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收入,支出,费用的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方法
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
收入是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或提供资产的使用权等取得的款项或收取款项的权利。支出从狭义上理解,仅指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履行法定职能或发挥特定的功能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或损失;如从广义上理解,支出是一个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或损失。费用的涵义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围也小一些,仅指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因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成本一般仅限于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购置商品和提供劳务或服务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费用、商品进价以及燃料、动力等其他直接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重要的会计要素,体现着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度量,是计算一个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亏情况的主要依据。对这些要素进行会计核算的特点,是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突出的有虚报收入(人为压低或拔高)、虚列支出和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等。这已成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之一,会计人员有责任制止和纠正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
B.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支出是包括了费用支出和成本支出的。
你可以这样去理解他们的关系
收入-费用-成本=利润。这个是会计等式的其中一个。
C. 收入,费用,成本,支出的联系和区别
个人理解如下: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资产及权益的增加;费用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支出是相关单位为实现其职责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对企业而言是生产经营 活动这外的支出和损失。收入是流入,支出、费用、成本均是流出。费用包括支出及成本。
D. 收入、成本、费用,哪个对公司创造利润更重要
公司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那么如果想要提高一个公司的利润,有3条路可走,提高收入,降低单位成本,降低公司日常运营的管理开销。如果你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呢?到底是想办法开源好,还是想办法节流好?
答案是开源!也就是花更多的钱,去做更赚钱的方案。
对于个人来说也一样,省吃俭用,不如想办法开辟自己更多的收入来源,最好是开辟自己的躺赚收入来源,永远不能只有一条收入来源。那些财富自由的人多是躺赚收入来源多的人。同样不能被那句“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名言所误导,控制自己大手大脚的不良消费习惯同样非常重要。
E. 投资项目的收入利润成本和费用都有哪些
营业外收入 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的除外,列资本公积)等。
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形成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费用的总和,是项目从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到项日交付收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费用支出。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或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划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狭义的费用
狭义的费用概念将费用限定于获取收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耗费;广义的费用
广义的费用概念则同时包括了经营成本和非经营成本;
一,销售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的不同点在于,销售型企业的成本费用一般就发生在牛奶流出池子的时候,如卖出库存商品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支付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科目是费用类科目,也是费用类会计要素,发生时就会同时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生产型企业的某些所谓的“成本”、“费用”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过渡科目)等,本质上来说,他们是费用类科目,但却属于资产要素,而不是费用要素,未完工在产品的生产成本要在存货项目下列示。
二,因为生产成本表示的是资产,是牛奶与酸奶的中间态半成品。牛奶要先变成酸奶,这时由于还没有流出池子,因此发生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等酸奶再流出池子的时候才影响利润表。因此,同样是科目名称里带有“成本”、“费用”,在销售型企业和制造型企业里面代表的内涵确实是有差别的。
三,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通常包括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企业在不同交易中形成的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和损失不得相互抵销,应分别在“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
F. 成本和费用对利润的影响
成本和费用都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二者都很重要。不同的是,成本决定了你的产品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营业利润,控制成本是关键的一步;成本大体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一定程度下固定成本基本不可以再降低,其可控范围较小,只能加大对其变动成本的控制力度。费用当中有很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降低的,关键在于控制。每降低一分钱的成本或者费用,你就多赚一分钱。省下的都是净利润。
做好成本控制和费用控制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所谓的企业管理,除了管理人以外,就是管理钱,而钱在企业中的用途也基本上就是成本和费用了,所以说管理好了,效益就上去了。
拓展资料:
影响损益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
而影响利润总额的不包括所得税费用,其它的都包括,影响营业利润的不包括营业外收支和所得税费用,其他的都包括。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
①收入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②费用类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③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
⑤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制造费用是成本类科目,不影响当期损益。
G. 怎样分配收入、成本与费用三项才算合理
收入是根据企业当月开具的销售发票确认的,开多少确认多少收入。
成本是根据企业销售商品时发出的商品成本确认的。
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日常经营支出。
有收入必然有成本,没收入则不能确认成本,费用没有以上限制。
收入至少要大于成本和费用才有利润。
H. 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和成本哪个重要
不能断言说预算重要还是成本重要
在我个人理解:
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包括了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合理预算并在生产经营国过程中做好预算控制,能最大限度的让企业达成预期目标;
成本,如果仅仅是成本计算,无论计算得多么精确,都是已经发生不可更改的结果;如果题中所说的成本还包括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那是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中重要的一环。
I. 会计中: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四个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简单的说,费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
费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所有的企业经济利益流出都称为费用
支出是一个时间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来的
成本是一个具体化到每件产品的概念,我们通常用制造费用来归集,再分配到生产成本——XX产品等明细中去。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
(2)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及资产的定义,由于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
收入:指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如销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可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冲减或部分冲减预收账款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所有者投入资本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
如投资者投入设备,直接增加实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