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1.
产品成本:是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V)
之和。
C=
劳动手段
+
劳动对象
V=
劳动力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2.
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
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3.
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
(
例如一个月
)
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4.
经营管理费用:各行业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业务成本以外发生的商品流通费用、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称。
5.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
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
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 “
理论成本
”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
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7.
成本、费用: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
费用。
8.
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
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测算。
(99
年考
过
)
9.
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
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10.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
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
施。
11.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对各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
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
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12.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
帐务处理。
13.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
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
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
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的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审
核。
15.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是原始的或初级的成本会计,也是狭义的成本会计。包括上
述各个环节
(8
——
14)
的成本会计,是现代成本会计,是广义的成本会计,实际上也就是
成本管理。
16.
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分
17.
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清
18.
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
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直接计入费用
(
简称直接费用
)
。
19.
间接计入费用: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
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间接计入
(
或分配计入
)
费用
(
简称间接费用
)
。
20.
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
21.
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
22.
费用分配:广义的费用分配就是费用划分,也就是前面所述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
划分,其中包括不需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的划分。所谓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原材料费
用分配表的分配,都是广义的费用分配
;
表中分配计入的分配则为狭义的费用分配。
23.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
(
低于
1
年
)
,包括工具、
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4.
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
同负担的费用。
25.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
付而未付的费用,因而是一种负债。
26.
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
供应。
27.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
(
或提供劳务
)
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28.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
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29.
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30.
可修复废品: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31.
废品报废损失:指尚未扣除应收赔款前的废品损失。
32.
废品损失
(
净损失
)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
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33.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
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34.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35.
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
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
一半的一种摊销方法。
36.
工资总额:是之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总额。
37.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的那部分
价值。
38.
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
种折旧计提方法,即年折旧额
=
应计折旧额
/
预计使用年限。
39.
固定资产折旧产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折旧计提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先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每月固定资产完成的工
作数量乘以单位折旧额,即可计算出各该月份的折旧额。
40.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
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这不是辅助生产的主要任务。
41.
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
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
法。
42.
辅助生产费用顺序分配法:是指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按照辅助生产车间
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夺得排列在后,后将
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费用分配方法。
43.
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是指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或
产品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分配率
(
单位成本
)
,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
然后将各辅助生产
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
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
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
,再按照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
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法。
44.
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是指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
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分
配方法。
45.
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
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
;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
费用之间的差额,及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负担,或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
46.
生产工时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
际工时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
47.
生产工资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
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项
差不多的车间。
48.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
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在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49.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
配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50.
约当产量比例法:指月末将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
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
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51.
定额比例法:指月末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费用
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
;
工资及福利
费等其它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52.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指对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原材料费用,不
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53.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指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时,月末在产品
的各项费用按各种费用定额计算,再将该种产品的全部费用
(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费用
)
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54.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
法,按照产品的品种
(
不分批、不分步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的产品
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
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55.
分批法:按照产品的批别
(
分批、不分步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批别为成本
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又称定单法,它主要适用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56.
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
(
分步、不分批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生产步
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指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
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57.
单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
生产,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生产周期较短,通常只能由一个企业整
体进行。
58.
多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
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例如纺织、钢铁、机械等企业的生产。
59.
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即计算什么的成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
为了解决生产费用由什么来承担的问题。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工业企业的产
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
产品品种
;(2)
产品批别
;(3)
产品生产
步骤。
60.
零件分批法:是指先按零件生产的批别计算各批零件的成本,然后按照各批产品
所耗各种零件的成本,加上装配成本,计算各该批产品的成本。它是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
具体运用的计算方法。
61.
累计间接计入分配率:是简化的分批法下,分配各项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其计
算公式为:全部产品某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
全部产品该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
/
全部
产品累计生产工时
62.
简化的分批法:是指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时,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产品完
工前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则是在生产成本二级帐中分别累计
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
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故又称为不分批计算
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63.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
成本的分步法,也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4.
成本还原:是指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
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
目反应的产品成本资料,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65.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平行结转各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然后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
广义在产品:指就整个企业而言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尚在本步
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
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67.
分类法:是先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最后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
本的方法。
68.
系数法: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69.
等级产品:如果某些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
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则称这些产品为等级产品。
70.
副产品: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产品。
71.
联产品:某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集中主
要产品,这些产品称为联产品。
72.
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
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73.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
的差额。
74.
产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
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运输费等。
75.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如办公费、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等。
76.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一般工业企业中指工厂厂部各职能管理部门
;
在按总厂和分
厂组织的企业中,是指总厂各职能管理部门
;
在按公司形成组织的企业中,还包括公司的各
职能管理部门。
77.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
不包括长期借款
竣工前的利息费
)
,如利息费用、汇兑损失等。
78.
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
(
也称成本费用报表
)
:是根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
费用核算的账簿等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79.
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
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80.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
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对各种成本报表的分析,
都要采用这种方法。
81.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来考察经济业务的相对
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指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
82.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
析的方法。
83.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
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84.
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85.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
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86.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
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
;
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87.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
成本减去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的差额。
88.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的百分比。
89.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
构成情况的报表。是产品生产成本
(
按产品种类反映
)
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90.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
表。
91.
各种期间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及其构成情况
的报表。包括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
92.
在产品完工率: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并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可以根据各
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数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数的比率,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贰’ 怎么核算半成品的成本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叁’ 什么叫成品,什么叫半成品
成品:做好了的可供使用或出售的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经检验合格并已包装入库的产品,或虽未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半成品是指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最终制造成为产成品的中间产品。一般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不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包括在在产品之内,只有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才计算半成品成本。
半成品分类:
半成品分为自制半成品和外购半成品两种9自制半成品为企业自己生产加工,已经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并须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外购半成品为从外部购入的半成品,作为原材料处理。
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设置“自制半成品”科目,以核算企业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例如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生铁和钢锭,纺织印染企业生产的棉纱和坯布等,都属于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通常要在本企业继续进行加工,但也可对外销售。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成品
网络-半成品
‘肆’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应什么类型生产的成本
1.品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此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也可采用品种法。
2.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如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等,也可用于一般制造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而只按产品的批别(分批、不分步)计算成本,通常不涉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即产品生产周期和成本计算期一致。
3.分步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造纸以及大量大批生产的机械制造等。
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批别计算产品成本,而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工作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可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它将每一步骤的半成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并计算成本,因此,这一方法又称为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结转程序与品种法相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虽然能为产品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但成本结转工作量大,且最后完工产成品中的成本项目是综合性的,必须进行成本还原,更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2)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期末,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由于成本结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因此,该法又称为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应当注意的是,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在产品是广义在产品,即没有最终完工的产品都称为在产品。它不仅包括本步骤没有完工的产品,还包括本步骤已完工但没有最终完工的产品。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平行结转分步法大大减少了核算工作量,能加速成本计算工作,但因其与半成品实物流转不一致,因此,不能提供各个步骤的半成品资料,不利于半成品的实物管理,也难以全面反映各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伍’ 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品种法 、分批法 、分步法是产品成本计算主要方法;
分类法 、定额法是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
【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批法】
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产品成本辅助方法必需要与基本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陆’ 半成品成本怎么核算
在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明细账应按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设立。具体计算程序,应分别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把握。
1、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就是品种法的多次连接。各生产步骤不计算也不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业的产成品入库时,才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从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2、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6)什么叫计列半成品成本扩展阅读: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柒’ 半成品成本如何计算
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不同,主要有3种:作者:闵桐企业管理
链接:https://zhuanlan.hu.com/p/198932259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3、先进先出法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捌’ 什么是计列半成品成本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 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 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 半成品 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求采纳
‘玖’ 怎么核算半成品的成本怎样归集半成品的所消耗的原材料
首先得知道半成品的材料成本
也就是说半成品照样得有BOM(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用量多少)
半成品肯定得有单独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那么独立车间或产线所产生的人工及相关费用就得计入半成品中
半成品完工数以入仓库数为准,人工和费用可以根据标准工时或入库数量来摊销进成本
如果是在一个车间或一条产线生产
那么半成品材料成本=期初在产品+本月领料-本月完工成品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