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程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
工程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亦称配合原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间接配比。
Ⅱ 什么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
费用与收入在会计期间上应该配比。当期的收入应该与当期的费用相配比。当期确认了收入,就要在当期确认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份销售商品的收入是100万,商品成本是60万。那在3月份确认100万收入的同时,就要结转60万地销售成本,而不能等到下个月或更晚时间再结转成本。
(2)制造业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是什么扩展阅读:
配比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作用来确定本期损益,最终受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前提的制约。收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收账时确定,与之相配比的费用成本就是为取得该项收入而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必考虑费用是否已经以现金付出。
即会计主体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各期的收入费用进行核算,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算出的费用并非全部都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本期收入或产品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才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
Ⅲ 会计说的配比原则怎么样配比呢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例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将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例如,某企业当月销售产品A500件,收入100000元,按配比原则500件A产品的销售成本是60000元。当月发生管理费用10000元,销售费用3000元,财务费用2000元。当月发生营业外支出5000元。
月末会计处理:
1、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
贷:产成品60000
2、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0
借:本年利润8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
管理费用10000
销售费用3000
管理费用2000
营业外支出5000
本月实现利润100000-80000=20000元
Ⅳ 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学校
Ⅳ 收入和成本的匹配原则
收入和成本遵循配比原则。
财会(2000)25号《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九)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明确提出了配比原则作为重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强调企业收入必须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在利润表观下,《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分摊配比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企业会计准》还并没有删除配比原则,只是修改《企业会计制度》配比原则的原来“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规定,只强调可归属对象的成本与其收入应当实行配比原则,对不产生经济利益的资产和不能确认资产的费用支出,不再要求执行配比原则。
Ⅵ 确认收入时一定要结转成本吗 配比原则如何理解
配比原则: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须知,配比原则最初是针对商品销售提出的,有卖,自然就有存货减少,所以确认收入要同步结转成本。这么做可以避免企业做假账,虚增库存。
对服务类收入而言,不能死扣配比原则。如果会计做账时能根据服务项目明确归集成本,届时将归集起来的成本结转为销售成本即可。如果平时已将项目成本费用化了,确认收入时自然就不会再有成本与收入配比了,也就无需结转成本了。
配比原则,这是当年我们学会计时扎根在脑子里的概念。对于生产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而言,配比原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服务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配比原则就成鸡肋了。
现在的会计准则已不再强调配比原则了,会计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Ⅶ 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取得该收入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以便计算特定业务或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配比原则常见的实例是同一会计期间内和各项收入与该期间的成本 费用相配比。2007年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取消了配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