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管理会计如何理解“成本超支是对成本目标的偏离
成本与原定的成本目标有差距,就是成本超支是对成本目标的偏离。
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估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准备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主要包括: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及对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将一些合理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把合理改变通知项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时,还必须和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相结合。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同时还是铂略咨询Linked-F重点关注的企业财税难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如下:
1.产量增加。
2.单位消耗增加。
3.单价增加。
4.结构变动。
5.固定费用增加等。
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成本控制应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② 实际成本超定额该怎么查找原因,求求各位了!急啊!!!
成本差异是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通常用字母F表示。
材料差异计算:
单位产品实际材料用量=实际总用量÷实际产量=6500÷880=7.3864千克/件
单位产品标准材料成本=单位标准用量×标准单价=4×1.5=6元
单位产品实际材料成本=实际用量×实际单价=7.3864×2=14.77元
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14.77-6=8.77元
其中: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7.3864-4)×1.5=5.08元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1.5)×7.3864=3.69元
计算
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③ 木材成本【谈木材生产成本超支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林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森工企业,生产成本超支的问题,一直困扰企业的经济运行,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高投入、低产出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变革阶段,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是一种普遍的事实,生产成本也随之加大。尽管如此,成本超支问题还是严重困扰着森工企业。其主要原因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可采资源零散,绝大多数林场,都进入了回头作业阶段,采伐过去遗弃的,看不上眼的资源。作业范围加大生产立方米原林所用工时比过去增加约3倍多,直接劳动时间延长,劳动效率不增。造成生产环节消耗大,投入高、产出低,成本发生必然增高。二是设备陈旧,油脂材料费严重,生产机械的常用易损件成倍地增长加大了油脂材料费核中用支出。三是非生产人员不多而按月开资的非生产人员很多。四是损失浪费严重,自然损失和人为损失并存,尤其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损失更不可低估,造成了资本大量流失。
2 生产方式落后
木材生产的采集方式决定着劳动效率的高低,也直接涉及到生产成本投入。如我局兴隆林业局从开发到目前40多年来,在生产方式上基本延续到今,没有改进。而资源、机械设备生产资料等生产客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伐区资源零散,公顷蓄积减少,装车场架杆引量减少,完全靠机械集材。油脂、配件等生产资料耗散量增高,生产支出大。二是作业组搬家频繁,一个作业组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至少搬家四次家,而每搬一次家要投入800元左右,间接费用不算,仅搬运一项,一个作改祥山业组一冬天就得投入10000多元。由此可见,旧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产工艺,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工生产了。
3 资源配置不合理
林区经济是资源型经济,这旱已被人们所认识合理配置资源,是林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一环。如兴隆林业局资源从理论上说是资源大局,但森林资源并不乐观。经过40多年的采伐现已近枯竭边缘。生产成本超支和资源配置是休戚相关的,一是生产任务高,资源承受负荷大,生产单位为完成任务,强采、硬采、无论公顷蓄积有多少,有可采的树就立架杆,干完了就人走家搬,忽视了资源配置与效益的关系。二是硬拼现象严重,拼机械、拼资源、拼消耗、能源损耗大,生产支出高,三是缺少科学生产意识,生产组织粗放,效率观念不强等等。
综上所述,木材生产成本超支问题,是发展林区经济的一大难题,如不尽快解决,将阻碍林区经济发展。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a.适应市场要求,加强管理宴脊是应采取措施之一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林区传统的生产观念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以适应当前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市场竟争激烈的要求,为此必须改进管理机制,综合利用资源,合理科学组织生产。一是要根据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生产作业规模,尽可能性减少搬家次数;二是要厉行节约,搞好内部挖潜,严格堵塞各种油脂材料跑冒滴漏,使成本体现真实;三是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以提质、增效为前提,提高劳动生产率。
b.按资源配置科学改进生产工艺是应采取的措施之二
生产工艺改进,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林区从开发到现在生产工艺虽有所改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有生产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目前,林区普遍实行塑料机库,架杆吊装的老办法,明显存在机动性差,浪费严重问题,必须改进生产工艺,取消塑料机库,改成移动机库,变架杆装车,改成机动车吊装,这样可以减少重复投放的生产费用延长木材生产黄金时间,量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c.改进集材方式,实行机畜结合
生产方式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生产方式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尽管在五十年代初,东北林区都集材,劳动效率是比较低的,但应该看到,生产投入低产出高,经济效益显着,根据林区可采资源看,采用牛马集材和J―50集材相结合,是林区林材生产的迫切需要。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的再生能力,林区草资源十分丰富,宜牧的草地好于牧区质量,而且产草量也高于牧区,适合牛、马的生长。从森林资源看,历时几十年的采伐,可采资源锐减。所剩资源又都在高山陡坡地带。机械上不去,但用J―50集材同牛、马套子集材相结合,是目前木材生产的最隹集材方式。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劳动效率。采取机畜结合,是一笔有利可图的盈利帐。首先机械集材投入高,仅油脂、材料费消耗一项就是成本的一个大洞,比用牛、马集材高出20位以上。而畜力集材,不存在这些问题。其次:一台J―50年维修费用大都在5000元以上,而用用牛、马集材至少可以减少间接生产费用一半以上,在生产淡季,统一放养就可能了,只不过是发生几个人头费。这样,既解决了生产成本投入高的问题,又在发展家庭经营上多了个渠道。
结合以上所述,在森工企业木材生产成本超支问题上,只要我们敢想、敢试、勇于改革生产模式,结全我局现有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组织生产,林区的木材成本一定会降下来。
④ 简述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
1、产量增加;
2、单位消耗增加;
3、单价增加;
4、结构变动;
5、固定费用增加等。
(然后自己去扩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