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为什么合并要用成本法
扩展阅读
健康人的健康成本是多少 2025-05-19 21:32:06
中石油今天为什么跌 2025-05-19 21:19:08

为什么合并要用成本法

发布时间: 2023-05-03 18:45:52

A. 为什么要在合并报表中把成本法变为权益法

一般是对子公司这么处理。因为在成本法下已经没有办法真实的反映这个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需要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所以虽然日常对子公司核算采用成本法,但是在合并报表的时候采用权益法。

可以看到在权益法下,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真正反映了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占有比例。所以,调为权益法合并报表更为合理。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合并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也可用成本法合并,但合并结果要与权益法合并结果一致。总则是这样说让腔的。

(1)为什么合并要用成本法扩展阅读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原则:

1、企业因增持股份而使长期股侍滑橘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资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视同权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资时就一直采用。

2、对原有投资追溯调整,计算确定“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金额,并对追溯调整的股权投资差额在追加投资前的持有期间进行摊销(指借方差老团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存在摊销问题);

3、追加投资以后,可能会形成两个股权投资差额(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对于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但如果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不大,可以并入追溯调整后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按剩余摊销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B. 为什么以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要用成本法核算

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者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老好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以企友含闭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肯定能狗对被投资单好裂位实施控制,所以采用成本法核算。

C. 为什么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编制合并报表 母公司要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呢

因为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目的是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的抵消。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无法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只能反映购买子公司股权的成本),调整到权益法后,

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反映了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这样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就能进行抵消了。

在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是基于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核算的结果,在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时,

必须确定基于购买日子公司相关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相应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并以此净利润为依据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3)为什么合并要用成本法扩展阅读: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原则:

1、企业因增持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资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视同权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资时就一直采用。

2、对原有投资追溯调整,计算确定“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金额,并对追溯调整的股权投资差额在追加投资前的持有期间进行摊销(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存在摊销问题);

然后以追加投资款和发生的相关税费,加上追溯调整后的原有投资账面价值(指“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合计数扣除减值准备的金额,

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余额),作为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并计算追加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企业新的投资成本。

3、追加投资以后,可能会形成两个股权投资差额(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对于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但如果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不大,可以并入追溯调整后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按剩余摊销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D.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

母公司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教材上不会讲为什么使用成本法。
关于第一点:母公司根据自己经营情况决定支付股利,成本法核算时,母公司的投资收益是根据子公司实际支付的股利确认的,比如:母公司本年度亏损100万,持有子公司90%股权,为了把报表总利润转变成盈利,可以让子公司分配股利110万以上,记入母公司的投资金收益就是分配股利金额110X90%以上,利润表上的总利润就变成盈利了。
二,权益法是根据子公司的收益确认投资收益的,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就是占子公司的权益比例,账面价值随着子公司的权益变动而变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是投资时点的公允价值,不随子公司的权益变动而变动,所以起不到校验作用。

E. 合并财务报表为什么要成本法转权益法

因为企业年底合并报表时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属于内部交易,需要抵消,只有权益法下的长局慧数期股权投资才等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这样才可以抵消,成本法只按收到股利确认长期投资,不等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能完全抵消,所有要调整成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碧首施控制的,需要用成本法作为日常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期末,合并报表中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记录,并追溯调整。同一控制的是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的是购买法。区别在于最终调整分录同一控制需要恢复留存收益,为了“一体化存续”。

(5)为什么合并要用成本法扩展阅读

通过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等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如下: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调整后的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调整后的金额)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F.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这样有什么好处

投资腾讯众创空间企业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就是投资按投资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该项投资的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的余额不改变,维持取得时的成本,不去关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

在现行准则颁布之前用权益法核算,从理论上为什么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采用成本法核算,主要保证其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投资者可持续投资,现行准则颁布时2007年要求上市公司对子公司由原来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例如有家公司在香港有子公司,母公司这边用权益法核算。原先子公司实现利润,母公司就跟着调整,导致留存收益增大。但是因为现行准则要求在2007年进行调整,原先转入的利润要冲回来,导致净利润有巨大的亏损。如果原先用的就是成本法,则原先账面上就没有来自子公司的利润。
从实务上成本法是简化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对于子公司的投资,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时不存在的,即使用权益法下最终是消除的。
权益法指的是投资方按照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
至于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权益法好,还是用成本法好,有不同的答案。理论上应该用权益法,控制体现了真正的权益,只是对方的资产、负债全部的体现出来了,资产减负债体现的是真正的权益。就是因为控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最终长期股权投资抵消,所以才采用简单的成本法进行核算,简化合并报表的编制。
而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等,主要因为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很少,同时又无公允,调整则无意义。为了简化起见,用成本法。

G. 为什么合并财务报表要将成本法改成权益法

呵呵,很山纯麻烦很恶心吧?你想听正经版的,还是想听吐槽版的?算了,都跟你说一下。
正经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需要用成本法作为日常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期末,合并报表中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记录,并追溯调整。同一控制的是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的是购买法。区别在于最终调整分录同一控制需要恢复留存收益,为了“一体化存续”。这就是“准则规定”,游戏规则,你干会计就得按照人家制定的规则执行。
吐槽版:这特么其实就是一个纯理论!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会这么做。我成本法记录的,敬者相关内部交易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一抵消完事儿。折腾了半天,又追溯吧,又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吧,又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吧,费了半天劲,最后那个抵消投资者长期股权投资和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分录时,把之前追溯的又全抵消掉了。你说这不儿就是成心累傻小子呢么!我觉得其实就是他妈制定准则的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为了显得丫高大上,为了刷存在感想出来亮唯薯的。
综上所述,如果为了考试,那就得“光着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但是如果是实物工作,其实完全可以就按照成本法来合并,这也是现在的通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