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机会成本之前学什么
扩展阅读
中石油加油卡优惠是多少 2025-05-14 09:15:39

机会成本之前学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17 05:27:52

A.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机会成本涵盖内容: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1)机会成本之前学什么扩展阅读:

1、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2、机会成本递增法则: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B. 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什么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未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
那么如何理解上述这种现象呢?
我们设想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投入热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劳动)投入某种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机会成本概念,他们投入工作P的机会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样,投入工作Q的机会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
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投资(无论是劳动投资还是资金投资)都具有专注性,因此不能设想投资获得二注收入(所谓“二注”即是指同时分为2个或多个方面的注入,如1个单位投资额分为2个注入方面,这是不可能的。1个单位的投资额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某一点上,这即是“投资专注”性)。通俗地说,1笔投资不能同时被假设为获得2笔(或2笔以上)投资的收益。所以在计算机会成本时我们不能用1笔投资的二注收入来叠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费来叠加。比如我们不能算他们在从事热狗工作的过程中又再想同时获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获得这个收益就认为产生了机会成本。如果他们真能获得这样的二注收益,那么他们应该获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单止22000或45000美元。
但以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似乎具有这种投资与收益的二注性,因为它想在获得当前的工作P之收益的同时,又想要获得工作Q的收益,当不能获得工作Q的收益时,就被认为是亏损的。特别是当已经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还想得到较低收益的情况。比如当从事工作Q已经获得比工作P更多的收益时,还想到失去了工作P的更少收益,这样的话,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就不对了。
实际上机会成本应该是这样:工作P对于工作Q来说具有机会成本,但工作Q对于工作P来说就已经没有机会成本了,因为工作P的收益比工作Q小。因此所谓机会成本实际上只是“相对机会成本”而没有绝对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正在从事的工作收益比较低时,相对于你所能从事的更高收益的工作来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比如一个人能够做经理和教师,而经理工作的收入显然要比教师的收入大,因此当你从事教师工作时,相对于经理工作来说你就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从事经理工作会使你失去教师工作的更低收入,从而产生一个机会成本。收入大的工作相对于收入小的工作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使你更好的收入。在此所谓“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利益的机会,既然获得了更大利益,那么因失去机会所导致的利益丧失也就相对没有了。
那么,由于从事工作P比从事工作Q所获得的收入较小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其机会成本量是工作Q的收入减去工作P的收入,即45000-22000=23000美元。他们因此亏损了23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渐渐提高,从22000达到40000,则他们所失去的机会成本只是45000-40000=5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与工作Q相等的45000,则他们的工作P与工作Q对比就只有等于零的机会成本了,即45000-45000=0。如果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比如50000,则他们从事工作P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工作Q来说就是45000-50000=-5000美元,机会成本为负数。机会成本为负数表明什么呢?表明他们工作P相对于工作Q来说已经非但没有机会成本,而是还大大“抵值”呢!由于成本作为一种代价耗费是总是趋向于最小化的,因此从事一项工作,它的机会成本越小越好,它的最小值自然要包括0值以下的负数。

C. 什么是机会成本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机会成本指人们为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东西,这里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东西就是你为得到需要的东西而付出的代价,它就是你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举个例子帮你理解一下:
比如,我下午本来准备看3个小时的经济学课本,但看之前同学找我出去玩,我决定不看书和他们出去玩,那么我下午出去玩3个小时的成本就是我放弃看3个小时经济学。为了出去玩我付出的代价是放弃学3个小时的知识,它就是我出去玩的机会成本了。
可以理解吗?

D. 经济学名词小科普,什么是机会成本生活中有哪些实例

在我们的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机会成本,这个词的含义在于当你获得某种东西或者利益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放弃了对另外一种东西或收益的获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的案例也随处可见,比如股市投资、企业投资、考研或者工作等。

企业的投资,同样可以看作是机会成本

在我们的企业中,同样存在着机会成本,某个公司在银行存了1000万的存款,如果不将这笔钱取出来,每年可以从银行里获得利息50万。但这时候,公司遇到了一个强劲的项目,项目的运行周期是五年,公司的高层开会决定将这1000万元取出来用于投资,拿出这笔钱之后,就等同于放弃了放在银行里的利息。

如果说这个项目能够给公司在五年之后带来250万的收益,也就是说,公司所获得的收益是与银行的利息是等同的,那么就证明公司对这个项目的投资是值得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看机会成本的时候,需要注重投资的利益和回报比,当投资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时,那么可以义无反顾地选择投资,如果小于机会成本,那么则需要选择更为保守的方式。从生活中的诸多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机会成本本质上就是面对两个能够带来相同收益的事情,二者选其一,尽量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选择最优选。

E. 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计算例子: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假若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得的收入。因为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2-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G. 机会成本是什么(请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并且至少举生活中的2个例子以上)

机会成本,就是你在选择某一样事情或工作,但在同时你会犠牲掉另一样东西才可以做你选择的那一样事情或工作,犠牲掉的那一样东西,就是你做这事情或工作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妈要你去看电影和去百货公司,只能让你选一样,你选择了看电影,那百货公司,就是你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有机会去上海出差,但如果去了,你将失去在这几天原本可以兼职的工资,那兼职的工资,就是你去上海出差的机会成本

H.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你了解多少

在经济学定义中提过资源是稀缺的,你不可能拥有一切,所以必须做好取舍?换句话说,你每做一个选择,背后都会有放弃。你放弃的其他选项中,最高的价值,就是这个选择是机会成本?

浓缩成一句话——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的最高价值。

教科书经常会用时间或者金钱的分配来进行举例。我们先看一个时间分配的例子。

你晚上回到家后,有两小时空闲时间。这两小时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看电影或者读书,但因为时间有限,两种乐趣不可兼得。在这里,看书的机会成本就是看电影的乐趣,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看书的乐趣。

如果你觉得看电影更有乐趣,就说明看书的机会成本高。成本高的事,不要选,选成本低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哪怕你很闲,时间也一样有成本。

巴菲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就算是免费的午餐,不花钱也一样花了时间,时间也有成本。

但是很不幸,国内认可时间机会成本的并不多。举个例子,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按照会计的算法,就看花出去的钱有多少。从出生开始,要花的钱有奶粉、尿布、服装、摇篮、玩具等;上学之后,有学费、书本费、伙食费等。把所有这些钱加在一起,看花销高低,成本大概几十万。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考虑成本,从来不是按照支出多少钱来算的,而是看放弃了多少。上面这几十万直接花出的钱,是一种放弃,所以要计入成本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放弃,比如说孩子出生后,有可能家里的老人来帮忙照顾,那么老人就放弃了他们娱乐或者工作的时间。再说孩子父母,为了陪伴和教育小孩,他们减少了自己工作或者加班的时间,减少了工作晋升的机会,减少了出去游玩、娱乐的时间,牺牲掉了很多享受。

再进一步,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卧室,父母不会收孩子的房租。但是如果没有孩子,那么可能会把这个空房间租出去收一份租金,也有可能把它改造成书房或者影音娱乐室,获得一份享受。有了孩子之后,这个房间的价值也放弃了,这种放弃的成本也要计入。

养孩子的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放弃。所以在经济学视角下,这种成本是非常高的。

以上是关于时间的机会成本的例子,再说一个钱的分配的例子。

在我准备读MBA之前,面临一个选择。MBA分为两种:一种是脱产班,周一到周五上课,这个时间你不能再去工作;另一种是在职班,周六、周日上课,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脱产班的学费是15万,在职的学费是30万。所以我们怎么衡量这两个班的成本高低呢?直接按价格来衡量吗?我们不是学会计的,所以按照经济学,我们要去衡量机会成本,去考虑自己放弃了什么。

脱产班首先放弃的是学费15万;其次要放弃工作脱产两年,就等于放弃两年的年薪。所以,当我们考虑放弃的年薪之后,就会发现,即便一个年薪只有10万的人,他读脱产班的成本也已经达到了35万,已经略微超过了在职班的学费。如果年薪更高的话,那么读脱产的成本只会大幅高于在职班。

放弃的只有这两项吗?应该还不止。越高端的工作,就越会考虑候选人的职业连贯性以及累计的工作年限。工作年限短或者是中间有断档,都属于求职过程中的瑕疵,这种瑕疵有可能让你无法进入最好的企业,而最好的企业和次好的企业之间,同样的岗位可能还会存在着10%的年薪差异。多年累积,这种损失也是巨大的。

综合以上种种,可以算出来,读脱产班的机会成本可能超过50万,对高收入的人来说,甚至超过100万。相较之下,当然是在职班便宜,所以上海的名校MBA,在职班一年能招400个人,脱产班一年只能招30来个人。

听完这两个例子,相信你大概已经有点懂什么叫机会成本了,但是这还不够。

如果我拿出四张钱,一张100元、一张50元、一张10元、一张1元,你有一个选择,可以从中选一张。这时候如果你选1元,就要放弃另外三张。另外三张中面值最大的是100元,所以你选1元的机会成本就是100元,选10元或者50元也是同理。只有选100元的时候,机会成本最低,因为你放弃的最大价值是50元,这是教科书教给我们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容易、清晰的选项,以下几种情况更为常见。

第一种情况:你面前有一个选项,但因为眼界问题,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隐藏着一堆选项。

讲一个20世纪90年代贫民窟美少女的故事,女孩生在穷乡僻壤,学习不好但唱歌非常有天赋,中学老师推荐她去参加艺考,艺考的老师看到她以后,觉得她长得好看,唱歌又好听,是一个宝贵的苗子,不管是学音乐还是学表演,前途都不可限量。艺考老师告诉这个孩子,一定要报北京的学校,去改变命运。结果考完后,女孩销声匿迹,老师上门去找才发现,村长家到女孩家说了亲,彩礼收完,亲事已定。老师不忍心她放弃大好前途,反复劝说,但这家人从来没见过那种生活,在他们看来,嫁给村长家的儿子就等于荣华富贵了,站在门口就能实现理想生活,为什么要去遥远的城市呢?

故事讲完,大家心里应该会有各种感慨,记住现在这种情绪和唏嘘的感觉。因为直觉是一种感觉记忆,就像人看到黑暗,会感到很害怕,之后当你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有要唏嘘的直觉,就说明你开始有了机会成本思维的底子。

第二种情况:商业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洗脑,比如有商家跟你说,看这里有1元,它超级有价值,你赶快来拿,然后你就被眼前的1元吸引了,别的都忘了,这叫洗脑成功。

假如有一个物品,我们预期它会持续地涨价,每年增长10万,2020年它值50万,到2024年会值90万。那么,2020年让你花80万买,你怎么计算你的盈利和亏损呢?在商业社会中,商家会天花乱坠地给你宣传,说5年后它肯定值90万,你现在花80万买,5年后就能赚10万。如此一来,很多人真的就冲过去买了。然而我们在经济学上要算机会成本,要算放弃的东西。如果你本来能用50万买到,结果你非要花80万不可,等于你多放弃了30万,这就是亏了30万。你本来能赚40万,现在只赚10万,这就是亏损30万。

我们再回到这4张钱,前面已经说了两种情况,一是眼界问题,二是洗脑问题。

还有第三种情况:预见性的问题。

比尔·盖茨在大学期间,辍学去创办微软。我们事后当然能看到,当时他选择继续读书的机会成本,就是失去微软。去创办微软的成本,是要中断学业。我们现在知道微软很牛,所以知道失去微软的成本最高,所以不能选成本高的,退学创业是对的。然而在当时结果没发生的时候,两个选项是透明的,你根本就看不清楚每张钱到底是什么价值,所以有可能预判错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机会成本是最难以让人理解的,因为它未必是真实发生的,因为你放弃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种可能性,能不能预见得到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取决于你的想象力、预见性、规划能力,以及你的胆量和野心。

茨威格写过一本书,叫《断头王后》。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这个王后出身名门,一生最爱玩乐,她大修宫殿,每天举办舞会,买最奢华的衣服珠宝,花光了法国的国库。20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送上了断头台,史称“断头王后”。

茨威格写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时,无比感慨,写下了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个价格是什么啊-机会成本。

I. 机会成本的问题

1.上学的机会成本是打工赚的10000元
2.打工的机会成本是上学的机会,上学学到的东西可能创造的财富才是打工的本质上机会成本。
两所学校的问题不构成机会成本问题,简单的说你做一件事放弃的东西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比如你在玩dota,放弃了和女朋友约会,爽约所造成的后期影响,比如说分手或者吵架,这就是你打dota的机会成本

J.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企业应选择实际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经营项目,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概念而言,一些书中对机会成本的界定并不复杂,最常用的概念是将其界定为“生产者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2]

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time)或资源(resources)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