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怎么判断公司成本和费用

怎么判断公司成本和费用

发布时间: 2023-05-21 17:20:12

① 怎样区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简单地说可以按如下进行判断:
生产成本是指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费用,直接成本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各明细科目中),间接成本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分配结转至生产成本科目。制造费用从属于生产成本,该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在制品成本,制造费用科目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特殊情形下的借方余额通常是指季节性行业为准备下期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
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性质,通常指行政管理方面开支以及其他纳入管理费用核算的提取性质的支出,该科目期末没有余额。

②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通俗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成本:生产成本、成本价格。产品价值中属于投入的生产要素价值的那一部分。

2、费用:花费的钱;开支。

二、出处不同

1、成本:老舍 《四世同堂》五九:“ 日本人所定的物价都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二,而且绝对不许更改。”

2、费用:明·徐复祚 《一文钱》第四出:“原来我一向爱钱,不肯费用,你道却是为何?”

白话释义:明·徐复祚 《一文钱》第四出:“原来我一向爱钱,不肯花用钱财,你说那是为什么?”

三、侧重点不同

1、成本: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条件等。

2、费用:指各种花费。

③ 财务会计中,如何区分费用、成本、支出﹖

在概念上的区别
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可以理解为为生产产品而产生的耗费.即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折旧。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或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3.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权益性支出。

这下,你明白一点了吗?如果还不清楚,再看一次.还不清楚,看些会计基础的理论书吧.

④ 怎么区分会计中的费用和成本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费用和成本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成本虽说也是一种耗费
,
但和费用不是一个概念。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
(
如某工程程
)
而言的;费用
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与成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
,
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
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
,
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
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汇集,两者在经济内容上是一致的,并且在一定情况下费用和戚本可以相互转化。
成本和费用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企业一定期间内的费用构成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以前期间发生而应由本期产品戚本负担的费用
,
如待摊费用;也可能包括本期尚未发生、但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
,
如预提费用;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可能还包括部分期初结转的未完工产品的戚本
,
即以前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企业本期发生的全部费用也不都形成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
,
它还包括一些应结转到下期的未完工产品上的支出,以及一些不由具体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

⑤ 如何进行公司费用分析

如何呈现出一份完美的费用分析报告,这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会计人员如何呈现出一份完美的费用分析报告?
一、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企业主要分析的对象有:
1、人力成本分析

人是企业产生效益的主要资源,用人成本也是企业关心的。主要侧重于人工效率分析,如何提高人工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2、主营成本分析

主营成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也是分析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成本利润率分析,如何降低成本利润率;

3、专项费用

今年新增加的专项费用,比如本期立项的工程、本期开展的活动、本期新产品的研发费用。专项费用分析主要侧重于“投入—产出”的分析,企业对新增费用比较关注投入能带来的收益,或者投资的回报;

4、其他波动较大费用分析

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所有事后结果分析,剖析原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现根本问题,对已经发生事情进行总结反思,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点一定是在事前。做费用分析的目的也一定是为了更好的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二、用财务数据说话
首先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分析是做数据趋势的判断,主要方式:

1、是单一数据的同期比、预算比、或者几年数据的趋势分析;

2、是费用使用效率指标的同期比、预算比等;

单一数据的对比分析让我们对费用的整体情况有个把握,但不管是增加还是降低,每个数据波动都是一个疑问,带着这个疑问结合指标分析,判断重点分析对象。

然后开始指标分析:

(1)成本率

成本率指标的计算,为了识别成本费用结构波动;

不管异常出现在哪个方向,主营业务成本和人工费用必须进行剖析,如果有异常则带着疑问去剖析,如果没有异常则带着“能否更好”的心态去剖析。所以总体指标分析,仅仅分析的是趋势,让我们知道问题点,从而带着问题去做明细分析。

(2)人工指标

人工效率指标一般包括人均收入贡献、人均利润贡献、人均工资、每元工资带来的收入等;

人工效率指标表示公司对人的投入能带来的产出,我们的目标是合理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对这一指标的计算帮助我们看出本年度的人工效率趋势,便于识别问题点进行明细分析。

(3)其他成本指标

①材料使用效率指标: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物料消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日均能耗)、材料损耗率等

②物品使用效率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单位宣传费带来的收入、人均办公用品、单位面积维修费等。

对成本使用效率指标的计算帮助我们判断成本费用趋势,发现问题点,在明细分析阶段剖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是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每个企业基本相同,期间费用主要的分析方法:

1、销售费用

评价销售业绩,主要用“投入—产出”分析,如活动费、广告费、销售佣金,付出的费用有没有产生目标效益。

2、管理费用

评价管理效率,主要对预算对比和同期对比波动大额的费用进行明细分析。

3、财务费用

评价资金管理成效,主要针对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对pos手续费、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等进行明细分析。

4、人工分析

评价人工效率,各期间费用中涉及人工成本单独作为分析对象,需要人事部门的专业数据分析。

三、编写一份完美的费用分析报告
1.抛出分析的结论,吸引被报告者的眼球

对于分析类的报告,使用者往往最先关注的是分析得出的结论,抓住分析的结论就抓住了报告使用者的眼球。

2.用数据对结论加以支持

任何财务分析都是在准确无误的数据支持下完成的,只有具备足够的数据支持才能使分析的结论让人信服。

3.提出建议对策

好的财务分析是为企业服务的,没有解决方案的分析等于没有分析,所以财务分析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部分就是以专业的角度对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⑥ 会计中的成本和费用有什么区别 啊

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费用是指一定期间内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耗费,成本则通常被定义为对象化的费用吗,即为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费用的发生是成本形成的基础,没有费用的发生,也谈不上任何对象的成本问题,二者从本质上讲都是企业资源的一种耗费或减少。
二者的区别是:(1)计算范围不同,从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看,费用发生在先,成本计算在后,费用是按整个企业计算的,按照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情况,可以分别核算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而成本指企业为特定种类、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是对象化的费用,根据不同情况和管理需要,可以分别计算所含内容不同的成本,如产品的材料成本、车间成本和销售成本等。(2)计算期间不同。费用是按会计期间划分的,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成本是按一定对象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完成划分的,当期生产费用与当期的完工产品成本并不完全一致。

⑦ 服务业的公司 怎样区分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1、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含的成本,即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
3、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具体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公司经费、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⑧ 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的费用怎么区分

例如你是商业的话,库存商品就是主营业务成本,工人工资就是主营业务费用

⑨ 财务中费用和成本的区别

费用与成本其实都是企业日常活动的利益流出,本质上两者是一回事,不能说成本有收入补偿,费用就是单纯消耗,因为只要是花费都是为了赚钱。不同的是核算方法不同,成本(指营业成本)是在收入确认时配比确认的,如果收入没有实现,成本就不能结转;费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期间费用的发生和确认是以发生时点为依据的,当月发生当月确认,当天发生当天确认,没有跨期一说。而成本就可以跨月甚至跨年确认,理论上只要没卖掉就可以永远在存货里放着!
当然,永远不确认的存货是不存在的。如果长期闲置卖不掉的存货会发生损耗,可能被偷了(营业外支出),可能新技术出现,市场价值降低了(资产减值损失)。这时会计上不能确认为费用,要确认为损失,损失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益流出,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其实会计很少有支出的说法(有营业外支出科目,但和我们说的支出不是一个概念),到是日常管理中经常有支出一说,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也不同,有人说支出就是指成本费用,比如老板会说进一个新员工会增加多少多少支出,这个人的工资可能进成本也可能进期间费用,但对老板来说都是开支;有人说支出概念上会大的多,有点现金总流出的意思,比如老板会让财务提供一份报告,算一下公司一个月要支出多少现金,这里支出有的办公费用,有的是存货购入,有的是固定资产,也可能有对外投资,总之概念要大的多。
所以不同的语境下支出的意思也不同,要到具体环境下去理解。会计上细分就四个概念:成本、费用、损失和股利支付。前两个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开支,不管最后有没有回报,但发生时的目标指向都是为了赚钱;损失不一样,损失是被动的,发生了单纯就是利益流出,回报是不要指望的;股利支付与前三项都不同,它是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是利益的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