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费用利用率怎么计算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成本费用利用率怎么计算

发布时间: 2023-05-11 15:23:43

‘壹’ 什么是“利用率”

资本利用率:指每投入一元资本所能带来的额外业务收入。 资本利用率=年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用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的能力越强。

设备利用率(rate of equipment utilization/utilization ratio)
什么是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设备投资常常在总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等于相对降低了产品成本。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生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般包括:设备数量利用指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设备负荷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率。过去,设备利用率一般仅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一:
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公式二:
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
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
设备利用率的统计办法
1、人员及部门
进行设备的统计应该由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其统计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能力设计和生产决策与生产分析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一般由企业的生产部、主管部或机电部门负责。
2、方 法
进行设备利用率的统计可依据生产报表分析进行,也可以采取实际统计的办法。对于时产量固定的或产量容易计算的,可采用公式一;对于产量可变或设备较小的,可采用公式二、公式三;统计工作应该认真、严肃、长期坚持,只有长期的数据,才是更加准确和实事求是的调查数据。

产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统计该数据时,涵盖的范围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业及汽油等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 95% 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市场一般最为重视美国的产能利用数据。在美国,一般每月中旬公布前一个月的数据。

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①土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势的高低,土壤的肥瘠,降水的多少,气温的高低,以及动物、植物、矿产的分布情况等。②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土地利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又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地的利用程度可因技术条件改变。技术进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目前,有许多土地人类尚不能利用,例如高山、沙漠、峭壁、陡坡、未经风化的岩石、积雪深厚的冰川等。③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制度,地租制等。

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①农业土地利用率。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率。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非农业用地(包括城镇居民点、工矿、交通、旅游、军事等的占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反映非农业用地占用土地状况的指标;③垦殖指数。指已开垦利用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耕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④复种指数。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一年内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表明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程度的指标。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在不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将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是指生产企业加工成品中包含原材料数量占加工该成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耗量的比重指标,通常用百分表示,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对原料的利用率越高。

‘贰’ 售价成本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

售价成本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

推导公式:

1、售价=成本×(1+利润率)。

2、成本=售价÷(1+利润率)。

打折率=打折后的售价÷原来的售价=成本×(1+后来的利润率)/成本×(1+原来的利润率)=(1+后来的利润率)/(1+原来的利润率)。

利润率计算的常用方法:

1、特值法。一般情况下,把未知量成本设为特值,常设为1或100。

2、比例法。根据公式“售价=成本×(1+利润率)”,当售价一定时,成本与(1+利润率)成反比。

3、方程法。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4、十字交叉法。利润率的混合问题,类似于浓度混合问题。

5、分类讨论法。

‘叁’ 固定资产贷款总成本费用怎么算

银行贷款成本如何算?

要分成两部分计算,一是贷款成本,二是存款成本

贷款成本=贷款金额*贷款利率(即LIBOR+300BP,伦敦银行业同业拆借率加300个基点)

存款成本=贷款金额*40%*公司业务利润率(即这笔钱不存在银行而是拿来做业务会赚多少钱)- 贷款金额*4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则总成本率=综合成本(即:贷款成本+存款成本)/ 实际融资金额(即贷款金额*60%)

‘肆’ 算成本的公式

成本=售出价-利润。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利润=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利润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本金×税率。

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

(4)成本费用利用率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成本分析:

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

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铂略咨询认为,正确的成本分析对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分析的不利,企业可能因为未将费用合理分摊至不同产品而导致定价失误,从而长期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

‘伍’ 如何核算人工利用率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包括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企业从业人员年人约工作时数、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企业增加值(纯收入)、企业利润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等。
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纯收入(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 /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员费用/员工总数量)/(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人数)
=薪酬水平 / 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2、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 / 增加值(纯收入)

‘陆’ 成本利用率怎么计算如:投入经费3000元,销售收益:100000元,该如何计算,单位是什么,能详细点吗

成本利用率=(100000-3000)/3000=约3233%,是百分比没有单位。

‘柒’ 简单的成本计算公式

简单的成本计算公式有:
1.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在产成品成本
2.本期在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3.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5.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成本: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拓展资料】
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作用: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