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会计中的计划分配额怎么算
扩展阅读
好美之钻石画哪里有卖 2025-05-16 15:17:15
065ct钻石是多少克 2025-05-16 15:06:38
钻石很小怎么鉴定真假啊 2025-05-16 14:59:23

成本会计中的计划分配额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3-05-21 04:23:38

1. 成本会计分配率怎么计算

成本会计中有很多费用分配率,你要的是哪一种费用的分配率?是材料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能否说具体、准确一点?
通用的分配率公式是:
某项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费用/分配标准之和

2. 计划成本分配法第二步,也就是调整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方法如何理解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在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
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方便、直接,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同时也便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单位的经
济责任。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常规做法
是先按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再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为了简化分配工作,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例]某工厂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用
:供电车间69440元,供水车间35000元,该厂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每度电为0.64元,每吨水为
3.9元,该厂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如下:(1)供电车间用水800吨(2)供水车间用电
12000度(3)产品生产耗电80000度,耗水6000吨(4)车间一般耗用电12000度;用水1000吨(5)厂部管理部门耗电8000度,耗水3000吨。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全部受益对象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
=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
=12
000×0.64=7
680
产品生产分得费用
=80
000×0.64+6
000×3.9=74
600
车间一般耗用分得费用
=12
000×0.64+1
000×3.9=11
580
厂部管理部门分得费用
=8
000×0.64+3
000×3.9=18
26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120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7680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4600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11580管理费用16820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成本(供电)71680(112000×0.64)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42120(10800*39)

3. 成本会计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求助各位会计大神。要求计算过程和会计分录

答:直接消敏分配法
电迅桥则费分配率=11150/44000=0.25
一车间应分摊的电费=0.25*25000=6250
二车间应承担的电费=0.25*18000=4500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1150-6250-4500=400
维修费用分配率=8500/1500=5.67
一车间应承担的维修费=500*5.67=2835
二车间应承担的维修费=900*5.67=5103
管理部门应亩棚承担的维修费=7800-2835-5103=138
借:生产成本-一车间9085
借:生产成本-二车间9603
借:管理费用538
贷:辅助生产成本-电费11150
贷:辅助生产成本-维修费7800

4. 成本会计 直接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某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率=该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费用/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外提供的劳务数量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12000/(50000-10000)=0.3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电费=28000*0.3=8400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2000*0.3=3600
供水车间费用分配率=1840/(8000-2000)=0.307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水费=5000*0.31=1535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水费=1000*0.307=305(约三位小数,有误差)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400
管理费用 36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200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野哪陪 1535
管理费用 30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840

(2)交互分配法
第一步: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单位成本=12000/50000=0.24
供水车间单位成本=1840/8000=0.23
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应负担的水费=2000*0.23=460
供水车间应负担的电费=10000*0.24=2400
第二步:对外分配
交互分配后的费用:
供电车间的费用=12000+460-2400=10060
供水车间的费用=1840+2400-460=3780
所以,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
供电车间单位成本=10060/(50000-10000)=0.2515
供水车间单位成本=3780/(8000-2000)=0.63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电费=28000*0.2515=7042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2000*0.2515=3018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水费=5000*0.63=3150
管理部门应承担的水费=1000*0.63=630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缓圆车间) 4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4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4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6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192(合计)
管理费用 3648(合计)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780
(3)计划成本法
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给某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计划单位成本
按计划成本计算各受益对象的费用:
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2000*0.5=1000
供水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10000*0.3=3000
基本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28000*0.3=8400
基本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5000*0.5=2500
管理部门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电费=12000*0.3=3600
管理颂蠢部门按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水费=1000*0.5=500
按计划成本计算的电费合计=3000+8400+3600=15000
按计划成本计算的水费合计=1000+2500+500=4000
供电车间的成本差异=12000+1000-15000=-2000(节约差)
供水车间的成本差异=1840+3000-4000=840(超支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0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900(合计)
管理费用 41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5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000
差异调整:
供电车间:
分配率=-2000/(50000-10000)=-0.05
基本生产车间应负担的电费=-0.05*28000=-1400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费=-0.05*12000=-600
供水车间:
分配率=840/(8000-2000)=0.14
基本生产车间应负担的电费=0.14*5000=700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费=1000*0.14=140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700(-1400+700)
管理费用 - 460(-600+1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840

5. 关于成本会计的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是概念,没有公式的。

成本核算步骤:

1、必须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识,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2、必须了解要核算对象的生产过程,掌握它的工艺流程。

3、建立一定的与其相对应的产品核算模式,科学的、按步骤核算产品成本。

4、科学的核算产品原材料定额、工资定额、工时定额,合理的分配费用。

5、随时掌握原材料市场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办法。

6、建立目标成本考核机制。严格的控制生产成本。

(5)成本会计中的计划分配额怎么算扩展阅读

成本会计基本职能要求是按国家规定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的信息,以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核算,总体上跟一般的会计的工作程序相同,具体核算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具体表现为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成本;设置账户、登记明细账;编制成本报告等。

此外,及时、真实的成本资料能对各成本、费用的监督与控制起关键作用,成本会计除上述基本核算工作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分析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管理、参与监控,为生产经营决策保驾护航。

6. 成本会计五种分配法怎么算

成本会计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的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是指当月发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
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
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是月底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
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
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列法
是将月底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产成品应负担的比例来分配;
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产品。
5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计算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固定不变,在年底时应当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以此计算12月份产品成
本。此种方法适用于月底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也适合于月底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底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本月全部成本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底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
本;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在产品,直接确定一个单位定额成本;这
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月底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7定额比列法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
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费用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
项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有4种:
1直接分配法
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
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交互分配法
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
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
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
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
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
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数分配法
采用代数分配法,应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
和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复杂,因而这种分配
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4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
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
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
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外,按照计划单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费用的高低对各受益单位成本费用的影响,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采用
这种分配方法,必须具备比较正确的计划成本资料。

7.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方法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实际生产费用与计划成本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差异”的计算。前面资料中规定的计算公式是:成本差异= 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而案例中隐含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差异=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我们仅就锅炉车间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异计算:锅炉车间直接生产费用为28 730元;应从机修车间转入760元(200×3.80);则锅炉车间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为29 490元(28 730+760);锅炉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机修车间的400×2.30);锅炉车间最后的“成本差异”为-1 330元。
从锅炉车间的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本案例是在用一个已经含有计划成本成分的数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个完全为计划成本的数字相减,来求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但极为繁琐,又使得“成本差异”成为一个完全虚拟、丧失实际基础的数字。
笔者认为: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当期发生的直接生产费用,即锅炉车间为28 730元;而计划分配成本就应当为按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对“外部使用部门”的分配成本,即锅炉车间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异”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减去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计划成本的差,即锅炉车间为-1 170元(28 730-29 900)。这样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计算,又使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更为“实际”,才能真正体现简易分配方法的简单容易操作。
看出:按计划成本“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金额仍然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异”仍然为-270元。即计算结果与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会使得计算更为简便,分配表更为清晰易懂。

8. 成本会计,分配率或应分配材料费用是怎么求出来的

用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费总金额和制造费用总金额除以本月全部产品工时,得出的就是小时费用分配率,再按照不同的产品工时相乘,就得出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再加上其相应的直接材料,就是该产品当月的生产成本。材料费用的标准分配公式:

1、材料费用分配率=需分配的共同耗用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量(总额)

2、某产品应分配负担的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量(额)×费用分配率

(公式2即分配额公式)

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专用:

1、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定额

2、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费用总额÷∑(各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3、某种产品应分配负担的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更多和会计考试相关的考试信息,欢迎登陆高顿财经官网http://www.gaon.cn/

9. 成本会计 计划成本分配法 黄色的那两个数“1.05”和“1.1”是怎么算的

1.05是供水车间供水的计划单位成本,腊卖各部门应分摊的轮派逗费用=耗用数量*计划成本
比如基本车间按计划成本应分摊的费用=100 000*1.05=105 000

1.1是运输车间羡乎运输的计划单位成本,解释同上

10. 工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分配标准如何计算

你们公司应该有成本核算的方法,你先看一看,俱体采用的是什么成本核算方法,实在不知道你可以看看成本会计的书,那上面讲了五种方法。
没渣我给你讲讲大概的程序供你参考:
首先你要先计算出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产成品的成本包括:原辅包材、人工工资、水电汽费、机器的折旧等。
计入产品成本时的分录:
借:生产成本—原辅包材
借:生产成本—人工工资
借:生产成本—水电汽
借:生产成本—折旧费
贷:原材料—原辅包材
贷枯滑悄:应付工资
贷:预提费用—水电费(一搬水电费都预提)
贷:累计折旧
月未按完工程度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原辅包材直接分配,人工工资按人工工时分配,水电汽和机器折旧按机械工时分配)。
分录如下:借:产成品(成本价
贷:生产让碰成本
成本计算出来就有一个产品的成本单位,销售时当然就按你计出来的产品和单位成本结转你本月的销售成本:
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成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