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投资回报期是哪个阶段
你好,这东西没人会预测。
如果真会预测,早就成为亿万富翁了。
预测这东西我早就不信了,以前在网站上,经常看别人预测,结果买了,连一个号码都没对上。
楼主真要买,就权当是献爱心吧。
如果有人告诉你买什么号码,建议你都不要相信,因为我玩了几年房子跟老婆都玩没了。
PS:这东西真的不是好东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你能当机立断,不要存侥幸心理,果断戒赌。
满意请采纳,谢谢
⑵ 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色建筑管理,推动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第三条国家、省、市确定的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鼓励前款以外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采用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制订、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组织编制本市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和评价技术规定。市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改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绿色建筑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住房保障房管、水务、环保、统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绿色建筑的有关管理工作,并制定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广目录,以及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和材料限制、禁止使用目录,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不得在建筑中使用。
本市推广应用以下技术和产品:
(一)新型节能建筑体系。包括墙体、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节能门窗和遮阳等节能技术与产品;
(二)暖通空调制冷系统调控、计量、节能技术与产品;
(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四)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节水技术与产品;
(五)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等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
(六)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与产品;
(七)垃圾分类收集、利废产品循环利用;
(八)建筑绿色照明及智能化节能技术与产品;
(九)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着的绿色、节能技术和管理技术。第六条市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改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绿色建筑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国家、省、市政策和标准等信息,为相关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第二章设计第七条需要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立项报告(含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立绿色建筑专篇(不再另设建筑节能专篇),确定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对拟采用的有关绿色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将实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列入投资估算。
绿色建筑专篇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办理立项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第八条建设单位申报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设计文本,应当依据绿色建筑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编制绿色建筑专项内容。
规划编制应当充分考虑适合本地区的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根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的相应标准和规范委托勘察设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绿色建筑的相应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保证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第十条对于设计文件规定采用的没有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应当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审定后,方可使用。第十一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和规范进行绿色建筑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对达不到绿色建筑相应标准的,不得出具绿色建筑审查合格文件。第十二条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已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证书,提交评价标识申报书、工程立项批件、申报单位的资质证书、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绿色技术工程方案。
申请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证书的项目,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申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证书的项目,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⑶ 做绿色建筑,哪项技术成本增量最大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这方面的增量成本较大,比如地源热泵技术、光伏发电等。
不过从2008年到现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设备价格也在下降。而且太阳能热水也广泛强制使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一直在呈下降趋势。
⑷ 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为什么比传统建筑高
“筑讯中国”网为你解答:
绿色建筑初始成本与传统建筑初始成本的比较据相关资料显示, 同一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 绿色建筑费用额外增加费用占总投资的2%, 初始成本比传统建筑高 5%~20%,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节能的维护结构节能维护结构的成本主要有外墙、 门窗、 屋面保温体系以及遮阳系统的成本,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综合性的措施, 如种植屋面、 呼吸式幕墙等的成本投入。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中可利用的再生能源主要有热能和生物能的措施成本投入,地热技术主要是通过地源热泵或者地下铺设通风管的形式, 技术比较成熟, 成本也很高; 风能和生物能建造技术的成本更高。
3、节水措施的采用中水利用: 把小区居民的生活废水集中起来, 对其进行恰当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 然后再回用于家庭坐便器冲洗、 小区的绿化灌溉、 道路冲洗以及车辆冲洗等方面, 达到节约用水的同时也节约了 成本。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是优质水, 收集成本和处理成本都不高, 属于可以加大力度推广的技术。 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目前, 部分缺水地区有已经有一些小型、 局部的非标准性的应用。
4、室内环境的改善室内环境改善措施成本主要有: 室内通风装置, 室内除尘措施, 垃圾 处理回收装置, 分质供水、 建筑隔音等措施的增量成本。
5、建筑智能化体系建筑智能化成本主要有居住建筑的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物业系统以及智能安保系统等。 公共建筑主要指的是 BM 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及各个专业的自控系统。
虽然绿色建筑造价相较于传统建筑造价要高出一些,然而绿色建筑实现的却是可持续的发展目的,其潜在的价值将是传统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之所以绿色建筑的初始阶段造价会相对于传统造价高出少许,完全是因为绿色建筑在施工时所采用的材料特殊,并且其施工技术相对复杂,材料受到一定限制性影响,同时还受到一些 各类附加因素的影响。但是绿色建筑可以对材料反复进行使用,并且其对材料的利用效率极 高,从而使后期整体资金的投入风险有所降低,同时令其维修资金的投入大大减少,进而在一 定程度上极大的缩减了绿色建筑后期回收资金的周期。
⑸ 绿色建筑对工程造价影响有哪些
绿色建筑对工程造价影响
一、成本计算模式
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绿色建筑自身特点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和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成本。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建设成本并受其建设成本的影响。美国Veterans Affairs(简称VA)机构负责全国172家医疗中心共2000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VA机构采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发现运营及维护成本是建造成本的7.7倍。因此,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必须兼顾项目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二、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围护体系:包括外墙、屋面、门窗、遮阳等。在墙体工程中采用加气砼来减轻墙体的自重,会使整个房屋的承重体系得到改善,构件配筋数量会随之减少,基础埋深也会变浅,而且墙体表面也要比黏土标准砖平整,抹灰厚度及建筑物自重也相应减少,这样墙体的造价以及承重结构体系的造价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许多。如果采用水泥聚苯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建筑的单方造价会增加60元/平方米左右,节能方面的投资占整个工程投资的8.7-10%;如果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作外墙保温,建筑的单方造价会增加50元/平方米左右,节能方面的投资占整个工程投资的7.4-9.6%。屋面工程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抹塑料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材料,或采用种植屋面等均能够达到有效的节能目的。外窗采用双玻璃塑钢窗代替单玻璃塑钢窗后,建筑的单方造价增加50元/平方米左右,节能方面的投资占整个工程投资的8-9.6%;采用钢束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在冬季可有效防止室内热气流失,在夏季可有效抑制太阳辐射,使室内温度底于室外温度,以达到节省空调用电的目的。据统计分析南方地区采用通风、遮阳、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
2.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对成本比较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量成本因为材料及技术水平的原因,价格还属于高位,地热利用主要通过热泵或者地下敷设通风管的形式,技术相对成熟,但成本较高,风能、生物质能也属于成本很高的技术。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幕降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纳斯特大厦采用可防紫外线射入的特殊玻璃,只允许一般阳光入射,即使在冬天,也可以达到恒温作用;两个天然气燃料电池足以保证夜间全部电量供应,以及白天5%的电力需求;燃料电池产生的热水一部分用来为大楼供暖,另一部分作为日常热水使用;屋顶的制热和制冷设备也使用天然气,而不用电,从而减少了电能传递造成的能量损耗;室内安装了感应器,可以自动控制人少区域,比如楼梯间的电扇和照明灯具的开关;这些节能措施使得整幢大楼的能量损耗降低了35%-40%.
3.节水措施成本:①中水利用。中水利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起来,经过恰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回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坐便器冲洗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北京等省市已经先行推广使用,成本不高,效果明显。② 雨水收集利用。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在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较长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对那些严重缺水的城市有借鉴意义。雨水属于优质水,收集和处理成本都不高,是可以大力推广的技术。
4.室内环境措施成本。室内环境措施成本包括室内通风装置、建筑隔音措施、室内除尘措施、垃圾处理回收装置、分质供水等措施的增量成本。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来自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以再生纸印刷。
5.建筑智能化成本。建筑智能化成本包括居住建筑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保系统、智能物业系统等。伦敦摩天大楼使用了很多节能招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采光和通风,大楼配备有由电脑控制的百叶窗,楼外安装有天气传感系统,可以监测气温、风速和光照强度。在必要的时候,自动开启窗户,引入新鲜空气;它较同样的建筑可节能一半以上。
6.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如:①桩基础工程中,广泛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压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其压桩过程中噪声较小,且不容易震裂成桩附近的其他建筑物。②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为成品桩,均为专业资质的厂家集中生产,不仅桩身质量相对稳定,而且与传统的砼灌注桩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③对于深一些的基坑施工中采用喷锚护壁处理,可以避免土方大开挖中常发生的塌翻现象。由于喷锚护壁施工是边喷锚边开挖土方,因而不用再放坡开挖土方,从而减少了土方开挖量,保证了安全,也节约了工程造价。
绿色建筑一直给人以高贵的形象,其实达到节能60%标准的建筑,只是在原来建筑的造价基础上再增加5—7个百分点,而且增加的造价预计在五年到八年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回,它却能给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自然的外部环境。2012年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并明确财政奖励政策,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对绿色生态城区以5000万元为基准进行补助。因此我们有理由在建设项目财政评审中对采用的节能措施予以资金的倾斜。
⑹ 详述广东地区绿色建筑一星,二星,三星的价格区别 !
不知道您是说的什么价格,是增量成本还是咨询价格。三星最贵,次之二星,最便宜的是一星。
成本的话,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估算。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8届绿建大会上,根据213个项目整理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数据:一星级的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在31元/㎡,公共建筑增量成本是38元/㎡;二星的分别是88元/㎡、268元/㎡;最高的三星级分别是196元/㎡、494元/㎡,也就是说我们新增的成本一般在两年内或者最长六年内就会收回来,国家规定住宅建筑寿命一般为50年,公建在100年,按照这个年限计算,我们可以节约掉大量的能源。
具体可以找专业的绿色建筑咨询公司来咨询一下,不同的咨询公司,增量成本会有区别的,所以最好找有项目经验丰富的。
⑺ 求一下房地产企业关于绿色建筑方面的成本以及支出信息
你可以了解一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8届绿建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根据213个项目整理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数据:一星级的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在31元/㎡,公共建筑增量成本是38元/㎡;二星的分别是88元/㎡、268元/㎡;最高的三星级分别是196元/㎡、494元/㎡,也就是说我们新增的成本一般在两年内或者最长六年内就会收回来,国家规定住宅建筑寿命一般为50年,公建在100年,按照这个年限计算,我们可以节约掉大量的能源。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⑻ 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管理,促进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以及对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监督管理和引导激励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按国家规定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绿色建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问题。第四条市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绿色建筑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组织编制本市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和评价技术规定。
县(区)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市域内其他管理委员会应当做好各园区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等管理工作。第五条市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国土资源、住房保障和房产、水务、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统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色建筑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纳入绿色发展考核内容,对绿色建筑目标完成情况和执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目标考核评价,按年度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绿色建筑发展宣传、教育工作,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相关活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增强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第八条市、县(区)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确定等工作,并将信用信息纳入建设领域诚信信用体系,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第二章规划与立项第九条市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条市、县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环节,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第十一条编制城市重点片区规划时应当结合片区发展确定绿色建筑实施目标,编制区域内的绿色建筑专篇。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含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设立绿色建筑专篇,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工程选用的技术以及投资、节能减排效益等内容,并将实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列入投资估算。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安装、运行费用,纳入投资估算。第十三条市、县(区)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范围,出具的项目批复文件应当载明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第十四条市、县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出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及设计要点。第十五条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划条件将绿色建筑相关要求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处置方案,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予以公示,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第十六条市、县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划拨用地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在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及设计要点。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签订划拨决定书时依据规划条件明确绿色建筑等级。
⑼ 请问国内绿色建筑一星,二星,三星各自需要花多少增量成本各省市增量成本是否都一样
我拿到的一份报告里这样写的:
都是指认证型
一星 公建 20+,住宅 10+
二星 公建 100+,住宅 80+
三星 公建 260+,住宅 180+
以2008年成本为技术,已降低至约60%,并仍在下降
原因在于:
技术提升导致成本下降
地方政策优惠
设计和施工能力的提升
你需要就hi我吧
地区肯定是有区别的
因为地区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不一样,并且经济条件和政策优惠不同,导致能使用的节能技术大相径庭,所以导致最终成本高低不一
⑽ 请问国内绿色建筑一星,二星,三星各自需要花多少增量成本各省市增量成本是否都一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