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转制成本的现状
转制成本的现状 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老人”是指在新制度实施之前已经离退休的职工。“中人”是指在新制度实施以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则是新制度实施以后才参加工作的人。显然,新制度将职工分为三类有其原因的。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国有企业职工采取的是“高福利、低工资”的政策?所以职工工资的很大一部分已经以税收的形式上交给国家或者留在企业中凝结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所以对“老人”来说,离退休后的养老基金由国家财政收入来解决是无可厚非的。而对“中人”来说,虽然他们没有自己的个人账户,但是他们也和“老人”一样,是以低工资来换取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国家就必须担负起充实个人账户的责任。至于“新人”,如果严格按照新制度——“统账结合”——的方式,至少这部分职工的个人账户是会自动充实的。但是就目前养老保险改革的结果来看,存在着严重的个人账户“空账”化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新制度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政府没有担负起其责任以解决“老人”离退休金和“中人”的个人账户“实账”问题。使得养老基金的支付存在很大的缺口。以至与企业不得不将“新人”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挪用以解决近期的问题。
B. 转制成本有哪些
转制成本没有明确的定义,它主要指的是体制转换时所形成的成本,在我国,转制成本有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国企转制成本、事业单位转制成本等说法。
转制成本是根据特定的转轨目标,必须解决的那一部分显性性化的隐性债务!如,养老金债务(补交的养老金等社保费用)、员工身份改变成本(含工龄买断)、职工住房补贴(房改成本)、厂区搬迁费用(如果涉及变更经营场所)、清产核资损失(废旧物资)、MBO管理层收购成本、债务偿还成本(一般老企业都有许多债务需要清偿)、转制费用(如调查费用、审计费用、律师费用等)。
大概能想到的就这些吧。
C. 如何理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转制成本
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事业迅猛发展,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越来越广,对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的转变。
D. 如何理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转制成本
早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很多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大关,也有现实原因——养老制度“双轨制”,造成上千万的体制内人员靠财政“小灶”养老,占用了本可以填补窟窿的财政资源。因此,让退休待遇本就被甩开几个档次的普通人来承担改革的阵痛,恐怕只会加剧社会不公,让“体制内乐了,体制外哭了”的担心再次成真。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