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会计计量的方式都有哪些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是这些会计计量属性与现行税法规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需求的多样性和经营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过程管理,以保证企业能及时调整,顺应多变的市场要求。传统的管理成本计量模式依附于财务会计的账务体系,难以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提供用于管理决策的相关成本信息。
管理控制层成本:
管理控制层成本显示了一种典型的战术成本特征,它一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产生差异进行控制。由于现代管理控制强调过程管理,因此,对管理控制层成本需要与目标成本口径一致,进行跟踪动态纪录。
将增加间接成本库和按照动因分摊是现代成本计量的基本特征。降低管理控制层成本的途径有二:
一是按责任部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发生。
二是按产品生产预算降低料工费成本。
管理控制层成本是一种基于公司预算的战术成本,财务成本信息无法完全满足其要求,它需要采用多维成本计量,这种成本函数一般要假定为线性的。它主要通过作业层实际成本汇总和事前编制各种预算成本汇总所得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会计计量
‘贰’ 会计十个概念
39会计基本概念(一).mp4网络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https://pan..com/s/1bRv3YdTvRvJojrYNTeuGqA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叁’ 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 以历史成本计量 都有哪些啊
你说的有点模糊
‘肆’ 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成本、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1、成本包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机会成本。成本的概念外延包括其他两项。但是会计意义上的成本不包括机会成本。
2、实际成本是实际发生的历史成本。是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数据,不会因为时间或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3、机会成本是指从事某一种业务而损失别的业务的代价。这个成本不是会计意义上的成本。在财务核算中,不对机会成本做会计核算。但是在投资分析时要考虑机会成本。
扩展阅读:
机会成本是指从事某一种业务而损失别的业务的代价。例如一块土地本来是可以种小麦的,但现在种了大豆,那末大豆的机会成本就是本来可以种小麦而得的收益;再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例子,这个企业拥有5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别的一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500
000元,但现在只获利400
000元,可见,获利400
000元的投资的机会成本是500
000元,净损失100
000元。可见,机会成本不是指实际的货币开支,而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实际没有得到的损失。机会成本也可以说是由于经营了某项业务而放弃了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从收益角度看)的业务的损失。我们从事企业经营决策必须懂得机会成本的概念,这样才能真正评价企业投资究竟是否最为有利,到底是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经济效益,还是并没有做到。这里,我们要引申出经济利润和亏损的概念:
“经济利润(亏损)=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如果上述结果是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如果上述结果是负数,说明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继续引用上例,企业的会计利润为400
000元,机会成本为500
000元,两者相抵的结果,企业是蒙受了经济亏损100
000元。”
根据以上定义的“机会成本”概念,我们不难知道它有以下特性:
(1)机会成本不是指实际的货币支出,
(2)机会成本是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的业务收益。
所以,机会成本实际上是属于“收益”概念,不属于“成本”概念范畴。“成本”是指投入、消耗,“收益”通常指产出与成本的相对关系。把收益取个成本的名称,当然也未尝不可,但其经济意义仍然是收益。
实际成本是实际投入和实际应支付的金额作为其入账金额。
‘伍’ 会计计量基础有哪些
会计计量基础,指的是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5)历史成本还有哪些叫法扩展阅读:
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
1、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
2、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有时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3、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中,合并成本也是以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的公允价值确定的。
‘陆’ 在历史成本计算模式下,存货的历史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先进先出和加权平均是我们销售的时候结转成本的方法,试想我们卖出去存货,要结转成本,怎么结转呢,只能根据当时进货的成本结转,也就是先进先出或者加权平均。可是到期末是发现我们的存货贬值了,才会有历史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的问题,如果存货没有贬值是不会涉及这个问题的。亲,希望可以帮到你啊。
‘柒’ 现行准则规定在哪些资产计量中可以使用
一、现行准则规定有
历史成本
、
重置成本
、
可变现净值
、现值和
公允价值
五种
计量属性
可以使用。
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
会计要素
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
会计计量属性
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规定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或构建是发生的
实际成本
。本准则规定,在
历史成本计量
下,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是所付出的
对价
的
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承担
现时义务
的
合同金额
,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
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也成为
现行成本
,是指按照当期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
加工成本
和预计
销售费用
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
资金时间价值
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
存货资产
在
减值
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可变现净值计量仅适用于资产计量,不适用于负债的计量。
4.现值
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
折现
率进行折现的价值。
5.公允价值
我国2006年颁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对公允
价值的定义
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者
债务清偿
的金额。2014年7月23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
市场参与者
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
现时成本
或现时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捌’ 会计准则中哪些成本是用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历史成本的定义作修订,只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规定。
‘玖’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会计历史成本计量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拾’ 存货历史成本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购进原价、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