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末结转成本的金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要看用的是存货计量的哪种方法。存货计量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四种,这四种都会影响库存商品金额,影响库存商品金额就会影响主营/其他业务成本的金额。
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4、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1)成本怎么结转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有随销售随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做法。随销售随结转即在商品销售的同时结转成本,定期结转一般在月终一次结转成本。
此外,对非商品销售的发出商品的计算和结转,包括加工商品发出、商品短缺等,采用随发生随结转的方式。对其计算的单价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细账的当日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
二是采用定期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期初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
‘贰’ 结转销售成本金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结转销售成本金额可以从下面四种方法来考虑结算。
1、第一可以通过产品销售的成本和数量来计算的。其公式是:结转成本金额=产品销售数量与生产成本之积。
2、第二可以使用收入百分比法。本月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等于本月收入除以全年总收入再乘以百分之百。 在一般商业企业中,计算转销售成本金额时,当商品成本与价格之间的毛利率比较平衡时,是比较适合运用收入百分比法结转销售成本的。但是该方法不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因为工业生产的产品的毛利率不太稳定。
3、第三种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数量为权数计算每种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作为发材料的计价依据。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等于平均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平均单价等于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加上本期入库存货实际成本之和再除以期初结存存货。该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微小并且月尾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其是需要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商品数量与库存商品的单价相乘。
4、第四种是通过使用进销台账法。全月平均法等于(期初金额+入库金额)除以(期初数量+入库数量) 。该种方法比较适合用于进销商品库存数量比较大的商业贸易公司。运用进销账法,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了解各种商品的出入库数量和进价、留结余情况、结存情况,到月末就自动计算出每种商品的出库成本。
拓展资料:
结转销售成本是销售商品的成本,计算从库存商品到营业成本的过程。从细方面来说,结转成本是对企业商品、劳务、资产和产品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成本,可以记为损益类账目分类科目。在做会计分录时,借方计入企业劳务、商品等成本,贷方期末余额计入本年利润,结算转入余额为0。
‘叁’ 月末结转销售成本如何计算出来
对于销售成本的结转,金额计算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第一种收入百分比法,一般在商业企业中,当成本与价格之间也即毛利率比较均衡时,可以运用收入百分比法结转,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工业企业。
第二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它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的商品数量库存商品的商品单价。
第三种进销台账法,进销台账适用于进销商品库存量比较大的商贸企业启用进销台帐,财务人员可以了解每种商品的出入库、结存情况月底自动计算每种商品的出库成本.
二、会计分录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拓展资料:
进销台账法
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
就销售产品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可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取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动,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要求。
‘肆’ 如何结转生产成本
成本结转主要包括:分配和结转制造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 = 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二、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 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 =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为了反映产成品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三、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 =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 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 =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 - 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具体计算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计价确定的产成品销售成本,应当从“产成品”账户的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
‘伍’ 成本结转的方法
(一)零毛利法
所谓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额为限结转成本,使毛利额为零。
这是
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保守做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期限问题,如果取得的收入大于剩余成本,应将剩余成本一次结转完毕,如果预计在成本结转期内不能完全转销该产品的库存成本,则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一次结转时将剩余成本全部结转计入营业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讲就是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变,对应地确定一个销售成本率,从而确定本期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结转营业成本=某剧目本期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率
(三)计划收入比例法
计划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确定的营业成本结转周期内,以总成本占计划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作为计划营业成本结转率,计算确定本期应结转的相应营业成本和应确定的期末存货。
(四)场次比例法
场次比例法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事先预计一个剧目所有的演出场次,将总成本按照场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据演出场次直接乘以单位场次成本即是该期需要结转的营业成本
‘陆’ 怎样计算生产成本,如何结转
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投入的原材料,成本中称为直接材料费用,二是为产品而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称为直接人工费用,三是车间管理部门的耗费用,属间接生产成本,称为制造费用,三项相加,即: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费用成本+制造费用=总成本,产品完工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入库,会计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过程。
‘柒’ 结转生产成本怎么计算
工厂生产完的产品,月末的时候要把产品结转到库存商品,也就是把所有的工人的工资,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都结转到生产成本,然后再由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
‘捌’ 生产成本怎么结转
1、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2、销售商品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是不能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的,生产成本是存货类账户。首先,生产成本完工后结转到库存商品,库存商品销售后结转到主营业成本,再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
生产成本科目月末结转的对应科目与本年利润科目不相关,当产品出库达成销售等情形时,才予将产成品结转进入销售成本或相应成本费用科目,进而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玖’ 成本结转的方法
成本结转方法有: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