十个微米的天蓝色合成金刚石膜来仿造天然蓝钻石。
2.辐照处理钻石的鉴定方法
对于用人工辐照配合热处理而得到的绿、蓝、黄、橙、粉红、棕色钻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鉴别。
(1)光谱特征
1956年GIA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辐照和加热处理的钻石在595nm处有吸收,而天然钻石没有,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一吸收峰在高温处理(大于1000℃)中可以消失,但又会出现1963nm和2024nm两处新的吸收。因此595nm、1936nm和2024nm处的任一吸收峰是人工辐照的诊断谱线。
人工辐照成因的黄色钻石颜色是由H3中心(引起503nm吸收峰)和H4中心(引起496nm吸收峰)导致,而且一般以H4为主,显示496nm强峰。天然的黄色钻石往往以H3为主,显示503nm强峰。由于H4是收B氮集合体引起,因此不含B氮集合体的Ia型钻石经人工辐照后不会产生496nm强带。
人工辐照致色的粉红色钻石可显示595nm和637nm吸收线,而且在570nm处可见荧光线。天然致色的粉红色钻石主要显示563nm宽带。
在Ia型钻石上镀膜的蓝钻石常显示出N3中心和415nm吸收带,而天然蓝钻是由硼致色,不会显示415nm吸收峰。
(2)颜色分布特征:
人工辐照致色的彩钻常显示与其结构无关的色带,如环绕亭部的伞状阴影,环绕冠部的深色带及一侧深一侧浅的现象,这些分布特征在浸油中观察更为清晰。
CVD镀膜的蓝钻在显微镜下可于其腰、棱附近见到白色不规则体。
(3)放射性检测
用使底片感光的方法或盖革计数器可以检测出明显的残余放射性。用高纯锗γ-射线光谱仪,碘化钠γ-射线探测仪、闪烁探测仪可以检测出微量的残余放射性。
(4)导电性检测
天然蓝钻是半导体,在电导仪上的读数一般是20-70V,很少高于130V,而CVD镀膜的蓝钻常显示高于130V的读数。
3.钻石净度的优化处理-裂隙充填
除了颜色优化之外,设法提高其净度也是目前钻石优化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天然钻石中包裹体和裂缝会影响其净度。人们利用激光高能量、细光束,高准直度的特点,除去钻石内部的包裹体,提高其净度。
八十年代以色列YAHUDA公司发明了钻石的裂隙充填技术。他们首先用激光打孔至钻石内部暗色包裹体,用强酸将内含物溶出,再用其它折射率相近的物质将孔填上。填充后的钻石,其净度可提高2-3个级别。填充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有彩光充填”,这种传统的充填方法是以钻玻璃做为充填材料,填充后裂隙处保留有彩光,但这种彩光不象未充填之前的七色彩光,而总是呈现七彩光中两种相邻的颜色(比如黄绿、蓝紫等)。另一种是无彩光充填,裂隙处没有因充填而呈现双色彩光,是由C、H、O等元素组成的新的填充材料,研究者认为是一种透明的树胶。由于这种充填裂隙处不再有彩光,很难被发现,更具有隐蔽性。
宝石与放射性
为了改善宝石的颜色,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对宝玉石进行人工处理,以满足不同人对宝玉石的多种需求,核技术辐照改色就是所用方法之一。但一接触到“核技术”,人们首先想到了放射性问题,甚至对人工处理的宝玉石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其实,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核辐射是无处不在的。人一生下来就不同程度的受着核辐射的影响,在我们的周围,土壤、空气、水、食品、居室的建筑材料等,都含有一定的原生放射性核素,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以及宇宙射线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等等,都是自然存在的天然电离辐射源。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人工电离辐射源。如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尘、使用或生产放射性核素的部门排出的放射性“三废”,还有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使用的核仪表及装置,如加速器、钴源、γ探伤机、β测厚仪、χ射线机,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夜光表等,都会发出不同程度的射线。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对国民产生的辐射剂量称为国民剂量,我国国民所受照射中天然本底辐射占93.4%,其次是医疗照射,约占总剂量的4.21%。
放射性衰变是在原子核中发生的,与环境变化如温度、压力、湿度等无关,正因为放射性这一特性,使其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核技术在农业、医学、军事、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核技术进行材料(包括宝石)改性只是其应用的一个方面,用于宝石优化处理的辐照方法有三种:1.带电粒子辐照,较常用的是高能电子辐照;2.γ辐照,一般是用钴60作为γ源,故又称为钴源辐照;3.反应堆中子辐照,带电粒子辐照是利用高能电子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辐照宝石,通常所产生的感生放射性很小或半衰期很短、辐照后的宝石经短时间放置后便不会对佩戴者产生影响。γ辐照不诱发放射活性,采用反应堆中子对宝石进行辐照,视宝石的品种、内部所含杂质和辐照的积分通量不同,其感生放射性也有所不同,反应堆中子分为快中子、慢中子和热中子,其中热中子会激活宝石中的某些原子、产生较高的感生放射性,若其半衰期较长的话,辐照后的宝石则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待其放射性水平达到安全标准以下时才能投放市场,否则佩戴这种宝石是不安全的。由于不同的辐照方法在宝玉石中所产生的色调有明显差别,都存在着市场需求,因此利用辐照处理宝玉石的方法,现在还在采用,但用反应堆中子辐照方法,有些单位已不再使用。
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体,由于其放射性核素的特性,能自发的放出射线,为度量射线对物质的作用程度,引进了剂量的概念,在医学上用药物治疗疾病,要掌握使用的药物量称为药物剂量,而要知道人体受到了多少放射性照射,在辐射剂量学中提出了吸收剂量的概念,其物理意义是: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单位质量的物质中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多少的一个辐射量,也就是粒子授予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多少,吸收剂量不能反映生物效应的不同情况,即吸收剂量相同,因辐射类型(α、β、γ中子)或辐射条件不同(内、外照射,不同部位的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是不同的,大众所关心的是人体受照射后的生物效应情况,所以又引入剂量当量的定义,称为希沃特(Sievert),简称希(Sv)。这些是从放射性防护角度引出的常用单位,而任何放射性核素本身都有一定的活度,其大小决定于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存在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放射性活度的单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Bq)。如辐射源每秒发生一次衰变即为1贝可。以上这些国际制单位都是1975年以来,由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讨论推荐,并经国际计量大会(CGM)予以通过的,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为了便于对新旧辐射量及单位的比较,下表列出了上述单位新旧量的一些关系。
量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名称 符号 现行国际制
限定名称 曾用单位
吸收剂量 D 戈瑞(Gy) 拉德(md) 1Gy=100rad
剂量当量 H 希沃特(Sv) 雷姆(rem) 1Sv=100rem
活度 A 贝可勒尔(Bq) 居里(Ci) 1Bq=2.7×10-11Ci
用核技术对宝玉石进行加工处理,只是一种人工处理方法,是为了使宝玉石更加瑰丽多彩,对可能产生的感生放射性,理应受到严格控制,这不仅涉及到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道义问题,遗憾的是,目前国际上尚未制订出公认的允许标准,可供参考的是,美国对托帕石确定的总允许放射性活度为25贝可以下,且对所含的不同核素也作了不同的活度限制,其原则是半衰期越长限制越严,例如铯Cs137核素的活度被限定在1贝可。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今天,经辐照方法处理的宝石的残余放射性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出售用辐照方法处理的宝石不仅要有辐照改色的标识,还须有其残余放射低于安全标准的承诺。
普及放射性知识,加强辐射防护教育,有助于核技术的开发利用,减少公众对核能的恐怖感,全面科学的对待核设施及其产品的应用。
合成钻石
人们盼望已久的合成晶体家族的新成员——合成钻石即将进入国际市场。据亚洲珠宝杂志最新报道,今年九月份在香港和泰国分别举行的珠宝贸易展销会期间,美国吉米西斯公司的总裁克拉克先生向亚洲珠宝杂志披露,该公司生产的合成钻石将于明年一月份投放泰国市场。
设在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吉米西斯公司,通过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合作(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该公司中占有股分),对1996年从俄罗斯引进的生产合成钻石技术进行消化和改进,终于在1999年9月生产出彩色的和无色的合成钻石。
生产合成钻石技术所采用的原料是一些天然的金刚石碎片。所采用的生产设备由该公司自行设计并制造,每套设备的成本大约为33~38万元人民币,生产一克拉合成钻石晶体目前至少需要50个小时。由于规模小,生长周期长,至今月产量只有50~100粒。第一批无色的合成钻石晶体重1.3~1.6克拉,彩色的合成钻石晶体重达5克拉,刻面重量0.5~1.5克拉。无色的合成钻石的色度为G~J,洁净度为VVS2~VS1。彩色的合成钻石晶体的颜色有蓝色、绿色、粉红色、黄色和黑色。
吉米西斯公司已与泰国的一些首饰制造商合作,决定将合成钻石晶体加工、镶嵌后再出售。随着合成钻石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吉米西斯公司也将销售晶体和刻面,并计划将产品投放俄罗斯、中东和美国市场。合成钻石的价格介于合成碳化硅(一种外观和硬度非常类似钻石的合成晶体)和天然钻石之间,当前市场上合成碳化硅的售价大约是天然钻石价格的百分之十到十二。
合成碳硅石揭秘
仿佛一夜之间,几乎凡是涉及钻石之处都会带上合成碳硅石(synthetic moissanite)一笔,美国发现频道和ABC世界新闻极力渲染合成碳硅石和钻石惊人相似,一些钻石商打出“我们这里无合成碳硅石”、“100%天然钻石”的广告,美国C3公司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和开拓市场,这一切都使我们迫切地想知道,合成碳硅石是什么,怎样快速鉴定,未来将会怎样?
什么是合成碳硅石
合成碳硅石是一种钻石仿制品的注册商业名称,被称为最新一代钻石仿制品,是一种新的实验室合成宝石,1998年6月进入市场。它的硬度和热导率仅次于钻石,折射率高于钻石。尽管碳硅石在自然界中存在,但极为罕见,只出现在陨石、金伯利岩和碳酸岩中,粒度很小,不能用作宝石加工。钻石仿制品通常仅能模仿钻石的一、两项技术指标,而合成碳硅石的光泽、亮度、火彩等都和钻石极为相似,仿真性甚至超过当前的最佳钻石替代品——合成立方氧化锆。C3公司宣传它是钻石最好的伙伴。
合成碳硅石的原料唯一供应商是美国克瑞研究公司,它是开发、制造、营销由碳化硅制成的电子仪器的全球佼佼者,主要产品有微波仪器、动力仪器、蓝色激光等,它拥有47项专?/ca>
参考资料: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50/525593.shtml
④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食物:世界上最贵的煎蛋是纽约Le Parker Meridien酒店制作的煎蛋,一份这种煎蛋的价格高达1000美元。 2007年11月,美国纽约市一家餐厅推出一款单价2.5万美元的巧克力圣代冰激凌,打破最贵甜点吉尼斯世界纪录。。。。
钻石:“非洲之星第1”,也叫做“库利南第1”。因为它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切割而来。“库利南”总重量3106克拉(公制),共被琢磨成105粒钻石,共重1063.65克拉,其中“非洲之星第1”最大,重530.2“非洲之星第1”外型为水滴型,共74个面。“非洲之星第2”为由“库利南”琢磨出的钻石中次重的,重317.4克拉,方形,64个面,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具有鲜艳深蓝色的透明钻石,是稀世珍品,大粒者世界上仅有几颗,名钻“希望”,就是其中之一。
鞋子:是锐步公司为小艾推出的问题1特别复刻版,56万人名币,现在可能已经远远不止了,鞋上镶嵌256颗24.5克拉的钻石。全球一双,绝无第二 绝对真实 曾经在鞋的杂志上登过``
衣服: 美国宇航员的服装。每套价值900万美元! 世界上最贵的婚礼服由埃莱娜·甘维尔制造,价值730万美元
包:2010年11月23日,美国Mouawad公司的这款“1001 Nights Diamond Purse”(1001夜钻石包)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认证,成为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包包售价:380万美元(约合2470万人民币)
车:黄金跑车,28.5亿元。1000马力。平均每跑100公里将磨损掉近50克黄金。
香水:世界上最贵的香水~这瓶500毫升的皇室香水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水,价值215000美元。香水被装在一个水晶瓶中,瓶口镶有18克拉的黄金。这瓶香水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只生产了10瓶,只为固定的用户而生产的。这种香水也有低端产品。
饮料:新的豪华伏特加酒称Diva vodka 一瓶大约也会$ 1,060,000.00
⑤ 最好的钻石产地在哪里
最好的钻石产地在南非。不过南非不是最大的钻石产出国。
1、说到钻石,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南非钻石,南非钻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产量上并没有澳大利亚的多,说到南非的钻石史,主要是在1867年之后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南非成为世界上钻石出产量的主要国家,直到现在为止南非也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并且最有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
2、那么为什么说钻石最大的产出国是澳大利亚呢,据相关的新闻报道,在澳大利亚已经勘探出天然钻石储量最大石矿,钻石的产出量大约能达到25亿克拉,而澳大利亚占了6.5亿克拉,扎伊尔占5.5亿克拉。就目前的钻石开采来说,钻石的储存量能够开采25年,但随着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年都能发现不同地方的钻石矿区,而澳大利亚矿区最多,其钻石储存量也是最大的。
二、哪些国家钻石资源丰富:
钻石最大的产出国是澳大利亚,其次是南非那么哪些国家还有钻石资源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吧:
1、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可是近年来新起的钻石王国,不仅盛产钻石,而且钻石的质量名贵高档,其工业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占世界的13%和15%,各种钻石储量近4亿克拉,居世界第三。
2、俄罗斯
同时,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产出国之一,其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也是天然金刚石的主要产地,金刚石的产量90%以上来自俄罗斯。
⑥ 中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来源特征对比
根据现有的分析成果,将中国三个主要产地金刚石/钻石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见表9.9。中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颜色类型、生长结构、包裹体组成以及碳同位素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产于扬子克拉通的湖南金刚石/钻石和产在华北克拉通辽宁及山东金刚石/钻石的区别较为明显,而山东和辽宁之间虽然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区分较难。
表9.9 中国三个主要产地金刚石/钻石特征比较Table 9.9 Comparison of diamo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hree major diamond fields
1.本项目组;2.辽宁省地质局旅大地质六队,1975,1976;3.赵秀英,1988;4.池际尚等,1996a,1996b;5.黄蕴慧等,1992;6.罗声宣等,1999;7.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1990;8.马文运等,1989;9.谈逸梅等,1983;10.刘观亮等,1994;11.杨明星等,2002;12. 陈美华等,1999,2000;13. 王久华,2005;14. 郭文祥,1986;15. 郭九皋等,1989;16. 李海波,2006;17. 武改朝,2008;18.殷莉等,2008
中国三个主要的金刚石/钻石产于两个重要的具有太古宙基底的古老克拉通之上,虽然至今为止产于两个克拉通之上金刚石/钻石准确的形成年龄仍然缺乏系统的数据,但是基本的地质现象可以说明,两个克拉通金刚石/钻石最早的形成年龄都不会晚于古生代(华北辽宁和山东金伯利岩的精确侵位时间为470~480Ma±;而扬子地台最早的金刚石/钻石发现是在新元古代花山群洪山组底部(Yang et al.,2009;Li et al.,2011;刘观亮,1997,湖南原生金刚石找矿研讨会);显然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形成和两个克拉通的演化关系密切,或者说克拉通演化的过程和金刚石/钻石的成因及产地来源之间密切相关,这应该是产地研究的重要基础前提之一。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具有太古宙结晶基地的古老的克拉通,但其厚的岩石圈根部在显生宙发生了明显的丢失,地表地质学、捕掳体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据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在显生宙减薄了100km以上(吴福元等,2008;朱日祥,郑天愉,2009;高山等,2009;徐义刚等,2009;郑建平,2009;张宏福,2009;郑永飞,吴福元,2009)。虽然关于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至今仍然是争论很大的议题(陆松年等,2002)。多数学者倾向于该克拉通在古太古代就已开始形成陆核,其后大小不等的陆块在不同时代经历过不同规模的拼接,最后经吕梁运动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基底。克拉通的形成和发展演化大体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基底形成阶段,中元古代-三叠纪盖层稳定发展阶段和中-新生代活化等三个阶段(张国伟等,1996;翟明国和卞爱国,2000;阎国翰等,2007;刘敦一等,2007)。
华北克拉通在多个区域发现具有大于3.8Ga锆石年龄的岩石,但目前出露的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宙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因此,2.5Ga才是华北最早大规模形成陆壳基底的时间,但也有学者根据华北不同变质地体的P–T演化轨迹、岩石组成、构造样式、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现今统一的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是在中元古代(1.85Ga)形成的(Zhao et al.,1998,1999,2000)。
华北克拉通盖层稳定发展的早期阶段(1.85~1.6Ga)主要以拉张-裂解构造活动为主,表现为拗拉谷系的发育,拉张性岩浆活动以及早期变质基底的隆升(李江海等,2000),双峰式火山岩及碱性岩浆岩大多数分布在中元古代的拗拉谷内及其附近,第二阶段新元古代中-晚期(0.9~0.6Ga)的岩浆活动和第一阶段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分布范围明显局限;古生代末-新生代张性岩浆活动范围最广(250Ma-新生代),各种碱性岩浆岩和火山杂岩主要分布在中生代末-新生代形成的裂谷、断陷盆地及两侧,并且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演化模式。华北克拉通三个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在时间上分别与哥伦比亚(Columbia)、罗迪尼亚(Rodinia)及潘基亚(Pangea)三个超级大陆的拉张裂解时间段基本一致,显示出华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上和全球性大陆的裂解具有某种成生联系(陆松年等,2002;阎国翰等,2007)。克拉通古地幔以含石榴子石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及纯橄榄岩为主,地幔交代作用强烈,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路凤香等,1997);对地球物理、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地幔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就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的时间、程度和机制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即热/化学侵蚀和下地壳拆沉可以对华北克拉通的最后演化过程进行解释,目前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分歧(郑永飞,吴福元,2009)。在这个过程中,太平洋向东亚陆块的俯冲、晚石炭纪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俯冲、三叠纪华北与华南陆块之间的碰撞或岩石圈的拉张(减压)可能是其演化的动力学诱因(高山等,2009;徐义刚等,2009;郑建平,2009;张宏福,2009)。
Gao等(2004)对辽西晚侏罗世高镁中酸性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发现,这些火山岩具有高镁-铬-镍-锶含量和低钇含量,其斜方辉石斑晶有核部低镁与边部高镁反环带;并含有大量具2.5Ga前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岩石特征的继承锆石,其锶-钕同位素组成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榴辉岩包裹体部分熔融产生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产物的特征一致。上述特征排除了火山岩是下地壳部分熔融以及含水上地幔部分熔融或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物的可能性。认为它们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榴辉岩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一同拆沉再循环进入软流圈,随后榴辉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在上升喷发至地表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结果(Gao et al.,2004)。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则至少说明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时期岩石圈地幔曾经存在过地壳来源的物质,但是,就华北克拉通现在金刚石/钻石矿物包裹体和获得的碳同位素数据而言,并没有发现壳源碳同位素的特征(张宏福等,2009;本项目),因此,华北地台金刚石/钻石的形成时间应该晚于太古宙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早于金伯利岩喷发的480Ma。
山东蒙阴和辽宁复县金刚石/钻石矿区分布在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距离约550km,过去被认为是具有相同基底构造的华北克拉通东部块体组成部分,蒙阴金伯利岩和复县金伯利岩也成为确定郯庐断裂左行平移的重要证据(徐嘉炜,马国锋,1992;张培元,2001;乔秀夫,张安棣,2002)。但是根据两地太古宙结晶基底性质及火山岩浆作用的差别,有学者认为,这两个金伯利岩区岩石分属于新太古宙之前不同的陆块(胶辽陆块和迁怀陆块/冀东古陆),地层单元至少在新太古宙之前是难以对比的,新太古宙末各微陆块才以陆—陆、陆—弧以及弧—弧碰撞的形式拼贴在一起(翟明国,卞爱国,2000;吴昌华,2007)。根据两地金伯利岩中铬镁铝榴石、铬尖晶石、铬透辉石、镁钛铁矿、金红石、金刚石等巨晶组合的差异,特别是根据蒙阴与瓦房店两地金伯利岩中粗晶石榴子石地温曲线建立的岩石圈剖面差异,两地金刚石同生包裹体石榴子石形成温度的差异,两地分属于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两地金伯利岩在早古生代爆发侵位时,并不在相近位置。两地金伯利岩喷发时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具有显着差异,两地是独立的金刚石成矿省,它们不曾相聚也非同源岩浆产物(乔秀夫,张安棣,2002)。虽然我们对两地金伯利岩重砂矿物钙钛矿和斜锆石测年显示它们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480Ma的年龄,金刚石/钻石也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组成模式,但其中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组合、结晶度明显的差异及其形成温度存在的差异显示(金刚石中包裹体形成时蒙阴的地幔温度条件为1050~1250℃,复县的温度条件绝大多数变化在1083~1176℃之间)(Zhang et al.,1999;本项目;殷莉等,2008),两地岩石圈地幔在金刚石/钻石形成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和两地在新太古宙华北克拉通的碰撞俯冲或地幔柱活动过程的位置有关(Zhao et al.,1998;赵国春和孙敏,2002)。山东更靠近克拉通中部带,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和地幔柱中心较近,导致岩石圈地幔高温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金刚石/钻石生长速度快并且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频繁,后者金刚石/钻石的结晶度明显低于前者,并且含有较多深源的Ⅱ型金刚石/钻石,金刚石/钻石孤N→B中心转化获得的存留时间为1.78 Ga~0. 57 Ga(尹作为等,2005);相反,辽宁由于离开中部古元古代地幔柱稍远,岩石圈地幔温度稍低,金刚石/钻石结晶慢而完美,宝石级的比例更高,金刚石/钻石孤N→B中心转化获得的存留时间为3.01Ga~0. 71Ga(陈美华等,2000;Lu et al.,2001)。根据两地金刚石/钻石碳同位素均不出现古老地壳俯冲碰撞碳同位素的组成和两地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存在差异的事实,可以推断两地在钻石形成时可能华北克拉通不是一个完整的克拉通块体,山东金刚石/钻石形成于2.5Ga~480Ma时间范围内,而辽宁复县金刚石钻石最早的形成时间可能大于2.5Ga,但由于其时并不在华北克拉通主块体内,因此,没有受到太古宙拆沉再循环进入软流圈地壳物质的影响。
扬子克拉通陆壳的生长始于太古宙早期,具有古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生长年龄,但是具有新元古代地壳再造年龄,克拉通之下岩石圈地幔具有不同的前寒武纪年龄,但总体上比太古宙克拉通地幔更为富沃,密度较大。迄今为止,Re–Os同位素研究没有得到太古宙地幔年龄(Zheng,2006;于津海等,2007;Zheng et al,2008;郑永飞和张少兵,2007;Reisberg et al,2005;Yuan et al,2007;Xu et al,2008;Zhang et al,2008;郑永飞和吴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砂矿金刚石/钻石产区构造上位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古陆的过渡区域。关于扬子克拉通以及华夏地块基底的性质及演化争议较大,主要的焦点在是否存在华夏古陆(地块),古陆基底形成时间以及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方式及时间等(Li et al.,2003;廖宗廷等,2005;胡受奚和叶瑛,2006)。例如,扬子克拉通在多处地方发现大量2.5~3.8Ga太古宙年龄的碎屑锆石,湖北崆岭地区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Hf 同位素显示存在形成年龄约为3.2Ga 的片麻岩,锆石具有有负的εHf(t)值和早至3.5Ga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其源区岩石可能有>3.6Ga冥太古宙物质再循环作用的产物(Qiu,2000;柳小明等,2005;Zhang,et al.,2006;Jiao,et al.,2009);而华夏地块副片麻岩中也发现了年龄为3.2~3.3Ga的碎屑锆石,浙西南地区变质基性岩-超基性岩获得锆石3.2Ga左右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也说明华夏地块古老太古宙基底的存在(于津海等,2007;向华等,2008)。但研究显示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最早是Rodinia超级大陆形成时(0.9~0.8Ga)拼合的,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约1.0Ga),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之间存在一多岛弧共存的洋盆(包括原始大洋岛弧和大陆弧),华夏陆块以北的洋壳对扬子陆块以南洋壳俯冲,最终导致了华夏与扬子两陆块的拼合(Li & McCulloch,1996;陈江峰和江博明,1999;李献华,1999),这一认识得到了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地层对比研究成果以及蛇绿岩、元古宙花岗岩与火山岩、地质构造和古地磁的证据和扬子陆块南缘新元古代-显生宙沉积岩的TDM-t(沉积年代)证据的支持(Li et al.,1997;Li,1998;丁炳华等,2008)。其后,Li et al. (1999)进一步提出,扬子克拉通中心附近825Ma地幔柱的形成可能是最终导致Rodinia大陆裂解的起因。李献华等(2008)根据新元古代岩浆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的比较,进一步对扬子克拉通在1.0~0.9Ga两侧同时发生的洋壳俯冲活动进行了讨论,认为洋壳俯冲改变了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组成,使之选择性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和含水矿物(其中一侧可能是澳大利亚板块);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华南已从造山转变为陆内裂谷环境,板内非造山作用最早的岩浆活动发生在860~850Ma。并证实830~750Ma华南岩石圈底部存超级地幔柱活动的证据,从820Ma到约800Ma华南岩石圈的厚度可能从100km左右减薄到≤70km(Wang &Li 2003; Li et al.,2008;李献华等,2008;谢士稳等,2009);但沈渭洲等(1993)Sm–Nd同位素的研究认为,从西向东,江南元古宙古岛弧的时间变化从古元古代中期至新元古代,古岛弧的形成时间特续达13亿年(沈渭洲等,1993)。周金城等(2008)也认为,新元古代时期,华南是一个被消减海洋岩石圈俯冲带包围的孤立陆块,江南造山带经历过由岛弧形成、弧-弧碰撞、弧-陆碰撞最后到陆-陆拼合的过程,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与扬子地台联合组成广阔的地台区——华南统一大陆的时间晚至早古生代末期(加里东期)(周金城等,2008;薛怀民等,2010),总之,目前关于扬子克拉通及华南陆块基底及其岩石圈演化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没有确切统一的结论。
根据部分地学断面和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者认为现今扬子克拉通部分上地幔岩石圈是不均匀的,推测江南古陆南缘存在一个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深达300km的岩石圈龙骨(keel),其后,这个龙骨在华夏古陆拼贴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过程中遭受破坏和肢解,但湘西地区至今仍保留了较稳定、厚度大和冷的岩石圈地幔(刘观亮,1997,湖南原生金刚石找矿研讨会)。实际上,关于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质和演化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有学者认为和华北克拉通相比,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相对较弱,其岩石圈主要由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组成,主元素亏损程度低,扬子克拉通古地温曲线位于45 mW/ m2以上,略高于华北克拉通40 mW/ m2地温曲线以下(路凤香等,1997)。郑永飞和吴福元(2009)认为,现在比较肯定的是扬子克拉通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在中元古代时由于中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洋壳俯冲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可以鉴别出弧-陆碰撞、晚期拉张垮塌和大陆裂谷过程,华南钾镁煌斑岩中具有太古宙U–Pb年龄的锆石可能和俯冲碎屑沉积物的再循环有关,扬子太古宙地壳之下可能并不保存有厚的岩石圈根部(Zheng,et al.,2007;郑永飞和吴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钻石的包裹体类型出现了P型和E型相近的比较独特的组合(国际上只有若干个产地出现),金刚石形成温度1326.85℃,范围1167~1462℃,压力4.8~7.6GPa(郭九皋等,1989;刘观亮,1997,湖南原生金刚石找矿研讨会)(本项目得到T(Ni):1109℃,P:4.77~5.83GPa);同时在E型包裹体中发现了原生的榴辉岩有关的蓝晶石及金红石、柯石英包裹体组合矿物包裹体,而前人和我们的碳同位素分析具有显示出明显轻的碳同位素特征(δ13C值变化范围达到-26.06‰~+1.52‰),碳同位素是双峰式分布的,显示出金刚石/钻石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而金刚石/钻石良好的结晶度则显示,金刚石/钻石形成于岩石圈地幔的状态相对稳定的阶段,与辽宁及山东的岩石圈环境明显存在差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推测湖南金刚石/钻石最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以前,但也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甚至更晚形成的钻石,较大的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可能指示了1.0~0.9Ga发生洋壳俯冲过程的影响,而同一颗钻石中出现的P型E型包裹体共存的现象则可以用其后的地幔柱活动进行解释(Wang,1998 ;丁炳华等,2008;李献华等,2008)。
显然,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和扬子克拉通的形成时间都可以追索到太古宙,但2个克拉通的演化过程及古生代后的状况明显不同,其中和辽宁及山东金刚石/钻石产出时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分别属于相关的不同陆块,它们曾在2.5Ga和1.85Ga时发生碰撞拼合,1.8Ga左右发生分裂,两地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的组成有所差异,但其后两地古生代以前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在古生代晚期开始—中生代已经明显减薄或者被置换(徐义刚等,2009)。而扬子克拉通主体形成时间大约在1.8~1.6Ga,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则在中元古代时格林威尔期洋壳俯冲过程中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徐义刚等,2009;郑永飞,吴福元,2009),古生代以前原来的岩石圈地幔在中生代也可能已被置换(李献华等,2008;Liu et al.,2012)。
⑦ 济南钻石钱柜ktv 现在大包大约多少钱最多几个人
最多50人也没问题的。
大包200,15人左右的 (黄金时段)
⑧ 中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对产于中国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矿物的地球化学进行过多个视角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1)获得三个主要金刚石/钻石产地金刚石/钻石中大量矿物及熔体等包裹体的种类,这些矿物包裹体包含了国际上所确定橄榄岩型组合(P型)和榴辉岩型组合(E型);还在同一颗金刚石/钻石中发现P+E型包裹体组合。
在辽宁金刚石/钻石中发现的包裹体矿物包括:橄榄石、石榴子石、顽火辉石、铬尖晶石类矿物、透长石、金刚石/钻石、黄铁矿、石墨、复杂成分包裹体、高铜高氯包裹体、金红石、金云母、镁硅酸盐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碳化硅(包括六方的α–SiC和立方的β–SiC)、柯石英、自然铁、自然银包裹体、钾质长石、α–或β–石英包裹体、岩浆熔融包裹体、镍黄铁矿和钾盐包裹体(Irene S. Leung,1990;肖序刚等,1990;张安棣等,1991;路凤香等,1991;苗青等,1991;董振信,1991,1992,1994;黄蕴慧等,1992;郑建平,1994;赵磊等,1995;苗青,1996;池际尚等,1996;刘观亮等,1997;Wang Wuyi等,1998a,1998b ,1998c,2000,2001;郑建平,1999;亓利剑等,1999;李兰杰和郭起志,1999;刘惠芳,2002)。
在山东金刚石/钻石中发现的包裹体矿物种类包括石墨、橄榄石、镁铝榴石、镁铝-铁铝榴石、透辉石、绿辉石、铬尖晶石类矿物、金云母、金刚石/钻石、镁钛铁矿、闪锌矿、针镍矿、方解石(针镍矿和方解石都见于橄榄石包裹体内)、石盐、高钾高氯包裹体、高铜高氯包裹体、自然铁、自然银和含银铁-金合金包裹体、岩浆熔融包裹体、富铁石榴子石和绿辉石(张安棣等,1991;黄蕴慧等,1992;董振信,1991,1992,1994;陈丰等,1992a,1992b,1992c,1996;赵磊等,1995;池际尚等,1996;刘观亮等,1997;郑建平,1999;罗声宣等,1999;Wang Wuyi等,1998a,1998b,1998c,2000,2001)。
在湖南沅江流域砂矿型金刚石/钻石中共发现的包裹体包括橄榄石、斜方辉石(顽火辉石)、单斜辉石(铬透辉石、顽透辉石、绿辉石)、石榴子石(镁铝榴石、镁铝-铁铝榴石)、铬尖晶石(主要是铬铁矿)、石墨、柯石英、碳硅石、自然铬、高铜高氯包裹体、氯化钠、岩浆熔融包裹体、金刚石/钻石籽晶、镁硅酸盐包裹体、蓝晶石(已蚀变)、云母(金云母、白云母)、霞石(钠霞石、钾霞石)、碳酸盐(菱镁矿、方解石)、Si-Fe球粒、Si-Al玻璃(郭九皋等,1989;陈丰等,1992c;刘观亮等,1997,2009;龚平等,2005)。
前人对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种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基本相同,包裹体矿物以石墨、橄榄石、石榴子石、辉石和铬尖晶石等地幔来源的晶体矿物为主,包裹体类型包括橄榄岩型组合(P型)和榴辉岩型组合(E型),同时也发现有P+E型包裹体组合。其中辽宁和山东两地金伯利来源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组合特征以P型占主导,也兼有少部分的E型,在P型包裹体中以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合为主,二辉橄榄岩组合次之,这与其金伯利岩中地幔岩包裹体主要为橄榄岩类岩石一致,其中辽宁金刚石/钻石中的矿物包裹体成分相对较复杂,不仅有比较典型的P型和E型,而且还发现了复杂成分的包裹体组合和流体包裹体;而湖南地区砂矿来源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的详细研究资料还较少。
(2)发现了金刚石/钻石中存在的特殊组合矿物包裹体、流体和熔体包裹体,并提出了流体对金刚石/钻石形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苗青等(1991)在辽宁具有环带构造的金刚石/钻石中发现了复杂成分的包裹体组合,这些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硫酸盐和镁硅酸盐等,矿物组合显示出壳源物质来源的特征,说明金刚石/钻石也可形成于温度、压力较低的壳内环境。陈丰等(1992)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湖南八面体金刚石/钻石中存在球形和椭圆形高铜高氯包裹体,与其伴生的包裹体有大量碳质物,说明高铜高氯包裹体是从封闭在金刚石/钻石内的地幔流体晶出的,地幔流体中局部富铜并存在液相物质流体,间接证明了金刚石/钻石生长过程中存在流体的活动。郑建平等(1994)在辽宁瓦房店50号岩管的8颗八面体金刚石/钻石中首次发现了流体包裹体,立体显微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多以个体存在,并与石墨、金红石和金云母等包裹体伴生,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流体包裹体的状态、表面深度和成分表明,包裹体都是气相或液相的单相包裹体,深度大小不等,CO2为流体的主要成分,绝大多数还含有H2O、H2S和CH4,并利用氮浓度计算了其中一颗含流体包裹体的金刚石/钻石的年龄为1446.9Ma,作者认为富CO2流体包裹体及大量的金云母、金红石包裹体表明广泛的地幔交代作用诱发了地幔的富化、熔融形成岩浆及金刚石/钻石的形成。刘慧芳(2002)在辽宁1粒八面体金刚石/钻石中新发现了具六方镍黄铁矿和钾盐包裹体,对金刚石/钻石进行破碎,在双目镜下对包裹体进行详细的观察,镍黄铁矿为自形粒状的三六方对称晶体,生长在金刚石/钻石原生孔隙中,电子探针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矿物化学式为(Ni,Fe,Co)8.62~9.01S8,成分与镍黄铁矿相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不属于镍黄铁矿结构(立方对称),此外,在六方镍黄铁矿包裹体上还生成有磁黄铁矿,电子探针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磁黄铁矿微包裹体应属于六方磁黄铁矿;钾盐包裹体呈不规则的叠层状集合体,个体呈粒状或似片状,根据能谱仪和波谱仪的分析结果,该包裹体除钾盐(KCl)外,可能还存在CaCl2、KCl及MgCl2等包裹体。金刚石/钻石中这些包裹体的发现,指示了地幔中局部存在富钾、富氯和高铁镍硫的液相(或熔体)。
(3)通过对包裹体矿物的甄别和研究,获得了金刚石/钻石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
Wang Wuyi等(1998c,2000,2001)从商业性来源金刚石/钻石中随意挑选出约100颗来自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进行包裹体研究,共取出276颗矿物包裹体(压碎或者在空气中燃烧到800℃后使包裹体被释放出来),大多数包裹体显示立方-八面体形态,大小在30μm到300μm之间,进行电子探分析包裹体的主量元素,结果显示,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大多数为橄榄岩型来源,橄榄岩型包裹体种类包括橄榄石(53%)、镁铝榴石(14%)、顽火辉石(斜方辉石13%)、透辉石和铬铁矿(19%);利用橄榄石-石榴子石矿物对温度计计算得出包裹体矿物的平衡温度,瓦房店有一个高值(1367℃),其他值不高于1200℃,变化于1150℃左右,而蒙阴的温度值变化于1050~1250℃之间,平均值为1170℃。殷莉等(2008)应用适用于石榴子石橄榄岩相的单斜辉石温压计对金刚石/钻石包裹体中透辉石进行了计算,得出华北克拉通金刚石/钻石形成于1083~1194℃、5.3~6.1GPa的地质环境。
(4)通过对包裹体矿物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和统计,研究了金刚石/钻石形成和岩石圈地幔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产地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差异及演化。
Wang Wuyi等(1998a,1998b)在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中发现有共生于同一金刚石/钻石中的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组合,辽宁金刚石/钻石包含7颗富铁石榴子石、4颗绿辉石和1颗橄榄石包裹体,山东金刚石/钻石包含4颗橄榄石、1颗透长石和一颗柯石英包裹体,并利用电子探针和SIMS分析了它们的成分特征,石榴子石和绿辉石包裹体和来自世界其他产地的具有相似的组分,并显示玄武岩组分特征,都显示正Eu异常(δEu=1.64~1.79),两颗金刚石/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的Mg/(Mg+Fe)比率为91~92,明显低于来自同一金伯利岩管金刚石/钻石中橄榄石包裹体的值(92~95),认为含有“混合”型矿物包裹体的金刚石/钻石说明了寄主金刚石/钻石经历了复杂的生长历史,并指出这种包裹体的存在显示太古宙克拉通中也存在地幔柱活动。殷莉等(2008)收集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两地金刚石/钻石中包括橄榄石(62个)、石榴子石(80个)、单斜辉石(18个)和铬尖晶石类矿物(38个)等包裹体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成分数据,根据两地金刚石/钻石铬镁铝榴石包裹体在Cr2O3–CaO图解中大部分落入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区(G10),表现出高度难熔的特点,说明两地金刚石/钻石的结晶环境均以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为主;在Y–Zr相关图中,山东蒙阴金刚石/钻石全部落入亏损的方辉橄榄岩区,而辽宁瓦房店有个别点落入熔体交代区,显示两地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别;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矿物的主量元素显示,华北克拉通至少在古生代金伯利岩侵位时具高度亏损玄武质的难熔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蒙阴和瓦房店两地金刚石/钻石包裹体所反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都表现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
⑨ 山东钻石的颜色特征
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的颜色以无色和浅色为主,淡黄色和褐色的比例较大。20世纪70年代山东地质七队对西峪5个含矿金伯利岩体(筒)原生金刚石颜色的统计结果是,无色晶体占65.72%,淡黄色晶体占19.95%,浅棕黄色晶体占3.83%,浅蓝和浅绿色晶体占0.38%,褐色晶体占0. 28%,浅灰色晶体占9.65%,玫瑰色晶体占0.03%,乳白色晶体占0.08%,黑色晶体占0.09%(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1972)。罗声宣等 (1999)对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中钻石颜色的统计显示。无色晶体数量占51.61%,淡黄色晶体占33.29%,浅灰色晶体占6.85%,浅棕黄色晶体占6.3%,浅蓝绿色晶体占0.91%,褐色晶体占0.82%,玫瑰色晶体占0.09%,乳白色晶体占0.08%,黑色晶体占0.04%,紫色晶体占0.01%。含大量黑色石墨包裹体的金刚石,呈浅灰色至灰黑色,有时甚至黑色。部分具石墨化外壳的金刚石,晶体颜色黑色,不透明,晶体内部仍可为无色透明。具毛玻璃化蚀象的金刚石,晶体颜色乳白色,半透明,晶体内部仍可为无色透明。塑性变形滑动线发育的金刚石,晶体颜色往往呈褐色。另还发现少量具有绿色斑点的晶体,晶体表层的绿色斑点,为自然条件下放射性元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钟华邦,2000;王久华,2005;张培强,2006)。
图5.2 不同颜色的山东钻石
Figure 5.2 Shandong diamonds of various colors
根据2009年6月广州出入境商品检验局和中山大学合作项目对山东蒙阴钻石矿开采现场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宝石级金刚石样品颜色无色–白色系比例最高,占68.86%,其次为黄色系(17.95%)和褐色系(11.82%),还有少量绿色(占1.2%)和灰色钻石(0.45%),此外,还有很少量的金刚石表面存在色斑。统计数据与罗声宣等(1999)的统计数据较为接近,但彩色金刚石的出现频率降低。本项目收集的山东蒙阴地区钻石样品(408颗)实验室统计颜色主要为无色(41.42%)和褐色系(29.66%),其次为黄色调(17.65%)和灰色调(10.54%)等,发现少量绿色钻石(约占样品的0.74%)(表5.3;图5.2;图5.3)。民间记载显示,山东出现宝石级彩色钻石的记录在三地中是最高的。钟华邦等(2002)指出,山东钻石中曾出现一颗加工后为1.002ct的紫色系钻石(毛坯重4ct左右),0.5ct金黄色彩钻,1.03ct红橙色的彩钻;2010年9月,武汉全国宝石学会议期间,项目组成员在山东王久华处还见到数颗大小0.5ct的紫色、金黄色和绿色据说来自山东钻石产地的钻石成品。显然,山东的彩色钻石是真实存在的,其颜色来源可能与山东钻石存在的强烈的应变有关。
图5.3 2009年5~8月山东蒙阴金刚石矿金刚石颜色抽样对比
Figure 5.3 Sampling statistics of diamonds’colors of Mengyin,Shandong from May to August,2009
表5.3 山东701矿胜利一号大岩管出产钻石的颜色抽样统计表Table 5.3 Sampling statistics of diamonds’colors of Victory No.1 pipe, No.701 mine, Shan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