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售价,标价,成本,利润,利润率,折扣一系列都是什么关系
原价、标价、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售价=原价(标价)×折扣率;
1、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2、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3、原价=标价;
4、进价=售价÷(1+利润率)
5、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6、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7、获利款=售价额﹣进价额
(1)价格等于成本利润为什么等于价值扩展阅读
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1、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2、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4、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⑵ 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商品的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下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不是生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转变为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超额利润。利润率向平均利润率的转化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进一步隐蔽。
生产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计算公式为: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成本价格是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或利润总量除以社会预付资本总量。各部门的平均利润是该部门的预付资本量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各部门之间通过资本的转移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之和。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为商品的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前提。商品本来是按照价值(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进行买卖的,在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就不再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进行买卖了。从一个生产部门来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因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则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相同的部门,二者才相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的总和与平均利润的总和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也是相等的。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中心而上下摆动。从每个部门来看,虽然生产价格似乎偏离了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这种偏离又是互相抵消的。生产价格归根结底是以价值为基础。就每个生产部门来说,引起生产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或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动。
⑶ 生产价格和价值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生产价格和价值不是一回事,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一,生产供给过程中,产品及货品的身上,实际发生的这些行业劳动,叫做价值。价值量是一些劳动。供给交换过程中,产品及货品的身外,能够换来的那些货币货物,叫做价格。价格量是一些钱物。在劳动价值论的语境中,价值一词就是劳动一词。劳动为什么叫做价值呢?就不多说了。简单地讲,这是因为,人类劳动是人类产品的唯一人类原因和唯一人类代价,劳动量=产品量。其实价值一词可以舍弃,用劳动一词替代。因为社会的经济运动,人们的经济活动,无非是三种量:货物的量,货币的量,劳动的量。劳动量是基准量,是货物的数量,货币的数量,价格的数量。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则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了,是以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的,即以生产价格出售。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二者是同一个过程,都是通过部门之间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
三,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①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整个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
②由于社会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仍然按照价值出卖。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包括 c+v+m,其中,c 和 v 的变动会引起成本的变动;m 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从而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因此,价值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动都会相应地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两者变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⑷ 成本价格和利润的关系的关系是什么
1、成本价格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与生产数量的乘积就是企业的成本。
2、企业的成本是企业收入的抵减项,收入和成本之差就是企业的利润;
3、因此,在企业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成本越高那么利润就越低。
因此,成本价格与企业的利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
公司如下:
利润=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单位成本价格
⑸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转化是怎样的关系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利润转化为平滚闹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转化过程。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指明,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观象,不一致倒是大量经常的现象。具体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上相一致。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价值为中心,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样,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各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内,不仅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之间有差别,而且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也不再一致,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同资本的数量有关。这样,就把利润的本质和起源完全掩盖起来了。
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对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的否定呢?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李嘉图产生了混乱。他既然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当然也就不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感到现在的生产价格和他原来坚持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发生了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篇里,第一次详细地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锋备乎一致性。
(1)从概念上或质的规定性来说,商品的生产价格是从商品的价值引申而来的,是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说:“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m/C,并且像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样,它们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
(2)从生产价格的量的规定性来看,虽然从每个生产部门看,商品的生银悉产价格和价值是不一致的,但从全社会来看,利润总和与剩余价值总和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总和相等两命题”。在个别生产部门中,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从全社会来说,这种偏离情况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部分商品出售时比自己的价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时就比自己的价值低多少”。“如果把社会当作一切生产部门的总体来看,社会本身所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它们的价值的总和”
(3)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
⑹ 利润, 成本 ,售价的 数学公式是什么
售价-进价(成本)=利润利润/进价(成本)=利润率进价(成本)乘以(1+利润率)=售价。
利润=成本-售价利润率=利润/成本利润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商品的利润=(收入)-(成本);或商品的利润=(收入)*(利润率)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6)价格等于成本利润为什么等于价值扩展阅读
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
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⑺ 售价到底等于什么
售价等于成本乘以(1+成本利润率)。
因为,售价等于成本加利润。售价=成本十利润=成本ⅹ(1+利润除以成本)=成本乘以(1+成本利润率)。
售价(selling price):通常是指“含税售价”(注:电脑系统实际是以“未税售价”来计算毛利的),华联的“天天低价”是指售价不高过其锁定的竞争对手。采购人员对A类及B类商品的售价应极为敏感,经常做市调,有助于培养采购人员对价格的敏感度。
利润和成本的关系
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利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⑻ 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关系
1、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2、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3、原价=标价;
4、进价=售价÷(1+利润率)
5、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6、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7、获利款=售价额_进价额
拓展资料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成本上讲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人们“舍鱼而取熊掌”时“鱼”便是人们的成本,当商家投资时,商家的付出货币等便是商家投资的成本。
一般定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版本定义
1、CCA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
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
注: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是指应该付出,但还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资源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