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期末存货高估,影响利润什么
维持一个平衡公式: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入库成本-本期出货成本=期末存内货成本容期初成本是确定的,入库成本也是可计量确定的。
如果期末存货成本高估,当期的销售成本就会低估,就会使当期利润虚增。高估期末资产价值,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如某存货市场价格为10元每件,帐面价格为15元每件,却以13元的价格进行期末计价,这样就会少提了3元每件的跌价准备,这样也会造成高估资产从而高估利润。
会计处理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期末存货的未实现损益也应当抵消,以剔除期末存货中的未实现利润和销售确认的毛利。在发生内部交易利润的当期,工作底稿上应编制借记销售收入,贷记销售成本、存货的分录。期末存货的未实现利润,在下一期通过向外界出售而实现,工作底稿上应反映期初存货未实现利润的实现,应作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或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销售成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期末存货的未实现损益
② 什么是存货成本它包括哪几方面
存货成本
包括购买价格,支付的运费,
装卸费
,关税等应记入存货成本的税金(不包括
进项税
),其他费用(使存货到达指定场所支出的其他费用,还有加工成本,包括人工和制费(此项批半成品、在产品和
产成品
)。
③ 存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存货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3.加权平均法:
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4.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
5.计划成本法:
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④ 影响存货成本的有哪些
市价,通货膨胀,供求关系,运输费,仓储费
⑤ 浅谈存货成本的不同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包含的种类和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
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现举例说明
(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
某企业三月份的购销情况月初存货结存10万公斤,单价3元。3月5日购进40万公斤货物,单价4元。3月10日购进60万公斤货物,单价5元,销售100万公斤货物,单价5.5元。3月20日购进65万公斤货物,单价6元,售出50万公斤,单价7元。
接下来用除个别计价法外的其他三种计价方法计算企业的利润。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10*3+40*4+50*5+10*5+40*6=730
销售收入=100*5.5+50*7=900
销售利润=900-730=170
方案二,采用加权平均法:
存货平均单价=(10*3+160+300+390)/(10+165)=5.03
销售成本=5.03*150=754.3
销售收入=900
销售利润=900-754.3=145.7
方案三,采用移动平均法:
3月10日结存存货单价=(3*10+40*4+60*5)/110=4.45
3月20日结存存货单价=(44.5+65*6)/(10+65)=5.79
销售成本=100*4.45+50*5.79=445+289.5=734.5
销售收入=900
销售利润=900-734.5=165.5
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使存货发生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需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此法。
加权平均法虽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它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实地盘存制。
⑥ 什么是存货成本它包括哪几方面
存货成本包括购买价格,支付的运费,装卸费,关税等应记入存货成本的税金(不包括进项税),其他费用(使存货到达指定场所支出的其他费用,还有加工成本,包括人工和制费(此项批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
⑦ 存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存货成本包括以下几个:
1、采购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2、加工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其他成本。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⑧ 库存持有成本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库存持有成本的影响因素:
1、库存投资的机会成本率
这是影响库存持有成本的首要因素。
2、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也是影响库存持有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3、仓库的类型和存货水平的变动情况
库存所使用的仓库类型不同,其持有成本中空间成本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库存水平变化越频繁,发生空间成本的概率就越大。
库存持有成本是指和库存数量相关的成本,它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通常是物流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
库存持有成本的发生主要由库存控制、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引起。它是与库存水平有关的那部分成本,其组成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相关保险和税收),仓储空间成本以及库存风险成本。
在年销量一定的条件下,库存周转率越高,单位商品在仓库停留的时间越短,成反比关系,相应的资金成本、保险以及库存风险成本也与库存周转率成反比。库存周转率越低,持有成本越高,在坐标中呈双曲线状。
⑨ 什么是存货成本它包括哪几方面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至于存货入账成本的确定,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制造业购入的存货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购货价格、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扣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挑选费用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等;而对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存货实际成本按规定只计进价和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各种费用直接列入营业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此外还规定了自制的存货成本、委托加工的存货成本、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成本、委托加工的存货成本、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成本、债务重组过程取得的存货成本、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成本及和盘盈取得的存货成本等多种形式。
同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存货》准则的有关规定,当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时,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当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对存货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应当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单独核算,月末按计划成本法将计划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在报表中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也按计划成本法计算;当存货采用售价核算时,库存商品售价和进价的差额,专门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单独核算,存货期末成本、存货发出成本均需采用“进销差价法”核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存货》准则的有关规定,存货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的存货进行再计价,将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历史成本的部分确认为“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入账成本的确认、存货采用的核算方法、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存货期末的再计价,都会影响到其在报表中的反映,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存货核算,并在报表附注中对所采用的方法作一说明。
⑩ 存货的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存货成本是存货在订货、购入、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存货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它一般包括:
(1) 购置成本。指购买货物、取得货物所有权所花费的费用,通常包括货物的买价、运杂费、装卸费等。它主要取决于购货数量和单位购置成本两个因素。
(2) 订货成本。指订购货物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包括采购部门费用、订货过程中的文件处理费、邮电费等。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订货成本是与订货次数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订货成本是维持采购部门正常活动所必须的费用。
(3) 储存成本。指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仓库房屋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和占用资金的利息等。也可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其中变动性储存成本是指与储存数量直接相关的费用,固定性储存成本则是维持一定的储存能力所必须的费用。
(4) 缺货成本。指因未能储存足够存货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存货短缺引起的停工损失、少生产产品而损失的边际利润、因延期交货而支付的罚金以及在商誉上的损失等。缺货成本取决于保险储备量,保险储备量越高,缺货的可能性越小,缺货成本越低;反之,缺货的可能性越大,缺货成本越高。
(10)期存货成本影响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
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参考资料
存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