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贸出口价格应该怎么计算
外贸出口价格计算:
CIF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佣金)+国外运费+国外保费+出口利润;
CFR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佣金)+国外运费+出口利润;
FOB价=出口成本+国内费用(+佣金)+出口利润。
出口成本=采购成本_出口退税额 =采购成本(含税价)_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拓展资料:
一 、进出口贸易方式:
1、一般贸易,是与 加工贸易相对而言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是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
2、补偿贸易,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等费用的贸易方式 。它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承接方加工单位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
4、进料加工贸易,是指我方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销贸易,是指寄售人把货物运交事先约定的代销人,由代销 人按照事先约定或根据寄售代销协议规定的条件,在当地市场代为销售。
二、外贸出口的成交方式主要包括
1、EXW(EX works):工厂交货(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将货物从工厂(或仓库)交付给买方,除非另有规定,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车或船上,也不办理出口报关手续。买方负担自卖方工厂交付后至最终目的地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该术语规定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3、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以及负责租船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三、外贸出口流程主要包括:
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检、报关、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用几个字来简单概括的话,就是“约-货-款-运-单”。和国内贸易相比,多了或更强调“单”即运输单据,比如发票、装箱单和提单等,其中海运提单是货权凭证,一定意义上提单就是货也是款,这是由国际贸易的政策、运输、货币等特殊性决定的。
㈡ 外贸公司从国内采购1000元含税货出口,征17退13,怎么算出口退税
1000元是含了17%增值税的价租吵山格,所以实际不含税的价格应该是1000/1.17=854.7
所谓退13%的弊中税,指的是在你不含税的基础上推给你13%税。所以实际退给你的退税收入是854.7*13%=111.11
4%应该算到你的采购成本里面。17%增值税,在碰手出口后退给你13%,那么就相当于实际收了你4%的税。但是你说的40,即1000*4%=40是不对的。因为这个4%,也是在你不含税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应该用不含税的金额854.7*4%=34.18。
㈢ 怎么计算退税收入
退税收入算法种类:
第一种算法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第二种算野并法
另外一种是:退税收入=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3)采购成本含增值税如何计算退税额扩展阅读
退税收入计算案例
例如:某中外合资企业A公司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生产工业品出口,1999年自营出口20000万元,可抵颂乱迹扣的进项陪兆税额为1500万元,该公司自营出口执行先征后退,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年应纳增值税额为:20000×17%-1500=1900万元,出口环节应退增值税:20000×13%=2600万元。征税机关可征增值税1900万元,退税机关应退税2600万元,退税扣减征税后,该企业实际可得到的税收补贴为700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退税收入
㈣ 我有一份1000元的商品,增值税率是17%,退税率15%,那可以退多少税啊
我有一份1000元的商品,增值税率是17%,退税率15%,那可以退多少税啊?
1000元的商品,增值税率是17%,则不含税价=1000/(1+17%)=854.70元,退税率15%,则可以退税=854.70x15%=128.21元。
如何查产品的增值税率和退税率?加气瓶的增值税率和退税率分别是多少,怎样查询?
7311001000 装压缩或液化气的钢铁容器(指零售包装用)
出口退税:5.0%
进口关税最惠国:17.5%
进口关税普通:70.0%
出口关税税率:0.0%
增值税:17.0%
消费税:0.0%
申报要素:1、品名;2、用途(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用、零售包装用等);3、喊友材质(钢铁);4、种类(罐、桶等);5、新、旧请注明;6、安装位置(单独放置、装置上、运输工具上);7、容积
监督条件:6AB
增值税率与出口退税率的问题
通常企业缴纳的17%增值税的成本只需要8%左右,退13%还是很划算的,可以有5个点的利润。
还有如果有的产品退税率低于8%,退税就无意义了,可以买单出口的。
生产企业出口销售200万人民币,退税率5%,增值税率17%,应退增值税多少
条件不足,只能计算出这笔业务免抵退税限额200×5%=10(万元),实际退税额还需要根据当期内销销项和进项税额确定。
出口超市的塑料袋增值税率和退税率是多少?
1、出口超市的塑料袋增值税率和退税率分别是17%和13%
2、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3、出口退税,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使本国产品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实行出口货物零税率(少数特殊货物除外)。即货物在出口时整体税负为零,不但出口环节不必纳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环节已纳税款。按什么标准退还,这个标准比例即为退税率。
出口销售200万,进项发票140万,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请问本月退税多少?
楼主的资讯给的不是很全,我把步骤写下来,你自己看看修正吧。
出口销售200万是人民币吗,如果不是就需要折算成人民币的。
进项发票140万里面有没有免交增值税的专案呢,有的话结果是不一样的。
还有上个月有没有留抵的税额呢?
如果按200是人民币,不含免税专案,没有留抵额的话,来计算应该是这样的: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0-(140/(1+17%)*17%)-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
=200*(17%-1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在你这里也就是0
所以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12.34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也就是说免抵退税额=26
①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
②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因为12.34《26
所以应退税额时12。34万元
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也为17%是指什么意思?
是指你的产品增值税率为17%,同时出口退税率为17%.
出口销售不要交税,但要有产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为17%的才能退17%的增值税.
什么是增值税退税率
就是指郑橡槐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简单理解就是在出口时国家给与的增值税补贴。
退如枣税额=(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例如:货值100万人民币,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则:
1000000/1.17*0.13=111111.11元人民币
退税价格=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退税收入=增值税开票额/(1 + 增税税率)X 出口退税率
你说的退税价格 是不对的,应该叫退税收入、退税额
你说的此案够成本 也不对,应该叫开票金额。该开票金额 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退税处不批的(即在合理换汇率水平)。
电子产品增值税退税率?
这个得看什么产品了,电子产品种类太多了,我们公司没有出口,所以不太清楚,但是我想应该是17%和13%
㈤ 开增值税发票和退税的计算。
从你的描述,工厂采取的定价方式瞎大应该是,不要票便宜10%,烂正要票正常开。
因此工厂开具给你的发票总金额(价税合计)就是你实际支付的货款总额。
因为退税率15%,小于增值税率17%,即先征后退中先征的多,后退的少。
如果可以和工厂洽谈,用10%的税点,开17%的税票,可以磨历竖要求按696的净价开,按17%的税率计算增值税,即总的价税合计81432.00,而你实际支付696*100*1(1+10%)=76560.00,则你的收益会好些。
但这样涉及虚开增值税发票,需要你和工厂妥善解决。
㈥ 贸易企业退税,成本问题
外贸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时,退税部门将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数据经过审核系统审核后,经常会出现换汇成本过高或过低的疑点,退税人员在审核调整疑点时,核实换汇成本高于合理上限或低于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种多样,出口企业办税或业务人员感到审核系统计算的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和出口企业自己计算的换汇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退税人员在核实换汇成本的高或低时或企业办税人员在配合退税人员核实疑点的原因之前,必须从财务和业务的角度真正了解购进货物的成本、所发生的费用、出口退税的换汇成本、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外汇牌价等之间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基础常识理解,才能对各种情况的疑点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一、商品成本
出口商品的成本可以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购成本三种。对于贸易型出口企业(外贸企业)而言,商品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即为采购成本,是指外贸企业向供货商采购商品的价格(增值税发票上的计税金额)。在出口价格中,正常采购成本所占比例最大,因而成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供货商所报的价格就是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由于增值税是转嫁税,需要购买方负担税款,因此供货商报出的价格包含增值税,由于出口商品实行退税政策,外贸企业因购买货物所负担的税款由国家全额或按一定比例(有征退税率差的商品)退还。如果是全额退税的商品,如:征税率17%、退税率17%的商品,商品成本即为不含税的采购成本。因为购货商所负担的税款,国家全额退付给企业,不需要企业承担。这里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假如该商品用于内销,商品成本也是不含税的采购成本,因为购货商所负担的税款,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金,转嫁到下一家购货企业或消费者来负担。如果是按一定比例(有征退税率差的商品)退税的出口商品,如:征税率17%、退税率13%的商品,商品成本应该是采购成本和征退税率差部分,因为征退税率差部分由企业负担增加成本。换句话讲:外贸出口企业购进出口退税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应将出口退税部分从含税的采购成本中予以扣除,从而得出实际采购成本。
实际采购成本的计算程序如下:
含税采购成本=购货成本=货价+增值税额(增值税额=货价×增值税率)
=货价+货价×增值税率
=货价×(1+增值税率)
货价=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
出口退税额=货价×出口退税率
实际采购成本=含税采购成本-出口退税额
=货价×(1+增值税率)-货价×出口退税率
=货价×(1+增值率-出口退税率)
=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含税采购成本=实际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由此,得出如下公式:
含税采购成本=实际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实际采购成本=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退税额=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财务核算是对业务过程的正确反映,结合财务核算对上述内容举例说明。
例:一件产品的含税采购成本(价税合计)是117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税,若该产品的退税率为13%,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为:
实际采购成本=117/(1+17%)(1+17%-13%)=104元
财务核算:购进该产品应该记库存商品借方增加额为100元,同时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借方增加额17元。根据这个实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假如该产品用于内销,内销后同时结转成本,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00元,进项税金17元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由下一购货方或消费者负担税款。
2、假如该产品用于出口销售,退税率17%,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也是100元,进项税金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税款由国家退付给出口企业。
3、假如该产品购进时取得的是增值税发票,出口是免税的(如:出口含金产品),进项税金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销售成本,由该企业负担税款,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17元。
4、假如该产品用于出口销售,征税率17%,退税率13%,简单说就是100元从库存商品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17元通过应交税金贷方结转到应收出口退税13元,4元结转到销售成本由该企业负担,那么该产品的实际采购成本是104元。
上述内容的介绍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这里并不是单纯为了说明什么是商品成本以及财务如何核算的问题,而是根据增值税价税分流的原理,来说明由于出口退税的原因对商品成本的构成做一些基本分析,这样才能对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外贸企业的出口换汇成本有了正确的理解。二、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换汇成本
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后的离岸价(FOB)每1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实际采购成本。计算公式为:
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实际采购成本(人民币)/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实际采购成本=含税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审核系统设置换汇成本高于合理上限或低于合理下限,目的是对出口退税的是否合理起到监督检查作用,因为它是目前唯一能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对进货和出口起到关联的指标。虽然这项指标在出口退税审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对出口退税的监督检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汇成本的合理上下限是根据高于或低于汇率来设置的。笼统地说,换汇成本的合理上限设置最高不能高于汇率,如果高于,企业出口就亏损。实际上,最高上限应和汇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企业具有一定得盈利,企业得以持续经营。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虑出口业务合理性指标,除了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垄断性产品外,企业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间,不可能是暴利,如果过低,则可能在购入环节税收、或者出口环节的结汇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合理上下限的提出只是针对一般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时候,换汇成本出现疑点是正常的,在这里就不具体列举,具体问题需要税务机关具体落实。如果要落实准确就必须真正掌握商品成本、换汇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增值税和出口退税原理结合起来分析。
三、费用
从业务的角度来分析,进出口交易跨越国界,其间所发生的费用名目繁多,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成为价格核算中复杂的一面,这些费用包括:国内厂家货交外贸公司之前的国内段运费、保险费、仓储费和经营费用等;外贸公司正式出运货物之前的与商品相关的运杂费、包装费、商品损耗费、仓储保管费及经营管理费等;出运期间的商品质量认证费、商检报关费、港区港杂费、税金和银行费用,还包含一旦交货即开始计算的出口保险费。若买方为中间商,还须付佣金。
这些费用中,除出口运费、出口保险费和佣金的计算稍微复杂以外,其他可逐项相加,从业务的角度看,上述这些费用看起来比较直观,但从财务角度来分析无非归集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由于在费用发生之前,需要计算企业换汇成本,来确定该笔业务的盈亏,因此需要预估该笔业务的费用。一般企业在采购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费用率,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费用率一般按(5%—10%)来计算,也有的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费用,费用率稍低一些。
四、 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
根据上面介绍的出口商品成本(实际采购成本)和费用,我们可计算出口退税的出口商品总成本而根据商定的外币报价(通常使用FOB价)我们可依照银行买入价计算出出口销售总收入与出口商品总成本按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就可得出该笔交易的换汇成本与盈亏额。
出口换汇成本又称换汇率,是指商品出口后净收入每1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成本。通常把换汇成本与当时的外汇牌价进行对比,换汇成本低于牌价则可保本或盈利,高于牌价则意味着亏损。计算公式为:
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例如,当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买入牌价是USD100=RMB811,若计算出换汇成本为8.05元,则可盈利,而另一商品出口换汇成本为8.15元,则会亏损。
上述例子只是反映通过换汇成本和外汇牌价的对比来计算盈亏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企业在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证规定对外发货并向银行交单即体现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确立了可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证规定收取货款的权利,因此,财会部门应把向银行交单之日,作为确立出口销售的依据,即根据出口发票及合同规定的其它内容,进行“出口销售”及应收(付)外汇帐款的核算。这就意味着企业记销售帐的时间并不是实际结汇的时间,而是按中间价或规定的牌价来记销售帐,这样就和实际的结汇额不完全一致,如果再和汇兑损益相加减,那么计算的盈亏额和上面例子计算的完全一致。通过这个问题可说明一个问题,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触类旁通地分析每一项指标不一样的原因。
五、 出口退税的换汇成本和企业的换汇成本的区别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换汇成本和企业的换汇成本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出口退税换汇成本没有将费用提供到退税管理系统当中,因为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是面向所有外贸企业,每个外贸企业的费用水平是不一致的,无法计算每一个企业的费用率,不能综合考虑出口企业的实际状况。另外也考虑到出口退税设置换汇成本的目的和出口企业计算换汇成本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出口退税设置换汇成本是为发现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如高报价问题、骗税问题等。出口企业计算换汇成本,可以说是整个贸易的基础,它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否可行、交易的盈利程度及报价水平,要做出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首先须清楚地了解出口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国内外成本和费用,然后根据预期利润做出正确的报价,最后根据报价所计算的收入与总成本的比较指标核算出该笔交易的盈利状况。
正常情况退税的换汇成本比企业的换汇成本低,低在费用上。如果退税换汇成本等于外汇牌价也必然亏损,因为没有考虑费用部分,那么费用是多少就亏损多少,所以需对出口退税换汇成本设定上下限。
上述介绍的内容是常识性的应掌握的问题,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其含义,没有考虑消费税货物的出口退税问题,如果是消费税退税货物,根据上面介绍的原理可清楚的分析出应将退还的消费税冲减商品成本。
㈦ 关于退税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一种是:当期应退税额=出漏橡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另外一种是:退税收入=采购成本÷(1+返闭旁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两这方法适用范围不同,一是“免、抵、退税办法”;二是“先征后退” 。
1.“免、抵、退”税适用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的增值税, 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的离岸价,退税率与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率相同。其特点是,出口货物的应退税款不是全额退税,而是先免征出口环节税款,再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对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不足抵减应退税额部分,根据企业出口销售额占当期(1个季度)全部货物销售额的比例确定是否给予退税。
2.“先征后退”税办法,适用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态塌生产企业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其特点是,对出口货物出口环节照常征收增值税、消费税,手续齐全给予退税。征税由主管征税的国税机关负责,退税由主管出口退税的国税机关负责。
㈧ 退税收入公式解释
出口退税退的是不含增值税的货款净额乘以退税率。散棚一般采购成本含着增值税,行并这个公式里“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档掘迹这部分就是表示要先把增值税剔除出去。
㈨ 某公司出口服装,每套采购成本150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6%,请计算出口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150+150*(17%-16%)
出口实际成本=采购成本-出口退税额=采购成本-货价*出口退税率
其中 货价=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
所以: 实际出口成本=150-【150/(1+17%)*16%】=150-20.5=129.5(元)
(9)采购成本含增值税如何计算退税额扩展阅读:
出口商品购进价格×费用定额率(5%-10%不等,由各外贸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实际经验情况自行核定。定额费用一般包括银行利息、工资支出、邮电通讯费用、交通费用、仓储费用、码头费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费用)
退税收入=出口商品购进价(含增值税)÷(1+增值税率)×退税率
出口盈亏额=(FOB出口外汇净收入×银行外汇买入价)-出口商品总成本(退税后)
㈩ 出口退税如何计算
如何计算出口退税收入
出口退税收入计算公式:
1、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2、退税收入=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二、 出口退税必须满足的条件
(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
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并搜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搭搭原则。
(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绝枝历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
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
(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
(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
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