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边际产量递减导致边际成本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与边际成本增加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因果关系。
边际产量递减与边际成本增加同时发生的原因是: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产量递减说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增加了,同时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也就增加了,故二者同时发生。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
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用MC表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消耗的成本增加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是:MC=总成本的增加量C/产量的增加量Q
2. 【西方经济学】边际成本为什么是递增的
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很类似,就是国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进口需求增加的数量……
3. 在网络经济学中为什么说“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最后一件产品的生产对于总成本的增加量。相似,边际收益指的是最后一件产品的生产对于总收益的增加量。
由于网络经济学中,用户需要获取的最重要“商品”为信息,而同一条信息对于不同消费对象而言是不需要成本增加的。也就是说,当网络中的“商品”诞生时,它的主要成本就已经消耗完成,继续利用该“商品”不需要增加新的边际成本。所以说网络中的边际成本不仅仅是递减,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边际成本降低,自然会引起边际收益的递增。
4. 为什么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可是变动成本却是在变的。也就是说,产量增加,变动成本也会增加。
在一定时期内,产量的增加,会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会使平均成本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定产量范围内”。由于产量的增加,同时会使变动成本增加。特别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现象的存在,产量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结合起来,在产量上升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变动成本上升,两者相互抵销。当平均变动成本的上升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时,平均成本就会上升。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5. 简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什么
简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断减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边际成本率=总成本的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成本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6. 边际成本为什么是递增的求答案
新的成本分类方法:
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 = 直接可变成本 + 间接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指的是厂房,设备,办公室。
直接可变成本,指的是原材料费用。
间接可变成本,指的是管理费用,运输费用,销售费用。
如果在原有产量的基础上,只多生产一件产品,那么增加的成本基本就是原材料的费用(直接可变成本)。但当边际产量逐渐增加,那么“间接可变成本”就不会不变了,而是也逐渐增多,以便配合新增加的产品数量。这就是说,随着边际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而增高的极限就是边际产量达到固定资产所能容纳的极限。
7. 边际成本为什么会递增
要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必须说清楚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这三个概念。
所谓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通常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它等于一定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的总和。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好了,现在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显然,在一定时期内,固定成本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产量的增加,只会增加变动成本,不会增加固定成本。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品分摊到的固定成本(因而也是总成本)会变小。这就是你所说的“扩大生产规模会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原因。这并没有错。
但是,请注意,扩大生产规模会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原因,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可是变动成本却是在变的。也就是说,产量增加,变动成本也会增加。比方说,1件产品用1份原材料,10件产品就会用10份原材料。但能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产量增加时,变动成本同比增加,从而平均变动成本不变呢?
不能。因为变动成本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劳动成本。在一定时期内,机器厂房数量不变,工人增加时,产量固然会增加,但由于每个工人使用的机器设备少了,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或说劳动的平均产量会减少。如果单位劳动的价格不变,则每单位产量上的劳动成本就会增加。这样,产量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就上升了。
由此,我们知道,企业的资本设备不变时,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果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在一定阶段以后会出现递减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产量递减。在劳动价格不变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会使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
可见,在一定时期内,产量的增加,会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会使平均成本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定产量范围内”。由于产量的增加,同时会使变动成本增加。特别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现象的存在,产量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上升。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结合起来,在产量上升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变动成本上升,两者相互抵销。当平均变动成本的上升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时,平均成本就会上升。
这样说来,生产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企业与经营决策中,不仅要考虑平均成本,更要考虑边际成本。
自己不懂,找个答案给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