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边际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机会成本就是厂商将投入生产的要素投入其他领域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举例来讲:机器原来生产A产品,可得一笔利润收入,现在改用来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它生产A产品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机会成本为投资者选择获利最大的方案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例如嗜酒如命的人,是越喝越高兴,或者集邮爱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邮票,那么这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邮票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
B. 如何理解“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市场规律
首先在理解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这个规律之前,要明白三个点。
1、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也就是,你没有定价权,所以不论你的成本是50也好,45也好,价格都是50元。当然,参加和推出市场是你的权利。同时在垄断市场拥有定价权的情况下,反而你不会遵循这个市场规律,因为在垄断市场这样做反而无法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当然这个就有点扯远了。
2、你是一个理性的人,你会遵循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开始你的生产。
3、边际成本,指的是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的边际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一定要重点理解黑字部分。
那么此时,你的利润从何而来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总利润=(平均价格-平均成本)×生产量。
其次,应该理解,边际成本是先递减后递增的,而且在竞争市场里,仅在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费用时,企业才会继续生产。
从道理上也是这样,如果这个产品的价格过低,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技术可以压低你的成本,你的边际成本从未低于产品价格,而是一直高于产品价格且随产量递增的话,你绝对不会生产。
一开始你的边际成本或者固定成本较高,看似亏损,但是慢慢地随着产量扩大,你的边际成本下降,小于价格,你的利润就来了,而不停扩大产量,边际成本又会上升,直到上升到和价格一样时。
你就会停止扩大生产,保持原有产量,此时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因为此时再扩大你的产量,你的边际成本就大于价格,也就开始亏了。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q时,如若边际成本小于价格,则你可以再获得一些利润,直到,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你的利润获取空间为零,此时便停止扩大生产量。
你的利润即等于MC于价格P0围成的阴影,又等于AC与P0围成的阴影。应注意理解,不是说成本越低总利润就越大,因为还需要看产量,也不是产量越大,总利润就越大,还需要看成本和价格的差。当然这个在垄断市场会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价格会变,但是总的逻辑不会变太多。
C. 边际成本的通俗解释是什么
1.通俗解释,边际成本:每多生产一个东西,你就要多掏的成本边际收益:解释雷同边际成本,就是每多卖出去一个东西,多赚的钱。
2.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3.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处于一个灵界点,说明最后的这个产品不赚不赔,那么如果继续扩大生产量就会增大成本。边际成本,比如不管你生产多少东西你都要花费A元,而每件东西生产过程中还要花费B元,当你要生产N件东西的时候,你的成本是N*B+A。当你要生产第N+1件东西的时候,你的成本变成了(N+1)*B+A,多出来的实际上就是B,也就是每件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也就是你现在的边际成本。
4.在一定产量的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件产品上面的固定成本就会越少,就好比,你现在生产东西的固定成本是10万,变动成本是1万,那么你生产十件东西,你的平均成本就是2万,如果你要生产20件东西,你的平均成本就是1.5万。产量要在一定范围内是因为,当边际成本等于最小的平均成本的时候是最好的,因为市场购买力是一定的,如果继续加大产量,只会增加成本,并不能增加销量,从而会减少利润。
拓展资料:
边际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依靠估计、假定和预测来计算单位成本,生产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这样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在实务上是如何发生的;与完全成本法相比,销售量与利润直接相关,更能准确反映实际利润的多少。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现有固定成本最大产量范围内增减产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对决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边际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及所编制的会计报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D. 什么是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边际成本递减是指随着产量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将越来越小,例如规模效应。边际成本递减是几乎每种商品的普遍规律,但应明确,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其递减的范围是有限的,即超过一定的限度,生产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将出现上升。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成本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
但应注意的是,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E. 什么是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
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
50元。若生产
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
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边际成本的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F. 边际成本是什么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
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G. 什么叫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
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
50元。若生产
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
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边际成本的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H. 什么叫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
(8)什么是边际成本规律扩展阅读
边际收入,指但企业的销量达到某一相对固定的销量Q时,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销售收入变动额。
例:当企业销售100件商品时(为基准销量),销售收入为7000元;若企业销售101件商品,销售收入为7090元。则:边际收入即:7090-7000=90元/件,一般确定后不变。
边际成本,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额,通常只与变动成本有关。
例:生产某种产品 100件时,固定成本1000元,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成本: 50元/件。若生产 101件时,固定成本1000元,总成本5 040元,单位成本:49.9元/件。则有:
分析:边际成本=5040-5000=(5040-1000)-(5000-4000)=40元/件
I.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什么它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如何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的关系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用于计算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对制成品和在产品、存货计价,计量企业获得的利润。在边际成本法下,企业所有的成本都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工会定义;边际成本法是一种会计制度,在此制度下,成本单位仅包括变动成本,某一时期的固定成本全部由边际贡献毛益中销记。这样处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理由是:每生产一件产品,变动成本都会起变化,而固定成本则不管产量多少都支付。因此,贡献毛益首先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如补偿有余就是利润,补偿不足就是亏损。