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采购议价有什么技巧啊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采购讨价还价技巧
由于买卖双方势力均衡,任何一方无法以力取胜,因此必须斗智;采购人员应该设法掩藏购买的意愿,不要明显表露非买不可的心态,否则若被供应商识破非买不可的处境,将使采购人员处于劣势。所以,此时采购人员应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以试探性的询价着手。若能判断供应商有强烈的销售意愿,再要求更低的价格,并作出不答应即行放弃或另行寻求其他来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购人员出价太低,供应商无销售之意愿,则不会要求采购人员加价;若供应商虽想销售,但利润太低、即要求采购人员酌予加价。此时,采购人员的需求若相当急迫,应可同意略加价格,迅速成交;若采购人员并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绝不加价之意思,供应商极可能同意买方的低价要求。
◎差额均摊
由于买卖双方议价的结果,存在着差距,若双方各不相让,则交易告吹;采购人员无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应商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双方都是输家。因此,为了促成双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中庸”之道,即将双方议价的差额,各承担一半,结果双方都是赢家。
◎迂回战术
在供应商占优势,正面议价通常效果不好,此时应采取迂回战术才能奏效。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总代理购入某项化妆品,发现价格竟比同业某公司的购人价贵,因此要求总代理说明原委,并比照售予同业的价格。未料总代理未能解释个中道理,也不愿意降价。因此,采购人员就委托原厂国的某贸易商,先行在该国购人该项化妆品,再转运至超市。因为总代理的利润偏高,此种转运安排虽然费用增加,但总成本还是比通过总代理购人的价格便宜。
当然,此种迂回战术是否成功,有赖于运转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厂限制货品越区销售,则迂回战术之执行就有困难。
◎直捣黄龙
有些单一来源的总代理商,对采购人员的议价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使采购人员有被侮辱的感觉。此时,若能摆脱总代理商,寻求原制造商的报价将是良策。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拟购一批健身器材,经总代理商报价后,虽然三番两次邀约前来议价,总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领。后来,采购人员查阅产品目录时。随即发送要求降价12%的传真给原厂,事实上只是存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厂回电同意降价,使采购人员雀跃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购人员对所谓的总代理应在议价的过程中辨认其虚实,因为有些供应商自称为总代理,事实上,并未与国外原厂签订任何合约或协议,只想借总代理之名义自抬身价,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当采购人员向国外原厂询价时,多半会获得回音。但是,在产、销分离制度相当严谨的国家,如日本,则迂回战术就不得其门而人。因为原厂通常会把询价单转交当地的代理商,不会自行报价。
◎哀兵姿态
在超市居于劣势情况下,采购人员应以“哀兵”姿态争取供应商的同情与支持。由于采购人员没有能力与供应商议价,有时会以预算不足作借口,请求供应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费用下,勉为其难的将货品卖给他,而达到减价的目的。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施展“动之以情”的议价功夫,另一方面则口头承诺将来“感恩图报”,换取供应商“来日方长”的打算。此时,若供应商并非血本无归,只是削减原本过高的利润,则双方可能成交。若采购人员的预算距离供应商的底价太远,供应商将因无利可图,不为采购人员的诉求所动。
◎釜底抽薪
为了避免供应商处于优势下攫取暴利,采购人员只好同意供应商有“合理”利润,否则胡乱杀价,仍然给予供应商可乘之机。因此,通常由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成本资料。以国外货品而言,则请总代理商提供一切进口单据,籍以查核真实的成本,然后加计合理的利润作为采购的价格。
由于处在环境的快速变迁,如国际局势动荡、原料的匮乏(例如稀少金属钴、铬等之取得困难)等,往往造成供应商有机町乘,占有优势,形成卖方市场,并进而提高售价。此时采购部门责任更为重大,若能发挥议价协商的技巧,则能针对卖方所提高的售价,予以协议商谈,达成降价的目的。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对价格进行谈判。现说明如下:
(1)直接议价协商。即使面,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时候;直接议价仍能达到降低价格的功能。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①面临售价的提高,采购人员仍以原价订购。当供应商提高售价时,往往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重复议价的交涉上,因此若为其原有之顾客,则可利用此点,要求沿用原来价格购买。
②采购人员直接说明预设底价。在议价过程中,采购人员可直接表明预设的底价,如此可促使供应商提出较接近该底价的价格,进而要求对方降价。
③不干拉倒。此技巧是一个较激进的议价方式,此法虽有造成火爆场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况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议价技巧,此法适用于:
•当采购人员不想再讨价还价时。
•当议价结果已达到采购人员可以接受的价格上限。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用“不干拉倒”的强硬手段,往往能扭转供应商的态度,进而有所让步。
④要求说明提高售价的原因。供应商提高售价,常常归因原料上涨、工资提高、利润太薄等原因。采购人员在议价协商时,应对任何不合理之加价提出质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机会。
◎间接议价技巧
在议价的过程中,好的开始便可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采用直接议价方式,有时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即以间接方式进行议价。采购人员可用下列三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1)议价时不要急于进入主题。在开始商谈时,最好先谈一些不相关的话题,借此熟悉对方周围事物,并使双方放松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题。
(2)运用“低姿势”。在议价协商时,对供应商所提之价格,尽量表示困难,多说“唉!”“没办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势博取对方同情。
(3)尽量避免书信或电话议价,而要求面对面接触。面对面的商谈,沟通效果较佳,往往可藉肢体语言、表情来说服对方,进而要求对方妥协,予以降价。
在进行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针对价格所提出的议价技巧外,采购人员亦可利用其他非价格的因素来进行议。以下列举三项议价协商技巧:
(1)在协商议价中要求供应商分担售后服务及其他费用。当供应商决定提高售价,而不愿有所变动时,采购人员不应放弃谈判,而可改变议价方针,针对其他非价格部分要求获得补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要求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如大件家电的维修、送货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应商通常将维修送货成本加于售价中,因此常使采购人员忽略此项成本。所以在供应商执意提高售价时,采购人员可要求供应商负担所有维修送货成本,而不将此项成本进行转嫁。如此也间接达到议价功能。
①一次只能做一点点的妥协,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协的余地。
②妥协时马上要求对方给予回馈补偿。
③即使赞同对方所提的意见,亦不要太快答应。
④记录每次妥协的地方,以供参考。
(3)利用专注的倾听和温和的态度,博得对方好感。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威胁吼叫,咄咄逼人并非制胜的武器。因为即使取得了这次的合作,也难保下次合作的意愿。因此采购人员在协商过程中,应仔细的倾听对方说明,在争取超市权益时,可利用所获对方资料,或法规章程,合理的进行谈判。即“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
(2)善用“妥协”技巧。在供应商价格居高不下时,采购人员若坚持继续协商,往往不能达到效果,此时可采妥协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细节,可做让步,再从妥协中要求对方回馈。如此亦可间接达到议价功能。但妥协技巧的使用须注意下列:
⑵ 如何跟客户谈价,提高成交率
⑶ 价格谈判的技巧之四——讨价还价
◎欲擒故纵
由于买卖双方势力均衡,任何一方无法以力取胜,因此必须斗智;采购人员应该设法掩藏购买的意愿,不要明显表露非买不可的心态,否则若被供应商识破非买不可的处境,将使采购人员处于劣势。所以,此时采购人员应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以试探性的询价着手。若能判断供应商有强烈的销售意愿,再要求更低的价格,并作出不答应即行放弃或另行寻求其他来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购人员出价太低,供应商无销售之意愿,则不会要求采购人员加价;若供应商虽想销售,但利润太低、即要求采购人员酌予加价。此时,采购人员的需求若相当急迫,应可同意略加价格,迅速成交;若采购人员并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绝不加价之意思,供应商极可能同意买方的低价要求。
◎差额均摊
由于买卖双方议价的结果,存在着差距,若双方各不相让,则交易告吹;采购人员无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应商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双方都是输家。因此,为了促成双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中庸”之道,即将双方议价的差额,各承担一半,结果双方都是赢家。
◎迂回战术
在供应商占优势,正面议价通常效果不好,此时应采取迂回战术才能奏效。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总代理购入某项化妆品,发现价格竟比同业某公司的购人价贵,因此要求总代理说明原委,并比照售予同业的价格。未料总代理未能解释个中道理,也不愿意降价。因此,采购人员就委托原厂国的某贸易商,先行在该国购人该项化妆品,再转运至超市。因为总代理的利润偏高,此种转运安排虽然费用增加,但总成本还是比通过总代理购人的价格便宜。
当然,此种迂回战术是否成功,有赖于运转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厂限制货品越区销售,则迂回战术之执行就有困难。
◎直捣黄龙
有些单一来源的总代理商,对采购人员的议价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使采购人员有被侮辱的感觉。此时,若能摆脱总代理商,寻求原制造商的报价将是良策。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拟购一批健身器材,经总代理商报价后,虽然三番两次邀约前来议价,总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领。后来,采购人员查阅产品目录时。随即发送要求降价12%的传真给原厂,事实上只是存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厂回电同意降价,使采购人员雀跃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购人员对所谓的总代理应在议价的过程中辨认其虚实,因为有些供应商自称为总代理,事实上,并未与国外原厂签订任何合约或协议,只想借总代理之名义自抬身价,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当采购人员向国外原厂询价时,多半会获得回音。但是,在产、销分离制度相当严谨的国家,如日本,则迂回战术就不得其门而人。因为原厂通常会把询价单转交当地的代理商,不会自行报价。
◎哀兵姿态
在超市居于劣势情况下,采购人员应以“哀兵”姿态争取供应商的同情与支持。由于采购人员没有能力与供应商议价,有时会以预算不足作借口,请求供应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费用下,勉为其难的将货品卖给他,而达到减价的目的。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施展“动之以情”的议价功夫,另一方面则口头承诺将来“感恩图报”,换取供应商“来日方长”的打算。此时,若供应商并非血本无归,只是削减原本过高的利润,则双方可能成交。若采购人员的预算距离供应商的底价太远,供应商将因无利可图,不为采购人员的诉求所动。
◎釜底抽薪
为了避免供应商处于优势下攫取暴利,采购人员只好同意供应商有“合理”利润,否则胡乱杀价,仍然给予供应商可乘之机。因此,通常由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成本资料。以国外货品而言,则请总代理商提供一切进口单据,籍以查核真实的成本,然后加计合理的利润作为采购的价格。
◎供应商要提高价格时
由于处在环境的快速变迁,如国际局势动荡、原料的匮乏(例如稀少金属钴、铬等之取得困难)等,往往造成供应商有机町乘,占有优势,形成卖方市场,并进而提高售价。此时采购部门责任更为重大,若能发挥议价协商的技巧,则能针对卖方所提高的售价,予以协议商谈,达成降价的目的。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对价格进行谈判。现说明如下:
(1)直接议价协商。即使面,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时候;直接议价仍能达到降低价格的功能。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①面临售价的提高,采购人员仍以原价订购。当供应商提高售价时,往往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重复议价的交涉上,因此若为其原有之顾客,则可利用此点,要求沿用原来价格购买。
②采购人员直接说明预设底价。在议价过程中,采购人员可直接表明预设的底价,如此可促使供应商提出较接近该底价的价格,进而要求对方降价。
③不干拉倒。此技巧是一个较激进的议价方式,此法虽有造成火爆场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况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议价技巧,此法适用于:
·当采购人员不想再讨价还价时。
·当议价结果已达到采购人员可以接受的价格上限。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用“不干拉倒”的强硬手段,往往能扭转供应商的态度,进而有所让步。
④要求说明提高售价的原因。供应商提高售价,常常归因原料上涨、工资提高、利润太薄等原因。采购人员在议价协商时,应对任何不合理之加价提出质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机会。
◎间接议价技巧
在议价的过程中,好的开始便可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采用直接议价方式,有时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即以间接方式进行议价。采购人员可用下列三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1)议价时不要急于进入主题。在开始商谈时,最好先谈一些不相关的话题,借此熟悉对方周围事物,并使双方放松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题。
(2)运用“低姿势”。在议价协商时,对供应商所提之价格,尽量表示困难,多说“唉!”“没办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势博取对方同情。
(3)尽量避免书信或电话议价,而要求面对面接触。面对面的商谈,沟通效果较佳,往往可藉肢体语言、表情来说服对方,进而要求对方妥协,予以降价。
在进行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针对价格所提出的议价技巧外,采购人员亦可利用其他非价格的因素来进行议。以下列举三项议价协商技巧:
(1)在协商议价中要求供应商分担售后服务及其他费用。当供应商决定提高售价,而不愿有所变动时,采购人员不应放弃谈判,而可改变议价方针,针对其他非价格部分要求获得补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要求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如大件家电的维修、送货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应商通常将维修送货成本加于售价中,因此常使采购人员忽略此项成本。所以在供应商执意提高售价时,采购人员可要求供应商负担所有维修送货成本,而不将此项成本进行转嫁。如此也间接达到议价功能。
(2)善用“妥协”技巧。在供应商价格居高不下时,采购人员若坚持继续协商,往往不能达到效果,此时可采妥协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细节,可做让步,再从妥协中要求对方回馈。如此亦可间接达到议价功能。但妥协技巧的使用须注意下列:
①一次只能做一点点的妥协,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协的余地。
②妥协时马上要求对方给予回馈补偿。
③即使赞同对方所提的意见,亦不要太快答应。
④记录每次妥协的地方,以供参考。
(3)利用专注的倾听和温和的态度,博得对方好感。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威胁吼叫,咄咄逼人并非制胜的武器。因为即使取得了这次的合作,也难保下次合作的意愿。因此采购人员在协商过程中,应仔细的倾听对方说明,在争取超市权益时,可利用所获对方资料,或法规章程,合理的进行谈判。即“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
◎欲擒故纵
由于买卖双方势力均衡,任何一方无法以力取胜,因此必须斗智;采购人员应该设法掩藏购买的意愿,不要明显表露非买不可的心态,否则若被供应商识破非买不可的处境,将使采购人员处于劣势。所以,此时采购人员应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以试探性的询价着手。若能判断供应商有强烈的销售意愿,再要求更低的价格,并作出不答应即行放弃或另行寻求其他来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购人员出价太低,供应商无销售之意愿,则不会要求采购人员加价;若供应商虽想销售,但利润太低、即要求采购人员酌予加价。此时,采购人员的需求若相当急迫,应可同意略加价格,迅速成交;若采购人员并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绝不加价之意思,供应商极可能同意买方的低价要求。
◎差额均摊
由于买卖双方议价的结果,存在着差距,若双方各不相让,则交易告吹;采购人员无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应商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双方都是输家。因此,为了促成双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中庸”之道,即将双方议价的差额,各承担一半,结果双方都是赢家。
◎迂回战术
在供应商占优势,正面议价通常效果不好,此时应采取迂回战术才能奏效。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总代理购入某项化妆品,发现价格竟比同业某公司的购人价贵,因此要求总代理说明原委,并比照售予同业的价格。未料总代理未能解释个中道理,也不愿意降价。因此,采购人员就委托原厂国的某贸易商,先行在该国购人该项化妆品,再转运至超市。因为总代理的利润偏高,此种转运安排虽然费用增加,但总成本还是比通过总代理购人的价格便宜。
当然,此种迂回战术是否成功,有赖于运转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厂限制货品越区销售,则迂回战术之执行就有困难。
◎直捣黄龙
有些单一来源的总代理商,对采购人员的议价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使采购人员有被侮辱的感觉。此时,若能摆脱总代理商,寻求原制造商的报价将是良策。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拟购一批健身器材,经总代理商报价后,虽然三番两次邀约前来议价,总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领。后来,采购人员查阅产品目录时。随即发送要求降价12%的传真给原厂,事实上只是存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厂回电同意降价,使采购人员雀跃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购人员对所谓的总代理应在议价的过程中辨认其虚实,因为有些供应商自称为总代理,事实上,并未与国外原厂签订任何合约或协议,只想借总代理之名义自抬身价,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当采购人员向国外原厂询价时,多半会获得回音。但是,在产、销分离制度相当严谨的国家,如日本,则迂回战术就不得其门而人。因为原厂通常会把询价单转交当地的代理商,不会自行报价。
◎哀兵姿态
在超市居于劣势情况下,采购人员应以“哀兵”姿态争取供应商的同情与支持。由于采购人员没有能力与供应商议价,有时会以预算不足作借口,请求供应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费用下,勉为其难的将货品卖给他,而达到减价的目的。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施展“动之以情”的议价功夫,另一方面则口头承诺将来“感恩图报”,换取供应商“来日方长”的打算。此时,若供应商并非血本无归,只是削减原本过高的利润,则双方可能成交。若采购人员的预算距离供应商的底价太远,供应商将因无利可图,不为采购人员的诉求所动。
◎釜底抽薪
为了避免供应商处于优势下攫取暴利,采购人员只好同意供应商有“合理”利润,否则胡乱杀价,仍然给予供应商可乘之机。因此,通常由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成本资料。以国外货品而言,则请总代理商提供一切进口单据,籍以查核真实的成本,然后加计合理的利润作为采购的价格。
◎供应商要提高价格时
由于处在环境的快速变迁,如国际局势动荡、原料的匮乏(例如稀少金属钴、铬等之取得困难)等,往往造成供应商有机町乘,占有优势,形成卖方市场,并进而提高售价。此时采购部门责任更为重大,若能发挥议价协商的技巧,则能针对卖方所提高的售价,予以协议商谈,达成降价的目的。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对价格进行谈判。现说明如下:
(1)直接议价协商。即使面,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时候;直接议价仍能达到降低价格的功能。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①面临售价的提高,采购人员仍以原价订购。当供应商提高售价时,往往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重复议价的交涉上,因此若为其原有之顾客,则可利用此点,要求沿用原来价格购买。
②采购人员直接说明预设底价。在议价过程中,采购人员可直接表明预设的底价,如此可促使供应商提出较接近该底价的价格,进而要求对方降价。
③不干拉倒。此技巧是一个较激进的议价方式,此法虽有造成火爆场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况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议价技巧,此法适用于:
·当采购人员不想再讨价还价时。
·当议价结果已达到采购人员可以接受的价格上限。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用“不干拉倒”的强硬手段,往往能扭转供应商的态度,进而有所让步。
④要求说明提高售价的原因。供应商提高售价,常常归因原料上涨、工资提高、利润太薄等原因。采购人员在议价协商时,应对任何不合理之加价提出质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机会。
◎间接议价技巧
在议价的过程中,好的开始便可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采用直接议价方式,有时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即以间接方式进行议价。采购人员可用下列三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1)议价时不要急于进入主题。在开始商谈时,最好先谈一些不相关的话题,借此熟悉对方周围事物,并使双方放松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题。
(2)运用“低姿势”。在议价协商时,对供应商所提之价格,尽量表示困难,多说“唉!”“没办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势博取对方同情。
(3)尽量避免书信或电话议价,而要求面对面接触。面对面的商谈,沟通效果较佳,往往可藉肢体语言、表情来说服对方,进而要求对方妥协,予以降价。
在进行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针对价格所提出的议价技巧外,采购人员亦可利用其他非价格的因素来进行议。以下列举三项议价协商技巧:
(1)在协商议价中要求供应商分担售后服务及其他费用。当供应商决定提高售价,而不愿有所变动时,采购人员不应放弃谈判,而可改变议价方针,针对其他非价格部分要求获得补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要求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如大件家电的维修、送货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应商通常将维修送货成本加于售价中,因此常使采购人员忽略此项成本。所以在供应商执意提高售价时,采购人员可要求供应商负担所有维修送货成本,而不将此项成本进行转嫁。如此也间接达到议价功能。
(2)善用“妥协”技巧。在供应商价格居高不下时,采购人员若坚持继续协商,往往不能达到效果,此时可采妥协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细节,可做让步,再从妥协中要求对方回馈。如此亦可间接达到议价功能。但妥协技巧的使用须注意下列:
①一次只能做一点点的妥协,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协的余地。
②妥协时马上要求对方给予回馈补偿。
③即使赞同对方所提的意见,亦不要太快答应。
④记录每次妥协的地方,以供参考。
(3)利用专注的倾听和温和的态度,博得对方好感。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威胁吼叫,咄咄逼人并非制胜的武器。因为即使取得了这次的合作,也难保下次合作的意愿。因此采购人员在协商过程中,应仔细的倾听对方说明,在争取超市权益时,可利用所获对方资料,或法规章程,合理的进行谈判。即“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
⑷ 客户要求价格低,但是我们成本高怎么跟客户讲
成功的企业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来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顾客为中心”是CRM的基本思想,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为顾客提供超越期望的商业经历,即为顾客创造高的顾客价值。优异的顾客价值是能够在顾客心中造就与众不同的驱动力,使顾客成为忠诚顾客,终身顾客。一、什么是顾客价值目前对于顾客价值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价值就是低廉的价格。一些顾客将价值等同于价格,表明在其价值感受中要付出的货币是最重要的。2、价值就是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中所需要的东西。与关注付出的金钱不同,一些顾客将把从服务或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看作是最重要的价值因素。在这个价值定义中,价格重要性远远低于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的质量或特点。3、价值就是顾客的付出所能获得的服务。部分顾客将价值看作其付出的金钱和获得的服务间的权衡。在这个定义中价格优于质量。4、价值就是顾客付出后,所能得到的全部。部分顾客描述价值时考虑的既有其付出的因素,还有其得到的利益。尽管不同学者在顾客价值的表述上不同,但存在共性:首先,顾客价值与提供物的使用联系是紧密的。这一点使得顾客价值不同于个人或组织价值,后者主要是对与错、好与坏的信念或观念。其次,顾客价值是顾客对提供物的一种感知效用,这种效用是产生于顾客的判断,而不是由销售商决定的。第三,顾客的感知价值通常是顾客所获得收益(如价值、效用等)与因获得和享用该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代价(如支付的价格或其它的机会成本)之间的比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属性效能以及使用结果的感知和评价。顾客价值的内涵包括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顾客的期望价值和实现价值;强调价值来源与顾客感知、偏好和评价;将产品与使用、顾客是如何感知企业提供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二、顾客价值的构成因素正如在分析顾客价值的定义和内涵的时候,从价值和成本两方面来分析,同样,顾客价值的构成也包括价值和成本两方面。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1、产品价值。产品价值由产品功能、特性、技术含量、品质、品牌与式样等组成。产品价值始终是顾客价值构成的第一要素,产品是顾客给予企业服务的机会和通行证。2、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是指企业伴随实体产品的出售或单独地向顾客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体现的价值。服务价值是与产品价值相关但又可以独立评价的附加价值,评价它的标准只有一个:“满意”。3、人员价值。对于顾客来说,人员价值主要表现为语言、行动、服饰、服务态度、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在服务终端,一线员工的价值,就是让顾客满意。4、形象价值。以品牌为基础的形象价值是顾客价值日益重要的驱动因素。对顾客来说,品牌可以帮助顾客解释、加工、整理和储存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识别信息,简化购买决策。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降低顾客的购买风险,增强购买信心。成本的构成要素包括:1、货币成本。一般情况下,顾客首先要考虑货币成本的大小,因为货币成本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在货币成本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顾客还要考虑购买时所花的时间、精力等因素。2、时间成本。时间成本越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越小,顾客价值越大。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等候购买该项服务的时间越长,所花费的时间越大,顾客购买的总成本就越大。3、精力成本。精力成本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在精神、体力等方面的消耗和支出。顾客购买产品是一个从产生需求、收集信息、判断选择、决策购买、实施购买,以及购买后感受的全部过程。在购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付出一定的精神和体力。如果企业能通过各种渠道向顾客提供全面详尽的产品信息,就可以减少顾客为获得信息所耗费的精神与体力。良好的顾客服务就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顾客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这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的,企业为顾客考虑得越仔细,顾客的时间成本与精力成本就越低。因此,从企业的角度讲,顾客的时间成本或精力成本是与企业的服务质量成反比的。对顾客来说,在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总希望将有关的成本降到最低的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最多的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往往会从价值和成本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对自己来说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途径如何增加顾客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波特曾经指出:“企业创造价值主要有两种途径:减少顾客成本和增加顾客的绩效。因此,从根本上讲,顾客价值创造的途径有两大类:提高顾客的感知收益和降低顾客的感知付出。需要注意的是,增加顾客的感知收益和降低顾客的感知付出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某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感知收益,同时也可以降低感知付出。在顾客价值的构成因素中,产品价值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增加顾客价值的核心方法集中在改善服务,通过顾客服务来提高顾客价值。(一)强化顾客的感知顾客价值只是顾客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不可准确计算的。强化顾客感知关键是要强化有形证据在顾客服务中的作用。要求的一致性、产品的适宜性、价格的合理性、品牌的优异性、服务的完美性以及关系的密切性是决定顾客感受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可以采用低价格或高品质,优质服务的策略来达到这个目的。(二)独特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惟有尽力在不同的方面为顾客提供独特服务才能避免陷入恶性的价格战中。提供特殊服务的关键方法之一是关注细节。只有细节才能显示企业服务到位,才能让顾客感动。而这些服务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或者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是顾客关心的,就是有价值的。(三)让顾客感到快乐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服务,如果不能让顾客快乐就是没有起到效果。有了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后,让顾客感受到快乐,他们才会认为是得到了实惠。在产品和服务出现瑕疵时,让顾客尽快快乐起来,是争取主动的契机。(四)协助顾客成功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后,要协助顾客达到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去帮助顾客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种基于“双赢”的伙伴型关系策略很快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稳定的客户关系。(五)价值创新在企业对目标市场需求和期望的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不断的考虑为客户增加价值的新方法。通过在产品利益、服务利益和价格等各个方面的所做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组合在一起,就会对顾客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创新的组合不仅给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且为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可能。四、对顾客价值进行管理在现实中,顾客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有亲疏之分的。企业通过实施价值管理,与顾客建立真正的顾客关系,从而给企业带来利益上的回报。所谓的顾客价值管理,就是向顾客准确地提供其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顾客价值管理的方法来识别自己所能创造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服务和过程上。通过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创造价值管理,企业不断地为顾客提供价值,从而吸引、保留了顾客。客户就形成了企业重要的资产,这种资产的价值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竞争对手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企业长期的不断地为顾客创造价值,同足够多的顾客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就能逐步增加企业的收益。相反,如果企业不能为顾客提供价值,或者提供的价值少于竞争对手,顾客就会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企业对顾客价值管理带给企业的回报主要体现在减少了促销活动的成本、开发新顾客的成本,提高了顾客的保留度、忠诚度,进而获得更高的客户创利能力。综上所述,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必须调整和营造自身的能力,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力、过程及组织结构与顾客感知价值因素相适应,在每一次顾客接触过程中,创造并传递顾客所需要的价值。只有不断地为顾客创造竞争对手所无法提供的价值,才能和顾客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
⑸ 一个采购该如何跟供应商沟通,如何谈价格
一般采购都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如何降低采购成本?(1)通过协商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尽量使供应商按照年度或季度框架,提供不断降低的优惠价格。如果做不到,起码也可以要求对方一定时间内保持价格不变(2)让己方技术研发人员或客户的研发人员与供应商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从设计上考虑尽量选用较低廉的物料(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应用标准化部件和整合化一体化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部件以节省产品总材料成本,尽量减少部件生产时的材料损耗。此外还要考虑材料和部件设计方案对于本企业产品组装效率的影响(这里隐含了组装成本);另外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考虑使用可回收物料和回收包装材料等方法。还可以在不影响性能品质的情况下,促使供应商改用其他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降低成本(例如从模具上去考虑)(3)广义的采购成本还包括己方采购行政成本和物料品质成本等。通过维护发展跟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尽量简化采购流程,减少己方在日常采购活动中的人力物力等费用支出,例如运用EDI系统简化订单发送及物料确认流程,本企业与供应商ERP系统资源信息共享等等;加强对供应商品保体系的监管和内部IQC.IPQC的管理,避免材料品质问题导致己方停线或内部产生大量不良品,甚至流出到客户处二.如何保证供应商物料品质?与本方品保人员配合,结合ISO文件体系和其他质量体系,严格评估和监管供应商的品质体系文件和实际运行状况和水平。在开发新供应商的时候就要严格遵循品质审查的程序;对现行供应商要通过定期的品质水平和状况评估,督促供应商持续改善品质。但要注意品质和成本的平衡,并不是无限制不必要地提高品质水平。三.如何改善材料供应和做好库存管理?审查供应商内部供应链状况和运行水平,包括从原材料渠道到产成品出货的物流安排。督促供应商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供应链运作流程并严格执行;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其他库存协议建立安全库存以避免材料短缺,同时又尽量控制库存数量。在当今社会,一个企业的人员素质和态度越来越成为供应商评估中的关键因素。事情都是靠人做出来的。没有相关人员(生产。品保。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等等)的高素质和诚恳的服务态度,包括企业管理层一定的思想水平和个人素质,很难期望该企业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生产成本评估标准:A原材料成本:原材料购入渠道较短和较直接,跟上游材料供应者关系较好;B内部生产成本:在保证品质和精度的情况下,尽量应用低廉的生产设备;辅助物料成本较低C管理人员架构较精简,外籍高层管理人员较少D物流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E对利润率要求较低另外还要注意一些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除了工业原材料采购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要选择比自己的企业规模大很多的供应商 以上答案我用过还是有收获 希望大家去试着了解里面的意思 出去实践下就知道这里面的意义何在了。
⑹ 如何提高客单价
一,门店铺货的广度与深度
大卖场品类的广度与深度高于超市,超市又高于便利店,大卖场的客单价一般可以达到50-80元,而超市一般只有20-40元,便利店一般则在8-15元之间。
由此可见,门店品类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客单价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是主要影响因素。
二,品牌商品定位
在同一个商场,不同品牌的定位价格会一样,最终的客单价也会不一样,某商场的A品牌一套护肤五件套大概在3800元左右,B品牌的价格却只有1280元,我们平时虽然看到B品牌的销售数量比A品牌多,但到最后营业结束时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就是A品牌的营业额比B品牌高出了接近10000元。
三,品牌促销活动
我们平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本来打算只买一样产品,但由于促销,感觉多买几件就会有更高的优惠,所以我们才多买了几件本来可有可无的产品呢,答案是必然的,特别是女性消费者。
既然客单价是顾客购物篮内的商品数量与商品单价的乘积之累计,那么通过促销活动促成顾客购买本不想买的东西、或者想买的东西多买,这就是促销活动对提升客单价的作用。门店促销对于提升客单价的帮助非常明显。
四,产品的关联组合
品牌的商品的关联组合有同品类与相近品类组合和跨品类、甚至跨部类和跨大类组合,比如围绕婴儿的食品、穿着、玩具来考虑商品组合时,其实就横跨了两个部类、三个大类,但是这样的组合对于顾客购物习惯来说却是很自然的,可以“触景生情”产生许多冲动性消费。
五,商品陈列
我们都知道陈列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摆整齐;中级阶段是摆好看;高级阶段摆好卖。产品的陈列对于客单价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管门店是大还是小,相对于顾客在门店内所待的时间来说,这些商品总是远远“过剩”的,因此,要想让合适的商品吸引到顾客足够的眼球,就需要在陈列上下功夫。
⑺ 外贸业务员该如何告诉客户我们的产品由于成本增加而产品涨价
一开年,我们期待的订单开门红还没到,原材料的“开门红”倒是先来了。
受“供应短缺”因素影响,铜、铁、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由于全球大型炼油厂集体关闭,化工原料几乎全线飙涨……影响行业涉及家具、家电、电子、纺织、轮胎等等!
《涂料世界》(Coatings World)是全球涂料行业权威媒体,近日刊文称,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海虹老人集团(HEMPEL)宣布将提高产品价格。与2020年初相比,涂料生产中的关键原材料的成本已大幅上涨,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HEMPEL是世界知名涂料企业,这则新闻能够说明相关行业的具体趋势与问题。
原文地址:
https://www.coatingsworld.com/contents/view_breaking-news/2021-02-25/hempel-announces-global-price-increase/
Part 4
经典话术
某种原材料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growth since 何时.
We have made every effort to control and absorb the increases over the last X months.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for us to fully absorb the effects as raw material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We have no other option than to increase the prices of procts and solutions. Our focus remains on delivering value to and serving our customers across the world.
某种原材料自X年X月起价格已有显着上升,在过去的X个月中,我们竭尽所能控制成本的上升,但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我们已无法完全消化其带来的影响,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提高产品的报价。我们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为全球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名称 is committed to long standing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consistent supply and proct innov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 price increase.
The changes will be effective on all orders shipped on or after 日期, 2021.
我司致力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包括持续的产能和产品的创新,所以,有必要进行本次提价。所有在2021年X月X日之后出运的订单将适用于新价格。
觉得以上素材能用上的朋友,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本文精选至焦点视界)
⑻ 和采购价格谈判技巧有哪些
最最最重要的是不能表露你的底价,或者测出它的底价
1、釜底抽薪的价格谈判
为了避免供应商处于优势下攫取暴利,采购人员只好同意供应商有“合理”利润,否则胡乱杀价,仍然给予供应商可乘之机。因此,通常由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成本资料。以国外货品而言,则请总代理商提供一切进口单据,籍以查核真实的成本,然后加计合理的利润作为采购的价格。
2、供应商要提高价格时
由于处在环境的快速变迁,如国际局势动荡、原料的匮乏(例如稀少金属钴、铬等之取得困难)等,往往造成供应商有机町乘,占有优势,形成卖方市场,并进而提高售价。此时采购部门责任更为重大,若能发挥议价协商的技巧,则能针对卖方所提高的售价,予以协议商谈,达成降价的目的。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对价格进行谈判。现说明如下:
(1)直接议价协商。即使面,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时候;直接议价仍能达到降低价格的功能。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①面临售价的提高,采购人员仍以原价订购。当供应商提高售价时,往往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重复议价的交涉上,因此若为其原有之顾客,则可利用此点,要求沿用原来价格购买。
②采购人员直接说明预设底价。在议价过程中,采购人员可直接表明预设的底价,如此可促使供应商提出较接近该底价的价格,进而要求对方降价。
③不干拉倒。此技巧是一个较激进的议价方式,此法虽有造成火爆场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况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议价技巧,此法适用于:
·当采购人员不想再讨价还价时。
·当议价结果已达到采购人员可以接受的价格上限。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用“不干拉倒”的强硬手段,往往能扭转供应商的态度,进而有所让步。
④要求说明提高售价的原因。供应商提高售价,常常归因原料上涨、工资提高、利润太薄等原因。采购人员在议价协商时,应对任何不合理之加价提出质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机会。
3、间接议价技巧
在议价的过程中,好的开始便可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采用直接议价方式,有时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即以间接方式进行议价。采购人员可用下列三种技巧来进行协商。
(1)议价时不要急于进入主题。在开始商谈时,最好先谈一些不相关的话题,借此熟悉对方周围事物,并使双方放松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题。
(2)运用“低姿势”。在议价协商时,对供应商所提之价格,尽量表示困难,多说“唉!”“没办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势博取对方同情。
(3)尽量避免书信或电话议价,而要求面对面接触。面对面的商谈,沟通效果较佳,往往可藉肢体语言、表情来说服对方,进而要求对方妥协,予以降价。
在进行议价协商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针对价格所提出的议价技巧外,采购人员亦可利用其他非价格的因素来进行议。以下列举三项议价协商技巧:
(1)在协商议价中要求供应商分担售后服务及其他费用。当供应商决定提高售价,而不愿有所变动时,采购人员不应放弃谈判,而可改变议价方针,针对其他非价格部分要求获得补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要求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如大件家电的维修、送货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应商通常将维修送货成本加于售价中,因此常使采购人员忽略此项成本。所以在供应商执意提高售价时,采购人员可要求供应商负担所有维修送货成本,而不将此项成本进行转嫁。如此也间接达到议价功能。
(2)善用“妥协”技巧。在供应商价格居高不下时,采购人员若坚持继续协商,往往不能达到效果,此时可采妥协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细节,可做让步,再从妥协中要求对方回馈。如此亦可间接达到议价功能。但妥协技巧的使用须注意下列:
①一次只能做一点点的妥协,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协的余地。
②妥协时马上要求对方给予回馈补偿。
③即使赞同对方所提的意见,亦不要太快答应。
④记录每次妥协的地方,以供参考。
(3)利用专注的倾听和温和的态度,博得对方好感。在议价协商的过程中,威胁吼叫,咄咄逼人并非制胜的武器。因为即使取得了这次的合作,也难保下次合作的意愿。因此采购人员在协商过程中,应仔细的倾听对方说明,在争取超市权益时,可利用所获对方资料,或法规章程,合理的进行谈判。即“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
4、迂回战术的价格谈判
在供应商占优势,正面议价通常效果不好,此时应采取迂回战术才能奏效。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总代理购入某项化妆品,发现价格竟比同业某公司的购人价贵,因此要求总代理说明原委,并比照售予同业的价格。未料总代理未能解释个中道理,也不愿意降价。因此,采购人员就委托原厂国的某贸易商,先行在该国购人该项化妆品,再转运至超市。因为总代理的利润偏高,此种转运安排虽然费用增加,但总成本还是比通过总代理购人的价格便宜。
当然,此种迂回战术是否成功,有赖于运转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厂限制货品越区销售,则迂回战术之执行就有困难。
5、欲擒故纵的价格谈判
由于买卖双方势力均衡,任何一方无法以力取胜,因此必须斗智;采购人员应该设法掩藏购买的意愿,不要明显表露非买不可的心态,否则若被供应商识破非买不可的处境,将使采购人员处于劣势。所以,此时采购人员应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以试探性的询价着手。若能判断供应商有强烈的销售意愿,再要求更低的价格,并作出不答应即行放弃或另行寻求其他来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购人员出价太低,供应商无销售之意愿,则不会要求采购人员加价;若供应商虽想销售,但利润太低、即要求采购人员酌予加价。此时,采购人员的需求若相当急迫,应可同意略加价格,迅速成交;若采购人员并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绝不加价之意思,供应商极可能同意买方的低价要求。
6、差额均摊的价格谈判
由于买卖双方议价的结果,存在着差距,若双方各不相让,则交易告吹;采购人员无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应商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双方都是输家。因此,为了促成双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中庸”之道,即将双方议价的差额,各承担一半,结果双方都是赢家。
7、哀兵姿态的价格谈判
在超市居于劣势情况下,采购人员应以“哀兵”姿态争取供应商的同情与支持。由于采购人员没有能力与供应商议价,有时会以预算不足作借口,请求供应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费用下,勉为其难的将货品卖给他,而达到减价的目的。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施展“动之以情”的议价功夫,另一方面则口头承诺将来“感恩图报”,换取供应商“来日方长”的打算。此时,若供应商并非血本无归,只是削减原本过高的利润,则双方可能成交。若采购人员的预算距离供应商的底价太远,供应商将因无利可图,不为采购人员的诉求所动。
8、直捣黄龙的价格谈判
有些单一来源的总代理商,对采购人员的议价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使采购人员有被侮辱的感觉。此时,若能摆脱总代理商,寻求原制造商的报价将是良策。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某超市拟购一批健身器材,经总代理商报价后,虽然三番两次邀约前来议价,总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领。后来,采购人员查阅产品目录时。随即发送要求降价12%的传真给原厂,事实上只是存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厂回电同意降价,使采购人员雀跃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购人员对所谓的总代理应在议价的过程中辨认其虚实,因为有些供应商自称为总代理,事实上,并未与国外原厂签订任何合约或协议,只想借总代理之名义自抬身价,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当采购人员向国外原厂询价时,多半会获得回音。但是,在产、销分离制度相当严谨的国家,如日本,则迂回战术就不得其门而人。因为原厂通常会把询价单转交当地的代理商,不会自行报价。
9、哀兵姿态的价格谈判
在超市居于劣势情况下,采购人员应以“哀兵”姿态争取供应商的同情与支持。由于采购人员没有能力与供应商议价,有时会以预算不足作借口,请求供应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费用下,勉为其难的将货品卖给他,而达到减价的目的。一方面采购人员必须施展“动之以情”的议价功夫,另一方面则口头承诺将来“感恩图报”,换取供应商“来日方长”的打算。此时,若供应商并非血本无归,只是削减原本过高的利润,则双方可能成交。若采购人员的预算距离供应商的底价太远,供应商将因无利可图,不为采购人员的诉求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