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国石油煤气管道什么时候开工
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学院是什么意思 2025-07-03 22:56:52
江苏石油品质怎么样 2025-07-03 22:53:01
卖东西成本价什么意思 2025-07-03 22:47:15

中国石油煤气管道什么时候开工

发布时间: 2025-07-03 17:05:10

1. 我国主要天然气管道有哪几条

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有川渝地区输气管网、陕京线(陕西靖边-北京)、靖西线(靖边-西安)、陕宁线(靖边-宁夏)、涩宁兰线(青海涩北-西宁-兰州)、塔轮线(新疆塔中-轮南)、轮库线(轮南-库尔勒)、鄯乌线(鄯善-乌鲁木齐)、中济线(河南中原油田-山东济南)、中沧线(中原油田-河北沧州)、沧淄线(河北沧州-山东淄博)、海南线(海南东方-洋浦-海口)等。其中,1996年开工、1997年建成的陕京线,全长918公里,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和高度自动化的输气管道。2000年开工、2001年建成的涩宁兰线,全长953公里,是我国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的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输气管道。除天然气管道外,我国还建设了一些煤气管道,其中1993年建成投产的哈依煤气管道(哈尔滨-依兰),全长249公里,是我国和亚洲最长的煤气管道。
我国目前在建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是全长900公里的陕京二线、干线全长719公里的忠武线(重庆忠县-湖北武汉)和西气东输线(新疆轮南-上海),它们均为中国石油投资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气东输线。这条管线全长4000多公里,横贯了我国从西到东的9个省份,于2001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04年底实现全线贯通,建成后将是我国和亚洲最长的天然气管线。

2.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管道煤气

1949年至1980年前后。

解放前,我国煤气事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到1949年,全国仅9个城市有煤气设施.并且普遍处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状况,使用煤气的人口只有27万。解放后随着冶金、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燃气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1965年起.液化石油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城市燃气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对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定把发展燃气事业列入重大技术政策之一,提出城市要逐步燃气化,为燃气事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2)中国石油煤气管道什么时候开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煤气罐要平放。煤气罐本身为金属制品,一方面罐壁相对坚硬,不易破损,另一方面罐壁一旦破损,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我们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甚至是手足无措。为安全起见,将煤气罐倒放置于厨房最平坦的地面,是最合适的做法。

2、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由煤气导致的事故不胜枚举,绝大部分造成煤气的安全隐患来源于煤气泄漏。用肥皂水涂刷以检验煤气是否泄漏,严禁用明火检查。

3、如果发现泄漏,首先打开门窗以使空气流通,熄灭火源,再联系煤气公司请专业人士过来处理。

3. 管道的管道前景

当流体的流量已知时,管径的大小取决于允许的流速或允许的摩擦阻力(压力降)。流速大时管径小,但压力降值增大。因此,流速大时可以节省管道基建投资,但泵和压缩机等动力设备的运行能耗费用增大。此外,如果流速过大,还有可能带来一些其他不利的因素。因此管径应根据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和其他技术因素综合考虑决定。
管子、管子联接件、阀门和设备上的进出接管间的联接方法,由流体的性质、压力和温度以及管子的材质、尺寸和安装场所等因素决定,主要有螺纹联接、法兰联接、承插联接和焊接等四种方法。
螺纹联接主要适用于小直径管道。联接时,一般要在螺纹联接部分缠上氟塑料密封带,或涂上厚漆、绕上麻丝等密封材料,以防止泄漏。在1.6兆帕以上压力时,一般在管子端面加垫片密封。这种联接方法简单,可以拆卸重装,但须在管道的适当地方安装活接头,以便于拆装。
法兰联接适用的管道直径范围较大。联接时根据流体的性质、压力和温度选用不同的法兰和密封垫片,利用螺栓夹紧垫片保持密封,在需要经常拆装的管段处和管道与设备相联接的地方,大都采用法兰联接。
承插联接主要用于铸铁管、混凝土管、陶土管及其联接件之间的联接,只适用于在低压常温条件下工作的给水、排水和煤气管道。联接时,一般在承插口的槽内先填入麻丝、棉线或石棉绳,然后再用石棉水泥或铅等材料填实,还可在承插口内填入橡胶密封环,使其具有较好的柔性,容许管子有少量的移动。
焊接联接的强度和密封性最好,适用于各种管道,省工省料,但拆卸时必须切断管子和管子联接件。
城市里的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的管道干线和长距离的输油、气管道大多敷设在地下,而工厂里的工艺管道为便于操作和维修,多敷设在地上。管道的通行、支承、坡度与排液排气、补偿、保温与加热、防腐与清洗、识别与涂漆和安全等,无论对于地上敷设还是地下敷设都是重要的问题。
地面上的管道应尽量避免与道路、铁路和航道交叉。在不能避免交叉时,交叉处跨越的高度也应能使行人和车船安全通过。地下的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设,各种管道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安装和维修;供热管道的表面有保温层,敷设在地沟或保护管内,应避免被土压坏和使管子能膨胀移动。
管道可能承受许多种外力的作用,包括本身的重量、流体作用在管端的推力、风雪载荷、土壤压力、热胀冷缩引起的热应力、振动载荷和地震灾害等。为了保证管道的强度和刚度,必须设置各种支(吊)架,如活动支架、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和弹簧支架等。支架的设置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管子壁厚和载荷等条件决定。固定支架用来分段控制管道的热伸长,使膨胀节均匀工作;导向支架使管子仅作轴向移动,
为了排除凝结水,蒸汽和其他含水的气体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于千分之二。对于利用重力流动的地下排水管道,坡度不小于千分之五。蒸汽或其他含水的气体管道在最低点设置排水管或疏水阀,某些气体管道还设有气水分离器,以便及时排去水液,防止管内产生水击和阻碍气体流动。给水或其他液体管道在最高点设有排气装置,排除积存在管道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防止气阻造成运行失常。
管道如不能自由地伸缩,就会产生巨大的附加应力。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管道和需要有自由位移的常温管道上,需要设置膨胀节,使管道的伸缩得到补偿而消除附加应力的影响。
对于蒸汽管道、高温管道、低温管道以及有防烫、防冻要求的管道,需要用保温材料包覆在管道外面,防止管内热(冷)量的损失或产生冻结。对于某些高凝固点的液体管道,为防止液体太粘或凝固而影响输送,还需要加热和保温。常用的保温材料有水泥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和石棉硅藻土等。
为防止土壤的侵蚀,地下金属管道表面应涂防锈漆或焦油、沥青等防腐涂料,或用浸渍沥青的玻璃布和麻布等包覆。埋在腐蚀性较强的低电阻土壤中的管道须设置阴极保护装置,防止腐蚀。地面上的钢铁管道为防止大气腐蚀,多在表面上涂覆以各种防锈漆。
各种管道在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某些管道还应定期清洗内部。为了清洗方便,在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或吹洗清扫孔。在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上,须用清扫器定期清除管内积存的污物,为此要设置专用的发送和接收清扫器的装置。
当管道种类较多时,为了便于操作和维修,在管道表面上涂以规定颜色的油漆,以资识别。例如,蒸汽管道用红色,压缩空气管道用浅蓝色等。
为了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发生事故时及时制止事故扩大,除在管道上装设检测控制仪表和安全阀外,对某些重要管道还采取特殊安全措施,如在煤气管道和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上装设事故泄压阀或紧急截断阀。它们在发生灾害性事故时能自动及时地停止输送,以减少灾害损失。 1.压力管道金属材料的特点
压力管道涉及各行各业,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与使用”,安全为了使用,使用必须安全,使用还涉及经济问题,即投资省、使用年限长,这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而材料是工程的基础,首先要认识压力管道金属材料的特殊要求。压力管道除承受载荷外,由于处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介质下工作,还承受着特殊的考验。
(1)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性能的变化
① 蠕变:钢材在高温下受外力作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而连续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钢材蠕变特征与温度和应力有很大关系。温度升高或应力增大,蠕变速度加快。例如,碳素钢工作温度超过300~350℃,合金钢工作温度超过300~400℃就会有蠕变。产生蠕变所需的应力低于试验温度钢材的屈服强度。因此,对于高温下长期工作的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所用钢材应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以防止因蠕变而产生大量变形导致结构破裂及造成爆炸等恶性事故。
② 球化和石墨化:在高温作用下,碳钢中的渗碳体由于获得能量将发生迁移和聚集,形成晶粒粗大的渗碳体并夹杂于铁素体中,其渗碳体会从片状逐渐转变成球状,称为球化。由于石墨强度极低,并以片状出现,使材料强度大大降低,脆性增加,称为材料的石墨化。碳钢长期工作在425℃以上环境时,就会发生石墨化,在大于475℃更明显。SH3059规定碳钢最高使用温度为425℃,GB150则规定碳钢最高使用温度为450℃。
③ 热疲劳性能 钢材如果长期冷热交替工作,那么材料内部在温差变化引起的热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微小裂纹而不断扩展,最后导致破裂。因此,在温度起伏变化工作条件下的结构、管道应考虑钢材的热疲劳性能。
④ 材料的高温氧化 金属材料在高温氧化性介质环境中(如烟道)会被氧化而产生氧化皮,容易脆落。碳钢处于570℃的高温气体中易产生氧化皮而使金属减薄。故燃气、烟道等钢管应限制在560℃下工作。
(2)金属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变化
当环境温度低于该材料的临界温度时,材料冲击韧性会急剧降低,这一临界温度称为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常用低温冲击韧性(冲击功)来衡量材料的低温韧性,在低温下工作的管道,必须注意其低温冲击韧性。
(3)管道在腐蚀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石油化工、船舶、海上石油平台等管道介质,很多有腐蚀性,事实证明,金属腐蚀的危害性十分普遍,而且也十分严重,腐蚀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例如,金属的应力腐蚀、疲劳腐蚀和晶间腐蚀往往会造成灾难性重大事故,金属腐蚀会造成大量的金属消耗,浪费大量资源。引起腐蚀的介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氯化物 氯化物对碳素钢的腐蚀基本上是均匀腐蚀,并伴随氢脆发生,对不锈钢的腐蚀是点腐蚀或晶间腐蚀。防止措施可选择适宜的材料,如采用碳钢-不锈钢复合管材。
② 硫化物原油中硫化物多达250多种,对金属产生腐蚀的有硫化氢(H2S)、硫醇(R-SH)、硫醚(R-S-R)等。我国液化石油气中H2S含量高,造成容器出现裂缝,有的投产87天即发生贯穿裂纹,事后经磁粉探伤,内表面环缝共有417条裂纹,球体外表面无裂纹,所以H2S含量高引起应力腐蚀应值得重视。日本焊接学会和高压气体安全协会规定:液化石油中H2S含量应控制在100×10-6以下,而我国液化石油气中H2S含量平均为2392×10-6,高出日本20多倍。
③ 环烷酸 环烷酸是原油中带来的有机物,当温度超过220℃时,开始发生腐蚀,270~280℃时腐蚀达到最大;当温度超过400℃,原油中的环烷酸已汽化完毕。316L(00Cr17Ni14Mo2)不锈钢材料是抗环烷酸腐蚀的有效材料,常用于高温环烷酸腐蚀环境。
2.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的选用
① 满足操作条件的要求。首先应根据使用条件判断该管道是否承受压力,属于哪一类压力管道。不同类别的压力管道因其重要性各异,发生事故带来的危害程度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应考虑管道的使用环境和输送的介质以及介质对管体的腐蚀程度。例如插入海底的钢管桩,管体在浪溅区腐蚀速度为海底土中的6倍;潮差区腐蚀速度为海底土中的4倍。在选材及防腐蚀措施上应特别关注。
② 可加工性要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焊接性。
③ 耐用又经济的要求 压力管道,首先应安全耐用和经济。一台设备、一批管道工程,在投资选材前,必要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即经济技术分析,拟选用的材料可制定数个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有些材料初始投资略高,但是使用可靠,平时维修费用省;有的材料初始投资似乎省,但在运行中可靠性差,平时维修费用高,全寿命周期费用高。 早在1926年,美国石油学会(API)发布API-5L标准,最初只包括A25、A、B三种钢级,以后又发布了数次,见表4。表4 API发布的管线钢级
注:1972年API发布U80、U100标准,以后改为X80、X100。
2000年以前,全世界使用X70,大约在40%,X65、X60均在30%,小口径成品油管线相当数量选用X52钢级,且多为电阻焊直管(ERW钢管)。
我国冶金行业在十余年来为发展管线钢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目前正在全力攻关X70宽板,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X70、X80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分别列于表5~表9。表5 武钢X80卷板性能表6 X70级钢管的力学性能表7 X70级钢管弯曲性能检测结果表8 X70级钢管的夏比冲击韧性表9 高强度输送管的夏比冲击韧性
我国在输油管线上常用的管型有螺旋埋弧焊管(SSAW)、直缝埋弧焊管(LSAW)、电阻焊管(ERW)。直径小于152mm时则选用无缝钢管。
我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螺旋焊管厂迅速发展,原油管线几乎全部采用螺旋焊钢管,“西气东输”管线的一类地区也选用螺旋焊钢管。螺旋焊钢管的缺点是内应力大、尺寸精度差,产生缺陷的概率高。据专家分析认为,应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对现有螺旋焊管厂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还是大有前途的;二是大力发展我国直缝埋弧焊管制管业。
ERW钢管具有外表光洁、尺寸精度高、价格较低等特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 我国的油气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而消费市场绝大部分在东南沿海和中南部的大中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这种产销市场的严重分离使油气产品的输送成为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障碍。管输是突破这一障碍的最佳手段,与铁路运输相比,管道运输是运量大、安全性更高、更经济的油气产品输送方式,其建设投资为铁路的一半,运输成本更只有三分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已将“加强输油气管道建设,形成管道运输网”的发展战略列入了“十五”发展规划。根据有关方面的规划,未来10年内,我国将建成14条油气输送管道,形成“两纵、两横、四枢纽、五气库”,总长超过万公里的油气管输格局。这预示着我国即将迎来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
我国正在建设和计划将要建设的重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176公里,总投资1200亿元,200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全线贯通;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全长950公里,已于2000年5月开工建设,已接近完工,天然气已送到西宁;忠县至武汉输气管道工程,全长760公里,前期准备工作已获得重大进展,在建的11条隧道已有4条贯通;石家庄至涿州输气管道工程,全长202公里,已于2000年5月开工建设,已完工;石家庄至邯郸输气管道工程,全长约160公里;陕西靖边至北京输气工程复线;陕西靖边至西安输气管道工程复线;陕甘宁至呼和浩特输气工程,全长497公里;海南岛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长约270公里;山东龙口至青岛输气管道工程,全长约250公里;中俄输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全长2000公里;广东液化天然气工程,招商引资工作已完成,计划2005年建成。在建和将建的输油管道有: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工程,全长1207公里,已于2000年5月开工建设;中俄输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长约700公里;中哈输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长800公里。此外,由广东茂名至贵阳至昆明长达2000公里的成品油管线和镇海至上海、南京的原油管线也即将开工建设。除主干线之外,大规模的城市输气管网建设也要同期配套进行。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此难得的发展机遇,对管道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同样输量的情况下,建设一条高压大口径管道比平行建几条低压小口径管道更为经济。例如一条输送压力为7.5MPa,直径1 400mm的输气管道可代替3条压力5.5MPa,直径1 000mm的管道,但前者可节省投资35%,节省钢材19%,因此,扩大管道的直径已成为管道建设的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输送压力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以直径1 020mm的输气管道为例,操作压力从5.5MPa提高到7.5MPa,输气能力提高41%,节约材料7%,投资降低23%。计算表明,如能把输气管的工作压力从7.5MPa,进一步提高到10~12MPa,输气能力将进一步增加33~60%。美国横贯阿拉斯加的输气管道压力高达11.8MPa,输油管道达到8.3MPa,是目前操作压力最高的管道。
管径的增加和输送压力的提高,均要求管材有较高的强度。在保证可焊性和冲击韧性的前提下,管材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由于管道敷设完全依靠焊接工艺来完成,因此焊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焊接是管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管材、焊材、焊接工艺以及焊接设备等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国在70年代初开始建设大口径长输管道,着名的“八三”管道会战建设了大庆油田至铁岭、由铁岭至大连、由铁岭至秦皇岛的输油管道,解决了困扰大庆原油外输问题。
该管道设计管径φ720mm,钢材选用16MnR,埋弧螺旋焊管,壁厚6~11mm。焊接工艺方案为:手工电弧焊方法,向上焊操作工艺;焊材选用J506、J507焊条,焊前烘烤400℃、1小时,φ3.2打底、φ4填充、盖面;焊接电源采用旋转直流弧焊机;坡口为60°V型,根部单面焊双面成型。
东北“八三”会战所建设的管道已运行了30年,至今仍在服役,证明当年的工艺方案正确,并且施工质量良好。
80年代初开始推广手工向下焊工艺,同时研制开发了纤维素型和低氢型向下焊条。与传统的向上焊工艺比较,向下焊具有速度快、质量好,节省焊材等突出优点,因此在管道环缝焊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初开始推广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手工焊,有效地克服了其他焊接工艺方法野外作业抗风能力差的缺点,同时也具有焊接效率高、质量好且稳定的特点,现成为管道环缝焊接的主要方式。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应用已探索多年,现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地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其效率、质量更是其他焊接工艺所不能比的,这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焊接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2.1 管线钢的发展历史
早期的管线钢一直采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钢,在冶金上侧重于性能,对化学成分没有严格的规定。自60年代开始,随着输油、气管道输送压力和管径的增大,开始采用低合金高强钢(HSLA),主要以热轧及正火状态供货。这类钢的化学成分:C≤0.2%,合金元素≤3~5%。随着管线钢的进一步发展,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石油组织在API 5LX和API 5LS标准中提出了微合金控轧钢X56、X60、X65三种钢。这种钢突破了传统钢的观念,碳含量为0.1-0.14%,在钢中加入≤0.2%的Nb、V、Ti等合金元素,并通过控轧工艺使钢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改善。到1973年和1985年,API标准又相继增加了X70和X80钢,而后又开发了X100管线钢,碳含量降到0.01-0.04%,碳当量相应地降到0.35以下,真正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多元微合金化控轧控冷钢。
我国管线钢的应用和起步较晚,过去已铺设的油、气管线大部分采用Q235和16Mn钢。“六五”期间,我国开始按照API标准研制X60、X65管线钢,并成功地与进口钢管一起用于管线敷设。90年代初宝钢、武钢又相继开发了高强高韧性的X70管线钢,并在涩宁兰管道工程上得到成功应用。
2.2 管线钢的主要力学性能
管线钢的主要力学性能为强度、韧性和环境介质下的力学性能。
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是由钢的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所决定的。输气管线选材时,应选用屈服强度较高的钢种,以减少钢的用量。但并非屈服强度越高越好。屈服强度太高会降低钢的韧性。选钢种时还应考虑钢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例关系—屈强比,用以保证制管成型质量和焊接性能。
钢在经反复拉伸压缩后,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强度降低,严重的降低15%,即包申格效应。在定购制管用钢板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可采取在该级别钢的最小屈服强度的基础上提高40-50MPa。
钢材的断裂韧性与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热处理工艺、材料厚度和方向性有关。应尽可能降低钢中C、S、P的含量,适当添加V、Nb、Ti、Ni等合金元素,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等工艺,使钢的纯度提高,材质均匀,晶粒细化,可提高钢韧性。采取方法多为降C增Mn。
管线钢在含硫化氢的油、气环境中,因腐蚀产生的氢侵入钢内而产生氢致裂纹开裂。因此输送酸性油、气管线钢应该具有低的含硫量,进行有效的非金属夹杂物形态控制和减少显微成份偏析。管线钢的硬度值对HIC也有重要的影响,为防止钢中氢致裂纹,一般认为应将硬度控制在HV265以下。
2.3 管线钢的焊接性
随着管线钢碳当量的降低,焊接氢致裂纹敏感性降低,为避免产生裂纹所需的工艺措施减少,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损害程度降低。但由于焊接时管线钢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非平衡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可能在焊接区造成缺陷,或使接头性能下降,主要是焊接裂纹问题和焊接热影响区脆化问题。
管线钢由于碳含量低,淬硬倾向减小,冷裂纹倾向降低。但随着强度级别的提高,板厚的加大,仍然具有一定的冷裂纹倾向。在现场焊接时由于常采用纤维素焊条、自保护药芯焊丝等含氢量高的焊材,线能量小,冷却速度快,会增加冷裂纹的敏感性,需要采取必要的焊接措施,如焊前预热等。
焊接热影响区脆化往往是造成管线发生断裂,诱发灾难性事故的根源。出现局部脆化主要有两个区域,即热影响区粗晶区脆化,是由于过热区的晶粒过分长大以及形成的不良组织引起的,多层焊时粗晶区再临界脆化,即前焊道的粗晶区受后续焊道的两相区的再次加热引起的。这可以通过在钢中加入一定量的Ti、Nb微合金化元素和控制焊后冷却速度获得合适的t8/5来改善韧性。
2.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钢管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钢管为X70等级管线钢,规格为Φ1 016mm×14.6~26.2mm,其中螺旋焊管约占80%,直缝埋弧焊管约占20%,管线钢用量约170万吨。
X70管线钢除了含Nb、V、Ti外,还加入了少量的Ni、Cr、Cu和Mo,使铁素体的形成推迟到更低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针状铁素体和下贝氏体。因此X70管线钢本质上是一种针状铁素体型的高强、高韧性管线钢。钢管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见表1和表2。 现场焊接的特点
由于发现和开采的油气田地处边远地区,地理、气候、地质条件恶劣,社会依托条件较差,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尤其低温带来的麻烦最大。
现场焊接时,采用对口器进行管口组对。为了提高效率,一般是在对好的管口下放置基础梁木或土堆,在对前一个对接口进行焊接的同时,开始下一个对接准备工作。这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同时由于钢管热胀冷缩的影响,在碰死口时最容易因附加应力而出问题。
现场焊接位置为管水平固定或倾斜固定对接,包括平焊、立焊、仰焊、横焊等焊接位置。所以对焊工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当今管道工业要求管道有较高的输送压力和较大的管线直径并保证其安全运行。为适应管线钢的高强化、高韧化、管径的大型化和管壁的厚壁化出现了多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管道施工焊接方法
国外管道焊接施工经历了手工焊和自动焊的发展历程。手工焊主要为纤维素焊条下向焊和低氢焊条下向焊。在管道自动焊方面,有前苏联研制的管道闪光对焊机,其在前苏联时期累计焊接大口径管道数万公里。它的显着特点就是效率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美国CRC公司研制的CRC多头气体保护管道自动焊接系统,由管端坡口机、内对口器与内焊机组合系统、外焊机三大部分组成。到目前为止,已在世界范围内累计焊接管道长度超过34000km。法国、前苏联等其他国家也都研究应用了类似的管道内外自动焊技术,此种技术方向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口径管道自动焊技术主流。
我国钢质管道环缝焊接技术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70年代采用传统焊接方法,低氢型焊条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技术,80年代推广手工电弧焊下向焊技术,为纤维素焊条和低氢型焊条下向焊,90年代应用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技术,到今天开始全面推广全位置自动焊技术。
手工电弧焊包括纤维素焊条和低氢焊条的应用。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技术是我国以往管道施工中的主要焊接方法,其特点为管口组对间隙较大,焊接过程中采用息弧操作法完成,每层焊层厚度较大,焊接效率低。手工电弧焊下向焊是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焊接技术,其特点为管口组对间隙小,焊接过程中采用大电流、多层、快速焊的操作方法来完成,适合于流水作业,焊接效率较高。由于每层焊层厚度较薄,通过后面焊层对前面焊层的热处理作用可提高环焊接头的韧性。手工电弧焊方法灵活简便、适应性强,其下向焊和上向焊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及纤维素焊条良好的根焊适应性在很多场合下仍是自动焊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到管道施工中的,主要用来填充和盖面。其特点为熔敷效率高,全位置成形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焊工易于掌握,是管道施工的一种重要焊接工艺方法。
随着管道建设用钢管强度等级的提高,管径和壁厚的增大,在管道施工中逐渐开始应用自动焊技术。管道自动焊技术由于焊接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焊接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小等优势,在大口径、厚壁管道建设的应用中具有很大潜力。但我国的管道自动焊接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根部自动焊问题尚未解决,管端坡口整形机等配套设施尚未成熟,这些都限制了自动焊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长期管内的油泥、锈垢固化造成原管径变小;
长期的管内淤泥沉淀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并易引起燃爆;
废水中的酸、碱物质易对管道壁产生腐蚀; 管道内的异物不定期的清除造成管道堵塞; 1、化学清洗:化学清洗管道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管道进行临时的改造,用临时管道和循环泵站从管道的两头进行循环化学清洗。该技术具有灵活性强,对管道形状无要求,速度快,清洗彻底等特点。
2、高压水清洗:采用50Mpa以上的高压水射流,对管道内表面污垢进行高压水射流剥离清洗。该技术主要用于短距离管道,并且管道直径必须大于50cm以上。该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
3、PIG清管:PIG工业清管技术是依靠泵推动流体产生的推动力驱动PIG(清管器)在管内向前推动,将堆积在管线内的污垢排出管外,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类工艺管道、油田输油输汽管道等清洗工程,特别是对于长距离输送流体的管道清洗,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

4. 什么是西气东输啊哪位大侠能概述的给我介绍下。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西气东输英文名称:project of natural gas transmission from West to East China定义: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延至杭州。途11省区,全长4000km。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最终输气能力200亿立方米。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投产。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网络名片

西气东输示意图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它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起点是塔北油田,东至上海。

目录

简介
工程背景
工程规划
工程实施
主干管道
二线工程
三期工程
供气网络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
西气东输规划图
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规划中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120亿立方米。项目第一期投资预测为1200亿元,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工程在2000-2001年内先后动工,将于2007年全部建成。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编辑本段
工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均高达72%。大量燃煤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
中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盆地西部的新月型天然气聚集带上,相继探明了克拉2、和田河、牙哈、羊塔克、英买7、玉东2、吉拉克、吐孜洛克、雅克拉、塔中6、柯克亚等21个大中小气田,发现依南2、大北1、迪那1等含油气构造,截至2005年底,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800.4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729.79亿立方米。长庆气区是西气东输气源接替区,天然气资源量10.7万亿立方米。
西气东输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67%都在中西部地区,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沿线10个省市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 西气东输能够拉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编辑本段
工程规划

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目前的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3条天然气管线,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现在的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这两条管道也属“西气东输”之列。
编辑本段
工程实施

西气东输工程从1998年开始酝酿。2000年2月14日,朱镕基同志亲自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听取国家计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气东输工程资源、市场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等论证汇报。会议明确,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天然气资源变成造福广大新疆各族人民经济优势的大好事,也是促进沿线10省市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2000年3月25日,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西气东输工程工作会议。会议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任领导小组组长。2000年8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76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西气东输工程项目立项。西气东输工程成为拉开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靖边至上海段试运投产成功,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供气,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2004年12月30日实现全线商业运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起于新疆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浙江10省(区、市)66个县,全长约4000公里。穿越戈壁、荒漠、高原、山区、平原、水网等各种地形地貌和多种气候环境,还要抵御高寒缺氧,施工难度世界少有。
编辑本段
主干管道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穿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穿过的商品粮基地有: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编辑本段
二线工程

西气东输建设
从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途经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干线四千八百五十九千米。
中国石油抓紧开展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到8月23日,线路走向方案基本确定。
据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和上海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全长4859千米,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000千米。
从新疆至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管道2004年建成投产,年供气能力迄今已逾12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将开辟第二供气通道,增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中国石油今年7月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协议,将通过已经启动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引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霍尔果斯进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部署开展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通知要求中国石油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并请管道沿线省、市、自治区做好配合。
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是确保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重大骨干工程。它将中亚天然气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连,同时实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和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联网,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天然气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互利共赢,意义重大。
西气东输建设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走向基本确定之后,中国石油正在对管径、设计压力等工艺方案及市场分配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并开展板材、制管、施工机具等科研攻关工作。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据初步方案,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计划2008年全线开工,拟由中国石油独资建设,2010年建成通气。
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在5年内提高2.5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3%。据中国石油专家测算,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建成后,可将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这些天然气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编辑本段
三期工程

规划中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路线基本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编辑本段
供气网络

网络干线
西一线:起于新疆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
西气东输供气网
浙江10省(区、市)66个县,全长约4000公里。
西二线:工程为1干1支,总长度为4661千米,干线长4595千米,与西二线并行约3000千米;支线为荆门——段云应,长度为66千米;主干线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压力10~12兆帕,管径1219毫米,与西气东输一线综合参数相同。
西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从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路由东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共8个省、自治区。
按照规划,2014年西三线全线贯穿通气。届时将与西一线、西二线、陕京一二线、川气东送线等主干管网联网,一个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天然气基础管网将形成。
支线连接网

西气东输
2009-2015年,国家规划在东南、长三角、环渤海、中南地区四个重点目标市场新建支线管道约8000公里。
东南沿海规划建设西二线、西三线、中缅管道、福建支干线;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西二线上海支干线、金华-丽水-温州-台州支线及如东-南通-江都管道,主供气源为西一线、西二线、冀宁线和江苏LNG。
环渤海地区规划新建秦沈线、陕京三线、山东管网等干线管道,基本实现地级市全覆盖,形成调运灵活的区域管网,主供气源为陕京一、二、三线和唐山LNG。
中南地区规划建设西二线、西三线干线及十堰支干线、湘潭支干线,进一步完善供气管网,扩大市场覆盖面,主供气源为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忠武线和淮武线。
编辑本段
工程影响

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就工程本
西气东输建设工地
身来讲,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三分之二。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经济带动
"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环保
中外投资双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都十分重视,在施工前进行了严格的环境和社会评价,建立健全了国际通用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了对环保的要求。为保护罗布泊地区的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公里;对管道埋入地下挖土回填的施工标准是要保证回填土上草类能够生长。按照这样的标准,管道全部铺设完毕之后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5. 燃气在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燃气发展史——中国燃气行业大事记
从原始人学会“钻木取火”,人类利用能源的进程就开始了。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世界三大能源,在以能源为主导的当今世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栏目旨在对中国燃气事业的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及展望,本期则着重对中国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间的燃气行业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回顾。
燃气事业大事记
2004年
9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轮南首站开始进气,整个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气。
9月初,西气东输下游重要配套项目——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在杭州正式开工。
9月3日,中海油与上海申能集团签署了上海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
9月3日,深圳市泥岗-红岭立交段天然气次高压管线破土动工,这是LNG项目在城市内首次铺设管网进行利用工程建设,标志着深圳LNG天然气项目利用工程在广东省内率先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9月3日,广汇股份液化天然气工程一期——日处理150万立方米设计能力项目开始投入试运营,正式向下游市场用户提供液化天然气。
9月6日,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全线通气。4
9月12日,我国第一个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福建LNG总体项目的商务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
9月18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工程——郑州燃气电站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郑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联合体正式签订合同,由后者为即将开工建设的郑州燃气电站提供主机设备。
9月22日,中海油与江苏省发改委在南京共同签署《关于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利用项目的合作原则协议》。江苏省LNG项目由接收站、输气干线和配套电厂三部分组成,一期规模为300万吨/年,总投资约150亿元。5
9月23日,广东液化天然气(LNG)惠州电厂项目正式动工。6
9月26日,西气东输豫南支线正式通气。7
9月26日,中石油与大连市签订港口建设、LNG项目开发的一揽子协议。大连LNG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由中石油方面控股,整个项目包括LNG接收站、储存和管道输送等基建工程,一期规模为每年200万吨,计划2008年投产供气,远期规模将达每年400万吨。
9月27日,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9月28日,漯河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点火仪式举行。9
9月28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哈双方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举行开工仪式。
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塔里木天然气和长庆天然气同时向下游供气。
10月8日,川东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七里北1井测试日产达80万立方米。
10月14日,中海油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10
10月18日,汕头市政府和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汕头帝豪酒店举行汕头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管网项目合作规划并建设的签约仪式。汕头成为中海石油在广东省内继深圳、珠海之后投资LNG项目的第三个城市。11
10月19日, 西气东输禹州天然气输配管网正式通气点火,西气东输气源引入许昌市。12
10月2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和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在南京签署《天然气销售协议》,扬子巴斯夫公司成为迄今为止西气东输最大用户.
10月23日,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LNG)用地合同正式签署。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龙岗分局和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
2005年
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浙江LNG项目开展有关工作,该项目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
1月28日,旅大10-1油田比ODP报告原计划提前62天顺利投产,日产原油3000立方米左右,单井产量良好。旅大10-1油田是旅大油田群投产的第一个油田,位于绥中36-1油田西南方向22公里处。
2月8日,在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4400米的深层地层中发现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的大型天然气.
2月28日,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市政府举行,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和申能公司合作建设的上海LNG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至此,中国海油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个LNG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3月30日,福建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储罐设计、采办及施工合同在北京签订。
3月31日,总投资23亿元的广州天然气利用工程启动,南门站至土华调压站十公里长的外围高压管线工程率先开工。广州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将分两步建设完成,计划在2006年6月,部分市民可以率先用上天然气。20
4月,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1号储罐一次升顶成功。
4月,由新疆广汇集团提供的首批新疆天然气通过槽罐车运抵4200公里之外的深圳市。
4月11日,秦皇岛市政府与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签订秦皇岛LNG接收站及燃气电厂项目协议。21
4月15日,福建LNG项目开工,一期项目计划于2007年10月1日试投产,12月31日正式运营。
4月15日,由深圳燃气集团建设的松岗LNG气站在宝安区正式供气。这是深圳第一个LNG气站。
4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海南省国资委、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省政府在海口市签署了八所港资产重组、洋浦电厂股权转让、海南LNG站线及配套电厂项目三项协议,总投资额达83.8亿元。
4月18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与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温州市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温州LNG项目工作的原则协议》.
4月21日,旅大10-1A11井日产原油超千方,打破了渤海油田没有千方井的历史。
5月10日,南通洋口港的LNG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
5月23日,中国首个液化天然气LNG工程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中山大学-BP液化天然气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宣告成立,2005年11月27日正式开始运作。
5月26日,广东LNG接收站2号储罐升顶成功,接收站工程进度完成60%。
5月底,中石化就在连云港建设LNG项目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框架性协议。
5月31日,湖北省首座液化天然气站落户咸宁,供应咸宁的LNG产于新疆吐哈油田。
6月15日,大庆油田南三油库接卸俄罗斯原油改造工程竣工,大规模俄油引进工作正式启动。
6月22日,我国目前最大,技术也是最先进的炼油厂在青岛市的黄岛破土动工。
6月22日,与青岛炼油项目配套的青岛港三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也同时签约,该码头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原油码头,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中国石化和青岛港各占50%。
7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通知书,以便于其展开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提议的审查。
7月6日,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公司分别与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建设局、定西建设局、张掖市建设局签订了投资建设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及燃气管网工程的合同,项目总标的达4.3亿元。新疆广汇正式进军甘肃液化天然气市场.
7月20日,福建LNG站线项目融资协议签字仪式在福州举行。
8月2日,由于受阻于美国的政治原因,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撤回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案以失败而告终。
9月13日,新疆乌鲁木齐LNG示范加气站通过国家清洁汽车行动小组验收,由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第一座国产LNG加气站取得成功。
9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能源化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进行能源战略的研究、合作和项目发展,确保深圳市能源长期安全供应。
10月12日,截至10月12日24时,中菲越协议区二维地震采集第一期工作圆满完成,共作业5610公里。
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增建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第三个LNG储气罐。
11月4日,南通港务管理局接到江苏省港口管理局的批文,同意南通洋口港LNG项目使用港口岸线。
11月15日,广东省第二个LNG项目——珠海LNG项目接收站及管线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广州举行。
11月16日,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将主要负责投资56亿元的海南LNG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公司由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1
11月16日,福建液化天然气船舶定期租船合同在香港签署。
11月18日,福建液化天然气造船合同在福州签署。
11月27日,新疆液化天然气成功进入沈阳。
11月27日,新奥燃气与湛江市燃气集团合资的LNG储配站项目成功点火通气。
12月15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全长960多公里的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竣工投产。3
12月15日,年加工能力1200万吨的中国海洋石油惠州炼油项目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工业区开工。
12月16日,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突破1000万吨。至此,塔里木油田成为中国石油第五个千万吨级的特大型油气田。
12月16日,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与韩国海洋污染响应公司在京签署《溢油应急响应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韩两国非政府溢油应急机构的首次国际合作。
1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晋江、厦门东部、莆田三个燃气电厂。至此,福建LNG总体项目、运输项目、城市燃气项目、燃气电厂项目全部获得批准。
12月27日,“海洋石油718”船改造竣工交接仪式在上海举行。该船是目前亚洲地区技术最先进、作业能力最强的地震船。
12月28日,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顺利出坞。
12月29日,渤海油田继2004年油气产量首次跃上1000万立方米油当量之后,2005年再创新高,达到1400万立方米油当量(含合作油田)。至此,渤海油田成为列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之后的我国第三大油田。
1.此次向西气东输管道送气的气田是我国最大的凝析气田——牙哈气田。天然气进入轮南以后,将经过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于9月6号到达西气东输工程西段的终点陕西靖边站,与东段相连接,实现全线贯通。
2.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投资,杭州半山发电有限公司建设的这一工程,是“西气东输”下游用户中首个正式开工的发电项目,也是我国首次由国家统一组织打捆式国际招标、第一次引进世界上大型燃机先进技术并国产化的项目。工程总投资40亿元,将建设3套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全国燃气机组最大;总装机容量117万千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燃气发电项目。
3.上海LNG项目 (已立项)
投资: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地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中西门堂岛。
项目包括:LNG接收站,LNG专用码头和海底输气干线。
项目规模:按年接收600万吨设计,分两期建设,一期为300万吨.
总投资额:约45.9亿元人民币。
项目规划:项目一期计划于2008年6月建成投产。
4.来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的天然气抵达陕西靖边压气站,在这里顺利与东段输气管道相连,完成塔里木气田、陕北长庆气田两大气源的成功对接。
5.江苏盐城LNG项目 (项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与盐城市人民政府2004年9月签署有关协议。
地点:江苏省盐城市。
项目包括:接收站、输气干线和配套电厂三部分。
项目工程:接收站一期拟订为300万吨/年,输气管道328公里,配套建设装机规模为8台30万千瓦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
总投资额:约150亿元。
6.广东LNG(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的配套项目——惠州液化天然气发电厂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东省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总投资约85亿元人民币,规划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其中首期建设规模为105万千瓦。该项目2004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后成立项目公司,9月全面开工建设。
7.该支线总投资5.5亿元,年输气量10亿立方米。是国家批复的第一条地方性天然气支线工程,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8.辽宁大连LNG项目 (已立项)
中石油和大连市政府于2004年9月签署有关协议
地点:大连新港(初选)
规模:设计规模为400万吨,一期为200万吨
总投资额:68亿元人民币
项目规划:一期计划于2008年供气
9.该工程总投资1.2亿元,由漯河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工程计划至2005年达到年供气2000万立方米,发展居民用户2.5万户,至2008年供气5000万立方米,发展居民用户7万户的规模,市区气化率达70%以上。
10.协议商定,该项目一期投资为50亿元,计划于2008年投产,到2012年达到年接收300万吨(约合41亿立方米)LNG的规模。这是继广东、福建、浙江、上海之后,中海油在国内拿下的第五个液化天然气项目。
11.汕头LNG(项目待批)
中南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与汕头市人民政府2004年10月签署有关协议。
地点:广东省汕头市。
项目包括:汕头LNG接收站和签网项目。
规模:一期工程规模暂按年引进250万吨左右,主干管线工程暂按200公里左右考虑;二期扩大LNG引进留有余地。
总投资额:约45亿元(一期)。
12.该管网2003年8月16日开工建设,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
13.江苏南通LNG项目 (已立项)
投资:中石油、江苏国信与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联合投资。
地点:江苏省南通洋口港西太阳沙。
项目包括:码头、接收站和输气管道工程。
项目规模:一期工程规模为350万吨/年,二期扩建到600万吨/年。同时,建设停靠12万-16万立方米的LNG运输单泊位接卸码头1座,配套建设装机规模为8台39万千瓦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
总投资额:150亿人民币。
项目规划:一期工程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
14.运抵扬州的管道将铺设在仪征、扬州、江都、高邮、宝应直至泰州、南通共计270公里的距离上,这项西气东输的管道铺设工程将于2005年8月全部竣工供气。
15.广西LNG项目 (项目待批)
中石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04年11月4日签署有关协议
地点:防城港、钦州、北海铁山待选。
规模:设计规模为300万吨。
总投资额:约52亿元人民币。
项目规划:计划于2010年供气。
16.这个燃气电站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和郑州高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设计规模为两台35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计划总投资25亿元。两台机组计划分别于2006年6月和9月投产发电。
17.此次开工建设的冀宁线山东段全长600多公里,途经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地市。
18.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有限公司在南庄镇吉利涌举行了广东LNG佛山支干线暨天然气高压管网试验段开工仪式。2004年至2010年实施一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2004年至2006年实施第一阶段;2006年至2010年启动第二阶段工程,建调压计量站6座、高压干线19.8公里,次高压支干线41.5公里。
19.中国石油公司分别与望亭电厂、戚墅堰电厂、华能金陵电厂、张家港电厂、杨巴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天然气用户签订《天然气销售协议》。至此,中国石油已先后与43家下游天然气用户签订《天然气销售协议》,西气东输120亿立方米/年的商品气量已全部售出。
20.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总投资23亿元,主要用于市内中低压管网的改造、延伸和外围高压管线、管网自动控制以及后方设施、调度系统等三部分的建设。其中,该工程的外围高压管线工程投资约8.7亿元,主要包括108公里的高压管道、3座接收门站和5座中高压调压站等建设内容。该工程建成后将负责向整个广州地区(包括南沙、番禺、花都、从化、增城)输气和调峰。
工程将分两步建设完成。第一步:2006年3月前,完成东、南、南沙三座接收门站和东门站内、土华、吉山三座高中压调压站的建设,敷设东门站至南门站、东门站至吉山调压站、南门站至土华调压站共64公里的高压燃气管道,实施市内近100公里的中压燃气管道的延伸和改造工程,同时开展一系列对现有用户进行置换的准备工作。第二步:2006年6月至2010年,依据广州市城市发展及天然气用户的需求,逐步完成整个天然气利用工程。
21.秦皇岛LNG接收站线项目及燃气电厂项目 (项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秦皇岛市政府于2005年4月签订协议。
地点:山海关港或秦皇岛。
项目包括:LNG码头、接收站和输气管线。
项目规模:接收站一期规模为200万吨/年,二期规划达到300万吨/年。
总投资额:136亿元人民币。
项目规划:一期争取2010年左右投产供气。
22.浙江温州LNG项目 (项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温州市政府2005年4月签订有关协定。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总投资额:40-50亿元人民币。
23.江苏连云港LNG项目 (项目待批)
中石化和江苏省政府于2005年5月签署有关协议。
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
规模:项目一期工程由码头、接收站和输气管道工程组成,二期工程包括建设燃气电厂一座。总投资额:50多亿元人民币。
http://www.csng.com.cn/gongsi_6.asp?base=gnews&item=%D6%D0%B9%FA%C8%BC%C6%F8%D0%D0%D2%B5%B4%F3%CA%C2%BC%C7%20%A1%AD
下面请打开这个开 放大 缩小 您的回答内容多于10000字,请删减!

6. 西气东输两条线路主要惠及我国东部哪些经济区

“十一五”期间动工并投产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以及本世纪初动工,2004年投产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截至2010年9月,两条“西气东输”线路已经累计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66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煤炭运输78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亿吨,惠及人口超过3亿。
“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我国重大的能源发展战略以及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2000年2月正式启动,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个重大投资项目,也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在“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4年投产后,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简称“西二线”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东段正式竣工投产。
“西二线”工程作为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国家级重点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提高天然气管网运营水平、推进大型装备工业国产化水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该工程主供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该工程管线全长8653公里,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途经新疆、甘肃、宁夏、湖北、广东等15个省市区,横贯整个中国东西两端,管道工程总投资约1242亿元人民币。
据承担“西气东输”建设任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西二线”工程全面拉动了我国天然气城市化进程,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民生建设。据石油天然气专家介绍,“西二线”工程的建设加快了我国天然气管道联成网络,将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一至两个百分点。“西二线”沿线城市用清洁燃料代替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煤气和煤炭,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等工程,不仅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而且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目前,我国660个城市中已有两百多个城市建成天然气管网,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将有65%的城市有可能利用天然气。
此外,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西二线”工程对拉动经济,带动全局性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据中石油有关人士介绍,西二线工程总投资虽然只有1420亿元,但是工程建设带动了国内机械、电子、冶金、建材、施工建设及天然气利用等相关产业的直接投资超过了3000亿元。以钢材为例,“西二线”全线需要X80级钢材500万吨,约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3倍。这种技术含量很高的钢材全部由武钢、宝钢、鞍钢等国内企业生产,仅此一项就约365亿元。加上工程所需的大型压缩机、大口径阀门等,“西二线”工程对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大带动国内机械、电子、冶金等相关产业的国产化水平。
同时,作为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对促进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的结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腾飞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据中石油有关专家介绍,我国陆上“四大气区”均分布在西部。“西气东输”工程把西部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既为西部天然气找到了目标消费市场,又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现实优势。目前,通过“西气东输”两条线路每年可往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约47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每年可为西部地区带来数千亿元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所以,沿线的人民形象地说,“西气东输”管道在把西部的天然气资源源源不断地东输的同时,也把东部地区“滚滚财源”通过这条钢铁管道输送到西部,真正实现了东西部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