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购买债券成本按什么确定
扩展阅读
原始工具有什么特征 2025-07-23 16:16:25

购买债券成本按什么确定

发布时间: 2023-06-01 12:57:52

1. 关于债券成本的计算

债券成本就是债券实际负担利率。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债券成本=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税率)/发行债券收入*(1-发行费率)

2. 债券的本金是按购买价格算还是按面值

按面败汪值和定的6.5%单利计算利息,本团衡金当然是1000,察或仔但是你的成本是1008。
本利和2500*1000(1+5*6.5%)

3. 债券成本是多少

1、债券个别资本成本=(1000*5%)×(1-25%)/1000(1-2%)=3.83%

优先股个别资本成本=(500*6%)×(1-25%)/500(1-3%)=4.63%

普通股个别资本成本=[1.2/10(1-4%)]+5%=17.5%

2、债券占筹资总额权重=1000/4000=25%

优先股占筹资总额权重=500/4000=12.5%

普通股占筹资总额权重=2500/4000=62.5%

3、该筹资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5%*3.83%+12.5%*4.63%+62.5%*17.5%=12.4%

拓展资料:

发行债券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债券发行是证券发行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债券形式筹措资金的行为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发行者以最终债务人的身份将债券转移到它的最初投资者手中。

银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平均摊销。摊销方法应余仿采用实际利率法。

分期竖慎纤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区别情况处理:

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本科目(债券溢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等科目,孝散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本科目(债券折价),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4. 债券初始计量成本如何确认


债券初始计量成本如何隐老野确认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分别就"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其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括的、已到付息期灶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含野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债券初始计量时成本如何处理?
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录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录是:
借: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借: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分录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债券初始计量成本如何确认?

5. 会计菜鸟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前辈,关于买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长期债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取得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以谈颂衡下原则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债券投资樱誉,按实际支含做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权投资1000
财务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1010
希望能帮助到你!

6. 债权投资初始成本怎么确认

债权投资的搭答初始计量时, 初始入账价值确定:

1、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应当以金融工具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取得成本为基础确定。

2、相关的交易费用,如果是为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而发生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包括在投资的或毕入账价值中,如果是为取得其他投资而发生的,则应当包括在投资的入账价值中。

债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债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衫枝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期初账面余额或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利息调整摊销额,也可能在借方)


7. 企业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成本应为( )。

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成本就是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投资成本就是初始确认金额。
一、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侍销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二、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轿谈晌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的面值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三、债券的付息期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闭锋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
四、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是发行人承诺以后一定时期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报酬的计算标准。债券票面利率的确定主要受到银行利率、发行者的资信状况、偿还期限和利息计算方法以及当时资金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8. 购入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是按什么计算

购入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是按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9. 如何计算债券资本成本

由于利息费用计入税前的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减所得税的作用。因此按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借款或券成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Kb----债券资本成本;
Ib----债券年利息;
T----所得税率;
B----债券筹资额;(或称债务本金)
Fb----债券筹资费用率(=筹资费用/筹资总额)。

式中:Rb----债券利率。

拓展资料:
1.债券成本
是由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筹资费用组成,一些资料里也叫债券资本成本。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相同,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
2.长期债券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为:长期债券的资金成本=长期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筹资额×(1-长期债券筹资费用率)。在计算时,分子计算年利息要根据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分母筹资总额是根据债券发行价格计算的。
长期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长期债券成本率=[按借款总额计算的年利息额*(1-所得税税率)]/[借款总额*(1-筹资费用率)]*100%。
3.由于利息费用计入税前的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减所得税的作用。因此按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借款或券成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式中:Kb----债券资本成本;Ib----债券年利息;T----所得税率;B----债券筹资额;或称债务本金)Fb----债券筹资费用率=筹资费用/筹资总额。或式中:Rb----债券利率。
4.公司债券资本成本计算:一般模式:公司债券资本成本率=/1-手续费率折现模式,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与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相同,也分为股利增长模型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不同点在于不考虑筹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