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做外账啊成本和收入是怎样分配的,哪个高手能够说详细点啊
首先,收入是不需要分配的,只要记入当期损益即可。
关于成本,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分录:
1、采购
借:原材料 / 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2、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6、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例如,按材料消耗分配制造费用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7、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8、销售收入
借: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月末,计提营业税及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1、月末,结转本月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2、月末,结转本月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15、季末,预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B. 做外帐如何费用成本做到合理
首先就是内外账的概念,内外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或不同的时期理解是不一样的。
有些企业内外账的区分是,一套按照真实业务发生记录的,只用于企业内部查看的称为内账。一套未按照真实业务发生的,为应付外部使用者(通常为税务局等),而进行记录的称为外账。两本账所记录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应纳税所得额等都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往往企业内部的账对外都是完全保密的或宣称不存在的。可以概括的说内账和外账为一真一假。
而别一种内外账的区分是企业依据不同的财务报表人,进行的合法的处理。给企业股东或管理者看的叫内账,给外部使用人看的叫外账(如税务局,银行)。这时往往内账按照企业的需要真实记录业务,而外账则在内账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使用人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按照税法要求进行调整)。从面形成不同的账目记录。这时内账和外账都是真账,如有的大企业还单独设立税务会计。
根据您的问题,我觉得你应该不属于第二种,应该是想对外账进行人为的干预。也就是说外账是假账。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认为你想得到非常准确的答案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各个企业和情况是不一样的,如业务能务,资金能力,进货和销售渠道,管理层水平都是有关系的。如果给一个大概的建议其实帮不了您,硬套而且往往使企业或是财务遇到困难。
只想说一句,即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主要的工作也应当是事前,如果一个业务已经实际发生了,而领导却让财务部或财务人员事后去想办法,是很难的,而且风险会比较大。
C. 做外账的步骤,外账成本和月末结转又该怎样做
一般企业大致的会计流程(或称步骤)与分录。
一、每月会计作账流程:
1、根据出纳转过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3、月末作计提、摊销、结转相关成本、费用,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帐。
4、结账、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5、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分析说明。
6、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二、一般企业做账的主要会计分录:
1、采购时:
借:原材料 / 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2、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6、月末,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一般企业大致的会计流程与分录。一、每月会计作账流程:
1、根据出纳转过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3、月末作计提、摊销、结转相关成本、费用,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帐。
4、结账、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5、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分析说明。
6、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二、一般企业做账的主要会计分录:
1、采购时:
借:原材料 / 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2、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6、月末,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生产成本—B产品
贷:制造费用
7、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8、销售收入
借: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月末,计提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1、月末,结转本月收
入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2、月末,
结转本月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13、季末,计提预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14、期末结转增值税(进、销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应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生产成本—B产品
贷:制造费用
7、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8、销售收入
借: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月末,计提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1、月末,结转本月收
入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2、月末,
结转本月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13、季末,计提预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14、期末结转增值税(进、销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应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D. 会计实操:小企业一般如何做外账和内账
会计实操:小企业一般如何做外账和内账?
企业一般有两套账,由于企业不少经济业务没有取得原始凭证或取得的是不合规凭证,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是没法做入到向外报送的账中去的,也就是没法做入外账中去,否则,一经查出,虽然业务真实,但照样要处罚。因此,这些没法做到外账中去的业务,就只能做到内账中去了,内账是企业真实的账,但很多业务又没有凭证作为支撑。可以说,企业有时真的是不得不保留二套账,也就是所谓的外账和内账。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故意造假,为了避税,在外账中故意少计收入或多记成本,比如民营企业大都有一部分现金收入,他们就不把这部分计入外账。
会计实操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说外账和内账,不是教大家去财务造假,而是讲述企业的真实账务情况,这是书本中没有告诉也不可能告诉大家的,但在现实中却是普通存在的。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很简单实现内帐外账的方法:先做外账,外账凭证打印两份,其中一份做内帐附件,这样查内帐就很简单容易找到原始凭证了。
一般而言,会计实操的外账要比内账简单些,只要根据原始发票做,控制好税金这块就行了。而内账会计则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要准确记录处理经济业务,月底核算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好往来账,与库房,采购部,销售部月月对账,如有不对之处还要找出原因。看到这里,请不用急,先学好外账,再学内好内账,再学内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会计实操做外账、内账的企业流程
会计实操做外账、内账的企业的一个大概流程:内账核算是正着做的,内账会计就是根据平时的经济业务一步步的`做,到月底核算成本,结转损益,算出利润。而外账核算是倒着做的,先要确定所得税,所得税每季度交一次,但每个月都要确定好利润,这样季度利润才好控制。然后再算出多少成本,其实外账核算关键是要计算出成本数。因为收入是确定的,利润也是事先确定好的,期间费用也是根据全月有票的费用算出的,这样出多少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其公式: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再解释下每项,利润是先确定好的,营业收入就是根据当月你开出了多少票,也就是税控机里的销售额。营业税金及附加就是你交的教育税附加和城建税{城建税+教育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10%},这样就差营业成本是未知的了。比如说,你这月利润想要控制在20万元,你的收入是100万元,营业税金是2万元,期间费用30万元。营业成本=100-20-2-30=48万元。营业成本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营业成本就是你当月销售出库的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归集的,生产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构成的,而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又能得到,这样就能确定本月要出多少材料成本了。营业成本=产成品=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制造费用)。还引用上述例子,营业成本是48万元,人工费是10万元,制造费用(燃料,电费,折旧等)10万元,本月要出的材料=48-10-10=28万元。工业企业主要是以材料成本来控制利润,而商业更多的是用期间费用来控制利润。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毛利率不能大大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平均值,否则,税务部门就会找上门来查个究竟,因此,要合理地确实多少收入做入外账,按照同行业毛利率情况,对上述计算的营业成本进行调整,这样,做出来的账比较客观,往往逃过了税务局的法眼。否则,税务部门很容易怀疑企业存在大量的体外收入和体外资金。
控制增值税
接下来就要控制增值税了,这个也是会计实操外账的重点,先要了解本行业的税负,如果行业的税负最低是3个点(所交的税除以销售额*100%),就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值,否则税务局会来找麻烦的。如何查销售额呢?就是你本月开出的所有票,打开税控机,里面有本月销售额和税额,比如本月销售额为100万元,那本月增值税额就是17万元,本月要交3个点的增值税,那就是3万元。这样本月要抵扣的进项税就是17-3=14万元,你就找本月购买的材料的增值税专用票凑够14万元进项税录入总账即可。
月末核算方法
好了,说了大概的月末核算方法,现在说录入凭证,其实也就是分为这三大部分,一是收入的确认,就是你本月实际开了多少发票,开了发票就确认收入,不开不确认。二是材料采购,就是你本月购买材料收到的普通票,还有要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票做入总账。三是费用这块了,这没什么太多要说的,就是见到发票做账即可。这是财务总账的大概方法,供应链也就是库房这块,外账的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也是倒着做,先做产成品出库,这块就是根据你实际开出的发票做出库,做完出库,跟着做入库,保持零库存。然后就是采购入库,就是你总账入的那些材料。之后是材料出库,就是在总账上算出的材料出库金额,出够了就行了,多点少点没关系,用在产品调节。这就是供应链的基本操作,怎么样,听懂了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为了偷逃国家税款而私自设立两套账簿是非常错误的,这将直接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危害很大。
在此声明: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务均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统一登记核算,内账会计不得违反《会计法》与《税法》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
;E. 你好,外账在做成本的时候都怎么做呀,比如主营成本占收入的70%,那领料成本要怎么做呀。能否说详细点
营业成本构成: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如果你用这种倒推方式计算领料成本(材料成本)还缺少相关比例,必须知道上述要素(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各自占收入的比重或他们之间的比重。
举例说明:主营成本占收入的70%,其中材料成本50%,人工成本30%,制造费用20%
材料成本=收入*70%*50%
人工成本=收入*70%*30%
制造费用=收入*70%*20%
如果知道三项分别占收入的比重,也可以倒推
例如,材料占收入的40%,人工占收入的20%,制造费用占收入的15%
先计算三项的分配率(三个分配率相加等于1)
材料分配率=40%/(40%+20%+15%)=53.33%
人工分配率=20%/(40%+20%+15%)=26.67%
制造费用分配率=15%/(40%+20%+15%)=20%
然后再用收入分别乘以上述分配率,就倒挤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了。
这种方式是万不得已时使用的,一般审计用的比较常见。建议记账时还是规范些好,按规定步骤逐步归集和结转,这样才更真实。
F. 搅拌站外账成本怎么做
搅拌站外账成本方法如下:
1.外账成本无非就是由料(直接材料)、工(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三大块组成
2.企业总的料、工、费都很容易收集,但是成本要细到每一个产品的料、工、费,更精细的还会到每一个生产步骤、工艺的料工费。
3.首先要确定费用收集的部门(成本中心),如果能直接判定发生在某个成本中心的成本费用则可以直接归属,不能直接归属的就要靠分配标准了。
4.具体的分配标准,不同的制造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成本费用都会不相同,根据实际而来,或者用人工时间也可以。
5.选择好合理的分配标准,计算出的成本才趋于合理、准确。
G. 怎么做好内账和外账
怎么做好内账和外账
内账是公司内部的真实账目,记载了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是给企业管理人员看的,所有的收入支出都要列进去,所有真实业务发生的单据都要做。
一、内账和外账都需要附带原始凭证吗?
1、企业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在内账中反映。
2、无法在外账处理的账务,其原始票据粘连在内账凭证后;在外账中反映的账务,其原始票据无法附在内账中,可在内账分录中注明“见外账×月×号凭证”以方便查阅或以复印件代替,但应考虑复印多少及成本问题。
二、什么票据可以做外账?
只要是正式的发票、或是财政部门监制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据,都可以用来记账,但选用做外账的单据还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要见票就做,还要把握投入产出平衡。
三、内账和外账的现金日记账的数额(就是库存现金)相差很大怎么办?
1、内账就是公司内部真实账目,一般的公司存现金的比例不会很大。
2、外账是对外的套账,存在一定的虚假成份。按库存现金管理规定,只要三至五天的零用现金,因此也不可能很大。但由于相当部门现金实际已经支付了,但无法在外账中反映,从而造成外账的现金偏大。目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把这部分现金以往来款形式转出去。
四、做外账跟做内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内账要记录少申报的收入以及对应成本、费用等,还有外账不允许列支的部分费用,比如白条,或者送礼的灰色支出什么的。内账应该是外账的一个补充,在外账不存在虚开虚列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应该是企业真实经营状况。
五、内账好做还是外账好做?
当然是内账好做。内账就是内部使用的账,也是最真实的'账,按照会计准则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外账的话,很多单位都掺假,为了粉饰效益或者逃税等目的,所以要想尽各种办法把账做得漂亮,还要担心风险。
有时也未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内账做准难,做到利于管控更难,外账做规范难,做到以假乱真更难。
六、外账和内账应该如何分开做?
1、因为内账是内部管理的,所以所有真实业务发生的单据都要做。
2、外账是应付税务局等部门的,账是“做”出来的,采用的是选择性单据。很多做两套账的企业,做内账顾不了外账,做了外账又顾不了内账。
3、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很简单实现内账外账的方法:先做外账,外账凭证打印两份,其中一份做内账附件,这样查内账就很简单容易找到原始凭证了。
七、内账和外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有什么区别?
区别不大,对于会计科目,外账是严格遵用,而内账则是灵活采用或变通。
八、做外账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外账步骤
1、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种账簿要设置齐全,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2、根据转过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4、月末作计提、摊销、结转记账凭证,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
5、结账、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6、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分析说明。
7、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二)注意事项
1、按照单位所属行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2、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掌握成本费用列支范围、扣除标准。
3、熟悉税收政策、各种税费的税率、计提依据等。
;H. 关于如何做外账
做外账方法如下:
1、首先,做账要有自己的软件,然后建立自己账套系统,如果手工做账可以忽略这一步。
(8)如何做好外账材料成本扩展阅读:
做外账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外账步骤
1、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种账簿要设置齐全,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2、根据转过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4、月末作计提、摊销、结转记账凭证,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
5、结账、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6、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分析说明。
7、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二)注意事项
1、按照单位所属行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2、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掌握成本费用列支范围、扣除标准。
3、熟悉税收政策、各种税费的税率、计提依据等。
I. 如何做好公司的外账
如何做好公司外账:
一、单据问题
1、复印
复印是最省事,但是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将每一张在外账中使用的原始单据,都复印一份,对应的放在内账当中,然后在上面标注清楚原始单据在外账的哪个月哪张凭证后面,并且在这个复印件上盖上章子,标明这是咱正规审核的,不是随便充数的。然后在外账中贴上原始单据。
2、组合账
通过字号的方式来做。大的企业都有一些字号来标示不同的环节中诞生的财务信息。用外、内等字号标示凭证,通过两两之间的组合,来实现账务的还原。比如记用来标示内外皆用的,外标示纯外账,内标示纯内账(无法做账的)。然后通过组合,就得到真实内账,真实外账,再各自出报表就行了。
二、关于无票销售问题
小企业肯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为了少缴税款,就在销售的时候通过少或者不开发票的方法来减少销售额。但是就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外账的成本不能结转。
三、混乱的账户问题
很多会计负责内外账的情况下,经常会被这个搞得糊里糊涂的,哪些账户要体现在外账中,哪些账户要隐藏,每个账户该怎么维护等等,尤其是碰到老板也在用账户进行私人业务支付的时候,那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下面一些简单的经验:
(1)银行与银行账本互相匹配
每一个银行,只要跟业务相牵扯的,都要有一个对应的银行账本,不要嫌冗余,这个是必须的。对于老板的私户,私户公用的账户也是一样。
(2)私事公事面面俱到
公司相关的业务要记账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很多涉私的业务,比如老板从公户取款等等。老板经常取了钱不跟会计说,等到对账户的时候,每月税局划账的时候,碰到资金不足,那还真是尴尬了。所以,有条件的话经常打对账单,一般是一旬一次,将对账单中未涉及的进出款业务都做到账中。这里要注意:如果是从公户中取款,一定要先做成应收账款,这个大家要跟老板沟通好,然后当老板自己垫钱的时候再慢慢冲账。
(3)内外账户要分清
大家最好跟老板建议一下,将涉及到发票的业务都走几个固定的账户,私户也好公户也行。将这一类的叫做对外账户,这些将来就是在做账的时候重点需要关注的,一般企业的基本户,一般户,贷款户等都作为对外账户。在私户方面,留1?2个作为对外,其他的作为对内账户,跟老板商量下严格的执行这些分类。
(4)内外之间都是借
有些朋友会问,这内外账户之间经常会有业务关系,这该怎么处理呢?很简单,内外账其实你就看做两个公司即可,那么他们之间的业务往来就成了简单的借贷关系啦,可别做成收入支出哦。当然了,这里要变己为他,变公为私。
(5)灵活运用现金
由于内外账交替往来,收支也不固定,经常会发现某个账户债台高筑。应收款都是它的,这种时候就要灵活的运用现金来“还债”,这样就能躲过对账单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