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建筑工程成本分析
一、具体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亦称为“指标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来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差异成因,以及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此法简单易懂,操作便捷,广受欢迎。但在应用时,必须确保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可比性。比较法的常见应用形式包括:
- 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相比较,以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主客观因素,并据此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比较时,还需注意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若目标存在问题,应调整目标,以正确评价实际工作成绩。
- 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相比较,以此观察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并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 将实际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及先进水平相比较,以展现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的差距,并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亦称连环置换法,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分析时,先假设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逐个替换,比较每次计算结果,以确定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 确定分析对象,并计算实际数与目标数的差异。
- 确定该指标由哪几个因素组成,并按其相互关系排序。
-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 用各因素的实际数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
- 比较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总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吻合。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简化形式,通过计算各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确定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以上指标的比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先将比较的数值转化为相对数,再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这一过程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以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并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
❷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哪种
施工企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完工百分比法。具体说明如下: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至关重要。通常,建筑安装工程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对于复杂情况,如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规模庞大且工期长的单位工程等,可以灵活划分成本计算对象。
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当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这种方法基于工程进度的百分比来分配和确认成本及收入。
无法可靠估计时的处理:若施工合同的结果无法可靠估计,企业需根据合同成本能否收回来区别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则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确认收入,并在发生当期确认费用。
会计核算:在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费用时,施工企业需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一合同毛利”科目。合同完工时,还需进行一系列特定的会计处理,包括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等。
明细账设置与期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这两个科目需按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详细核算。期末时,这两个科目的余额需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