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考大学的成本为什么较高
扩展阅读
抖音里面资源文件是什么 2025-05-16 21:35:02
洛阳石油化工学院怎么样 2025-05-16 21:23:12

考大学的成本为什么较高

发布时间: 2023-05-19 15:48:34

A.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如下:

1、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2、对于一般人来说上大学机会成本一是四年学费20000元;二是不上大学你去找分稳定工作,月预估可净赚1500元,那么四年就是可收入72000元;三是较低的存款利率回报。而读大学的话,由于掌握了一门比较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若一个月可净赚的金额可以达到3000,那么他仅仅需要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100000元。

机会成本的定义: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机会成本

B. 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上大学的真正成本

成本有下面几种首档扒,及供者昌参考:

  1. 每个月在校生活费,1000左右

  2. 每年学费+住宿费

  3. 日常用品的消费

  4. 考证,如会计方面、证券方面、计算机二级等报名费

  5. 购买书籍、资料打印

  6. 班级聚餐费用

  7. 当然,蠢键可以做兼职、自己在大学期间创业,可以抵消这些成本


C. 读大学一般要多少钱

大学期间我们所能想到的费用有伙食费、住宿费、社交费、出行交通费、学杂费和教材费,而且在每个项目中都要花费不少钱,值得我们大学生深刻地反思,以下是有关大学3/4年所需要花费的费用。

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的伙食费占整体开销比重的30%-70%

学杂费

别忘了,大学期间住宿还需要住宿费。

不同大学住宿费的差异就没学费那么大了,普遍一般每年1200~1800元。这样3-4年算下来,就是3600~7200元。有些学校也会在宿舍收费方面实行分级收费,一些环境好一点的宿舍收费相对高一点,收费低一点的宿舍可能环境就没有那么好。

除了上述内容,教材费也必不可少。

大学生一年花在买教科书的费用大约200~500元,3/4年就是600~2000元。

从上面来看,读大学,培养一个大学生基本都要花费10万-18万。其实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特别对于一些农村家庭,而且家里不止一个大学生的家庭来说。
所以,虽然考大学不容易,但是父母供我们读完大学同样辛苦。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有生活,在花钱上对自己有所约束呀~

D. 在各种大学当中,为什么有些二本大学的学费特别贵

每个高中生都很在意自己的高考成绩,因为成绩越好,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就越多。特别是国内一些公立本科院校,大学学费很低。一般每年学费在5000元到6000元不等,普通家庭负担得起。


即使是家庭稍差的学生,一年几千元的学费还是可以承担的。所以为了有更好的前景,支付更低的学费,报考本科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然而,二本的一些高校学费非常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上海兴伟大学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每年学费标准在15万元左右。广州商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每年学费6.6万元。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每年收费6万元。上海外国语大学显达经济与人文学院开设的会计学和英语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学费分别为5.6万元和4.5万元。还有上海, 立达学院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学费每年4.98万元。海口经济学院开设的新闻学专业每年的学费也是4.98万元。三亚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每年收费标准为4.8万元。这些学校都是二级机构,但是学费比其他二级机构高。


这两个学院的学费都很高,一般一年5万左右,普通家庭选择很慎重


因此,作者建议,如果一个人的分数只能进入某两所大学,考生应该从多方面来衡量,比如大学的实力、声誉、学费等。这两个机构收费很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建议你慎重选择。大家会申请这两个收费高的机构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E.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

成本如下: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显性成本是学生上大学时的所有支出,隐性成本是学生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在外打工的收入。

之前有一个上大学成本计算公式在网上热传,某大学以此公式通过学生学习、衣、食、住、行的五个方面的显性开支,算出每天上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好处

上大学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增强技术工作能力等3个好处。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上了大学之后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工作,能够懂得方法和技巧,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可能只知道按部就班,而不知道利用一定的方法。

上大学具有让你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3个好处。上大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就业,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好处,通过上大学可以让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工作之后,由于具备大学知识能力水平,可以更快地融入工作之中,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源发展,可以使自己长久的工作下去而不被辞退。

F. 为什么有的大学学费高,有的低,本二的

学费贵的原因:
1、粗桐每个大学每个专业的学费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规定的,不是随便如瞎乱收的。
2、有些专业的学费由于学习时需要特殊的教具和教学材料会很贵,或者特定的培养方式,比如空岩橡坦乘或者艺术生。
3、由于每个学校所处的省份不同,存在地区差异,所以在收取费用上也有不同的。
4、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由于自己出资办学,学费要高于公办学校很多,这个一般是本三。
延伸:上大学是美好的,需要自己在大学里学会一定的技能和学会与人相处及做人的道理,出来找个好工作的,不能浪费时光,当然爱情和本事都能收获,那就是人生的赢家了。

G. 读高中和大学那个非常费用高

1、中学大多与家人生活,很多费用家里可以一起分担掉,而大学时代独立生活,费用大也是必然的。

2、即便中学也住校,但与大学时代的住校生活完全不一样,中学住校生活,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上课,基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故此花费仅仅用于吃饭。而大学住校生活,更具备自由支配权,课程不紧张,学习压力小,且有大量的时间去培养爱好,而这个爱好需要经济来支撑。

3、从年龄段来说,中学生属于未成年,对于消费思维没有打开,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外,没有其他的消费观念,而大学生的年龄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已经有了基本的消费观,并且有时间精力去实现消费观,再有一个大学生需要社会交往,人情世故都需要面对,而社会交往中的人情世故需要花钱的。除此之外,大学生谈恋爱是可以“明目张胆”的,在恋爱的“冲动”下,有了很多“冲动消费”也属必然的。

H. 为什么现在教育成本那么高

搜狐教育出了一期话题“育儿算出惊心账,大城市养孩子一百万”。养大一个孩子50万打底,而教育经费则占到了八成。很多家庭在房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孩奴”。在农村,孩子的教育支出占到了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在大城市要不这个数目更高,一个白领或者公务员除了在衣食上给孩子穿最好的外,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还得给孩子上早教班,孩子上中小学后还要补课,并且学习一门特长比如音乐、钢琴、美术等,所有这些都占到了家庭相当一部分支出,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出生到结婚前几乎都不敢花钱。子女的教育费用甚至超过了养老和住房。

为什么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这么高?一个原因是政府对教育投入还是过低,很多的教育成本转移到家庭上,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教育投入,继续进一步完善完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制度,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思想观念,现在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小时候不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阅世能力从而增强见识,将来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富养”,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可是很多家长忽略一点就是“富养”可能导致现在很多孩子的独立性很差、不懂得感恩、从小就向钱看的问题。所以除了政府外,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小心这种对孩子的爱变成一种“害”。
编辑于 2017-10-11 ·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

I. 概述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又是什么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 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当然 这里面一般为最大的放弃的东西
上大学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 放弃了工作实习的机会 也就是赚钱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因人而异 如果你不上大学你有更好的选择 那相对而言机会成本就高 比如课本里的例子 某某篮球运动员 不上大学去打篮球 每年可以赚几千万 那么对于他来说 如果上大学话的机会成本就是 那么多的钱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如果你不上大学话 选择宅在家 那么机会成本就是宅龄了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取舍 也就是比较这种东西的价值与对应的机会成本 来决定是否要拥有这种东西
另外机会成本是无形的 和成本是两个概念
至于为什么上大学 因为大多数人认为 上大学这个决定带来的收益 要大于它机会成本
当然 凡事因人而异 上不上大学要看自身的实际情况了
我觉得是楼主是心理明白 而不去聆听 从而明知故问 就像我以前一样
要么然就是上了两节微经 觉得不好玩 小小发泄下 如果是这样 那么你的目的达到了 因为有个傻帽让你得逞了

J. 为什么中国大学的学费那么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短期内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在教育部工作了26年的张保庆,是分管财务的副部长,中国教育这几十年投入支出的一本账,他是再清楚不过了。面对“中国大学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宽腊掘费”这一说法,张保庆心里也有许多难言的苦衷,称手里也有几笔轻易不敢算的账。
为什么有些账轻易不敢算?

国家通过教育部以各种形式进行的高等教育投入、对各所国家和部属院校的财力支持都应有相应的账目,因此理应不在“轻易不敢算”的账目之列。

地方政府或者社会渠道进入高等教育的投入似乎不会直接记在教育部的账目之上,但至少也会记录在各高校的账本里面,这似乎已不在教育部副部长的管辖范围之内,因而张保庆也不需管、不需算。

除了这些有据可查的账目之外,再就是一些难以清楚核算的虚拟账。比如高等教育的成本账,计算标准不同,结论不一,进而影响学费收取的依据。

再就是高学费所支撑的高等教育产出是一本糊涂账:就业难的问题正在逼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效,毕业生素质下降、工资下降的尴尬现实让大学生无所适从!谁会愿意或者敢于去算这样的一笔账呢?

真正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其所产生的费用与应进行的投入究竟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来分担——这才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和13亿人教育问题的大事。

笔者不完全清楚张保庆副部长心里“轻易不敢算”的几笔账究竟都是哪些,但是,对于关系到每位公民教育福利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账、以及应如何来分摊的账目,不管什么人愿意不愿意或敢与不敢,出于公平和公众知情权的需要,都应该清清楚楚地让所有人明白.

为成本定一个科学标准

中国高校教育成本之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部所“调研”出的高校年运行成本其实并不高。“我们对高校生均年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充分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现行的学费标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这个所谓的“现行标准”显然没有得到任何一所高校的赞同和支持。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本科生大学四年,总学费一般都在2万以上,远远高出3500元的年标准。

3500元的年标准,在百姓眼中,确实是比较合理的,但这个标准实施不起来,这就说明了该标准和实际情况存在着巨大分歧。分歧在哪里?这就要说到教育部1999年下发的一个规定,其精神就是“收取学费的比例为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应该说这个规定在当时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然而,通过这几年的大学收费实践,这个规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弊端:该规定并没有给“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是成本,什么该纳入到成本范畴,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成本没有科学的标准,那么,高校教师的办公室投入3万是教育成本,投入300万、3000万也是教育成本。建设一幢图书馆,原本只需投入5000万的,由于没有标准的约束,就很可能建造成局扒2个亿的规模。这些“成本”都摊到学费上面,能不导致学费居高不下吗?一些宣称“没有提高比例”的高收费高校,其手段正是如此,它还有什么理由“委屈”?

要真正抑制住这种最大化倾向,让成本完完全全地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成为拉“成本”的大旗作“高收费”的虎皮的生财之道,为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只有定立了科学的标准,高校的成本才有可能更加透明化,才有可能对高校的成本核算进行监督和约束,才有可能制止住高收费和乱收费。(《南国早报》)

管理行政化乃学费疯涨主因

大学学费之所以太高,并且呈现出快速上涨的势头,原因在于,大学的运营成本太高,且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不必讳言,中国大学的效率是不高的。公立大学实行行政化管理体制,在普通教学科研人员之外,还雇用了大量专门的行政、后勤等人员。这样的人力与行政成本,是很多大学最主要的一项开支。近年来,大学不断提高学费标准,意味着它已逐渐带有社会化经营的色彩,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学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却纹丝未动,而以前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这笔开支,现在只能由学生分担了。
除了这笔成本居高不下,大学还增加或制造了其他方面的成本。大学扩招,自然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而在建设过程中,大学之慎核间普遍存在攀比倾向。尤其是一些大学卷入大学城项目,为筹措巨资而向银行借贷,但还贷的负担必然转嫁给学生。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大学通过财务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贴现水平,让现在的学生提前为未来埋单,这必然导致短期内学费急剧增长。

大学的升级,也导致大学成本上涨。从学生结构看,研究生招生人数急剧增加,而研究生教育并没有全面收费,由此很可能导致本科生的学费被挪用作研究生教育经费,而由于受目前大学评价体系约束,大量一般院校不能不走上重视研究、忽略教学的歧路,盲目引进一些高成本人才,建立高成本实验室,上马高成本的研究项目,这当然会抬高大学成本,但从各国经验看,大量普通院校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从事一般教学。

控制大学学费,抑制大学学费上涨趋势,政府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审计手段和人大的监督,监控公立大学的财务,禁止其将学校建设成本向学生转嫁。严格大学学费听证程序,听证会改由各地人大常委会主持。

从财政角度看,政府应适度增加投入,但此项投入,应以多样化的公立助学基金会的形式运作。此类基金,民办大学学生亦可申请。从长远来说,则应改革目前行政化的大学管理模式,使大学能大幅度削减人力成本。(《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