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品质失效成本多少合理
扩展阅读
老板垫付费用怎么做 2025-07-29 05:36:42
钻石空间礼物怎么获得 2025-07-29 05:36:39
哪个主播发钻石 2025-07-29 05:32:23

品质失效成本多少合理

发布时间: 2022-11-05 13:54:11

A. 品质成本的内容

品质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品质适合用户要求和生产能力所投入的费用,以及设计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它分为:
①设计品质投入: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编制可靠性大纲和设计试验规范,培训设计人员和品质、可靠性人员,进行可靠性试验、开展设计评审等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基本上都属于预防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有关会议和统计资料获得比较准确的资料.
②设计缺陷损失:由于设计方案存在修改设计或重新设计,从而导致设计、试验费用的无效增加;由于设计方案中选择的技术标准、原材料、零部件不适当,规定的品质不合理,从而导致采购、加工、检验费用的无效增加;设计缺陷导致企业在生产售后服务中的各种品质损失和用用户的品质损失.这些损失费用的少部分比较明显,绝大部分比较隐含,可能表现为以正常的成本费用掩藏起来,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品质成本专案. 为了促使和鉴定采购件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以及采购件未达到品质要求给需方造成的损失.它分为三个部分:
①采购预防成本:评价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提出采购件的品质要求,帮助供应商改进产品品质和完善品质体系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②采购鉴定成本:对采购进行检验鉴定所发生的费用,这种检验活动包括货源地核对和进厂检验.
③采购损失成本:由于对采购件未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给顾客所造成的而供应商又能给予补偿的损失. 品质成本对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变化的变动成本.包括:
①边际品质投入:当产品品质处于某一水平时,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的变化所发生的品质投入的变化量.
②边际品质损失:当产品品质特性处于某一水平时,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的变化所导致的品质损失的变化量. 用户为了获得品质满意的产品并使其有效的发挥功能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它分为:
①用户品质投入:用户了解产品品质特性或特征及生产、经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产品验收,学习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办理产品品质、安全保险等方面所发生费用.
②用户品质损失:指由于产品品质不适合用户要求,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它主要包括用户对品质不良产品进行附加的检查、修理、退换所支付的而未能得到补偿的的费用;用户使用品质不良的产品额外增加的人工费用、材料费、动力费;产品出现品质故障给用户造成的产量损失和信誉损失;用户处理产品造成公害的费用. 其具体项目有:
A 品质管理活动费;
B 品质评审和审核费;
C 品质培训费;
D 品质改进费;
E 品质奖励费等。 其具体项目有:
A 检验费:包括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B 试验费:包括进行理化试验、破坏性试验、大型试验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C 检测设备费:包括用于购买、维护、修理和报废检测设备(包括计量器具)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具体项目有:
A 废品损失:因产品(包括零部件、材料等)报废而造成的损失,可以按成品价格计算;
B 返修或返工损失:包括返修或返工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增加的加工费、复验费、材料或零件费等等;
C 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品质事故或品质问题而造成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和分析处理的工作费用,还包括品质事故或品质问题所造成的诸如设备损坏等直接损失;
D 停工损失:因品质问题导致停工所产生的损失。 其具体项目有:
A 保修费用:包括产品出厂后的维护和修理所发生的所有费用。不实行保修的产品,也会产生类似的费用;
B 退货损失:因产品缺陷而造成顾客退货或换货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C 折价损失:因产品存在品质问题而降价销售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
D 责任赔偿费:由于产品品质问题,顾客提出申诉索赔所支付的费用;
E 品质处罚损失:由于产品品质不合格,被政府有关部门检验、查处所发生的损失,包括回收有问题产品。

B. 假如不良率2%,成本会损失多少

20%
计算方法如下:不良品率=(一定期限内的不良品数量/一定期限内产品总量)*100%。不良品是指生产制造中不符合相关品质要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其中品质要求可以是验货的检验品质要求、制造过程品质的要求、客户的品质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等。

C. 品质成本都包含哪些内容

品质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品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品质未达到规定的要求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品质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品质成本
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设计品质适合用户要求和生产能力所投入的费用,以及设计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它分为:
①设计品质投入: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编制可靠性大纲和设计试验规范,培训设计人员和品质、可靠性人员,进行可靠性试验、开展设计评审等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基本上都属于预防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有关会议和统计资料获得比较准确的资料。
②设计缺陷损失:由于设计方案存在修改设计或重新设计,从而导致设计、试验费用的无效增加;由于设计方案中选择的技术标准、原材料、零部件不适当,规定的品质不合理,从而导致采购、加工、检验费用的无效增加;设计缺陷导致企业在生产售后服务中的各种品质损失和用用户的品质损失。这些损失费用的少部分比较明显,绝大部分比较隐含,可能表现为以正常的成本费用掩藏起来,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品质成本专案。
2、采购品质成本
为了促使和鉴定采购件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以及采购件未达到品质要求给需方造成的损失。它分为三个部分:
①采购预防成本:评价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提出采购件的品质要求,帮助供应商改进产品品质和完善品质体系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②采购鉴定成本:对采购进行检验鉴定所发生的费用,这种检验活动包括货源地核对和进厂检验。
③采购损失成本:由于对采购件未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给顾客所造成的而供应商又能给予补偿的损失。
3、边际品质成本
品质成本对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变化的变动成本。包括:
①边际品质投入:当产品品质处于某一水平时,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的变化所发生的品质投入的变化量。
②边际品质损失:当产品品质特性处于某一水平时,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的变化所导致的品质损失的变化量。
4、用户品质成本
用户为了获得品质满意的产品并使其有效的发挥功能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它分为:
①用户品质投入:用户了解产品品质特性或特征及生产、经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产品验收,学习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办理产品品质、安全保险等方面所发生费用。
②用户品质损失:指由于产品品质不适合用户要求,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它主要包括用户对品质不良产品进行附加的检查、修理、退换所支付的而未能得到补偿的的费用;用户使用品质不良的产品额外增加的人工费用、材料费、动力费;产品出现品质故障给用户造成的产量损失和信誉损失;用户处理产品造成公害的费用。
5、社会品质成本
社会品质成本是指国家品质监督机构、环境保护机构、用户权益保护组织等在鉴别和促使改进产品品质从而维护和国家利益、保护环境等方面所投入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良造成公害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
6、全寿命品质成本
全寿命品质成本是指产品从市场调研、研制、生产、使用直到报废、销毁的全过程中,炒了对其实现全寿命品质控制所投入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良给有关方面造成的损失。全寿命品质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不是以企业为物件,而是以产品为物件,它包括供应商、研制单位、企业业、用户和第三方等与产品有关各方的品质成本,其中主要是研制单位、生产企业和直接用户的品质成本。
7、作业品质成本
作业品质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促使全体人员始终做好本职作业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作业差错所造成的损失。作业品质成本核算与分析析物件不是产品,而是作业。

D. 工业企业中质量成本投入比例多少合适

企业机会所有的成本都是为拉质量成本,他是最关键的,是可以控制多少的,其他什么劳务费等成本都是是单独性的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质量成本=鉴别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控制工序质量,减少故障损失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GB/T19000.5的标准定义为:“是预防发生故障而支付的费用。”它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①质量计划工作费。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编写质量手册、体系文件所发生的费用。 ②设计评审费。开发设计新产品在设计过程的各阶段所进行的设计评审及实验试验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也包括产品更新的设计评审活动的费用。 ③工序能力研究费。为使产品达到符合性质量,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持工序能力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④质量审核费。对质量管理体系、工序质量和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质量审核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⑤质量情报信息费。对市场质量情报和厂内外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处理、早期报警和促进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⑥质量培训费。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而对企业人员进行的正式培训或临时培训,包括制订培训计划直到实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⑦质量改进措施费。制定和贯彻各项质量改进措施计划,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水平而进行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⑧质量奖。职工的质量奖及质量管理小组奖等用于质量(包括安全、节能)的奖金。 ⑨供货单位质量保证。因对供货单位提出质量保证要求而支付的外部质量保证费用。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用于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①进货检验费。对购进的原材料、协作件、外购配套件的进厂验收检验费用和驻协作厂的监督检查、协作配套产品的质量审核费用。 ②工序检验费。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在制品或中间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而支付的费用。 ③成品检验费。对完工产品鉴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或试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产品质量审核费用。 ④试验设备维修费。试验设备、检测工具、计量仪表的日常维护、校准所支付的费用。 ⑤试验材料及劳务费。破坏性试验所消耗产品成本以及耗用的材料和劳务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交货前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返工、复检、报废等等。也就是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包括以下各项。 ①废品损失。指因产品(包括外购、外协产品物资)无法修复的缺陷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而报废所造成的损失。 ②返工损失。指为修复不良品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及为解决普遍性质量缺陷在定额工时以外增加的操作成本。 ③复检费。指对返工或校正后的产品进行重复检查和试验所发生的费用。 ④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质量缺陷而引起的设备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⑤产量损失。指由于改进质量控制方法使产量降低的损失。 ⑥质量故障处理费。指由于处理内部故障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抽样检查不合格而进行筛选的费用。 ⑦质量降级损失。指产品质量达不到原有精度要求因而降低等级所造成的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如保修、保换、保退、撤销合同及有关质量的赔偿、诉讼费用等。也就是指产品在用户使用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总和。它同内部损失成本的区别,在于产品质量问题是发生在发货之后。包括以下各项。 ①索赔费用。指由于产品质量缺陷经用户提出申诉,而进行索赔处理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②退货损失。指由于产品缺陷,而造成用户退货、换货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③保修费用。指在保修期间或根据合同规定对用户提供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 ④降价损失。指由于产品质量低于标准,经与用户协商同意折价出售的损失和由此所减少的收益。 ⑤诉讼费用。即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诉讼费用。 ⑥返修或挑选费。即产品不合格而退换后返工修理或挑选的人工、材料、复检及有关设备折旧费用。

E. 一组品质数据的标准差控制在多少以内比较合理

当然取决于这个品质特性的规范公差 比如标准规定这种特性的公差允许限是+-6 ,实际测得的特性标准差为3, 那么过程的西格玛水平也就,12/6=2 ,

2 西格玛质量水平 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30%的品质缺陷率,显然不能接受 。所以要改进这种品质特性,达到起码4西格玛水平 ,也就是千分之6.3的缺陷率,这时候就要控制你的标准差在1.5

所以总结一下,标准差的控制取决于两样,一样就是标准范围公差要求多少,第二就是要达到多少的合格率水平。

当然话说回来:标准差是越小越好,当然越小的成本就越高!一般是按照公司的质量定位(比如说低价低质量定位 符合性质量市场价定位 高质量高定价定位,或是纯粹的高性价比定位)

F. 公司的品质成本占总销售收入的多少左右

我们公司品质成本一般占销售额1%的样子,2018为0.82%,2019至今为0.95%
主要还是看每个公司品质成本的模块部分,以下是我司的模块组成:
预防成本:(品质培训、品质交际、QA/SQA工资,供应商辅导/监查)
鉴定成本:品检人员工资、品检办公用品、例行破坏性检验、检测仪器折旧/校验/保养、初流成本
内部失败:产品报废、产品返工/返修、因品质停工损失
外部失败成本:处理不良损失、客户索赔
以上请参考。

G. 制造业质量管理成本占销售额多少比率比较合理

我们公司是一家较成功的制造业公司,我是做财务的,我们公司质量管理成本占总销售额千分之四点一到千分之四点六。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H. 关于不合格质量成本

不合格质量成本即CoPQ, 主要分为
内部失败成本:公司内部因为物料制造、仓储、搬运等品质上失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外部失败成本:公司外部因顾客抱怨、退货等品质上失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5. 内部失败成本
5.1. 报废
5.1.1. 成本说明
经加工后因品质不良而无法修理之半成品或成品之制造成本(但须扣除剩余价值之金额)。
5.1.2. 计算来源
1) 因正常加工必须损耗之材料不列计。
2) 非因作业不良所产生者不列计。
5.2. 重新加工
5.2.1. 成本说明
品管检查未达到品质标准,需重新加工所引起之工时及材料等费用。
5.2.2. 计算来源
1) 修理人员之工资。
2) 批退处理人员之工时。
3) 修理所损耗之零件材料。
5.3. 闲置时间损失
5.3.1. 成本说明
因品质问题导致停线所损失之直接工时及制造费用。
5.3.2. 计算来源
由生管提供、依工资率、费用率及人数列计。
5.4. 其他费用
5.4.1. 成本说明
1) 进料不良之损失。
2) 处理品质不良矫正工程之费用。
3) 重新检验费用。
4) 失败分析费用。
5) 降为次级品之损失。
5.5. 计算来源
1) 依实际发生之费用列计。
2) 由品管部及生技部提供。
6. 外部失败成本
6.1. 服务材料支出成本
6.1.1. 成本说明
1) 保证期间内免费更换零件材料。
2) 因其他原因未能收费之零件成本。
6.1.2. 计算来源
由业务部提供资料,依实际发生之费用列计。
6.2. 抱怨处理损失
6.2.1. 成本说明
因顾客抱怨而引起之费用,如工时、差旅费、邮电费等。
6.2.2. 计算来源
1) 依实际发生之费用列计。
2) 由品管部及业务部提供。
6.3. 折让损失
6.3.1. 成本说明
1) 因品质欠佳而折价出售之损失(例如库存过久导致内部折卖或廉价出售)。
2) 因品质欠佳所造成之客户的索赔损失。
6.3.2. 计算来源
由业务部、制造部提供。
6.4. 逾期交货赔偿
6.4.1. 成本说明
因品质不良而延迟交货所付之赔偿金。
6.4.2. 计算来源
1) 依实际发生之金额列计。
2) 由财务部提供。
6.5. 新品交换损失
6.5.1. 成本说明
产品售出后,因顾客不满退回交换之损失。
6.5.2. 计算来源
搬运工时、整新、修理工时及材料费等依据发生额填列。
6.6. 服务费用
6.6.1. 成本说明
保证期间内免费服务之工时、交通费、设备费。
6.6.2. 计算来源
依本公司规定费率、计件支付之金额填列。
6.7. 其他费用
6.7.1. 成本说明
1) 派往各地支援服务之损失。
2) 因售后品质不良引起之损失(商誉损失等)。
6.7.2. 计算来源
1) 工作人员之差旅费、工时费用依实际发生列计。
2) 订货生产因品质不良而取消订单者,依损失列计。

I. 质量失败成本该如何计算

实话实说,这是一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敢乱忽悠。先顶一个,望有这方面经验的兄弟姐妹们快给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