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费用划分考虑什么
扩展阅读
本地没有资源能卖多少钱 2025-05-04 21:54:08
国台嫡系产品哪个好 2025-05-04 21:53:57
锯铝板用什么电功工具 2025-05-04 21:44:08

成本费用划分考虑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08:48:37

㈠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正确划分哪几个成本费用的界线为什么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正确划分哪几个成本费用的界线?为什么?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拓展资料: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二、成本核算主要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㈡ 成本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成本费用即广义上的总成本。按企业会计制度划分,又分成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是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直接发生的人工、水电、材料物料、折旧等。期间费用则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㈢ 为什么要划分成本和费用都记入成本或费用不行吗

成本和费用划分主要是区分发生的开支是否直接与生产相关。
按照会计要素划分,成本和费用都属于费用类账户,但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核算期间费用,主要是管理、销售、财务费用,这三个是跟生成物直接关系的,但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相关。
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成本核算可以体现企业生产的收率情况,费用核算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成本和费用都是直接影响利润的指标,在生产环节,划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准确地获得产品成本资料,明确产品在生产领域的结构指标,准确掌握生产费用和非生产费用的构成比例,有利于对生产环节的管理,达到管理目标的要求,对利润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如果把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计入了期间费用,会减少利润,原因是期间费用直接计入本年利润。反之,如果把应该计入期间费用的费用计入了计入了生产成本,有可能会造成利润增加,原因是生产的产品不一定都能够在当月销售出去,没有销售出去的这部分产品列入的费用,就不可能减少本年利润。
【拓展资料】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成本上讲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人们“舍鱼而取熊掌”时“鱼”便是人们的成本,当商家投资时,商家的付出货币等便是商家投资的成本。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定会计期间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减少,是损益表要素之一。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费用作为损益类要素的费用,指营业费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便是采用这种狭义的费用概念,将损失作为一项与费用平行的收益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采用上述广义的费用概念。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㈣ 按成本定价我们需要考虑那些成本

定价是为保障盈利目标而采取合理的核价举措,按成本定价,在确定利润率的前提下核定成本费用总额,应考虑的成本构成明细,通常应根据经营成本、费用和其他支出具体情况一一审核,实践中,应涵括如下成本费用项目:
1,制造环节的直接生产成本;2,为生产制造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如管理费用);4,销售环节的各项开支(如仓储等物流费用);5,财务费用开支;6、其他与经营相关的支出;其他与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也应一并考虑。
以上只是列举普遍中的成本费用,具体成本费用项目应根据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㈤ 财务会计是如何划分成本与费用的

1、费用都是当期损益,就是经营发生的一些必要或者不必要的支出,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各项费用。比如水电,运费,电话费,汽车费,管理人员工资等等,这些都是你经营一个公司每个月都会发生的损益费用。
2、成本就是构成产品实体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并包括虽未构成产品实体但必须要发生才能有助于产品的构成的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机器机械的折旧费等
3、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4、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