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商业银行如何减少利息成本
扩展阅读
ps怎么用贝塞尔工具 2025-05-07 09:45:56
世界上哪个地区有钻石 2025-05-07 09:16:56
人力资源如何取名字 2025-05-07 09:04:56

商业银行如何减少利息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6-12 23:58:59

㈠ 如何降低银行贷款成本

在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利率。如汽车贷款,有的银行执行基准利率,有的则将利率上浮10%-20%。一般说,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当地信用社,也可能低于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同时,贷款是否要支付手续费、抵押物是否要评估,都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不能仅凭贷款利率来认定银行信贷产品的价格高低,而要综合各种货币支出因素、贷款期限、贷款金额来选择银行。
归还贷款有多种方式,常见的包括月均等额还款和月均等本金还款,两种方式的货币成本支出差异甚大。前者的货币成本较大,但前期还款压力小;后者的货币成本较小,但前期还款压力大。此外,多数银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期内一次"大额还款",若有闲钱但又不足以全额还清贷款,不妨先还一定数目,以减少贷款总额,从而减少利息支出。

㈡ 银行怎样减少费用开支

1、明确控制责任,完善成本内控体系。成本控制由谁负责,由谁把关,应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把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落到实处,落实到各个经营环节,要求各环节对节约和降低成本承担经济责任。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要借鉴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完善成本内部管理体系,主动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按照有进有退原则,优化客户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健全控制制度,严格遵章办事。商业银行的各项成本费用都有确定的内容,每项支出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能混淆。这是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以此为依据和基础。通过执行各项制度,使各项费用的开支,控制在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内。

3、建立信息网络,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建立系统或网络,收集、整理伽工、传递行内行外的有关经营成本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偏离成本目标的因素和原因,采取措施,排除影响,使偏离成本计划的偏差趋向平衡,使影响成本计划的外部因素尽量减少,使控制系统的运行摆脱干扰,保证成本控制正常进行。

4、采用先进方法,有效降低成本。商业银行成本控制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成本控制,就是只从节省开支,消灭浪费的节约途径去控制;二是相对成本控制,就是节约、开源双管齐下,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又通过成本量利分析,把握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最佳业务收入量或资金运用量。

5、科学预测分析,加强日常管理。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控制阶段,即成本控制循环中的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考核阶段。成本控制的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目标成本,控制成本计划,规定成本限额,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控制执行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执行成本计划,控制费用,成本限额以保证实现成本目标;成本控制考核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研究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借以纠正偏差,评定考核业绩,修正成本控制的设计和成本限额。通过上述工作,把日常银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抓好、落实,为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㈢ 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利息支出和降低财务费用

一、在贷款形成过程中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应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将短期贷款归还,即使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展期,再转为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在贷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年度网络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一般而言,大型基建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有资金存量的形成,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对质保金不必全额贷款,在确保生产经营支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折旧、利润等)统筹安排,只需贷进与生产经营第一年资金存量的差额即可。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应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确保资金能沉淀下来。
四、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规模,企业还可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固定原料供应方的资金支付采用由买方付息的银行承兑方式。
这对原料供应方来讲没有任何影响,货款依然可及时收回,不同的是收款方式由电汇或者支票转变成了银行承兑汇票,收款期限并不延迟,但对于企业的利息支出却有较大影响,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一笔可长期使用的流动资金,执行的却是可能比短期贷款利率还低的利率(通常票据贴现的时间为半年,但各银行对贴现率有较大自主权,可以通过与银行的谈判取得有利的贴现率)。

五、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65天)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本质上是一种短期非承诺票据,只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在银行间供养市场交易,不对社会公众发行,有利于改变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为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其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情况确定,但一般会比同期贷款平均低2-3个百分点,这对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资金运作,企业力争以最合理的贷款结构实现最小的贷款规模,执行最低的综合贷款利率,多管齐下减少利息支出,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㈣ 银行降低成本

目前疫情让实体经济运转困难,急需救助。缓解是多方面的,金融方面是降低他们的综合融资成本。

综合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融资而需要花费的利息、担保费等费用。其中,兴趣是主要的。银行是融资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所以也是盈利的主体。

但近年来,经过几轮降费让利,银行的利润水平本身就在不断下降。

这样的利润水平已经可以用微薄来形容了。虽然银行业整体利润还是很高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大不等于强。我们银行规模大,所以即使乘以很小的ROA,总利润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个ROA水平真的不强。

这些利润需要覆盖可能的风险、纳税、补充资本、分红(很多大中型银行的股东是政府,银行分红也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所以银行的利润并不是越低越好,需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其中,以利润弥补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接将利润用于留存资本;第二,如果银行盈利能力太差,其股票估值就会太低,股票就卖不出去,所以银行有必要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

参考号:《银行还有多少让利空间》

这时候如果再盈利,银行的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银行就开不下去了,从而影响银行对实体的支持。

而且要盈利。那么,只能从银行的成本端仔细挖掘,看看能省下什么钱。

因为银行太大了,一点点比例也是一大笔钱,所以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放过成本的每一分钱。

一般来说,我们的结论是银行有五大成本:

资本成本:负债的成本。

业务费用:主要指业务和管理费用,包括员工工资、行政办公、业务拓展、折旧摊销等。

风险:主要指信用成本,即银行贷款等资产中的不良资产损失。在会计上,可以用明含橘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来表示(虽然不完全等于当期不良资产损失)。

资本成本:大致等于合理利润。开银行需要资本,如果资本不能合理盈利,就没人会开银行.

税收成本:所得税等。相对固定,一般不分析。

从最近的消息来看,中国的政策当局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降低这些成本。

一、资本成本

资本或债务的成老皮本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债务的直接成本。比如存款利率、同业负债、债券发行和其他负债。银行间债务和债激团券的利率一般与货币市场挂钩,因此央行需要降低MLF、OMO等政策工具的利率,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降。比如麻烦的是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相关性较弱。但是,银行间对存款的争夺非常激烈,存款利率往往很高。这时候就需要存款自律机制,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款利率。

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间接增加了存款成本。以10%的费率为例。银行以5%的利率(每年向储户支付5元存款利息)从100元吸收存款,但只有90元可以使用,其余10元必须存入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不能使用。所以实际存款利率就变成了5.56% (=5/90)(这里可以不考虑存款准备金收取一些利息,很低)。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提高了实际存款利率。

因此,政策当局可以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等。)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因此,4月15日有两条新闻。首先,RRR削减:

二是引导存款利率下降:

第二,商务成本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平时让银行节省一些开支.“业务和管理费用”的一半是雇员的工资.连银保监会的领导都知道中国银行业员工工资低,所以.算了,不存在这里了.其他费用可以省下来.但其实他们也攒不了多少。比如科技投资,不投资就被时代抛弃.

银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2021年3月2日)

三。风险成本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所以银行会想尽办法控制资产质量。但所谓风险成本,本质上是银行的不良资产损失,只是在会计上体现为银行当期计提的拨备。

中国银行业经历了2012-2016年的不良资产大周期,之后几年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中国的银行业一直有“以一个好的来弥补一个道歉”的传统,所以在这些资产质量稳定的年份,很多银行还是会大量计提。其实没有那么多风险,只是在会计上形成了“信用成本”。

现在储备足够了,但实际上,储备可以少一点。几百块钱的拨备覆盖率有点高。

这是4月13日全国例会上说的:

2020年还提到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2020年疫情期间,银监会发布《关于阶段性调整中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阶段性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求。然而,在财务报告之后,没有一家银行下降.

四。资本成本

资本的本质是银行资本的机会成本。所以在货币宽松的时候,如果整个社会的利率下降,资金成本就会降低。

还有一点就是适度降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国内很多银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主要是大型银行和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出于审慎目的,他们保留更多资本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额外资本留存过多,也会闲置。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像平时囤积粮食一样,只是有一个囤积多少的问题。

如果适度降低资本充足率,也可以节约成本。财务上,银行的股权乘数会上升,ROE也会上升。

好在这些降成本的操作都在一个一个的解决。最后,通过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客户的利率或收费,将节省下来的成本让渡给企业,从而实现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目标。

本文源自王剑的角度

相关问答:什么是贷款减值准备?

简单说来,贷款减值准备也就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就是银行放贷给客户后收不回来的坏账准备。比如,银行贷款给客户3000万,客户拿到这笔钱后,由于环境变化或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这笔款项,此时银行就要按照预计能收回的金额与原贷款金额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意义:

1.满足政策要求:这部分资产仍归银行所有,而不是商业银行将实际失去这部分资产的财产权。

2.调节利润:少数银行为完成总行业绩要求,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从而使营业支出增加,进而调节利润。实际上“隐藏”了银行的经营利润,对银行经营的实质利润并无任何影响。

相关问答:资产减值准备和发放贷款及贷款减值准备有何不同?

谢谢邀请。

减值准备一般是在资产可能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计提的。

1.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资产减值准备的对象可能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当然,也可以包括贷款和应收账款。贷款减值准备的对象,只包括贷款。

2. 一般企业涉及到的资产减值准备有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等等,而银行多数都会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和方法是根据资产的性质来的,比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计量。要关注的因素是存货是否存在毁损、陈旧过时或者价格下跌。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

4. 资产减值准备中,有些是计提之后不可以转回的,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款减值准备是可以转回的。

以上是财会小童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