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计划实际成本怎么算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计划实际成本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11-01 14:20:25

A. 实际成本如何计算

1、发出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售价法等。

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是,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

2、上面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个别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核算是正确的。

3、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1)计划实际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的异同:

估计成本则是尚未实际发生的,而是根据一定资料预先估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在平时核算时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但最终必须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B. 计划成本法的公式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拓展资料

实际应用

计划成本的制定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制定得恰当,既有利于企业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制定考核标准 >标准,分析采购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财务信息。计划成本,一般由企业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制定,包括买价、运杂费及应计入成本的有关税金等,力求接近实际。每年年初,由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按材料类别、品种、规格编制成材料计划成本目录。对一些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悬殊的,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所定不恰当的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进行修订,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计划成本的执行。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确定

1.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对企业大宗原材料、价值高的原材料,按类别及用途分别确定。如矿石应按原矿、精矿、粉矿、块矿等,煤应按炼焦煤、无烟煤、瘦煤等分别确定成本差异率;在材料领用、出售、生产中,分别按各自成本差异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对低值易耗材料,可按综合差异率确定成本差异率。这样,既可简化

财务核算工作量,也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确定成本差异率应注意配比性原则。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不管使用当月的实际成本差异率,还是使用上月的成本差异率,在计算时都应注意配比性原则。

月末在材料已到发票未到情况下的财务处理:

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月末在货物已到而发票未到的情况下,其财务处理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不管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都没有包括不计入成本中税金。因为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是一样的,均包括材料价款、运杂费及有关税金等。月末,如果企业有大量暂估入账的材料,企业就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应按照重要性、谨慎性及成本效益原则,按月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1、月末、季末的财务处理。月末、季末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不对外报送,也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根据以上原则可从简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不列示,会计报表附注不披露。

2、半年末、年末的财务处理。半年末、年末的会计报表既要对外报送,也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从重要性及谨慎性原则考虑,半年末、年末如存在大量的暂估入账的材料,其账务处理应借记原材料(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递延税款——暂估进项税额(价款按17%或13%及运杂费按7%计算部分),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这样处理包含材料中不计入成本中税金部分,

3、应付账款中体现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在递延税款下增加一栏。其中,暂估进项税额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披露货已到发票未到的原因、时间及暂估金额;如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将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C.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核算

(2)借:原材料
10
000(=1000*10)
借:材料成本差异
600
贷:物质采购
10
600
(3)借:物质采购
59
000
借: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
030
贷:银行存款
69
030
(4)借:原材料
59
600(=5960*10)
贷:物质采购
59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600
(5)借:生产成本
70
000(=7000*10)
借:材料成本差异
319.34
贷:原材料
70
319.34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00+600-600)/(40000+10000+59600)=0.4562%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70
000*0.4562%=319.34
月末材料库存实际成本=(40000+10000+59600-70000)-180.66=39
419.34元.

D. 已知计划成本求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1.计划成本是指各种消费定额和费用预算以及有关数据根据计划期提前计算的成本。它反映了产品成本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标准,是计划期成本的目标。计划成本不同于固定成本。计划成本计算计划期的平均定额水平,定额成本按当前定额计算。计划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固定成本反映当时应达到的水平。计划成本的构成和内容应当与实际成本相一致。采购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根据每种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以及与供应地的距离和距离,按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项目计算的。
2.计划成本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产品的计划成本根据计划期内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和成本预算计算确定。它反映了计划期间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程序,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3.计划期内产品、材料和项目的预期成本。根据计划期任务时间、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率和当前成本预算及相关材料,在分析实际成本水平的前期,在考虑计划期的基础上,应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设定影响生产成本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和经济措施的预期效果等。
4.实际成本,也称为历史成本,是指为购置或制造财产而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使用历史成本时,资产按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或购买时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拓展资料:负债根据与履行当前义务相关的实际收到的货币或资产金额,或履行当前义务的合同金额,或在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而预期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进行计量。

E. 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是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法主要以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公式: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法则:

1、分类:实际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命名,包括品种法、订单法(分批法)、分步法。

2、品种法:品种法主要适合于大批量、流程式生产的企业,通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品种非常多,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不要求分步骤核算成本,成本核算上要求按品种简单归集和分配成本,月末通常有在制品成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实际成本法

F.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 怎么算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即超支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即节约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例1】某企业2008年10月月初结存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1500元(超支),本月收入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4750元(超支),本月发出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1500+4750)÷(100000+150000)×100%=2.5%
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80000×2.5%=20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0+2000=82000(元)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1500)+(150000+4750)-82000=174250(元)
【例2】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3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期初贷方余额为400元,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45000元,实际成本为350000元;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50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400+(350000-345000)]÷(230000+345000)×100%=0.8%
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450000×0.8%=36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450000+3600=453600(元)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30000-400)+350000-453600=126000(元)

G. 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摘要 亲,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

H.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若>0,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

若<0,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转出。

注意事项:公式中不扣除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当企业遇到发出的委托加工物资存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的情况时,发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计算,一般不会等到期末使用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因其已经转变为新的材料物资,需要重新确定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材料成本差异金额,按新材料进行相关的核算处理。

I. 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9)计划实际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核算程序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