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产价格是指生产成本和什么之和
1.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是指反映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状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四种.
市场结构的特征:
第一,交易数量;
第二,交易商品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三,进入市场是否有障碍;
第四,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
2.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
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无差异;
第三,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化.
3.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P=AR=MR=d
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4.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⑵ 产品价格是由什么等要素构成的
价格构成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四个要素。生产成本是价值构成中C+V的货币表现,此外,按现行核算制度,还包括企业支付的属于M的贷款利息。利润和税金都是价值构成中M的表现形式。
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构成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所耗费用的总和,即成本。这是商品价格的最低界限,是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生产成本是商品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商品价格的生产成本,不是个别企业的成本,而是行业(部门)的平均成本,即社会成本。流通费用包括生产单位支出的销售费用和商业部门支出的商业费用。商品价格中的流通费用是以商品在正常经营条件下的平均费用为标准计算的。
税金和利润是构成商品价格中盈利的两个部分。税金是国家通过税法,按照一定标准,强制地向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征收的预算缴款。按照税金是否计入商品价格,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利润是商品价格减去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按照商品生产经营的流通环节,可以分为生产利润和商业利润。
产品
不同类型的价格,其构成的要素及其组合状态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是由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利润、税金构成;工业品零售价格由工业品批发价格加零售企业的流通费用、利润、销售税金构成。这两种价格的各个要素所占的比重也略有不同,如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利润所占的比重一般要高于工业品零售价格中的利润比重。
⑶ 论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转化过程。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指明,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观象,不一致倒是大量经常的现象。具体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上相一致。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价值为中心,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样,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各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内,不仅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之间有差别,而且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也不再一致,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同资本的数量有关。这样,就把利润的本质和起源完全掩盖起来了。
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对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的否定呢?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李嘉图产生了混乱。他既然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当然也就不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感到现在的生产价格和他原来坚持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发生了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篇里,第一次详细地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1)从概念上或质的规定性来说,商品的生产价格是从商品的价值引申而来的,是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说:“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m/C,并且像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样,它们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
(2)从生产价格的量的规定性来看,虽然从每个生产部门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是不一致的,但从全社会来看,利润总和与剩余价值总和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总和相等两命题”。在个别生产部门中,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从全社会来说,这种偏离情况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部分商品出售时比自己的价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时就比自己的价值低多少”。“如果把社会当作一切生产部门的总体来看,社会本身所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它们的价值的总和”
(3)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
⑷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生产价格由价值转化而来
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其中,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最终只能归结为剩余价值。因此,生产成本并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3)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其差额也就是平均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差额。但是,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多于剩余价值的部分,正是另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少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因此,从全社会角度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⑸ 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商品价值有何区别
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K.马克思说:“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页)。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
它与商品价值的区别只有一点:为生产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5)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商品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一般指商品单价,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正相关;
在单位劳动时间的总价值量为常量时,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⑹ 政治经济学中的 生产价格 名词解析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部门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其中,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最终只能归结为剩余价值。因此,生产成本并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
⑺ 什么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计算公式为: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成本价格是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或利润总量除以社会预付资本总量。各部门的平均利润是该部门的预付资本量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各部门之间通过资本的转移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原理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为商品的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前提。商品本来是按照价值(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进行买卖的,在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了。从一个生产部门来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
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因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则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相同的部门,二者才相等。
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的总和与平均利润的总和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也是相等的。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中心而上下摆动。
从每个部门来看,虽然生产价格似乎偏离了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这种偏离又是互相抵消的。生产价格归根结底是以价值为基础。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
⑻ 生产价格是指什么
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而商品的价值是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因而两者在质上和量上都有区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以价值为基础,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是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第二,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生产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第三,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的总额总是相同的。
选4
⑼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或者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等量资本在相同时间内获得的利润不相等。而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资本主义社会无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生产,都能够大体上获得与资本家预付资本成比例的利润,如果,等量的资本在不同有机构成的成产部门获得的利润有差距,就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和投入,从而引起个部门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结果是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为全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样就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他在数量上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只不过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议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⑽ 商品价格的组成有哪些
理论上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及价外费用,二是商品生产所产生的必要利润。根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中国商品的成本及价外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其主要表现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材料的价值,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成本内容。二是商品生产所需要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其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指国家通过立法,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费用。此项人工成本费用只计算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纳的部分。因为个人缴费已计算在工资总额以内。职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疗卫生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包括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如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妇女卫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设施,如文化宫、俱乐部、青少年宫、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职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物业管理费、上下班交通补贴。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如工作服、保健用品、清凉用品等。职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而支付的费用。包括职工宿舍的折旧费(或为职工租用房屋的租金)、企业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支付给职工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以及企业住房的维修费和管理费等。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包括工会费经费、企业因招聘职工而实际花费的职工招聘费、咨询费、外聘人员劳务费,对职工的特殊奖励(如创造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支付实行租赁、承租经营企业的承租人,承包人的风险补偿费等。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