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装配式采购总成本包括哪些
扩展阅读
开个废品站需要什么工具 2025-05-16 12:17:15
石油钻工都干什么的 2025-05-16 12:06:28
男人身上有石油怎么处理 2025-05-16 11:44:40

装配式采购总成本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5-21 19:29:51

‘壹’ 配装成本项目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

配送成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配送成本指配送中心为了开展配送业务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根据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广义的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包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费用、仓储保管费用、包装费用、流通加工费用、装卸搬运费用等。可见广义的配送成本的构成是最复杂的,几乎涉及到了物流成本的各个构成项目。因此在核算分析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具体分析,要避免配送成本费用重复交叉,夸大或减小费用支出。而狭义的配送成本是指配送环节所特有的主要成本费用,包括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即:

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一)配送运输成本

配送运输成本是指配送车辆在完成配送货物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车辆费用和配送间接费用。

1.车辆费用
车辆费用是指配送车辆从事配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以下项目:
(1)工资
工资是指支付给配送车辆司机的基本工资、附加工资及工资性津贴。
(2)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是指按规定的工资总数及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3)燃料
燃料是指配送车辆运行所耗用燃料,如汽油、柴油等费用。
(4)轮胎
轮胎是指配送车辆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的费用支出以及轮胎的翻新费用和修补费。

(5)修理费
修理费是指配送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和修理所发生的工料费、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费用。

(6)大修费
大修费是指配送车辆计提的大修理基金以及车辆大修竣工后调整的费用差异和车辆超、亏大修里程定额差异应调整增减的费用。

(7)折旧费 折旧费是指配送车辆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8)养路费 养路费是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9)公路运输管理费
公路运输管理费是指按规定向运输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

(10)车船使用税费 车船使用税费是指企业按规定向税务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使用税。

(11)行车事故损失
行车事故损失是指配送车辆在配送过程中,因行车肇事所发生的事故损失。

(12)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的车辆费用,如行车杂支、随车工具费、防滑链条费、中途故障救济费、司机和助手劳动保护用品费、车辆清洗费、冬季预热费、由配送方负担的过路过桥费等。

2.配送间接费用
配送间接费用是指配送运输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配送运输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包括配送运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配送运输部门为组织运输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及业务费用,如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等;配送运输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用;直接用于生产活动,构成营运成本但不能直接计入成本项目的其他费用。

上述车辆费用和配送间接费用构成了配送运输成本项目。配送运输成本在配送总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很大,应进行重点管理。

‘贰’ 采购成本包括哪些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其中,
(1)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枯笑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2)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扰渗费。
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存货所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中。
(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缓败脊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
①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②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③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叁’ 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哪些

材料采购成本主要由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两部分构成。

具体如下:

1、材料的买价:购买材料,结算价款即买价。

2、采购费用:支付各种材料采购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拓展资料:

材料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日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

采购是企业开展工作的首要环节,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了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成本费用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于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控制好材料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

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使材料采购成本总体下降,将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肆’ 总成本包括哪些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即: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意义
通过总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计算期的总支出,将总成本与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比较,能获得有意义的分析指标。
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往往对于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有重要意义。
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相结合,便能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公式:
总成本TC(total cost)是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变动成本(TVC)之和。因此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之上,两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的数值。总成本曲线的特性完全取决于总变动成本曲线的特性,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也是先递减地增加,后递增地增加。
TC=TVC+TFC
TVC=C(Q)
TFC=C0
TC=C(Q)C0
图2 总固定成本
总变动成本记作TVC(total variable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可变投入的总花费。TVC=f(Q)。
总固定成本记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不变投入的总花费。由于在生产中不变投入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即在短期内固定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变化没有关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伍’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造价与成本

随着政府对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性推动,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建设了样品房、试点工程、安置房等一系列项目。从目前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传统建筑,让装配式有一点“叫好不叫座”的意味,这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从而直接影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展。因此分析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造价成本构成,非常有必要。
工程建造成本的构成
建筑工程造价由直接费(“人才记错”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企业慧扮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构成。其中直接费是构成建造成本的主体部分,也是工程取费的计算基础,直接费的变化对工程造价变化起决定作用。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与传统现浇施工模式在直接费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主要有:
1.预制构件的生产费、运输费、安装费。
2.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的费用。
3.维护体系的抹灰及保温工程的费用。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保温装饰一体化,现场不需额外的抹灰及保温工作。
4.钢结构的防腐及防火费用。
因为两种结构的基础费用相差不大,后期装饰工程及安装工程相同,本文重点对比分析某试点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土建工程直接费(即“人才记错”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同时全面分析两种建造模式的建造成本,以分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造的成本构成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模式相比较的优势。
▼ 表1 两种建造方式的上部主体结构形式
两种建造方式经济指标对比
基本工程量对比
试点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870平方米,两种建造方式的主体结构工程量见下表,表中工程量为每平米用量:
▼ 表2 两种建造方式的主体结构工程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
1.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形式可以极大的降低现场湿作业的工作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既节约了混凝土用量,使砼用量下降了5%,同时相较纯钢柱节省钢材,而且又免去了柱的模板及脚手架。
2.采用PK预应力叠合板使其钢筋用量较现浇结构节约了4%,混凝土用量节省32.2%,同时免去了模板及支撑。
3.采用预制装配式的钢结构,其砼用量相当于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65倍,其总用钢量为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5倍。
两种建造方式上部主体结构工程造价的对比
2.2.1 造价构成
这里主要对比采用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其直接成本的不同。通过查询相关的《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工程造价信息》,两种不同方式造价如下:
1、预制装配式钢框架上部主体结构造价如下表所示:
▼ 表3 预制装配式钢框架上部结构造价
注:表中合价为直接费中人、材、机费用合计。
由上表分析可知:采用预制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其梁、柱、楼板、墙板等主要构件分别占总造价的26.87%、18.171%、15.726%、30.777%,防腐及防火占总费用的4.418%。
2、现浇混凝土框架上主体结构造价如下表所示:
▼ 表4 现浇混凝土框架上部主体结构造价
注:表中合价为直接费中人、材、机费用及专业施工项目措施费总和。
由上表分析可知:采用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施工模式时,其梁、柱、楼板、墙板等主要构件分别占总造价的20.22%、16.22%、25.30%、30.5%。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建造方式的造价组成可以看出:
1.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造价明显高于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比传统现浇方式每平米贵360元。
2.装配式钢结构形式采用的PK叠合楼板造价为92元/m2,占总造价的15.7%;现浇混凝土框架形式采用的现浇楼板造价为157.97元/m2,占总造价的25.3%;对比二者的造价可知,虽然采用PK预应力底板的成本较高,PK板制作安装费用为87.56元/m2,但是其可以节省模板支撑的费用,现浇模板的模板费用为59.71元/m2,并且可以节约部分钢筋及混凝土用量,其造价与现浇板相差无几。所以,老碧冲相对于全现浇楼板,PK预应力叠合板其经济性较好。
3.装配式钢结构形式所用墙体造价为18元/m2,占总造价的30.78%;现浇侍歼混凝土框架形式所采用的传统砌体墙体造价为190.59元/m2,占总造价的30.5%。墙体在二者总造价的比重都比较大。传统的砌块墙体现场湿作业多,工作量大,并且过梁及构造柱的施工程序比较繁琐,有大量的模板及脚手架,导致其墙体造价相对其他构件较高。而预制墙体主要是墙体生产费用较高导致其造价高昂。
4.装配式钢结构的防火防腐费用较高,其造价为43.52元/m2,应得到足够重视。
2.2.2工程造价经济性分析
注:主体部分指的是梁和柱这两部分。
从两种不同的建造方式其主体各部件的对比中可以发现:
1.墙体在两种不同的建造方式的结构中都占有最大的比例,预制装配式结构为79%,现浇混凝土框架为30.53%,大体一致;墙体造价高主要是由于其用量大。另外一方面,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砌筑墙体湿作业量大,且有模板及脚手架的搭设,施工繁琐导致其造价高;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墙体造价高主要是因为材料价格高。
2.楼板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中造价占比为73%,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造价占比为25.3%。可见PK预制板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比现浇混凝土楼板高。
两种不同建造方式造价人、材、机指标对比:
注:总工日是工程计量的时候统计人工费的一个依据,比如修一间房子,有5个工人,每天如此,修了一个星期7天,那么总工日就是35个(5人*7天),一天的工日就是5个(1天*5人)。
由上表分析可知:
1.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人工费要比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节省38%。由此可见,采用装配式的钢结构体系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面对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这一优势会愈加显着。
2.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材料费比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高出85%,主要是其墙板预制构件价格比较高,同时用钢量大。
3.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其机械费为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的26倍。主要是各预制构件的吊装安装工作量比较大。
本文介绍了关于“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造价与成本”的内容。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陆’ 采购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采购成本包括采购物品的价格、运输费用、关税、保险费用、库存成本、采购人员的薪酬和其他相关费用。

‘柒’ 采购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采购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购物资、设备本身的价格,也就是产品价格;
第二:运费,将物资从供应商送至配送地点所需要的运输费用;
第三:装卸费,将物资装车、卸车所需要的人工或机械费用;
第四、还有就是税费,包装费,垃圾清理运输费等其他费用。
本人从事采购工作10余年,字字手码,若有其他问题,可以关注本人,追问即可。如果本回答,对您有帮助,请采纳、点赞。

‘捌’ 装配式建筑推广的重点造价成本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造价成本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它的推广却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装配式住宅为啥不受待见呢?其中确实不乏技术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成本的枷锁。本篇,将为您解释装配式建筑成本之“惑“。
2016年9月底,国务院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从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从经济发展全局看,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国要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还面临哪些困难,应当如何解决呢?
困惑:
技术有待完善,每平方米成本高出约100元-200元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它的推广却非顺风顺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
装配式住宅为啥不受待见呢?
这其中,确实有技术不够成熟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的主体结构问题不大,但也表现出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缺点。“一些建筑实施单位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还比不上传统建筑。”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举例说,拆分方案不合理,会造成土建造价上升30%;构件吊装时,各工种配合不好,轻则费时返工、重则会造成伤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
“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反复试验来完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会清表示,他们从2014年起,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磨亮旅钢结构住宅的技键迅术攻关,在今年年初已经攻克了防火、防腐、隔音等难题,“比起传统建造的水平,装配式建筑的水平只会更高。
相较技术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制约显得更为明显,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来说,在组装阶段,装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装修等方面均可节约成本,唯独在预制构件上成本更高。“预制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对比,按照预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单价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总工程师刘瑄看来,高出的部分在京沪等特大城市的建房成本中微不足道,但在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建筑业中却是个不小的数目。
成本上的劣势,很大程度上是由项目规模小造成的。像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块,工程量小了,它摊到每个构件中的成本势必就会走高。“在规模比较小时,装配式建筑比常规方式略贵一些。”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认为,当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后,完全能够降低成本。
出路:
“规模小导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坦言,不让装配式住宅陷入发展“死循环”,还需政府伸手拉一把,“市场需求激活了,项目多了,成本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优势也会更明显,装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轨道。否则,多数企业还会继续观望。”
正如陈卫国所言,从“恶性循环”到“良性轨道”,不可或缺的是政策外力。事实上,在国务院文件出台之前,近年来已有不少省市出于环保、节能、推进建筑方式变革等目的出台了激励扶持政策。
有些是“硬杠杠”。比如上海市提出,从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又如南京市在今年6月一次地块出让中,也对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建筑的预制装配率提出明确要求。
有些则是“真金白银”。在北京,满足相关条件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可获不超3%的规划建筑面积奖励。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内,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可获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
“《指导意见》的措施方向明确,我们期待政策能在各地早日落地!”张会清相信,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装配式建筑最早在明年便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类似的“烦恼”还有不少
前几年,就有钢结构企业在做装配式住宅时,脱离了现行建筑标准,导致建好之瞎凳后也没能验收。此外,由于具备能力的企业在行业中属于少数,其在话语权上也往往处于弱势。有企业反映,“做不了装配式的企业自然会千方百计劝开发商,‘放弃装配式吧,费那事干啥!’”还有企业表示,装配式住宅若能做到精装修,比如统一安装壁纸、飘窗、橱柜等,完全能把结构件上高出的成本给“抹平”,但作为建筑行业的“闯入者”,还要在装修行业分一杯羹,可谓难上加难
那么,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是多少?工程造价怎么算?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有关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的要求,近日,住建部组织浙江省住建厅等单位编制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建筑构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项目共四章。
该定额是按现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及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与工期安排,结合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现阶段采用的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进行编制的。
该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部分项、措施项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是各地区、部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建设工程定额确定消耗量,以及编制国有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最高投标限价(标底)的依据。
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对8类PC率不同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的投资估算分别给出了参考指标,这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账”有了一个清晰、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注意:
在给出具体参考指标之前,有必要普及两个概念——
装配率:(又称PC率)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装配化率: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
1.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20%(±0.00以上)
2.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40%(±0.00以上)
3.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50%(±0.00以上)
4.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率60%(±0.00以上)
5.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20%(±0.00以上)
6.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40%(±0.00以上)
7.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50%(±0.00以上)
8.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PC率60%(±0.00以上)
9.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0.00以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玖’ 采购成本包括哪些

企业采购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1)买价;(2)外地运杂费(包括运输、装卸、保险、包装、仓储等费用);(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包括挑选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损耗,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5)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6)按规定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和进口物资应支付的关税;(7)烧油企业购入燃料油所支付的烧油特别税。企业自筹外汇购入物资应分摊的调进外汇价差,也应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以上1、6、7项应直接计入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第2、3、4、5项,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物资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购入物资不经任何加工改制直接对外销售的,其采购成本只包括采购物资的买价和按规定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和进口物资应支付的关税,以及企业自筹外汇购入物资应分摊的调进外汇价差;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计入进货费用科目。商品流通企业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进入营业费用。

‘拾’ 关于采购总成本的构成

您好,采购总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资、设备本身的价格,也就是产品价格;

本人从事采购工作数十年,字字手码,若回答对您有帮助,请采纳、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