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为什么高票房都是小成本
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学院是什么意思 2025-07-03 22:56:52
江苏石油品质怎么样 2025-07-03 22:53:01
卖东西成本价什么意思 2025-07-03 22:47:15

为什么高票房都是小成本

发布时间: 2022-12-08 11:48:09

❶ 观众观影需求越来越“刁钻”的今天,为何小成本动漫夺得第一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被一部国漫刷屏——《罗小黑战记》,也许你没有看过这个动漫,但是你一定听过它的名字,这部动漫电影最近才刚刚上映,但是好评不断,小编身边的人以及小编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人推荐这个片子,对它大加赞扬。很多人心里可能就会有疑问了,越来越多的电影走上大银幕,同时观众的观影需求也越来越刁钻,为什么一部小成本的动漫能拿到第一呢?


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国漫正在崛起,大家对于国漫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也沾了一些前段时间《哪咤》的光,此外这部电影制作配音各个方面都比较精美,虽然无法比过前段时间爆火的动漫电影《哪咤》,但是对于一部小成本动漫来说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❷ 如何看待小成本电影

其实所谓的小成本电影,就是有一些导演可能初出茅庐的时候没有什么知名度,拉不来赞助投资,所以也就请不起,一些所谓的大牌明星。最有名的例子不就是疯狂的石头吗,那时候宁浩一点名气都没有,没有任何人愿意给他投资,最后是刘德华投资拍摄的电影。结果这部电影不光捧红了导演宁浩还有演员黄渤刘德华也赚的盆满钵满。

❸ 一些低成本电影为什么成为影视投资的热门项目

小成本电影为什么能成为影视投资的热门项目?主要是因为小成本的电影回本快,假如一部电影成本是5000万,那么大概只需要1.5亿左右就能回本。而成本高的电影就需要更高的票房才能回本,相比之下低成本电影的确受到大众的青睐。


只要是涉及到投资两字,必定是伴随着风险,而投资看中的就是收益,所以投资者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❹ 为什么要扶持中小成本影片

因为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承载了主流价值。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中国的电影产业。通过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市场等既有国际平台,充分拓展了中国电影的能见度。还通过与国外官方或非官方机构的合作,在目标市场举办中国电影节展,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

首先由于产业结构不太健全,“走出去”的主体不够明确,机制不太完善,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对那些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其自身却无力“走出去”的众多中小成本影片,应把它们“扶上马,送一程”,不能完全依赖市场。

从制作层面而言,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最大瓶颈还是产品自身的问题。中国不乏好故事,但却没有将这些好故事讲好,以至于海外观众无法欣赏。

比如《赤壁》,曾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大片,但在西方主流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而一个洋泾浜的中国故事《功夫梦》,由于其全球化的故事策略和话语方式却能风靡全球。

小成本电影回报率高:

票房本就是一个总量概念,无法衡量观影人数的多寡,影片口碑的好坏也无法反映制作方的投资回报率。

大片往往聚集了名导演、明星和昂贵的特效,真正用在故事打磨上的资金和精力未必很多,大片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叫座,成本巨大的大片实现赢利也难度颇高。

近几年,一些高成本影片均获得了亿元以上的票房,但由于其高昂的投资,制片方依然遭受了数以千万元的亏损。

而小成本电影虽然票房总量未必亮眼,但其投资回报率往往有出色表现。比如《失恋33天》用800万元投资获得3亿多元票房,投资3000万元的《二次曝光》则为制片方赚了近2000万元。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经济日报:大片和小成本电影 都应受到激励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业内谈中国电影"走出去":质量和政府扶持是关键

❺ 大片云集的年代里,你注意到那些以小博大低成本电影了吗

低成本高回报这件事,相信是很多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都愿意做到的事情,应该没有人只想高成本低回报。然而问题就在于,这件事并不由片方自己说了算,成本高低他们基本可以控制,然而最后观众会不会买账,是不是可以实现高回报,还是由市场说了算。其中有幸运的成分,但绝大部分原因还是看,电影本身是不是足够吸引人。

要说低成本高回报的电影,从国际上来说,第一个想到的是2004年的《电锯惊魂》,这部经典的恐怖片成本只有120万美元,全球票房却达到1亿美元,票房回报率达到85倍。

接下来主要说说离咱们更近的,更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国产电影,加起来正好十部。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来说。

《甲方乙方》,1997年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也是内地贺岁片的开篇之作,葛优、刘蓓、英达、杨立新也包括冯小刚等很多人出演。这种拼盘式异想天开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尤其适合岁末年初观众高兴一番,因此受到空前的欢迎。

电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❻ 用相对低成本制作却卖出了很高的票房,冯小刚的作品为何能收益这么大

第一个方面,冯小刚对于电影的指导有着自己的风格,深受观众的喜爱。冯小刚所拍摄的电影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他对于人物的心理把控的非常到位,他能够仔细揣摩每一个角色所应该表现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他都能够把这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观众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像冯小刚这一类导演所导出来的作品,他能够更接近于生活,让人们在通过观看电影之后找到生活的本质。

第四个方面,冯小刚邀请的演员大多数也都是知名的演技派,所以说凭借这这一方面,观众们也要去一睹风采。对于演员们来讲,能够出任冯小刚的电影,无疑是对自己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冯导导演经验非常的雄厚,对于他们来讲,这也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历练,即使是在低片酬的情况之下,他们也愿意去捧冯小刚的场,这样以来就为冯小刚制作电影节约了很大一笔成本。

❼ 小成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占比

据艺恩数据显示,中、小成本的电影(3000万以下)占据上半年新上映国产片数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万到8000万)的电影占据上半年新上映国产片数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电影(8000万以上)占据上半年新上映国产片数量的5.3%。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仅有1100万,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亿元,高和超高成本的电影平均单片票房为12.2亿元。

由此可见,中小成本的电影数量占据国内电影超过8成,但是平均票房仅是中等成本电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电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对资本热浪逐渐褪去的中国影视市场,中、小成本电影遇到哪些困境与机遇?在此,我们结合上半年中小成本电影市场票房一探究竟。

怀着“票房奇迹”的梦,

实际上“同质化”严重

其实,在中国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电影。往远的说,《疯狂的石头》就是小成本电影的奇迹,它以350万的制片成本,创造了2350万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电影的热潮。在去年,电影《超时空同居》在中国内地上映,投资成本仅有4000万元,最终斩获9个亿的票房记录;现实主义题材力作《我不是药神》投资7000万元,最终获得票房高达30亿元;《无名之辈》3000万的投资成本,票房破4亿。在今年,一部台湾的小成本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仅用3000万以小博大斩获9.53亿的票房。

电影市场有着诸多令人心动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实上,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首先在题材上,因为制作成本受限,便挥别了大量宏大场景的科幻片、动作片,只能选择爱情、剧情片这样的题材。因此,时间一长,这些电影容易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由艺恩数据与第一制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电影市场表现》来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电影中,喜剧片占据9部,占比14%;爱情片占12部,占比18.5%;动作片6部,占比9%;纪录片仅3部,占比4%;动画片2部,占据3%;惊悚片2部,占比3%;剧情片占34部,占比52%,超过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