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会计的单选多选和判断
1单选题:
1、 B 是指支出的效益公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
A、资本性支出 B、收益性支出 C、所得税支出 D、利润分配性支出
2、除了涉及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业务外,企业购入的材料成本中不再包含 A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3、凡各生产单位所耗用的,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应由该生产单位的 C 负担。
A、直接材料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4、以下 D 不需要计提折旧。
A、房屋 B、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C、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D、未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
5、某企业一台机器的原值为4000元,预计净残值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一年折旧额为 B 。
A、800 B、1600 C、9600 D、600
二多选题1、完整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应包括 ABCD 。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2、 ABC 是影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
A、产品生产组织 B、生产工艺特点 C、管理的不同要求 D、领导的要求
3、制造企业一般就设立的成本项目是 ACD 。
A、直接材料 B、税金 C、直接人工 D、制造费用
4、发料的实际单位成本可采用的方法有 ABD 。
A、先进先出法 B、加权平均法 C、后进先出法 D、个别认定法
5、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 ABCD 。
A、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B、按系数比例分配
C、按产品生产量比例分配 D、定额成本比例分配
6、职工薪酬的内容包括 ABCD 。
A、职工福利费 B、辞退福利 C、非货币性福利 D、工会经费
7、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需完成的任务是 ABCD 。
A、正确计算辅助生产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成本
B、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C、服务于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
D、实施有效控制
8、下面 ABCD 是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A、直接分配法 B、顺序分配法
C、一次交互分配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9、停工损失包括 AD 。
A、支付的职工薪酬 B、耗用的燃料和动力
C、废品损失 D、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10、生产费用的汇总与 AB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要素费用 D、综合费用
判断题1、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F )
2、凡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也能列为费用。( F )
3、集中式可适当减少核算层次和核算人员,但不利于车间、班组掌握和控制成本。( F )
4、与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营业外支出不应列入产品成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T )
5、对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T )
6、发料的成本由两项内容构成:一是发料的数量;二是发料的价格。( T )
7、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或付出的各种形式的对价,都是职工薪酬的内容。F
❷ 单选题。 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包括为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项专项成本。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
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成本的涵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❸ 成本会计什么意思
1、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伏滑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资金的耗费的发生,以及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的形成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成本会计主要就是计算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日常费用,核算成本,把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内部人员的会计,成本会计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要是中级职称以上(包括中级职称)才有资格担任,包括中级职称
成本会计主要工作有:
1、负责各类原辅材料的采购发票的审核工作,并依据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办理原辅材料的核算业务,并定期与有关伍祥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负责原、辅材料成本的核算,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工作。
3、负责增值税发票抵扣联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将已整理好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交税务岗位办腔厅搏理增值税的汇缴工作。
4、负责应付账款的清理核对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预付账款,并于半年度、年度终了后10日内进行账龄分析,报出明细报表。
5、完成部门安排的临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